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此事贫僧没有意见。”玄奘认可了李贞的处理方式,作为有道高德,他对于佛门这种事情的确是非常看不惯,只是之前他虽然也很有名,但面对一个宗教,毕竟人微言轻,没有办法。不过经过天竺取经一事,这次回去之后他的地位必然大增,如果再提出来,想来应该会有不少人考虑自己的想法的。
    不过这个提议通过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因为这可是佛门的一大经济来源,自己的提议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拖,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
    既然他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现在李贞要下狠手整顿,他自然没有意见。
    但李贞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脸色大变……
    只见李贞说道:“另外,除了这些罪犯之外,另有一些假和尚也在处理范围之内。”
    “请问殿下,什么叫做假和尚?”玄奘心中一惊,心中已经有了猜测。
    李贞解释道:“就是字面意思,身在僧人,却不吃斋念佛,诵经吟卷,不好好在山上清修,遵守清规戒律,偏要以各种名义忽悠信徒供奉香火钱,又或者干脆就是假借出家人的名义逃避官府的税收,将好好的一个佛门清净之地,愣是给弄成了乌烟瘴气的样子,放眼望去,尽是铜臭——大师,你说这样的和尚算是真和尚吗?也正是这样投机取巧的小人,才坏了佛门清誉,这样的人,不清理出去,佛门又怎么能有正面形象?大师你自己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清理?”
    “这……”玄奘面色难看起来,虽然没有调查过,但他知道,李贞口中所说的这种人,却足足占了佛门弟子中的九成以上,如果真要按照李贞所说,将这些人清理出去,那佛门的影响力将会无限拉低,会彻底从中原第一大教,变成一个偏门教派,永远也不再可能有出头之日。
    但是李贞说的非常在理,这些人一个个贪婪成性,为了和道家争夺信徒,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做出了刺杀李贞的事情出来,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算是佛门弟子?
    这是事实,即便是玄奘也无法反驳——更不屑于反驳。
    “那殿下准备怎么做?”想到这里,玄奘不由问道。
    “很简单,本王准备成立一个佛学会,作用就是监督引导佛门前进方向的——所谓马无缰不行,佛恩想要平稳发展,就必须给他套上一条鞍鞯和缰绳,佛学会就是佛门的鞍鞯。
    至于佛门的缰绳,本王打算用律法规范他们。
    别忘已经初步写好了,正好今天趁着有大师在,就请大师帮忙斧正一番吧。如果大师没有意见,那本王就上奏父皇,请他老人家定论了。”李贞拍拍手,一个侍者立刻捧着一个折子来到玄奘面前。
    “大师请看看吧。”李贞笑笑,示意玄奘打开看看。
    “贫僧失礼了。”玄奘拿起折子,仔细浏览。
    折子上记载的正是李贞给佛门立下的规矩,林林总总:
    第一条:收回佛门度牒的发放权,改由佛学会统一发放,佛门发放的度牒不再享受法律保护。
    第二条:以后所有想当和尚的人,必须要像莘莘学子一般考试,只有通过佛学会的考核之后,才能被发放度牒,否则就只能算是野和尚,抓住就要投进隶圉司中。
    第三条:佛门弟子,应当精研佛经,一心修行,因此佛学会需要每年对在籍的和尚进行考教,如果不合格,将收回度牒,勒令还俗,如果还想当和尚,就必须重新考试。
    第四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大唐的,山川河流也是大唐的。佛门想要修建寺庙,必须要报佛学会审批,由佛学会按照规格予以统一修建,不得逾越,否则严惩不贷。
    第五条:佛门产业,只有寺庙本身属于寺庙自己的产业,寺庙外面的土地将收回国家的,不经允许,佛门不许私自占有,否则严惩不贷。
    第六条:佛门弟子同样需要记录在籍,每人按照额度发放田亩,除此之外,佛门不许拥有一寸田地。
    第七条:佛门弟子同样需要交纳赋税,不再享有免税特权。
    第八条:佛门弟子只须修行,不得令为他业,信徒供奉的香火钱,将由佛学会统一收走九成,在附近州县建立孤老院,收养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或者失去父母的孤儿,积德行善。只留一成,为寺庙平日生活所用。
    第九条:佛门寺庙泛滥,每州县都有至少三家以上,实在是大大的浪费,应当集寺并庙,拆除多余的寺庙,每州只许留下一座寺庙,不但方便管理,更能促进僧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进步。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
    第一百零八条:佛门弟子,当时刻遵守清规戒律,不得有丝毫违犯,否则严惩不贷。以上律令,大唐一佛学会拥有最终解释权,以上。

第二十一章 堵不如疏,灭佛莫如限佛(1)
    第二十一章堵不如疏,灭佛莫如限佛(1)
    折子并不长,只有一百多条,每一条也不过数十数字,加起来也不过几千字而已,拿在手中并没有太大的分量。
    但这个折子落在玄奘手中,却仿佛有千斤之重,尽管只是看了一遍,但看着那上面的内容,玄奘却仿佛看到这些字全都化作一柄柄锋利的利剑,每一柄都刺向了佛门的要害之中,将佛门捅了一个千疮百孔,然后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
