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名门公子(苹果)-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烁械轿屡
  而原本面带得色的吴质听了这第一段后,已经收敛得意之色,正襟危坐,仿佛在倾听天籁之音,曹丕、司马懿、朱铄也纷纷放下酒杯,慢慢品味这锦绣文章。
  等到荀顗用那清朗的声音吟诵完这首诗后,一时间在场的各位都陷入了宁静之中,这赋却不是那种言之无物堆砌辞藻的赋,而是文采与内容兼而有之,可以令人深思的赋,吴质脸上的得意之色全无,他自认为是辞赋大家,但在这样的赋面前,他觉得有些自惭形秽。
  曹丕击节而赞,仿佛受益无穷的说道:“今日闻《侠客行》而染侠气,又闻《阿房宫赋》而思古今,幸甚,幸甚啊!”
  一直沉默的司马懿也终于忍不住叹道:“此赋借古讽今,如今天下缓缓安定,公子必能继承魏王之志,却不能学那暴秦之政。”
  曹丕正色道:“仲达所言极是,孤当慎思。”
  吴质此时一边回味着辞赋的内容,一边忍不住点评道:“此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辞藻华丽。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第二段写宫廷生活的奢靡、腐朽。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
  吴质偷偷望了一眼带着淡笑的荀顗,继续赞美道:“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第三段写秦的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推翻其统治;第四段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此赋一出,必将名垂千古!”
  曹丕赞道:“季重不愧为辞赋大家,经过你这番分析,此赋的妙处却已显露。”
  吴质下意识看了荀顗一眼,脸上再不敢带着得意之色,只是很淡定的接受了曹丕的夸赞。
  一旁极为削瘦的朱铄却急冲冲的问道:“荀中郎,这赋确实很好,却不知是哪位大家所作?”
  荀顗原本很想得意的说是自己的弟弟所作,但又忽然想起父亲的话,现在可不能让弟弟站在那风口浪尖之上,于是他只是很轻描淡写的说道:“乃是一游方道士所作,此人行踪素无定所。”
  众人脸上都露出狐疑的神色,内心之中却已经有些怀疑这诗赋就是这荀家六郎所作,毕竟此时他那第一世家公子的名头在许都很是响亮……
  就在此时,忽然五官中郎将府邸来了一名细作,秘密进入这天字号包厢,向曹丕耳语几句后又神秘离去,曹丕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罕见的凝重的神色。
  又是急性子的朱铄忍不住对曹丕说道:“公子,可是有何难事?”
  轻松的气氛陡然消失,这几人全是曹丕的心腹,所以他很是焦急的说道:“细作传来消息,父王虽击退南楚孙权,然而兵马却略有不足,传令子健运送兵马去郝谿……”
  司马懿也面带凝重之色的说道:“大公子,魏王这是想让三公子掌兵啊。”
  急性子的朱铄抓耳挠腮,赞同道:“中庶子所言极是,看来魏王欲立三公子为世子的想法依旧没有消除,这可如何是好。”
  曹丕经过了这么多的磨练,只是稍稍焦急一番便镇定下来,他看了素有急智的吴质一眼,道:“季重有何良策?”
  吴质下意识望了一眼正在摩挲着玉盅的荀顗,他的脑子还全是诗赋,一时也没有什么想法,只能惭愧的摇了摇头,将期待的目光望向比他更加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与奇计百出的荀顗。
  荀顗脸上的表情一直是古井不波的,他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个弧度,脑中却已经隐隐有了个想法。
  曹丕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这个青年谋士,荀家未来的掌控者。
  ========
  第一更~ 
  第三十六章 弹指两年过
  司马懿看了仿佛胸有成竹的荀顗一眼,大约觉得这荀家六郎又要耍阴谋诡计了,他倒是要看看这计谋到底如何。
  荀顗用自己的左手紧握着右手的食指,轻轻摩挲,这是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用极为平淡理智的口吻道:“诸位可知我大哥荀恽?”
  曹丕的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皱,这荀恽给他的印象确实不怎么样,也不知景倩为什么要提起他这个大哥,据曹丕所知,荀顗基本已经掌控了荀家大半的财产与势力,因此荀恽这个平庸的家伙根本无法和荀顗争斗。
  荀顗无比坦诚的说道:“我大哥素与三公子交好,此次病愈,却正好让他去找三公子豪饮,也算让他透透气。”
  司马懿在心里倒吸一口冷气,他陡然觉得这荀景倩真是成大事的人,幽禁了自己的大哥不说,还要利用他去算计那曹植,想来这次曹植肯定会因为喝酒误事而遭到魏王的责备,并认为曹植并不是最好的继承者,此计真可谓阴险!
