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颁发了一个安慰奖。
    不过虽然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但李贞想要普及西装的想法并没有平息,服装改革势在必行——倒不是不是说汉服不好,实际上世上已经很难找得出比汉服更美的服饰了。
    问题是汉服尽管华美,但无论是穿戴还是脱掉都是非常的麻烦,非常的耗费时间,这在注重效率的李贞眼中,本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这种浪费在慢节奏的古代倒也没什么,但在李贞的推动下,大唐迟早要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而资本主义社会最注重的是什么?就是效率啊,汉服的穿戴太不方便,简易服饰的流行早晚都是大势所趋。
    所以尽管第一次的服装改革失败,但是李贞已经决定了,只要自己继承大宝,一定要推动服装改革,以后汉服主要作为一种民族服饰,只有重大节日或者闲暇时期穿来解闷,而西装才是未来的主要潮流——想来在了解了西装的方便之后,应该就不会有多少人再有事没事穿汉服了。
    “赔偿?”武媚娘修眉又皱了起来:“是他们自己贪图便宜,没有缴纳泊位停靠费用,现在他们的船被暴风袭击,是他们自己倒霉,问题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关咱们什么事情?为什么要由我们来赔偿?”
    越州那么多港口,每个港口上都可以同时停留几十艘大船,另外李贞还在港口设计建造了许多更加安全的停泊位置。
    这种停泊位置的安全性极高,就算是遇见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台风,都可以保证船舶和船上的货物以及水手都不会受到损伤,非常实用。
    不过这种停泊位价格比较贵,只有那些大型商会的船才会使用——这还是在有珍贵货物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就算是大型商会的歘,也都是停靠在港口上就可以了。
    这种情况下面对一般天气自然是无妨的,但现在是在台风季节,尤其是这一股台风,那可是直接顺着主将入海口飞进来的,所谓避风港根本就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这也就导致了除了停泊在泊位中的船之外,所有的船都遭了秧。
    偏偏让因为台风到来,有大量的船只在越州港口下锚,林林总总将近一千多艘,除了那些停进了泊位中的船之外,外面的几百艘船都被毁坏——所以说,如果李贞要赔偿这些人的损失,那李贞至少要逃出去将近百万贯钱呢。
    这也是武媚娘不乐意的地方——就算李贞再有钱,如果台风再来几次,也经不起如此的赔偿吧?
    “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李贞看着武媚娘气鼓鼓的表情,心中好笑,但还是耐心解释道:“我是越王,有是越州大都督府大都督,更兼任着越州刺史的职位。换句话说,越州就是我的地盘,这些船在我的治下出了事情,我当然要过问了。”
    “那也没有必要由咱们赔偿吧?”武媚娘依旧有些不乐意:“是他们自己贪图便宜,没有将船开进泊位之中,为什么要由我们赔钱?
    妾身知道殿下是想要收买人心,但是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吧?
    我们是有钱,但这个例子不能开,否则以后要是年年都有船在我们的港口出问题,那我们是不是每年都要赔付他们?
    再说,我们这边开了先例,那别的港口怎么办?他们可没有殿下您这般有钱啊。
    何况,港口遭灾官府要赔偿,这个先例开了,那别的灾难呢?
    农田遭遇大旱怎么办?
    大涝怎么办?
    蝗灾怎么办?
    都需要朝廷赔偿吗?
    朝廷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这可是得罪人的活计——殿下您为了收买万民的民心,却得罪了大批量的官员,此举不妥啊。”
    李贞抓起有些激动的武媚娘的玉手,轻笑着解释道:“媚娘你别这样,其实我们也陪不了多少,这一次越州港口内,被摧毁的船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近海渔船或者小型货船,价格并不昂贵,最贵的也不过两百两银子罢了,至于那些大型货船,其实数量很少,这点钱咱们还是配得起的。
    再说,这么一点钱对我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那一个个家庭来说,就是生存的命根子啊,如今这些船毁了,他们的生存之基也就相当于被毁灭了,这般重大的打击,足以让一个家庭破产。我作为他们的父母官,总不能冷眼旁观吧?不做点什么,我的良心也过不去啊。
    何况,你也是知道的,越州港口中,有九成的船都是我的船厂制造出来的,这些船在出厂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买过保险了,而且基本上都还没有过期,所以这些船的佩服问题,大头要让王者银行解决,咱们出的只是一个安慰费。
    最多也就相当于一艘船的百分之十左右——用近千艘船价格的百分之十,收买一州之地的民心,这个生意太划得来了。”
    没错,这时候的银行已经有了保险业务,不用想,这个业务就是李贞自己提出来的,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业务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不过随着李贞将重心迁移到岭南,一部分人也跟随着李贞的脚步,开始了近海贸易,保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以如今的航海技术,在海上一件海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艘船上至少有几十人,而且都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一旦一艘船出事,那就会有几十个家庭破灭,这是任何人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李贞不愿意。
    水手本身也不愿意。
    商会更不愿意。
    于是,投保之风遂大行于世。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六章
    话说刚开始的时候,保险这东西并不出名,后来还是一个税收,在存钱的时候,和业务员香料,意外得知了这个保险业务之后,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份人身意外险。
    后来他在一次出海中因为船只触礁,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家人在悲痛之余,拿着保单来银行兑现,结果银行非常痛快的给了一百贯钱的赔付款——这一家人死去了顶梁骨,不但没有垮下去,反而因此兴旺了起来,在城外买了一些地,竟然因此成为了一个富裕之家。
    这件事迅速传开,那些跑海上业务的人在得知后都是眼睛一亮——在大海变幻无常,每一次出海都是在赌命,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活着回去,如果意外身亡,光靠船队给的那一点体恤金,怕是也只能勉强让家人混个温饱罢了。
    因此在得知了报信业务的存在,这些水手们纷纷在银行购买各种保险。
    不光是水手买,还有一些商会,在得知保险的作用之后,更是在每次出海都不惜巨额投保,不光是人身保险,还有财产意外险等等,都在他们的投保范围之内。
    有了保险在手,不出事也就罢了,那是老天保佑,如果出事也不怕,虽然货物和人回不来了,但至少可以从银行得到补偿,聊以慰藉。
    “但是,别人怎么看?”武媚娘还是有些担心:“咱们财大气粗,但是别的临海城市可就没有那么多钱了啊,让他们知道殿下您的举措,那他们还不得恨死你啊?”
