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名门公子(苹果)-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泓的离去,使得他的两位好友王览、谢缵也跟着去了太学,至此,昔日颍川书院的三大风云人物就这样从颍川书院“毕业”了,这“三贱客”的到来,使得太学的声势更加旺盛,来太学求学者不计其数。
  此时的太学,俨然真正成为了天下学子心生向往之地,而自从颍川书院开了准许女子入学的先河之后,一手构建太学的荀顗自然也将这样的制度加入到了太学中来,而现在大众的审美观又向才貌双全的方向转变,是以只要名门贵女几乎都会去太学之中深造一番,以提高自己的身价,而一些二三流世家之女同样如此,她们还期待在太学之中钓到真正的金龟婿呢。
  总之,整个太学就成了魏国年轻人深深向往的地方,能在太学获得“毕业证书”的话,意味着以后绝对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荀粲自接到那封聘请他为博士的邀请函时,在回洛阳的路上,就仔细的将太学的制度的研究了一番,他发现这太学不愧是兄长搞出来的东西,里面的学科之全面,分类之仔细,真是让人佩服,而荀粲也发现,兄长不仅仅重视儒学,更加重视的,却是理科以及武功……
  这让荀粲暗暗赞叹,不愧是兄长大人,一眼就看出了科学的重要性,至于重视武功,便可理解为对学生身体的锻炼了,太学出来的学子,可不能是文弱书生,而北地本来就民风彪悍,这样一来,倒可以让学生们不是一味的沉浸在书本之中,而是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文理双修,渐渐的让整个汉族重视科学与体育……
  事实上,自从楚汉相持时期,之前的那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穿越者,早就搞出了阿拉伯数字以及各种公式之类,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南楚的科技发展也比北汉要强,它在海上的势力几乎无可匹敌,吴王孙权自获得荆州之后,就没有北上一统中原的**,而是积极发展航海业,大力表彰那些探险家,开始了向外殖民扩张的路子……
  所以,江南之地虽然豪门世家根深蒂固,但国内的矛盾却并不尖锐,大抵是由于所有的人民都几乎都过上了温饱的生活,实在穷的没法的人,也加入了大航海的事业,积极拓展海外,为吴国所攫取的财富简直惊人,而相对来说,总是经历战乱的北方地区如今才刚刚稳定下来,还有北边的异族威胁,所以依旧有种内忧外患的感觉。
  荀粲知道,自己的这个博士位置怕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或许自己走入太学的时候,非议之声将会铺天盖地而来,按照他的年龄来说,更加像一个学子,而现在,自研究过博士在太学的特权之后,他对这个位置产生了兴趣。
  太学隶属太常管辖,“太常”为九卿之一,取“欲令国家盛太常存”之意,太学隶属太常更有其实际意义。在管理上,太常持重的是选拔总领纲纪的祭酒(校长)和学识渊深的博士(教师)。北汉规定:“祭酒”必须是“有聪明威重者”,其条件高于博士,或说是博士领袖。北汉博士须选试而后用,很强调博士的师表风范。即“既欲其为人师范,则不容不先试其能否。”所以北汉规定,太常卿每选任博士都要经过一定测试,并要上奏其能否。极为强调“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经明行修”的选任标准。由此可知,博士官的选任最后要由皇上审定。而且选任时要有官员保举。其举状要写明被举人的品行、礼法、学识、身体状况及家族属行为是否合乎礼度等。并且规定选任博士年龄限制在五十以上。
  虽然现在北汉已经被魏国所取代,但之前人们对博士的印象已经算是根深蒂固,必定是上了年纪的大儒,而如今荀粲却陡然要被任命为博士,虽然可以让荀粲的名气再一次增加,但他的年纪毕竟太年轻了,而且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著作,肯定会遭到舆论的非议……不过,他早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对策。
  就在他马上要回到洛阳的时候,此时在太学之中,却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在太学那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孔子雕像后方的那幢巨大的宫殿之前,公子榜排名的第十的诸葛诞在诸多学子的围观之中意气风发的读出了手中的一首足以能够流传千古的名赋——《感甄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于黄初三年因为封为鄄城王而入朝,魏帝给了曹植一条甄洛的玉镂金带枕,曹植见之,不觉流泪。
  曹植当然不知道,那位宓妃正在荀粲的家中盼望着她的荀郎的宠幸,而巫山的那位神女(诸葛芸),也正在怀念荀粲的面容……
  诸葛诞读完曹植的《感甄赋》之后,用十分具有煽动力的语气说道:“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足以流传千古的名赋!此赋以幻觉形式,叙写人神相恋,终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别。辞章之华丽,用情之深刻,真是令人叹息!因此,曹七步才应当算是我们魏国的文坛领先,至于那位欺世盗名的荀粲,只是徒令人笑话而已!”
  诸位学子听了诸葛诞的话,议论纷纷:
  “曹七步果然大才,此等妙赋,怕是百年难出啊!”
  “若那《阿房宫赋》真是公子榜首荀八叉所写,那这荀八叉的才华也不逊于曹七步啊……”
  “但最重要的是,这位琅琊诸葛诞如此有把握认定荀八叉有人代笔,而荀八叉也没有出来澄清,看起来这次荀八叉很没有底气呢!”