  曹丕也是个喜爱玩弄阴谋诡计的人,他只是思考片刻,便洞悉了这个阴谋,于是他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了淡然的神色,只是温言道:“今日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此日过后,一首《阿房宫赋》流传而出,人皆言此赋为公子榜首荀顗所作,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闻之,赞叹不已,称赞旦榜榜首名不虚传,是以《旦榜》在北汉的地位渐渐被认可,这倒是荀顗所料不及的事情。
  ……
  建安二十二年三月,魏王令平原侯植运兵至郝谿,然因酒贻误军机,催数次,仍不复醒,王大怒,乃知其非世子之选也。顗之奸计,终显其力矣。
  三月底,王引军还,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屯居巢。
  夏四月,天子命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
  五月,作泮宫。
  六月,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
  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王尝与大夫诩密议,而后,诩长叹不已,盖因此皆应荀粲之言,然终未得人知。
  同月,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魏王遣曹洪拒之。
  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
  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夏四月,代郡、上谷乌丸无臣氐等叛,魏王遣鄢陵侯彰讨破之。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建安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南楚,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遍这片竹林,汩汩的山泉反射出粼粼的波光,竹林与泉水之间笼罩着静谧玄幽之美。
  她在竹林之外,怀中抱着一架古琴,琴名“残泪”,琴面为桐木斵,琴底为梓木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红木所制。牛角雁足,象牙琴轸,蚌徽。无断纹,黑色亮漆。龙池、凤沼为长方形,贴红木、檀木双边,此琴乃是典型的仲尼式清琴。
  她穿着一袭白衣,长发肆意垂下,没有任何的修饰,月光照在她那漆黑柔顺的秀发上,折射出琉璃一般的光晕,她就像月夜下的嫦娥仙子,清丽绝伦的脸上永远带着无尽的淡漠之色,明明不过及笄之年,却仿佛已经看尽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直到竹林间传出如同流水一般的琴音,她那淡漠无比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期待,舒缓的琴音幽幽而来,听不到一丝杂音,节奏的控制也是好到了极处,不愧是写出那首“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人,她在心中回想起了在陆家偶然见到的那幅画。
  她的心渐渐沉入这极其令人安宁的琴音之中,琴声中蕴含一缕缕的哀婉,令她原本要以琴会此人的想法渐渐减退,她饱读逝去的父亲留给她的古籍,自然明白鸣琴以哀为贵,这种哀婉不是越悲伤越好,而是一种“哀而不伤”的境界,她原本无法理解的琴道,似乎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这琴声中蕴含着一抹淡淡的惆怅,恰如暮春见落花、初秋见叶落后对春逝将去,美好时光难以久存却又无可奈何的惆怅,它是含蓄委婉的,正因如此,所以愈发动人心神。
  这琴声的感染力竟然有这样的强烈!
  她脸上的神情变得复杂起来,幼年时常常听着父亲的琴音入眠的她,在这一刻,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这人的琴艺已入神品,他到底是谁?
  她的脑中不由回想起当年父亲的模样,羽扇纶巾,雅致英美的脸上永远带着胸有成竹的浅笑,只要听到琴曲中小小的失误时,必定会回首轻皱眉头,忧郁的眼神如同秋水一般,然而他对母亲总是温柔的、宠溺的。
  他有一个很著名的称呼——顾曲周郎,他是南楚人民心目中的军神,与那“留香荀令”并称为南北两地最杰出的俊杰,在谈笑间,一把大火,燃烧了赤壁,樯橹灰飞烟灭……
  ======
  第二更~~~ 
  第三十七章 三大势力
  周彻的父亲便是周瑜,但却在不过两岁时便失去了他,而后她被母亲小乔独自养大,从小便在母亲对父亲的怀念中长大,在小乔的诉说中,周瑜那雄姿英发的印象永远刻在了周彻的脑中。
  而最令周彻感受至深的莫过于父亲的琴艺,那样令人深深陷入的琴音令她感受到了父亲的温暖,而在父亲因病去世之后,她从来没有找寻到这样的感觉,哪怕是母亲的琴艺,也无法令她感到安心。
  在这个月夜,她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宁,她不知道这月夜竹林中弹奏的人到底是哪位大家,她只知道这琴艺令她再次感受到了父亲的境界,她心中藏了十几年的孤寂仿佛渐渐散去,她仿佛觉得这世上终于找寻到了一个知音,若是父亲还在,听到这样的琴曲,一定会非常开心的吧。
  待到一曲终了,清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拂过周彻那继承了周瑜与小乔最美之处的脸,她蓦地感到一阵清凉,随意用手抚过自己的脸颊,竟想不到已经泪流满面。
  竹林中,阆苑前,清泉旁,荀粲随意将自己的手探入泉水之中,掬起泉水,望着手中捧着的泉水,那皎洁的明月仿佛就在他的双手之间,他随意喝了一口手中的泉水,甘洌的泉水流入腹中,抬首望天,不知不觉,竟在这南楚之地已经整整四年。
  四年以来,他专注于书画琴艺之中,那书房中的古籍已经全部记在脑海,凭借着那梦境的妙用加上这《南华经》对他体质的改变,他的思维变得极其清晰敏捷,连带着身手也变得极为矫健,幼年时病弱的模样已经完全消失,他看起来比普通的少年更加成熟,身体也不似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更像是十四五岁的名门贵公子。
  再怎么说,他的侠名可是霸气侧漏的“东方不败”,也和忠叔这位寂寞如雪的“西门吹雪”也一起纵马出去打猎过,君子六艺,可是包含骑马与射箭的。
  而侠义盟的势力也渐渐从建邺拓展出去,到达吴郡、会稽、柴桑这三大郡,并继续向荆南四郡发展,要知道,武林江湖是没有国界的,而且侠义盟收拢了南楚武林中许多武功高强的游侠,不得不承认,《侠客行》这首诗起了极大的作用,而侠义盟中的福利制度也令各种在江湖上刀口舔血的游侠儿极为眼热,能成为侠义盟核心三组中的一个青铜级别的头目,已是武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