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婢在。”
    “诏令:藏西都护府都护乔师望,深受皇恩却不思报国,反而与腌臜之辈为伍,有负皇恩,着令押解进京自辩,如有反抗,格杀勿论,夷三族。令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剑南道行军大总管暂代藏西都护府都督,陈兵边境,防备大食,若大食进犯,可直接出兵,无须请命。”
    “诏令:大食异动,进犯西域,令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严加防范,一旦大食真正进犯,立刻与藏西都护府共同痛击来敌。另:西域诸国受大唐保护,却不思回报,反而勾结外敌,罪无可赦,令郭孝恪监察西域三十六国,但凡有异动者,不必问罪,立灭其国,绝其宗嗣。”
    “诏令:突厥大都护府原大都护段志玄功勋卓著,在任期间劳苦功高,今遭小人暗算,生命垂危,特取缔其突厥大都护府都护之职,回京另有重用。突厥大都护府都护由卫国公李靖暂任,三个月内务必携荡平草原,不得有误。”
    “诏令:高句丽犯边,营州都督府立刻全军戒备,在援军到达之前,力保营州不失。令:河北道行军总管即刻发兵,高句丽但凡进入我大唐一步,务必要让其有来无回。”
    “诏令:区区倭国,屡屡对大唐不敬,猖狂自大,今又武装进犯,实在罪不可赦,令登州水师都督尉迟宝林,副都督秦怀玉,即刻出兵,一旦遇见倭国船队,不用警告,直接开战,定要让倭国船队全都葬身于我大唐海疆之中。”
    “诏令:小小林邑白头,烦我边疆,破我城池,杀我百姓……朕恨不能亲赴战场,斩杀敌寇,今白头小儿攻破驩州,断越王退路,着交州都督丘和并岭南道行军总管刘弘基立刻解围。
    另:解去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洛越线巡路使之职,暂任剑南道行军总管,即刻出兵岭南,援救驩州。
    另有皇八子越王贞者,英勇果敢,神威无双,领强军迎战林邑小鬼,一击溃敌,敌军闻风丧胆。更亲率大军杀入敌境,昭显国威,虽偶有挫折,但无损英明……
    特封越王贞为天策上将,许组建天策府,开府仪同三司,位列三公之上……
    程氏子处亮,年少果敢,少有贤名……特许为天策上将府长史(从三品,辅佐天策上将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尉迟氏子宝庆,出身名门,英勇无敌,有乃父之风,……特许为天策上将府司马(从三品,辅佐天策上将掌管天策上将府的军务)……
    李氏子敬业,少年才情,勇武无双……特许为天策上将府从事中郎(从四品下,协助长史和司马掌管府中事务,相当于二者的副手)……
    李氏子德奖,儒雅温和,少年风度……特许为天策上将府从事中郎(同上)……
    裴氏子行检……特许为天策上将府从军咨祭酒(正五品下,军事参谋,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
    王氏子方翼……特许为天策上将府军咨祭酒(同上)……
    罗氏子哲……特许为天策上将府主簿(从五品下,负责起草天策上将的命令,教令)……
    张氏子柬之……
    王氏子孝杰……
    ……
    ……
    以上人选,必须在三日内离京赴任,不得有误。”

弟一百二十九章 反对
    弟一百二十九章反对
    “嘶!”
    李世民一连下了数道圣旨,尤其是最后一道,更是让所有人震惊。
    天策上将,这可是李世民登基之前的独有称号,是李世民为击败窦建德之后,为大唐统一了北方,立下了泼天大功,秦王的封号已经不足以表彰他的功劳,李渊这才册封他为天策上将的,位列三公与十二卫将军之上,论地位仅次于皇帝和太子。是大唐的第三号人物,绝对的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只是这个天策上将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已经被废掉了,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用了,如今竟然被李世民重新恢复,并且颁给了李贞……不过以李贞的功劳来的话,当这个天策上将,的确也够格了,众人倒也没什么可说的。
    问题是这道圣旨的后半部分……
    如果说天策上将的名号只是让众人惊讶的话,那后面半段就真的让人震惊了——程处亮,尉迟宝庆,李震,李德奖,裴行俭,王方翼,罗哲,……这些人的名字每一个背后都代表着一股力量。
    程处亮背后有卢国公程咬金以及河东裴氏(他母亲是河东裴氏女)。
    尉迟宝庆就更不要说,尉迟恭的次子,他哥哥尉迟宝林是登州舰队都督,是如今的军方新秀。
    李震他爹是李绩,英国公,军方仅次于李靖的大佬(后来他儿子李敬业为了保唐,还造了武则天的反,不过被自己人杀了)。
    李德奖或许没有人听过,但他爹大家应该都知道——卫国公李靖,大唐军神,李德奖正是他的第二个儿子。
    裴行俭的河东裴氏更狠,可谓是人才济济,号称将相接伍,公侯一门,比什么七宗五姓可牛逼多了只是人家懂得低调,不张扬(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裴氏的信息,光是宰相就出了五十多个)。
    王方翼背后有太原王氏,历史上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就是王方翼的堂姐,可惜被武则天做了彘人。
    也就罗哲的名号不怎么出名,但他爹叫罗士信,受封郯国公(恨天无把恨地无环,不过这是演义里的,但历史上的确也罗士信,也是一个猛人)……
    光是这个名字就够了……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余人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每一个都背景不凡。这么多世家子弟,虽然可能不一定都是人中龙凤,但每一个背后都有一大股势力这却是真的。
