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4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殿下的意思是……要杀一部分,放一部分吗?”郑智华略带期盼的问道:“如果殿下的处置方法是这样的话,那小老儿现在就可以代表世家答应下来,就依殿下的意思就可以了。”
    “哎。”李贞瞄了他一眼,叹了一口气。
    “殿下何故叹气?”
    李贞又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缓缓道:“都说世家无情,我原本还不如何相信,但是现在看来……”
    郑智华轻笑道:“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世家以整体利益为重,在我们得势的时候,自然可以横着走,但是在危难之际,弃车保帅,未免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算了,我和你说这些干什么?”李贞摇摇头:“不过,你不用担心,本王并没有打算这样做——当然,犯罪的肯定是要接受法律的制裁的,这点是必须的。”
    “这点完全没有我问题,不过殿下准备怎处置我们这些没有犯罪的?”
    “分家。”
    “分家?”郑智华一怔,继而面色大变:“殿下的意思是,准备将世家拆分开来?”
    “没错,本王就是这个意思。”李贞看了郑智华,轻笑道:“世家之所以成为大唐的威胁,是因为世家是一个整体,但如果将世家拆分开来的话,这个威胁自然就不会存在了——怎么样?本王这个方法,可比杀人可要仁慈多了吧?”
    “是啊,但是老头子宁可殿下杀几个人。”郑智华愣怔半天,才苦笑道:“殿下这是打算从根子上,将世家给一举拔出啊——之前一直听说殿下很少用杀人的方法解决问题,您更喜欢用软刀子杀人,原本老头子我还是不信的,但是现在看来,这软刀子果然要比硬刀子杀人更不见血。被杀的人不但不会记恨殿下,反而还会感激殿下给了一条活路,这一招果然高明,老头子活了几十年,这样的招数也很少见到,佩服佩服。”
    “哈哈哈……过奖过奖。”

第六十六章 世家的未来(2)
    第六十六章世家的未来(2)
    “这个方法,你觉得如何?”打了个哈哈,李贞将话题转了回来:“当然了,就算你不答应也是不行的,因为有关于世家的处置方法,本王已经上呈给父皇了。相信过几天,相关的诏令就会下达了,到时候就算你们想要反对,也绝对打大不过朝廷的法度去——因为这个条例是以法律的形式发下去的,不光是你们世家,只要家中人口超过十人的家族,都要分出去……”
    “呵呵……殿下误会了,老头子并没有说不答应……只是……”郑智华脸上苦笑,心中更是苦涩的难以自已:“只是可叹传承几千年,历代先贤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法的氏族制度,竟然被殿下您给找到了解决方法。更可怜,几千年的传承,竟然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绝,也不知道等到了下面见了老祖宗,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实在是愧对列祖列宗啊。”
    “氏族制度只是害人的东西,废了更好,有什么可愧疚的?”李贞不耐烦道:“按照你们氏族所犯的罪行,就算判你们十次死刑也够了,本王好歹还给你们留了一条命,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对于氏族制度,李贞可谓从来就没有掩饰过自己的厌恶。
    说起来,氏族阶级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黄二帝时期。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阶级对于文明的传承是有好处的——各大氏族在汇聚在黄帝的旗下,被赋予姓氏,为华夏文明开疆拓土,从黄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张,传播华夏文明的种子,是华夏文明传播的先锋军。
    奉天子之命,牧守一方者,可封王侯;教化当地土著,传播华夏文明,诸侯时代便是由这些氏族开启。
    经过千年的发展,东夷成了今天的齐鲁大地,南蛮成了现在的岭南,西戎成了关中雍凉,北狄也成为了幽州之地。就连更北方的北胡,也在十年前成了突厥都护府,被大唐收入囊肿——而这些都是氏族的功劳,这点不可置疑,也不容改变。
    然而,人是会变的,氏族当然也是会变的,尤其是在经过了千年时间沧海桑田之后,氏族更是彻底的变了味。
    在华夏文明开拓到了极致,古典时代已经发展到巅峰之后,他们的性质就彻底变了,不再是华夏文明传播的催化剂,而是变成了阻碍华夏文明成长的毒瘤——北方有严寒的大草原,西边的漫漫黄沙和抬头不见天的高原山地,东边是茫茫无际的大海,南方有十万大山和无尽丛林拦路,烟瘴肆虐,野人众多,纵观天下,除了被访者之外,整个华夏再也没有了敌手。
    随着当年草根起家的刘邦得了天下,天子再也不是氏族们遥望不可及的存在,天子权威跌落谷底。
    他们开始将目光定格到了他们认为的‘天下’上,将目光放到了内斗上,开始在内部争霸天下,彻底的失去了继续向外扩张的野心,再也没有了千年前他们的先祖为天子牧守四方,教化蛮夷,在远古丛林中披荆斩棘的大勇气和大毅力。
    氏族慢慢的变成了世家,各大世家为了利益斗的你死我活,对外把持朝政,断绝了寒门的进身之阶,对内笑里藏刀,表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互相拖后腿……在一次又一次的内斗中,不断的消耗着王朝气运,最终将一个王朝给搞得彻底崩盘。然后他们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背离奉养他们的王朝,甚至亲自出手,将这个王朝推入深渊。而他们则可以重新挑选一个代言人,开创新王朝,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就是世家千年来的生存方式,也是‘只有千年世家,没有千年王朝’这个说法的最终解释。
    王朝没了,换一个统治者就是了,至于百姓们的死活——那又关我们什么事情?
