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木子)-第4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风新君即位,整个朝野更都在观注着新君,想看看新君即位后做的头三件事情是什么,以好琢磨新君的态度。易风自己其实在登基之前,也在想着即位后的这三把火要如何烧。既要烧出声势、气势来,又得烧出效果来。不但得好看,还得有用。

这天,随侍在易风旁边的刘文静提醒易风,“陛下,尚书省已经将逆案的处置结果报上来了,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嗯。”易风沉吟了一下道,“高颎等人报上来的逆案已经定案,他们的意思是要用重典,对于参与叛逆的通通从重处置。对于杨秀、杨广二逆列入逆臣传中,同时嫡庶儿子皆诛杀明正典刑,妻妾发配少府,所有财产充公,奴仆籍没。对于其余从逆者,逆党首要之人皆与二逆王同罪论处,本人诛杀,子孙同罪处死,妻妾发配少府,奴仆田产家财一律籍没充公。另外其余牵连此案之中的,包括那些接受伪朝官职爵位,以及同族直系三代内者,皆要剥夺他们的官职爵位等。。。”

“陛下对这个审判结果不满意?”刘文静问。“臣觉得对于叛党确实需要用重刑,何况陛下也可以借此机会。清理一下朝廷。”

易风明白刘文静的意思,因为北周是继承西魏。而隋又受禅自北周,但总体来说,其实西魏、北周、隋三朝,其实都是由当初北魏六镇中的武川军镇的那一群武夫们所建立,武川集团与当初陇右的豪强们一起联合,最终建立了西魏,然后两次内部权利的争夺后,又替换为北周与隋。说到底,三个朝代更替。皇家换了三家人做,但其实底下依然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不管是西魏还是北周还是隋,皇帝高高在上,但以武川军人与陇右豪强们组合成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势力却是庞大无比的。大到深深影响到了朝局,哪怕隋立国已十九年,可依然摆脱不了关陇集团,甚至越来越受到这个庞大势力的制肘。

当初高祖受禅之后,就一直致力于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可近二十年了,虽然也通过几次大案,打压了数个大族。但又不断有新的贵族门阀兴起,实际上没有改变多少状况。这个国家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有着关陇集团的影子。当初杨广、杨勇、杨秀甚至是杨谅。他们的背后其实都各自站着不少关陇豪门。有的豪门甚至是多方下注,两边站队。

唯有易风起于怀荒。兴起的极快,起家又主要以关东人为主,后来虽然也引入许多关陇贵族豪门势力为盟友,但在新皇的嫡系力量中,关陇集团的影响要小的多。

西魏、北周、隋三代王朝的皇帝,其实都是皇帝与关陇集团共治天下。

易风若真想要完全掌控这个王朝,让他顺着自己的指引方向前进,那么他就得摆脱这支极庞大的势力。而刘文静所指的借机清理,也正是指借这次逆案,名正言顺的来一次大清洗。

“长孙氏家族,北魏宗室之后,关陇集团中极核心的一个家庭,势力宠大。在本朝,因为曾经坚定的支持高祖代周,因此极得高祖信任,后来高祖更是为蜀王杨秀求娶长孙览之女,两家结亲联姻,关系更加稳固。这些年来,长孙氏发展迅速,通过不断的联姻,家族势力根深蒂固,在朝为官的子弟更是数不胜数。上次杨秀叛乱,长孙氏家族坚定的站在了杨秀一边,其家族被杨秀连封八个国公,子弟封官者五百余人。臣以为,长孙氏可尽诛之。”

“长孙晟还是有功于朝的。”易风说了一句,长孙晟是长孙览的侄子,长孙洪的堂弟,长孙炽的胞弟。长孙洪长孙晟都是上党王长孙稚一系子孙,家族繁衍茂盛,子孙众多。而且几乎都身居要职,就算不算杨秀封的那些爵位官职,就是高祖杨坚亲封的就同样是异常显赫。长孙览这一支最显赫不说,长孙晟的父亲也是县公,长孙晟的大哥长孙炽更是担任隋朝吏部侍郎、民部尚书、左候卫将军等要职。这个家族确实是关陇集团中的一个核心家族,不过长孙晟对于外交方面相当有才能,而且武艺出众,一箭双雕正是出自于他。且长孙晟早与易风有来往,因此易风倒也特意提起了长孙晟,何况历史上长孙晟最出名的不是他的箭法也不是他出使外交的卓越能力,而是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成了李世民的皇后,为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当然,此时李世民还不满一岁,长孙氏更还没出生。

“那可特赦免长孙晟不受牵连。”刘文静道。

刘文静深知易风是早对关陇集团不太满意,这不是皇帝跟关陇集团哪个家族有过节,而实是做为一个有为之君,是绝对不愿意把自己的大权跟那些豪门贵族一起分享,甚至还要处处受到他们的制肘的,这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把握了这点,因此刘文静是相当豁的出去的。

他向易风提出,要趁这次机会,分化关陇集团,拉拢一批,团结一批,打压一批。拉拢一批,是先拉拢一些暂时没有机会没有理由动的,比如高颎、杨素、柳述、苏威等几大当朝重用人物,再团结一批,团结唐国公李渊家族、新皇的母亲元太后家族,妻族李长雅、李密家族,广平公主和宇文协家族,然后打压一批,自然就是在此次中有站错队的那些家族,如支持杨秀的长孙览家族、窦抗、元衡家族,支持杨广的韦冲家族、杨弘家族还有宇文述、郭衍、张衡、段达等几个家族,此外还有如史万岁、苏威、李浑等这些人也曾跟随过二逆,因此也可以适当的打压一点。总之,这次是机会难得,就算出手对付清算他们,如高颎、杨素等这些人也肯定不会站出来反对。

