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女皇的说法,当初是先帝把她嫁给护国公的,那么她就要完成先帝心愿,先帝肯定没想过她会登基成为女皇,所以她也就不能以女皇礼下嫁,而是按照公主之礼下嫁,这是为了能够让先帝满意……
    呃,其实主要是嫁得太突然。
    之前他俩倒是早就准备好了成亲需要的东西,但那是按照公主下嫁准备的,在朱慈烺回来之前就早已经准备好了,但女皇登基后,这一套已经不合适了,要下嫁得另外准备一套符合女皇标准的。而且女皇下嫁究竟该用什么样的礼仪,同样也得一项项研究出来,这也是礼部给他们定日子到年后的原因。实际上按礼部的日期得二月,这段时间足够礼部那些大臣们研究出女皇下嫁用何种方式了,和皇夫一样,女皇下嫁那也是破天荒头一遭啊。
    但现在不行了。
    因为女皇陛下突然怀孕,未免大着肚子出嫁的尴尬,不得已只能用之前准备的那些公主下嫁的东西,然后在礼部还没研究出女皇下嫁的程序之前,以公主下嫁之礼匆忙把他俩这场拖了多年的婚礼完成。
    当然,普通老百姓不会知道这些内幕的,实际上就连大臣们也不知道女皇是被未婚先孕逼的。
    至于以后……
    此时哪还顾得上管以后啊!
    (给大家拜年了,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第四一四章 这个世界太疯狂
    就在杨庆洞房花烛的同一天。
    北京。
    刺骨寒风中一辆载着路倒的马车缓缓驶出阜成门,守门的八旗健儿漠然地看着车里硬梆梆的死尸,内心毫无波澜……
    都习惯了。
    哪怕这些其实都是旗人。
    内城居住的都是旗人,但哪怕旗人也吃不饱饭啊!实际上很多旗人都后悔南迁了,毕竟在他们记忆里沈阳时候都没这么艰难,当然,只是他们记忆中,这时候沈阳城里一样每天都有一车车更硬梆梆的死尸被运出。但这里的旗人不知道这些,他们只记得当年有晋商补充粮食,有那些愚蠢的明朝官员给他们准备好唾手可得的粮食,然后他们只需要打过去搬到沈阳就能让自己轻松渡过寒冬。
    可这里什么都没有啊!
    包税制虽然解决了士绅们抛弃多尔衮的危机,但也让每年的税收变成了一种定额,各地包税的豪强只要交够份额就不需要再管别的。
    不够用也与他们无关。
    他们的定额就那些,交上了就等于尽完自己义务。
    多尔衮不够用?
    那与那些豪强有什么关系?
    还想让他们多交点?
    开玩笑,哪个豪强如今不养着自己的民团私军,控制着自己当土皇帝的城市堡垒?真要说起来八旗神军装备都未必赶得上这些豪强,毕竟豪强在保护自己特权这方面还是很舍得花钱的。你多尔衮敢坏规矩那就一拍两散好了,尤其是靠近前沿的随时可以召唤南边那头恶龙,然后咱大清再次面临散伙的危险。
    这样多尔衮也无可奈何。
    而入关的旗人又自视为征服者不想劳动,哪怕都有分到的土地,他们也不愿意耕种。
    他们其实都有土地。
    顺天府被李自成扫荡一空,留下大量土地给多尔衮的八旗圈地。
    但哪怕放羊他们也不种。
    过去在东北就是奴隶们,也就被他们掳掠的汉人,也就是他们称为阿哈尼堪们负责耕种,另外还有抓捕的朝鲜奴隶。但这些年因为战争需要大量阿哈尼堪被转为包衣甚至八旗汉军和朝鲜……
    包衣和阿哈尼堪是不一样的。
    前者是武装家奴。
    八旗编制就有大量包衣佐领。
    后者是纯粹奴隶,正式称呼是包衣阿哈,因为绝大多数都是汉人,所以又叫阿哈尼堪。
    而最近几次战争清军都是失败者也没有新的奴隶补充,实际上还得加上逃亡,总之越来越多的旗人失去他们用于耕种的奴隶。李自成撤离时候又抓走了这一带绝大多数百姓,就算招佃户都招不到,旗人自己又不想种田,结果就是让整个顺天府各地一片荒芜退化成牧场。
    但牧场能够提供的食物和农耕能够提供的食物数量不是一个级别啊!