    “也对,的确不能以赔偿的名义给他们补助。”李贞想了想,武媚娘说的也有道理,升米恩斗米仇,恩惠这种事情不是越多就越好的。
    不过赔偿又不能不给——这可是关乎到自己的一条大计划的。
    “那媚娘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定要给吗?”
    “没错,一定要给,而且至少要一成。”李贞点头道:“因为这关乎着我的一个计划,同时也是在为越州港口建立权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诚意——我知道现在有些人都在暗地里叫我吸血鬼,因为我建设的市舶司甚至连条最小渔船都不放过,只要在港口登陆,哪怕船上只有一条鱼,就要缴纳税收。
    以至于有些小船宁可偷偷找偏僻地方登陆,也不愿意来港口停泊。殊不知这样的举动根本就是在赌博,一旦海水涨潮或者出现别的问题,在野滩登陆的船基本上都保不住,对于一些将船看做一家人生计之根本的人来说,一个家庭的破产已经成为了必然。
    现在我就要告诉他们,我建设港口不只是为了收税,对于他们本身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我的地盘上,你的船出了问题,我是可以负责赔偿的……”
    “那就用慰问金的名义吧。”武媚娘道:“不这慰问金不能由殿下您自己出,必须走府库的路线,以府库的名义发放。”
    李贞断然道:“这是自然,我可是在为越州考虑,用我自己的钱算什么意思?当然要走府库的路线了。”
    “那就没有事情了。”
    李贞却忽然反手保住了武媚娘,谄笑道:“媚娘姐姐,你真棒,巾帼不让须眉啊,我现在越来越佩服你了。”
    “殿下……你还有事情呢。”武媚娘大惊,想要甩开李贞,却不敌李贞的力气,只能虚弱的找了一个借口。
    但李贞现在哪里会管这个?
    低声笑道:“只是赔偿工作而已,早一点去晚一点去有什么关系?媚娘姐姐,你就从了我吧……”
    “啊……”
    ……
    吴度,今年四十岁,家中排行老六,因此大家都称呼他叫做吴老六。
    吴老六是渔民出身,因为常年在海上经营,风吹日晒,浪洗水浸,明明只有四十岁的人,却是华发早生,面容苍老,哪里有四十岁的样子,看上去反倒好似六十岁一般。
    吴老六早年丧妻,一人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不过两个儿子在长大后都没有继承家业,而是在船厂工作。
    对此吴老六是持支持态度的,临海垂钓,拨琴弄箫,这只是存在于文人墨客的幻想之中,真实的海上生活,其实是很苦的,而且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就再也回不来了。
    要不是吴老六不识字,又没有别的谋生技能,他也不至于在海上讨生活了。
    而且因为岭南属于蛮荒之地,经济极端不发达,有的地方甚至量钱都不认,还是以以货易货为主要经济交流手段。在这样的地方,鱼获能卖出高价才叫见鬼了。
    所以吴老六一家的日子过的很苦,但好在两个儿子争气,从小就刻苦读书,大儿子还考中过童生,虽然以后再也没有考中,但在方圆几十里内,也已经是难得的文化人了。二儿子虽然没有考中什么功名,但也是熟读四书五经,也算是不错了——至少相比于周围村镇九成九的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来说,已经是很难得了。
    尤其是后来越州造船厂建好之后,两个儿子便在自己的劝说下去应聘,因为识字,会算数,因此直接便被招进了船厂,成为了船厂的小头目,月薪高达一贯,在岭南这破地方,已经是金领级别的收入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经过了两三年的打拼(注:船厂是早就建好了,在李贞还没有来之前,就已经投入运营了),两个儿子都成了船厂的领班,薪水更是高到离谱,不但在城里买了大房子,而且还都娶妻生子,现在大孙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就在几个月前,吴老六的两个儿子实在是见不得老父亲再在海上吃苦,便请他去城里居住。
    但是吴老六在海上打拼了一辈子,离了海根本就没法活,无奈之下,两个儿子便凑钱给吴老六买了一艘小型货船。
    与近海捕捞相比,货运不但安全性更高,而且不像打渔那样靠天吃饭——现在越州到处都在搞建设,有很多地方大型船过不去,只能用小型货船运输,所以小船在越州其实也是非常吃香的,根本不愁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