    “呵呵,殿下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对于李贞的话,郑智华无言以对,这种事情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世家的确罪大恶极,但站在世家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却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那就不说这个了。”李贞耸耸肩,看着郑智华苍老的面容,好奇的问道:“不过,根据我的情报来看,你的容貌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啊,难道你化了妆吗?”
    “怎么可能?以殿下您对我们世家的成见,老头子我又怎么可能在您面前耍心眼?”郑智华看着自己的手,苦笑道:“这都是老头子我的真实容貌。”
    “我明白了,你这是心力交瘁导致的吧?”李贞恍然大悟:“古代伍子胥一夜白头,是心智衰竭之故,那你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为了世家的未来而担忧,才造成的吗?”
    “不然殿下以为还会是哪种情况,让老头子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郑智华面容越发沧桑:“事关所有世家的生死存亡,在老头子的眼中,世家的地位是和殿下您眼中的是大唐一样的。殿下您自己想一想,如果未来哪一天,大唐也成了世家今天这个样子,您会不会忧心忡忡,肝肠寸断?”
    “可是大唐永远不会出现今天这个状况的。”李贞很自信,因为他知道一种永世传承的方法。
    郑智华看李贞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却是不以为意的摇头道:“那可不一定,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这个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从某种方面上来说,他是很有道理的。”
    “那是以前,大唐绝对不会走上之前王朝的老路的。”李贞对此自信满满:“大唐不但不会灭亡,而且还会永世传承下去,当年秦始皇没有达成的夙愿,本王已经找到了正确的路。”
    “呵呵呵……那老头子就拭目以待了。”
    “你不信吗?”李贞盯着郑智华。
    “这是自然的,纵观华夏几千年,又哪有什么传承千年的王朝?就算是周朝,东西周加起来,也不过八百年罢了——殿下固然英明,但是难道还能强过古时的那些圣贤们吗?”
    “呵呵,那咱们就走着瞧吧。”

第六十七章 大唐的未来——君主立宪
    第六十七章大唐的未来——君主立宪
    李贞敢说这样的话,他可不是在说大话,而是有依仗的。
    刘仁轨已经从吕宋归来,并且带来了丰硕的收货,大航海时代眼看着就要彻底开启。只要开启大航海时代,在自己作为推手的情况下,最多只需要十年,大唐内部的工业革命就会爆发,二十年之内,独属于大唐的资本主义萌芽就会诞生,五十年内,如果国内没有爆发太大的叛乱的话,大唐完全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完全没有问题。
    而在资本主义萌芽爆发的情况下,社会制度变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君主立宪制无疑是最适合大唐的一种制度——这么说不是在否定共*产制度,而是在资本主义主宰大唐的情况下,君主立宪制对大唐来说是最合适的一种制度。
    大唐太大了,而且历史悠久,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大一统思想就被深深的注入了每一个华夏子女的血脉之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联邦制度并不适合大唐。所以后世很多人评说中国不适合类似美国化的三权分立,这话有些道理,因为联邦制有点类似于周朝的分封制,虽然各州州长名义上效忠于美利坚,但是本州的权利却是相当大的,甚至拥有立法权,堪称是一个个的土皇帝,不同的是这个土皇帝是需要民众选举出来的也就是了。
    联邦制不适合大唐,但类似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的分权,却还是能够实现的,因为百姓们会觉得这是皇上故意分权给下面互相监督,其实真正管事的还是皇帝。
    有人说只有共*产制度才是最适合华夏的,任何资本主义都不适用于华夏,这话就有失偏颇了,共*产制度好是好,但是要说这是唯一适用于华夏的制度,那倒也未必。
    在民主思想爆发萌芽的情况下,共*产制度的确是最适合未来的华夏的,但是现在是唐朝,是一千年前,别说是民主思想了,就算是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李贞的干预,至少也需要宋朝晚期才能诞生。
    在这种时候你提出民主,宣扬所谓的人人平等,得到的恐怕不是百姓们的拥戴,而是官府的围剿以及卫道士的疯狂打压。
    何况,东方几千年的君主制度,从三皇五帝时候开始,华夏实行的就是君主制度,东方大地千百年来皆为帝王统治,普通百姓只知道头顶上有个皇帝,若是忽然告诉他们,皇帝没有了,恐怕第一个印象不是高兴,而是没了做主的人,再也无处声冤。
    历朝历代交错之事,天下总不免大乱,百姓苦受欺凌,都是因为缺少一个做主的人。
    所以在这时候,如果当权者有意识的慢慢将权利过度,顺利的完成权利交接,皇族退居幕后,首相走上前台,只要中途不出现变故,完全可以保证大唐千年传承。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提出反对——欧洲的君主立宪成,那是因为各国都有极深的君主传统,无论是英国皇室,还是其他国家,短辄一两百年,长则近千年,底蕴深厚,统治者的影响力已经彻底深入所有人的骨髓,这是君主立宪制的最根本基础,大唐才立国不到三十年,你确定你的君主立宪制能成功?
    这么说的确有点道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欧洲各国的确传承悠久,但是和东方比起来算个屁啊?
    华夏的大一统思想注定了华夏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百姓都承认自己是华夏子民,炎黄子孙,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