    绝大多数旗人还得靠军饷。
    可多尔衮每年那点军饷,既要养活二十万八旗兵,又要最大限度保证不落后太多,税收根本就不够用。说到底就一个现代河北和京津,再加上河南和山东各一小块,就算搜刮还能搜刮多少?
    更何况还不敢搜刮狠了。
    真要搞出下一波造反浪潮就真完蛋了。
    而名义上属于咱大清的泽潞一带是平西王姜瓖的封地,不会向多尔衮交一粒粮食的,实际上他还经常向多尔衮伸手。不给就公然让那些脱清者从天井关南下,甚至还丧心病狂地豢养人贩子,后者负责以各种方式诱拐八旗健儿的亲属,由他负责转手再卖给驻扎卫辉的吴国贵。就连代善的孙子,韦爵爷的好朋友康亲王,两个月前都在北京被拐走至今下落不明,当然,这时候的康亲王才五岁,他伯父满达海亲自写信给姜瓖,而且开价五千两银子也没找到。
    当然,这种事能找到才怪呢!
    姜瓖就是真心想给他找出来也无从下手,说不定早被卖出去了,话说江南可是很多审美奇葩的豪门就喜欢这个调调,但被释奴令搞得养个小厮都很难,最终只能向外面去想办法。
    而宣大是蒙古人的牧场。
    同样蒙古人也不会向多尔衮交一只羊的。
    实际上他们也向多尔衮伸手,毕竟他们有两万骑兵在南线为咱大清浴血奋战,每年多尔衮得额外给他们一部分粮食,话说游牧民也缺粮。宣大一带虽然水草丰美,但因为蒙古高原的严寒,大量蒙古牧民都南迁到这一带游牧,人多了就难免有不足,必须得靠粮食补充。
    可怜的多尔衮……
    “这是山穷水尽了啊!”
    顾君恩端坐马上,幸灾乐祸地看着从身旁经过的马车,看着车上一具具瘦骨嶙峋的死尸。
    “干什么的?”
    守门的小军官喝道。
    “访友!”
    顾君恩笑着说道。
    “下来搜查!”
    小军官说道。
    同时他和后面的手下一起,用满意的目光看着顾君恩身上的皮裘,后面四名随从还牵着几匹骆驼,骆驼背上明显还有不少好东西。如果这家伙有背景当然不好动他,但他要是一个普通商人,或者背景不够,那少不了九门提督衙门又得多一只被宰的肥羊了。
    话说这是他们捞外快的主要手段。
    顾君恩坦然地下马,张开双臂走到了八旗健儿面前。
    后者带着疑惑开始搜身。
    不过那四名随从没下马,其他几个八旗健儿满怀期待地看着,那小军官双手在顾君恩身上搜索,很快就从他怀里掏出一封书信,这个家伙是识字的,他在信封上扫了一眼脸色瞬间变了……
    “闯贼奸细,拿下!”
    他骤然喝道。
    那信封上赫然带着大明秦王李自成七个字。
    那些八旗健儿们混乱向前。
    顾君恩笑咪咪地看着他们,然后对那小军官说道:“你不看看是给谁的吗?”
    那小军官急忙低头。
    致多尔衮四个字立刻出现在他面前,他一下子傻了。
    “还不赶紧准备鼓乐相迎,你们就是这样对待秦王使者?一点礼貌都不懂,多尔衮平日怎么教你们的?信不信我回去让秦王换成十万大军过来跟你们说话?”
    顾君恩趾高气扬地喝道。
    ……
    一个小时后。
    “顾先生远来辛苦!”