    如今李世民将这么多有背景的人安放在李贞的天策上将府里,用以不言而喻,那就是准备将这些人背后的势力全都绑上李贞的战车,短方面来说是为李贞保驾护航——因为这些人和李贞绑在一起,那就等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贞发达,他们自然会跟着发达,如果李贞中途夭折,那这些人也会跟着倒霉,也就是说从今往后,至少这些人背后家族会竭尽全力的辅佐李贞——至少不会和他作对。
    这还是从近处来说,如果将目光放的更长远一点的话……
    皇上这是准备将李贞当做储君培养啊……
    不,这么说并不准确,应该说自从李承乾被废以后,李贞就已经是公认的铁定的下一任储君了,只是大家并没有将其放在明面上说而已。
    不过从今天过后,李贞的储君之位基本上已经确定,皇上或许没有明说,但李贞的地位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李世民的确认。之所以没有立即册封太子,纯粹是因为李贞远在南洋,如果他现在就在长安,只怕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就应该被立为太子了。
    得到这个消息,和李贞亲近的自然是高兴不已,但和李贞有矛盾或者不希望他当太子的则是心思复杂难测。
    “皇上,此举是不是有点冒昧了,天策上将在诸王中仅次于太子,贸然赐下是否……”虞世南(按照历史规矩,此公这时候应该已经挂了,不过谁叫李贞穿越了呢,他那小翅膀一忽闪,历史就改变了老多,就让他再多活几年吧)就属于不希望李贞当太子的人之一,不是因为李贞做的不好,实际上在李世民所有儿子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李贞还要英明的了。
    他之所以不希望李贞当太子,纯粹是因为李贞的所作所为不合他心意——或者说是与他所代表的派系利益不合。
    虞世南是标准的儒家弟子,而儒家讲究的是仁孝,孝义方面李贞做的不错,但在仁恕方面却……
    要知道,李贞的威名就是靠着打仗打出来的,他名下的兵工厂每年还要制造不少的枪炮武器……每年死在这些武器上的人可都不在少数。
    如果说李贞噬杀一点也就罢了,那些千古圣君每一个都是从血与火中杀出来的,何况儒家也不是墨家那种圣母仁,对于战争虽然看不贯,但只要不过分,儒家也不会说什么。
    问题是李贞是道家弟子(镇元大仙已经被道教列为祖神之一,地位仅次于三清,李贞得了他的传承,自然被列为道家弟子),又不修儒术,反而喜好百工之术,擅弄奇技淫巧(一直很疑惑,儒家为什么那么不喜欢百工?难道他们就不穿衣服不住房子吗?),更过分的是他竟然自己开了问田书苑,自己培养人才……
    这等于是断了儒家弟子的前途啊……
    不管怎么看,李贞登临帝位后,都不可能会重用儒家,这让儒家之人十分看不惯。
    和他有一同想法在朝中还有不少,于志宁、孔颖达、颜籀(颜师古,颜回的后人,他爹叫颜之推)等等都是如此。尤其是孔颖达,作为当今曲阜孔氏的代表人物,同时作为李贞的老师(十年间,李贞跟随多位大贤学习过,孔颖达就是其中之一),竟然教出来一个排斥儒家的皇帝来,他愧对列祖列宗啊,以后去了地下,怎么去见老祖宗?
    “臣附议,臣也觉得此事大有不妥。”第二个站出来的是萧瑀,这老家伙站出来倒是没人表示诧异。
    因为萧瑀本身就和李贞有仇,原来的登州舰队都督可是他的儿子萧锐,可是萧锐在登州舰队待了那么多年,寸功未立也就罢了,更是因为御下不严,导致军中军火走私频繁,后来更是擅自带兵进入城中,被李贞拿住了把柄,一纸奏折给参了下去,现在还闲赋在家呢——如果李贞再当上皇帝,估计以后想要起复只怕就更难了。

第一百三十章 标题名字很重要吗?
    第一百三十章标题名字很重要吗?
    “是啊皇上,天策上将何等尊贵,贸然授予,只怕……”第三个站出来的人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唐俭。
    唐俭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大唐平灭突厥之战中立有大功,要不是他主动请缨出使突厥,以谎言诓骗拖住了颉利,只怕还不待大唐军队到达,颉利就已经远逃了。而作为同样参与了灭突厥之战的李贞,是和唐俭见过面的,可以说双方的关系还不错,在如今李贞占据优势的时候,他不交好李贞也就罢了,竟然反对李世民的意见——这是在给李贞捣乱啊。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唐俭的确和李贞有点关系,但实际上他可是世家这边的人——他的老婆可是荥阳郑氏的女子。
    而且不同于程咬金那样虽然娶了世家女,但他现在的一切其实是他自己打下来的,而唐俭不同,他是真的依靠着郑氏才有了今天,他其实是世家在朝中的代言人……
    而李贞和世家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除了有限的几个人之外,大部分世家人对李贞都是相当讨厌的——或者说是忌惮的。
    至于为什么忌惮李贞?
    除了李贞是李世民的儿子这个原因之外,还有造纸术印刷术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依旧在那个问田书苑上。
    世家为什么能千年不灭,操纵朝政?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垄断着知识,而寒门学子却读书无门,没有书读,自然也就成不了才,统治者想要选拔人才,就只能从世家中选择,世家因此得以操纵朝政——朝政都被世家掌握,他们当然不会衰败。
    而李贞的献上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却从根底上冲破了他们对知识的垄断,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籍携带更加方便,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更是让书籍的价钱降到了寒门士子都能接受的程度。以寒门士子的庞大基数,就算成才率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