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抚使可知种老将军为何兵败,身死杀熊岭?”王禀听罢冷眼看了看禁军诸将问道,此言一出,堂上诸人都不吭声了。

当初种师中在李纲严令下救援太原,为了轻装将辎重都扔在了真定,到了河东后,久候另两路人马不至,只能退守杀熊岭与金兵展开激战。其右军、前军先后被金兵击溃,种师中身受四伤,率领亲军于敌力战,士卒奋战击退了金兵。众军士一起来讨赏钱,这下种师中犯难了,此行仓促,犒赏的银钱没有带上,此时拿不出赏钱。

种师中只能传令记下众军士的功劳,等钱送到了再给,饥饿疲惫的士卒见赏钱不能兑现,也不问青红皂白,愤然逃散。种师中无奈之下率几十名不愿逃跑的亲兵仍旧死战,终于血染疆场,以身殉国。王禀旧事重提就是想让他们明白赏罚不公,奖赏不到位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如果朝廷不给钱,河中军便以此为由闹饷不走,燕亲王能如何,看你们怎么办?

“这有何难,我们现有大军二十余万,只要其敢哗变,尽可迅速调兵镇压,那些义勇不过是土鸡瓦狗之流,难敌我天兵!”这时范琼出言道,他的意思很明白,他们闹咱们就出兵杀了即可,还能再添些功劳。

“就是,我们出兵镇压即可,是不是折将军?”一石激起千层浪,张灏也附和道。

“畜生,不忠不孝的东西,此处哪里有你说话的份儿!”折可求没吭声,他已经接受了过去的教训,这燕亲王总能给人予意外,看似已经沉寂无声,可转眼就给你来个一鸣惊人。他不说话,张纯孝不干了,当堂大骂道。

张灏是张纯孝的儿子,老爹被围他却只图自保救援不力,现在反倒来劲儿了。而老子教训儿子天经地义,别说骂他,打他杀他别人都不好干涉,只能表示同情了。张灏挨了骂,虽在众人面前丢了脸面,可不敢争辩,落个不孝的名声以后就别想在官场上混了,只好缩在一边再不敢多嘴!

“范将军,河中义勇不是京东乱民,他们久居边陲,精于骑射,非一般禁军可比的!”王禀又笑笑说道,他知道范琼曾领兵镇压过京东农民起义,可那些因为饥饿而造反的人和经历过战火的蕃汉弓箭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凭他手中的禁军还真不一定是对手。

“王将军不要以为守城有功就轻视某家,我领的也是百战之师!”范琼脸上挂不住了,而王禀又不是他老子,没必要跟他客气。

“哦,一败再败,让女真人纵横河北,兵临开封城下,果然是百战之师!”王禀‘恍然’说道。

“匹夫,你一再挑衅某家,可敢堂下一战?”王禀的话比较毒,句句都戳到了范琼的痛处,惹得他大怒,跳起来仗剑吼道。

“正想领教将军武艺,请!”王禀毫不示弱,起身离案扶刀说道。

“放肆,大堂之上却邀私斗,可知还有军法纲纪!”李纲看二人拔刀相向,把府衙大堂改成演武场了,不由大怒拍案吼道。

李纲也看明白了,河东官员对他们十分排斥,却对燕亲王的救恩不忘,两边难以尿到一个壶里。而自兵团成立起,自己就向皇上请求授权自己统一指挥,言辞恳切的向各种将帅送去急信,言明利害,请他们服从自己的命令。

但两面的努力都是徒劳,赵桓决不肯让李纲军权独揽,反而要把军事指挥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各路将帅又岂能因为李纲而去违抗圣命,其结果是就李纲的宣抚司徒有节制之名,各路将领都只是禀承圣命。

李纲作为臣子必须秉承圣命。作为一路之首,要居中协调,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可现在两方面都不买自己这个宣抚使的帐,且矛盾重重剑拔弩张,根本捏合不到一起,三方重压之下让他苦不堪言,身心疲惫!