  “哼,这只会用别人的辞赋来炫耀的诸葛诞,为了打击荀八叉,真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荀奉倩横空出世以来,琴艺无双,又有‘八叉捷才’,也就那两篇古文因为风格不同而让人怀疑罢了,这诸葛诞也太小题大做了一点……”
  “听说马上那荀八叉就要回洛阳了,到时候就又有好戏看了!”
  “我看这诸葛诞啊悬着呢,荀八叉好像从来没有吃过亏……”
  ……
  就在愈发想要抹黑的诸葛诞洋洋得意之时,却听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诸葛公休!你可真够无耻的,我手中有篇诗作,想来也不比《感甄赋》差!”
  诸生齐齐向那人望去,却是公子榜第七的卫家公子卫泓,“白玉公子”卫泓脸上带着愠色,手中捧着一幅字画,却是那首用荀粲特有的行书体写的——《蜀道难》。
  此字一出,神秘的竹隐先生终于显出了真正的身份!
  第三百七十九章 诸葛诞的崇敬
  第六卷 半缘修道半缘君'第三百七十九章 诸葛诞的崇敬
  ………………………………
  卫泓通过旁边王览的帮助,将这幅《蜀道难》的字画拉了开来,然后,众人只觉得一种恢宏的气势铺面而来,而学子中有人精于《兰亭序》者,则敏锐的发现了,上面行书体的风格,简直同《兰亭序》如出一辙!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仅是那飘逸洒脱的行书体,那优雅无比的水墨画展现出来的,便是一种真正的蜀山意境,其宏大,其瑰丽,其险峻,当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有人忍不住开始将整首诗吟诵了出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O(∩_∩)O~~eO(∩_∩)O~~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
  读完之后,所有人都被这样一首气势极其豪放的诗歌镇住了,就连原本无比嚣张的诸葛诞,也收敛起了轻视的模样,而是仔细品味着这首诗,他本人也小有才华,要不然也不会入选公子榜前十。
  卫泓看到周围学子被震撼住的模样,不由为荀粲深深的感到了一种骄傲,毕竟这《蜀道难》的字画就是荀粲送给他的,而他回来之后,仔细品赏了这字画,最终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昔日南楚那位声名卓著的竹隐先生就是荀粲!
  得到这一结论的他深深的震惊了,原本他以为能及得上荀粲才华的人也只有南楚的那位竹隐先生了,毕竟创造出行书体这样的伟大字体,还写出了《兰亭序》这样可以名垂千古,为后人当作字帖的天下第一行书,此人在书法上的造诣已经可以媲美荀粲在琴道上的造诣了,然而他最后才发现,原来这公子榜首同竹隐先生就是一个人!
  卫泓仅仅是震惊了一会,然后就仰天长笑,是啊,这世上有那样才华的人,也只有他的知己奉倩一人罢了,他为此觉得非常的自豪,在这个时代,荀奉倩是最为耀眼的明珠!
  此时,有一位精研《兰亭序》的学子说道:“原来竹隐先生名字叫做李白,而且书画双绝!至于这诗,大家觉得如何?”
  “甚妙!笔势,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南楚的诗词水准确实比我北……魏国高得太多了,其字里行间之中全是仙气,这竹隐先生李白可当得‘诗仙’称号!”
  “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
  “竹隐先生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诗、赋虽不相同,但原理相通,此诗之豪迈壮丽、恢宏气魄,亦可媲美《感甄赋》的华丽辞章,瑰丽想象,不知卫公子是从获得此墨宝?”
  卫泓刚刚见诸葛诞气焰太过嚣张,直接将这《蜀道难》拿了出来,但却没有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这蜀道难上的作者名并不是荀粲,而是荀粲写下来的“李白”……这就导致了大多数人认为李白便是那名动南楚的竹隐先生……
  就连刚刚十分嚣张的诸葛诞也走了过来,收敛起狂傲,用一种十分佩服的模样看着卫泓说道:“卫季风,没想到你居然和竹隐先生有交情,真是令我意外呢,不错,我也研究过《兰亭序》,这《蜀道难》的上面的笔迹应该不会有假,像这样完美的书法中,都存在着真正的灵气,想要作假大抵都没有竹隐先生的那种意境,我承认了,不是承认你,而是承认竹隐先生的才华,足可以同曹七步媲美!”
  卫泓听到诸葛诞的话,不由微微一怔,旋即他才想到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荀粲就是竹隐先生这样一个事实……
  而诸葛诞那态度的转变让卫泓不由笑了起来,谁都知道这诸葛诞同荀粲一直是死对头,如今他却在发自内心的认同竹隐先生,若让他知道,这竹隐先生就是荀粲,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卫泓的笑容是如此的美丽,以至于有许多男学子都露出了痴迷的神色,都觉得卫泓一大男人长这么漂亮实在是浪费了……
  而诸葛诞对卫泓的笑也觉得莫名其妙,他以前厌恶卫泓,单纯是因为这厮和荀粲的关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