    多尔衮站在乾清宫门前,满脸笑容地对顾君恩说道。
    他的确有点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这段时间他的确风闻李自成拒绝承认南京的女皇,并且准备出兵护送定王南下,为朱慈烺讨个公道,明秦走到战争边缘,但李自成居然主动派使者来联络他,这仍旧让他有种难以抑制的激动。
    做梦都想不到啊!
    说句实在话,李自成要是真和他联合,就是让他管李自成叫大哥他都毫不犹豫。
    “摄政王,顾某冒昧前来,还请摄政王恕罪!”
    顾君恩笑着说。
    “顾先生客气了,快请!”
    多尔衮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说道。
    紧接着两人携手步入乾清宫,宁完我,陈名夏,刘余祐,洪承畴,李建泰,李化熙这些大臣们纷纷跟着进入,一时间乾清宫再次群贤汇聚,共同欢迎李自成使者的到来。尽管这座城市的前一任主宰者就是李自成,不过这都是过去了,旧事无需再提,一切都得向前看。之前种种都不过是这座饱经风霜的城市,那漫长历史中一个小波澜,就像当初它敞开大门欢迎闯王和敞开大门欢迎多尔衮一样,它敞开大门迎接闯王的使者。
    “摄政王,杨庆无故废龙兴天子,视大明祖制如废纸,公然以公主继承皇位,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秦王受先帝厚恩,有藩屏帝室之责,决不能容忍杨庆篡夺大明江山。”
    顾君恩慷慨激昂地说。
    呃,这的确让人有点三观崩坏。
    曾经把崇祯赶出北京,差一点摧毁大明江山的李自成,如今化身为大明忠臣,为保卫崇祯儿子,在此万马齐喑之际毅然挺身而出……
    满满的违和感啊!
    不过乾清宫內的群贤们却都一脸肃然起敬的表情。
    “顾先生,明清本为兄弟,本王之前也已经与龙兴天子谈妥,大清尊大明为兄,效宋辽之例永结盟好,只可惜为奸人所阻,不但天下百姓失去同享太平的机会,而且连累龙兴天子为奸臣所害。此皆本王之过,本王责无旁贷,若秦王有意为大明锄奸,本王将起倾国之兵,以副秦王使龙兴天子重登大宝!”
    多尔衮肃然起敬地说。
    “在下正为此而来!”
    顾君恩拱手说道。
    “此时那杨逆势大,秦王亦恐独木难支,故广邀天下英雄,只是张献忠守财奴而已,桂王亦暗弱,惟摄政王可堪英雄之号,若此番摄政王肯相助,秦王愿先以粮十万石相赠。
    这些粮食就在太原。
    在下返回之时,摄政王即可派人前去领取!
    另外大清兵马南下之时,军需若有缺乏,尽可明言,我关中虽非富庶之地,但粮食还是有的,此番乃为国锄奸,关中百姓将倾全力以报先帝之恩。不过为了便于运输,以秦王之意最好二月以后再动手,一旦开战,秦王率大军出洛阳,固守虎牢,孟津同时直向归德,凤阳,切断郑州守军的后方。贵军全力进攻怀卫郑三地以求全歼骑兵军和郑州第六军,估计黄河解冻之时,你我两军就可以会师河南,然后以关中之粮和颖涡二水之运输,秦清联军五十万兵临淮河。”
    顾君恩踌躇满志地说。
    “但开春之后,明军水运畅通恐更难对付。”
    洪承畴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
    这时候谁都明白,只要黄河和运河不封冻,只要明军不离开河道,那几乎就是不可战胜的,想要打赢明军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选择河流封冻水运断绝的时候。
    否则就等着面对江南工业规模的铁拳吧!
    “他们由我们对付!”
    顾君恩多少有点自矜地说。
    “摄政王,我们为摄政王阻断明军的增援和后勤,哪怕黄河解冻,我们也不会放一个营的明军,和一船物资到达郑州,而贵军负责攻城。以贵军在黄河线的十几万大军,想来全歼那两个军轻而易举,只要打开这个卡在我们中间的钉子,我们的粮食将源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