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险后,他就已经安排人手将所有余自己关系密切的人都暗中保护了起来,其中尤以武媚娘最严格,达到了红色一等警戒状态,而其余人虽然没有这么变态,但也都是橙色级,敌人真要是打挟持人质逼迫自己就范的主意,那自己绝对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至于李世民那边……就轮不到李贞担心了,论暗中的武力,朝廷可一点都不比自己差啊,除非是敌人脑子抽了才会找李世民的麻烦。
    然而李贞永远也想不到,在以后的某一天,竟然真的有一个人脑子抽了去找李世民的麻烦了,更离谱的是他竟然成功了,给李贞造成了天大的麻烦,差点连皇位都丢了。
    武媚娘见李贞一脸自信的样子,便不再多说:“总之殿下还是一切小心为妙。”
    “我会注意的。”

第九章 人工养殖海鲜技术
    第九章人工养殖海鲜技术
    接下来李贞又陷入忙就忙得要死,闲就闲的要死的怪节奏之中。
    好在有时候虽然的蛋疼,但李贞学会了知道自己给自己找工作,比如今天,他就来到了越州海鲜厂。
    海鲜厂,李贞已经建设了不少,比如登州海鲜厂,就是在李贞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专门制作各种干货运往内地,很是赚了不少钱。
    但是海鲜这种东西,是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这盛产龙虾,那你可以做龙虾干货以及虾粉,我这里盛产螃蟹,那我就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所以几乎整个沿海都有李贞的海鲜厂,几乎垄断了大唐将近九成的海鲜干货贸易。
    越州地处南方,产出与北方大不相同,把这里的海产做成干货运到北方,同样也能赚大钱。
    李贞倒是不怎么在乎赚多少钱,反正他的钱已经多的花不完了,他建设海鲜厂其实是另有目的……
    “属下魏德寿见过殿下。”越州海鲜厂厂长魏德寿见到李贞过来,老远就屁颠屁颠的过来行礼:“殿下一路辛苦,酒宴已经备好,还请殿下移步。”
    李贞摆摆手直接说起了正事:“酒宴就不用了,我问你,你之前汇报说,试验已经成功了,可是真的?你要知道,我对这件事可是很关注的,这件事也是我未来的关键大棋,更关系着我大唐万里海疆沿岸数百万生民的切身利益,不允许有一点马虎,你可要想好了再回答。”
    “殿下您就放心吧,您还不了解属下吗?属下什么时候说过谎言了?”魏德寿一脸委屈的说道:“属下跟着殿下也有好几年了,也知道殿下的性子,属下岂能不知道谎报成果的后果?怎么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
    “但愿如此吧,带我去养殖场看看吧。”看了他一眼,李贞是知道魏德寿的,虽然这人有点溜须拍马的小人表象,但的确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办事还是可以的,至少在自己麾下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没有怎么出过错误。
    “是,殿下请。”
    一路上,李贞问道:“这越州海鲜厂才成立了不到半年,这么短的时间,你是怎么将弄出来的?按照我的预算,你们能在五年内弄出海鲜养殖技术就已经算是快的了,怎么可能这么快?”
    没错,李贞之所以来到这里,人工饲养海鲜技术,这也是李贞之所以将越州海鲜厂建设的这么庞大的最主要原因,如果这一招能成的话,那不但大唐将拥有吃不完的海鲜之外,李贞也可以给大唐海疆的渔民们多招一条活路。
    要知道如今的航海技术并不发达,很多渔民出海几乎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有很多人都因此葬身大海。如果越州海鲜厂能研究出人工养殖海鲜技术,那么不但海鲜产量会大大增加,沿海渔民们的安全也有了极大的保证,实在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功劳。
    如果真的研究成功,李贞干保证作为此事的主导者,魏德寿至少能封得到一个子爵的爵位——大唐获得爵位可不只是文武两途,还有方法一个叫做以奇功封爵。
    比如你献上了某样可以造福万民的技术,就比如现在这个海鲜养殖技术,那大唐皇帝绝对不会吝啬自己手中的爵位的。
    “说起来也是属下的幸运。”魏德寿嘿嘿一笑,得意道:“越州海鲜厂建成之后需要不少人手,属下觉得与其在城里招工,倒不如在渔民那里招工,毕竟与看天活命的渔民相比,一份工资不错而且稳定点的工作更吸引人,也更令人珍惜。何况,既然是渔民,肯定长时间与海鲜打交道,或许其中就有什么人才。”
    李贞赞叹道:“你的想法是对的,以后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办。你在渔民中招收工人,十分幸运的发现了能够养殖海鲜的人才?”