现在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李纲手中资源有限,在皇上的擎肘下又缺乏权威,可事情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有可能出现国有二主的分裂局面,再三商讨无果的情况下,李纲决定自己再‘冒险’去会会燕亲王,看看他到底是如何想的…

第二章不由不信

两日后,朝中旨意再到,依然要求赵柽尽快离京赴任,解散义勇促其归田,而这次却提了赏军和遣散之资,但是说了跟没说差不多,要求他们自筹和以缴获冲顶,李纲看罢叹了口气。

对于缴获处置,规定是一半上缴国家,另一半用于犒军,这次是全额支付,但金军被击败,却也是有序撤走,能留下多少值钱的玩意儿,盔甲兵器又不能随便散入民间,能赏给众军的有限。至于自筹更是笑话,朝中为了伐辽、供养燕京的常胜军和义胜军早就将各地府库搜刮一空,现在又经兵火,哪里来的钱犒军!如果让军队自筹他们的办法就剩下劫掠一途,可那必然让刚刚经历女真入侵的百姓再陷兵祸!

对于朝廷这种拍脑门的决策,李纲也无可奈何。自己拍了下脑门将种师中大军送进了虎口,要了老将军的老命,现在风水轮流转,活该他犯愁。可问题总得解决,李纲决定拉上张孝纯等人,凑点银子买些猪羊以犒军的名义前去三交口探探王爷的口风,看下虚实。

次日一早,李纲点起一千兵马会合了张孝纯等人出城前去拜会王爷,紧赶慢赶总算在日上三竿的时候到达了三交口河中军大营,此刻除了驻守岚州各州县及兵站外的其他各处的河中军都汇集于此,总数达十万余众,沿汾河下寨,绵延数里煞是壮观!

“哦,河中军看样子很有钱啊!”李纲行来,只见通往大营的路上挑担推车的商贩络绎不绝。显然是前去军营附近做买卖的,这也算是大宋军营的一景。哪里有驻军哪里就会很快形成集市,根据商贩的多少也就可以看出这支军队是否富裕。

“大人错了。这些人前往河中军营不假,但却不是商贩,而是各处百姓、士绅和商家前往犒军的,只不过河中军却往往不会白要他们的东西,都会折价给予钱财或是等价之物交换!”伴在李纲身边的张孝纯说道。

“哦,还有这等事情?”李纲却是不大相信,一支军队不扰民就可被称为仁义之师了,白送东西却追着给钱的军队,别说见过。听还没听说过。

“大人,下官来太原任职之前也不会相信,但却是事实,燕亲王亲军忠勇军常驻太原,向来是买卖公平,从不扰民,即使无意损坏了百姓财物也会照价赔偿,就是王爷遇到商队、大队百姓只要没有紧急的事情都会给百姓让行,碰到百姓有难更会出手相助。所以忠勇军在河东口碑甚好,只是可惜这么一支仁义常胜之师却被太上皇下旨解散了,当日要是其还在,岂容女真兵临太原城下!”看到李纲不信。张孝纯不吝唾沫地解说道。

“在京中都说燕王顽劣,性情暴躁,动辄便是拳脚相加。没想到却性情大变!”李纲说道,他依然不信。只当是张孝纯感激王爷解围之恩,替他说好话呢!

“下官在东京之时也常闻燕亲王所为。亦有同感,但现在思之,被其痛殴着不外是王黼、张邦昌、朱勔、林灵素等人,皆为祸国殃民之流,可见其正义之心早存,到河东能如此善待军民便不足为奇!”张孝纯说道。

“嗯,甚是,细思之确未曾听其有骚扰百姓之事!”李纲也只和赵柽今日在忻州打过一次交道,对其了解都限于官场传闻,再见营外确如张孝纯所言,犒军的百姓将东西放下便走,而有军士追逐硬将钱钞送还,推拉谦让之下好不热闹,已然有几分信了。