    此时虽是四月夏季,但是因为是海边的缘故,越州的天气尚还不热,加之李贞也在客厅中存放了许多冰块,客厅之中反而有些凉意。
    但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玄奘却仿佛是跑了五公里负重越野一般,不但面色苍白,气喘如牛,浑身颤抖,更是面色苍白,愣是将丝绸织就的袈裟给湿透了。
    等他看完上面所有的内容,更是大汗淋漓,整个人都仿佛透支了所有精力一般,浑身虚脱的瘫软在椅子上,再也没有了一点的力气。
    看到玄奘的这般模样,李贞却不为所动,这是自己的既定战略,没有人可以更改,玄奘就算如何不能接受,也改变不了自己的主意。
    正所谓堵不如疏。
    佛门太过散漫了,除了佛教清规之外,很少有什么东西能限制住他们,也正是因此,才造成了佛门的胆子越来越大。以前还只是私自收租,放高利贷,但到了乱世,为了自保,竟然发展到了私蓄战兵,私藏兵器的地步,一直到天下安定都没有解散。
    去年则更加过分,为了打压道教,竟然伙同儒家与世家,企图干扰南洋占据,差一点就将李贞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实在是包藏祸心。
    不但如此,佛门还是特权集中之地。由于佛教组织恶性膨胀、骄奢成风,教徒鱼目混杂、良莠不齐,种种内乱外患,致使一个本应与世无争、良性运作的宗教组织不竭异化,反倒是酿成了社会肿瘤,成为大唐最大的一个肿瘤(唐朝中期,世家已经式微,但佛门很快就顶上了世家的位置,成为新的大地主)。
    如果任由佛门发展下去,历史上的唐武宗灭佛事件,依然会重新发生,但是李贞知道,灭佛手段太过刚烈,势必会引起佛门的反扑,只有给他们立下规矩,温水煮青蛙,才能慢慢的消磨掉佛门的影响力。
    而李贞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在给佛门套上一个套,用以约束他们的行为——你不是四大皆空吗?既然是四大皆空,那就要有四大皆空的样子。
    只不过,这个套有点紧,紧到了快要将佛门勒死的程度——当和尚不能吃肉,不能娶老婆,不能免税,不能没文化,不能赚钱,不能奢侈,不能犯戒,不能买卖,不能占地盘,不能收租,不能这个,不能那个……除了念经,什么都不能干,而且还必须要经过每年的检查考试,否则就只能还俗回家。
    这样一来,就不信还有什么人会出家为僧的,没有人出家,难道佛门还能强行给人剃度吗?
    “殿……殿下……当真要如此做吗?”良久之后,玄奘才恢复了一点精力,但是面色依旧不好看:“殿下可知,如果这一策略执行下去,那天下将再也没有佛门弟子了啊。”
    如果真的按照李贞说的来,那天下恐怕也没有几个和尚了,这和直接灭掉佛门又有什么区别?等这一切实施下来,佛门的确能够留下一口气,但也只剩下一口气了,只要稍微再来一点雨打风吹,那佛门就真的要被灭掉了。
    “没有那么严重。”李贞却无所谓道:“本王只是不喜欢那些假和尚,但对于大师这样的真比丘,本王不但不会打压,而且还会对你们礼遇有加——这点本王绝对保证,还请大师放心才是。”
    “但是……这和尚还要开始,这……”玄奘想要说,这天底下又能有几个真和尚?但话到嘴边却又被他咽了回去——这话谁都能说,就是不能让佛教弟子说。
    “怎么也不能考试了?佛曰众生平等,既然学子们当官都要考试,为什么和尚出家就不准考试了?何况,连佛学会的考核都通不过,还当什么和尚?这已经山是本王网开一面了,大师不要得寸进尺的好。”李贞毫不客气的打断了玄奘的话,面色有些不愉道:“佛门弟子,就要好好修心念佛就是了,何必要参与红尘俗事?”
    “可是贫僧从未听闻,这出家人还需要缴税的?”玄奘指着其中一条说道:“佛门弟子,每日里诵经念佛,连种地都没有时间,又哪里能交税的?”
    “这话本王可不认同。”李贞缓缓道:“首先是土地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你们生活在大唐的土地上,自然是要按照大唐的法律来的。
    再说,你说佛门弟子没有时间种地——你说这话就不觉得亏心吗?
    别的本王不知道,但是灵感寺本王可是很清楚的,灵感寺名下的田产至少有几万亩吧?
    灵感寺整个寺庙的僧众有多少人?
    不过三百余人而已,他们就算是累死,也种不了几万亩的田地吧?
    偏偏这么多年下来,朝廷却没有收回过多的土地。
    你说,他们是怎么将这些土地种满的?”
    “这……”玄奘面色顿时更加惨白,当然是有佃户给他们种地了。
    这是当时佛门的常态,佛教有一个习惯,叫做占山为王,也就是说,只要他在这里立下了寺庙,那整座山就都会被他们划做自己的地盘,再加上一些名门大寺都是传承几百年,名下积累的土地多不胜数,一些大的寺庙,拥有几万亩土地是正常的事情,就算小寺庙,只要不是混的太差,至少也能攒下几百亩的土地来。
    那么多的土地,就凭寺庙里的那么点人,就算没日没夜的让他们干,也是干不过来的,何况他们还要诵经念佛,时间上就更加的安排不过来了。

第二十二章 堵不如疏,灭佛不如限佛(2)
    第二十二章堵不如疏,灭佛不如限佛(2)
    这些土地,其实都是由附近的百姓帮他们耕种的,而且这种工作还是有人抢着干,因为佛门的地是不用交税的,连带着他们的佃户也同样不用交税,也就是说,只要佃户将该给佛门的租子给足了,剩下的就都算是自己的了——如此行径,与一般的地主又有何异?
    而且兼之古人迷信,寺庙不需要缴纳任何的税收,佛门不交税,这也就导致佛门的钱粮越来越多,和尚越来越富,越富就会买更多的土地,然后拥有了跟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