    “是的,殿下说的一点没错,李敖就是属下在渔民堆里发现出来的人才。”说起李敖,魏德寿一脸得意:“他从小生长在渔民之家,家里经常有狠多吃不完,但体积太小也卖不出去的海鲜,为了避免浪费,便用工具将鱼圈养了起来,没想到就那个人有一部分活了下来。后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竟然让他摸索出了一套海鲜的养殖技术来,很厉害,如今越州海鲜厂已经能够养殖龙虾、各种贝类、螃蟹、鲍鱼等等等等十几种海鲜,这些技术都是他带来的。另外我们在李敖的带领下,正在研究大型海产的养殖方法。”
    “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这么快。”李贞了然的点点头,心中也是感叹,果然是高手出民间啊,要不是魏德寿发掘,自己可就不但要错失这么一个人才,而且海鲜养殖的研究还得从头开始,光是投入的钱财就是一个大数字,浪费的时间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现在李敖来了,带来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帮自己省下了一大笔钱还有时间,大唐沿海渔民也不知道会少死多少人,可以说李敖真的是功德无量啊。
    “殿下,就是这里了。”带着李贞来到一处海边,魏德寿指着海中的浮木道:“殿下,这海面上的一块块浮木,就是我们的养殖区的标志,如今整个越州海鲜厂一共有这样的养殖区十几个,这一处是最大声的一个,光是渔网我们就用了上百里,浮木更是不计其数,李敖就是这里的负责人。”
    “嗯,看来你做的很尽心嘛。”李看着面前这个养殖区,心中十分满意。
    “多谢殿下夸奖。”
    “把那个李敖给我叫过来吧。”
    “是。”
    李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站在李贞米亲亲啊战战兢兢,几乎不能自已。天可怜见,他就是以普通的平民老百姓,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也不过是县太爷罢了,魏德寿在他眼中已经是大的不得了的大人物了,何况是当朝皇子,他哪里见过啊?在李贞的威势下,他别说是行礼问好了,能坚守本心没有尿裤裆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十一章 南洋事毕
    第十一章南洋事毕
    离开了海鲜厂,李贞又先后去了制盐厂、船厂、兵工厂等等自己在越州开设的众多产业,将这些产业全都视察了一遍,期间也发现了一些不合理或者工作人员舞弊的情况,让李贞大发怒火,很是惩处了一大批人。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了不少人才,也算是聊以慰藉。
    李贞在这边的产业实在是太多,就算按照一天视察两家,也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视察完毕,就这还是舍弃了一部分小型或者还未产生价值的产业的缘故,否则就算再给他一个月,他也视察不完。
    此时已经十月份了,天气早已入冬。
    不了解情况的人总以为南方夏天酷热,冬天应该会很暖和。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南方夏天的天气酷热,这是真的,但要说南方的冬天不冷,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而且南方的冷不同于北方的冷,北方的冷就是直接的冷,说冷就是冷,北风吹的再酷烈,也只是吹在身体外表,好似刀割一般。
    南方不同,这里的冷是阴冷,风一吹,就能直入骨髓,就好像一根根钢针刺入你的骨缝一样,让人难受。
    这样的天气原本是不适合养胎的,李贞的意思是想将武媚娘送到长安去,这样对孕妇的身体会好一点,李世民也是这个意思,毕竟长安的医疗条件总要比越州好上很多的。
    但武媚娘却不愿意,毕竟她已经怀孕了好几个月了,如果这时候离开,下一次再来就真的只能等产下孩子之后在来了——孩子出生了,第一个见到的却不是他的父亲,这无论如何也是武媚娘不愿意的。
    李贞无奈,也只能任由武媚娘去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向李世民要了好几个御医,同时又快马去南洋,请孙思邈开了好几个安胎的方子,并且邀请孙思邈在几个月之后来越州一趟。
    作为道家圣子的第一个要求,孙思邈很适合爽的答应了下来,这让李贞大为安心,至少有孙思邈在,武媚娘的生命安全应该能得到保障了。
    与孙思邈回信一起到达的,还有南洋的战报。
    李贞离开之后,少年军并没有出现混乱,在薛仁贵的指挥下稍作休整后,便挥军北上,准备与刘弘基率领的北路军南北夹击女王国。
    有了之前的教训,薛仁贵稳重了许多,不再像李贞那样托大——要知道在加上一番苦战之后,少年军损失也十分严重,光是在和真腊大军对决的那一战中就折损了超过一千人,再加上之前的折损,林林总总加起来快要超过两千人了。
    于是这一次除了少年军之外,他还向薛万彻要了三万人,一共六万人开始攻打女王国。而薛万彻则遵循李贞的吩咐,以七万之众开始扫荡南方诸国,有了真腊的例子在前,南方诸国望风披靡,基本上大唐军队刚到城下,便有人开城纳降——当然,也有一些负隅顽抗的,但在大唐军队的攻势下,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狠狠的震慑了南洋的大小国家。
    至于薛仁贵,则通过白头国进入女王国与刘弘基的北路军共同夹击女王国。原本女王国在刘弘基的攻击下,已经是在苟延残喘了苦苦支撑了,整个国家的军队几乎都聚集在北方了,现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更狠的薛仁贵,根本就是毫无抵抗之力……
    有刘弘基在北方吸引女王国的全部军力,南方的薛仁贵根本就没有遇见多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一路跑到了南奔城下的。
    在大唐军队出现后,南奔城顿时就乱了套了,一些大臣认为是呼延珊河冒犯了大唐,十分果断的联络了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将领,发动了政变,准备将女王和呼延珊河推出去想以此平息大唐的怒火。
    但等他们带领大军冲到宫中的时候,却发现宫中已经是人去楼空,女王和呼延珊河早已经不知道去什么地方了,不甘心的大臣们搜遍了整个皇宫也没有发现两根的踪影。
    无奈之下只能推举了女王的妹妹为新王,然后让她来代替她的姐姐面对大唐的怒火——这景象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完全就是林邑的翻版啊。
    而事情的结局也同样和林邑差不多,女王见到薛仁贵之后,说可以命令女王国全军放下兵器投降,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不能放过那些政变的混蛋们。
    对于女王这小小的要求,薛仁贵自然是答应的,左右也不过只是几个造反的臣子罢了,根本不废什么功夫。何况只要女王投降,女王国战士就算不投降,也定然会士气大降,在北方的大唐军队的阻力将会大大降低,损失也会减少许多——既然能减少自己人的损失,那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薛仁贵的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