到了营门,早有军士通报,副帅赵耻与王瑾、许宏等人已在那里迎候,寒暄几句后引领着他们进营。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鞈、范琼等人皆是老行伍,边走边看心中暗暗吃惊,营盘扎的中规中矩不说,就连营帐都是横竖成行,道路、间距皆有定规,而且难见碎屑杂物,更不要说军营中常常可闻的尿骚味。营中走动的军士三人成行两人成列,进退有度,见他们走到皆自动靠路边站立,举手行礼…

这些虽是小事,但众人都知道没有严明的军纪,长时间的训练是无法养成的。看看自己身后跟随的亲兵们虽然衣甲鲜明,身高马大,可却缺少河中军身上的那股精气神,显得猥琐不堪。此刻他们面上摆出副不以为然的神情,可心中却对燕亲王的练兵之道他们不得不佩服。

“王知府,上面所书是何事?”到了辕门,前边便是中军所在,众人下马,李纲看到辕门外立着一溜木牌,上面贴着文告,一些军士在围看,好奇的问道。

“哦,大帅上前一观便知!”王瑾笑笑,领他们上前,围看的军士们自动退后让开。

“此是军中将士赏罚榜!”李纲上前驻足观看,只见文告上书写着每个人的杀敌数,在战斗中的表现及起到的作用,应该受到的奖励和处罚,全部一一列明。

“不错,这些人是应该奖励的有功之士,不但此处有,各营都有,就是为了告知军士们,如有异议,还可以向上申诉,再行调查!”王瑾说道。

“此举甚好,一目了然,可防军中冒领贪功!”李纲颔首赞道。

“大帅这边看,不但军功如此,即使是各部所分得的军饷、粮草、战利品等皆要公示全军,而以下各指挥分配给每个军士还有细分,以让每个士兵知晓!”王瑾说道。

“一切皆告知军士,不怕他们闹事吗?”刘鞈惊道。

“王爷常言:公生明,廉生威!胸怀坦荡,内心无私,避免了上下之间的猜忌,军士们尽知又有何妨!”许宏笑笑说道,他知道那些武将的意思,这么做等于堵死了自己捞钱营私的门路,觉得吃亏了。

“唉,看来真得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李纲听罢暗自叹道,从点滴可见燕亲王确是坦荡之人,自己从前对他百般猜疑,可能是真得错了…

第三章楚囚

“二爷,两河宣抚使李大人他们来了好一会儿了,要不要改变下计划!”见喜进到大帐中轻声说道,今日本来是计划开祝捷大会,然后犒军,准备开拔,可见喜发现听到李纲等人到来,王爷却忽然陷入了沉思,一脸的迷茫。

“哦,他们现在做什么呢?”赵柽抬头问道。

“二爷,他们在赵耻等人的陪伴下参观我们大营!”见喜回答道。

“他们说了些什么吗?”赵柽又问道。

“还能有什么,讲的都是王爷治军有方,河中军训练有素之类的好话!”见喜轻笑着说道。

“嗯!”赵柽站起身在帐中踱起了圈子,见喜知道王爷这是遇到了难事,可这些人到军中慰问有什么好犯难的呢?他想不明白。

“楚囚?!”赵柽边转边喃喃自语,前两天他接到母后的一封信,通篇只有唐代赵嘏《长安秋望》诗一首: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柽捧着这封信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甚至将信火烤水浸想从中发现点什么,可结果令他失望了。他静下心来又读了几遍,母亲肯定是用这首诗暗示着自己什么,但赵柽是暗暗叫苦,他妈以为自己剽窃了几首诗词就把他当成了大家,其实却是个半瓶子醋,几经分析最后他将重点放在了‘楚囚’二字之上。

“难道是母亲是意在阻止自己回京?”赵柽琢磨着。皇上连下数道圣旨请自己尽快赴任,有心人都能看出来。皇上明着是求贤若渴,其实是将自己变相软禁。免得形成能与他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