刘文静的这个建议虽然很毒很狠,不过也确实是一个打压目前越来越过于强大的关陇集团的一个法子。就算治不了本,也可以先治一下标。

“你的这个建议不错,我会考虑的。”易风点头道。易风决定对关陇贵族动手,当然只是针对上次站错对的家族的一次清洗,不会无限扩大范围,引的整个关陇贵族人人可危,然后群起反抗。易风这时最终决定对付他们,还是源于自己掌控了军队。

登基之前,京畿地区的数十万军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整编。裁撤了三十万人解甲归田,又挑选了二十万强壮者编入了北衙禁军七卫十军中。可以说,在京畿地区,这些贵族们想要有什么动作,暂时也很难弄的了什么花样了。特别是易风从各军中把最精锐的二十万人挑出来加入北衙,他还用了一个狠招,他只要了二十万兵,一个有品级的军官都没有要。只选走了二十万兵,然后还把这些兵分散的打乱编入了北衙七卫十军的各部中去。关陇集团最厉害的地方还是他们占据朝廷中央和地方甚至军队上各个地方之中,哪里都有他们的人。尤其是在军中,关陇集团更是深深把握了军队。而易风的军队自成一系,根本没有什么他们插手的余地。少数的关陇集团的子弟,也是与易风一条心,且并不占多少核心位置。

控制了兵权,易风才有了足够的依仗来进行这场有限清洗。

沉吟了一下,易风对刘文静道,“先处理好宗室,然后再来清算这些家族。”

当日,易风下诏,唯太祖皇帝的嫡系子孙可得封王,其余宗室也最高只能封国公。诏书中,易风将非太祖皇帝子孙的宗室,如清漳王杨雄等一众宗室重新授爵,宗室中威望极高,且在上次坚定站在新皇这边的杨雄,最终被封为邺国公。杨雄也是非太祖子孙的宗室中唯一个得封国公的,其余的多是郡公、县公甚至是开国侯、伯或者子男。而且易风的这次改封,各支宗室都只封该支的嫡长子,其余诸子不论嫡庶皆不封,只是有一个如三品高官子弟承荫入仕的资格。而易风对于太祖高祖的子弟,也是相当果决,继高祖杨坚把自己四个兄弟的继嗣者全都封到了西南后,易风这次更是干脆把太祖杨忠五个儿子的后代除了他以外,所有的诸王一口气处理了。从秦王杨俊到杨勇的十个儿子,都封建到了东南边疆。对于杨广、杨秀二人的儿子,则全都免于一死,但都废为庶人,通通发配到西北边疆为庶民,二逆王的所有财产奴仆都籍没充公。

诏书宣布,贬出京城的贬出京,分封边疆的就藩之国,在羽林军武士们的催促下,一个也没敢多停留,全都纷纷离京。而留在京师的那些宗室,则也全都被削去王爵。

京师之中除了大隋天子,连一个王都没有了。

第536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感谢猎者、没落的boy的支持,谢谢!)

内苑,千秋殿。

天气转凉,太皇太后的身体突然好了起来,饮食恢复,甚至还能下榻散散步。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却没有一个御医能够高兴的起来,他们面对皇帝的询问,都委婉的指出太皇太后的情况并非真的好转,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太皇太后情况已经相当不容乐观了。太皇太后对于自己的状况相当的清楚,她并没有消沉也没有难过,反而十分乐观的对待着这一切。每天早上在御花园里散散步,中午在千秋殿的长廓上晒晒太阳,听进宫看望的诸位长公主们讲讲外面的一些消息,易风每天也会抽出空过来陪陪她。

“须弥,老太婆这些天难得清醒一些,也听你姑母还有无丑儿还有千金她们讲了许多你登基之后朝野内外的事情。老太婆很欣慰,你虽年轻,可却是真正的成熟了。做事有板有眼,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行事风格,更难得的是很冷静,稳重,老太婆是真的放心了。大隋交到你的手里,比老太婆预料中的要更好。”千秋殿廓庑前的银杏树下,坐在围椅里的独孤伽罗已是满头银发,精神却很好,她手执着易风的手,很是慈祥。此时这个女强人身上看不到那种精明干练,只有祖母望着孙儿的慈祥。“老太婆时日无多,也没有什么可要对你说的。你权谋机智手段样样不缺,更不缺果断。老太婆想对你的只有一句话,为君主需要权谋。但更不能丢了那颗仁心。你简放宫人,赦免杨暕他们的死罪。这都是难得的仁心,老太婆只希望你以后也能一直保持着这颗仁心。不管什么时候,不忘宽仁。”

“皇祖母,皇孙谨记在心。”

“庄子。天下篇云,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此即“内圣外王之道”。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是为内圣。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此为外王也。”独孤太皇太后一口气讲了许多,然后才停下来望着易风,“皇帝,我知你遵从儒家,为太孙之时,就已经从开下四处聘请名儒大宗出山,又开办大学,推广教育,建立师范,制作字典,简化字体等等,但莫要忘记了,内圣外王,方是帝王统御天下之道。”

易风若有所思,“皇祖母可是指逆案之事?”

“我听说你要动长孙家、窦家、韦家?”

“安成太长公主向皇祖母说的吧?”易风道。安成大长公主也就是窦荣定的妻子,窦抗窦庆的娘,而且还是高祖杨坚的姐姐,是太皇太后的大姑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