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4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人相信在如此强大的少年军看护下,会从他们手中抢到东西。
    仿佛早已经预料到了有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队长的指挥下,一辆备用的车迅速被牵了过来,然后在短短一刻钟时间里就收拾好了一切,队伍再次缓缓移动起来。
    几百辆大车,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彻底的走进了长安城中,而在长安城沿街两岸,则围满了更多的人。
    然后……
    “咔嚓~”
    “哗啦……”
    又有一辆车的车轴不堪重负,倾斜在街道上,车上的金砖洒落,然后赚足了百姓们的眼球……
    事情发生到这里,估计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没错,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车轴同样也是动过手脚的,为的就是向百姓们展示大唐的收获,同样也是在宣扬南洋的富足,吸引更多的移民过去开发——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军民联合疯狂抓捕,南洋的奴隶抓捕工作已经开始好久了,虽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被抓捕,但是南洋土著的数量也已经锐减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大唐百姓来说,已经勉强可以移民过去而保证不被稀释了,移民工作已经可以展开了,这就需要一个足够的噱头,而通过展示南洋富足的方式,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当然,车轴断裂这种事情,可一可二而不可再,这样的把戏用一两次就够了,次数太多,会被人看出来的。不过也不用担心宣传力度不够,因为李贞和李世民已经商量好了,在大典过后,朝廷会将这一次的收获,在太庙前的广场上展示三天。然后取用其中额金银,铸造成一座十五丈高的金树,立在皇宫之中,保证只要站在皇宫附近,就能看到这棵树,不但可以宣传南洋,而且还可以收拢民心,一举两得。
    进了城之后,车队行走的更加缓慢了,又用了一个时辰,才来到了朱雀门外的广场上。
    此时李世民携带着诸位皇子以及文武百官,早已经等待在皇城楼上。
    车队抵达了广场上,少年军按照队形排列整齐,李贞一身戎装,甲胄齐全,弯弓佩剑,骑着一匹快马从角落中冲出,来到了队伍的最前列。
    下马单膝跪下:“贞观十六年,林邑犯我边疆,大唐帝国少年军出战迎击……今共缴获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一千万两,香料无数……特献于大唐帝国皇帝陛下,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唐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

第八十一章 献俘大典(2)
    第八十一章献俘大典(2)
    “万岁!”
    “万岁!”
    “万岁!”
    “……”
    广场上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起先只是少年军跟着李贞喊,但很快周围围观的百姓们也都被感染,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跟着呼喊起来。
    贞观年检整个长安城有多少人?
    虽然可能达不到一百万,但是六七十万人也是有的,这还只是定居人口,如果算上流动人口的话……
    就算有一部分人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赶到,但是此时朱雀门前也至少汇聚了四五十万人,甚至朱雀门前大广场都站不下了,一些人干脆都站到了光禄坊和宾道坊里了,最远的已经排到了安化坊。
    三四十万人一起呼喊,有多大的威势?
    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气冲云霄,山河变色,风云激荡,威震九天。
    一些观礼的国外使臣甚至因此被吓得面色狂变,两股战战,几欲跌倒。
    皇城城楼上的李世民更是激动的难以自已,他是一个好皇帝,这点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接受过这么多人的欢呼,今次咂然碰到,手指头狠狠的抠进墙砖缝隙中,浑身颤抖几乎不能站立,要不是旁身后有小太监扶着,只怕他早就不顾形象,倒在地上了。
    即便是他身后的小太监,也被这股气势给吓到了,面色刷白,摇摇欲坠,要不是还有一点理智,怕是他早就被吓得瘫软在地上了。
    声音响了很久才逐渐落下,李世民这才能传出自己的声音:“好,好啊,将士们辛苦了,少年军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天举世无双,当世无敌,当真是天下第一强军,朕为你们而自豪……”
    “万胜~”
    “万胜~”
    “万胜~”
    “……”
    又是一段激动的呼和声之后,场面逐渐平息下来,李世民也带着后宫嫔妃和文武百官从城楼上走了下来,检阅少年军,检查他们的收获。
    “很好,贞儿,你做的很好,父皇很满意。”来到李贞面前,李世民用力的拍着李贞的肩膀夸赞道,感受着他那强大的力道,李贞知道李世民此时内心的激动。
    “父皇,这是清单,请父皇验收。”因为看的多了,李贞倒是很淡定,取出一个卷轴,上面记录着这一次自己带回来的战利品数目,递给了李世民。
    “不用,父皇相信你。”李世民却摇头拒绝了清单:“何况,这本就是你们的战利品,父皇拿走就已经很过分了,就算你们自己留下一点又算什么?”
    “父皇放心,所有箱子都是封存着的,没有一个人打开过。”
    “不说这个了,陪父皇检阅检阅你的少年军吧。”
    “是。”李贞也不说这些,和诸位大臣嫔妃兄弟姐妹打过招呼之后,便跟随着李世民的身边,检阅少年军。
    “父皇,还是看看我们的收获吧。”这第一批少年军只有一千人,所以很快就检阅完了,看李世民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李贞便提议道。
    李世民自无不可:“也好,那就这样吧。”
    “开箱。”
    “咔哒。”
    “哐。”
    “咚。”
    “哗啦。”
    “……”
    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箱子开启的声音,一箱又一箱的珍宝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嘶!好多的宝贝啊。”
    “天啊,这里面的每一个都是价值连城啊。”
    “稀世珍宝啊,随便一个就足以让一家人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这要是我的该多好啊,哪怕只有一个也是好的啊。”
    “你们倒是让条路啊,让我看看。”
    “后面的挤什么?蛋都挤碎了。”
    “……”
    随着一箱箱的宝物被展示出来,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表示了自己的震惊,要不是有士兵拉了一条隔离线,只怕他们早就冲进去了。
    百姓们吃惊,而以李世民为首的大唐权贵阶级,同样是震撼莫名。
    “这是上等的沉香木佛像啊,这么大的沉香木,也太少见了。”
    “还有这个,你们看这是紫檀吧?竟然将紫檀做成这种东西,南洋人真是不识货。”
    “好大的帝王绿翡翠佛像啊,就算是太子殿下也没有这么大的帝王绿吧?”
    “……”
    “贞儿,这东西你都是哪里来的?”李世民看着这些箱子中,竟然有三成都是佛教用品,顿时就起了好奇之心:“这么多的佛门用品,你不会是打劫了南洋的寺庙了吧?”
    “父皇这可说错了。”李贞笑着否认道:“这是房遗爱干的,儿臣可没有插手啊。”
    “也就是说,这真的是从寺庙中拆出来的?”李世民自然听出了李贞话中的意思,不由白了他一眼。
    “这也不怪他。”李贞不由为房遗爱开解:“父皇您是不知道那里的佛教有么的富裕,有些寺庙的房顶,都是鎏金的,供奉的佛像更是纯金打造,那里的和尚不事生产却一个比一个富裕,再加上当时佛门对儿臣出手,房遗爱看不过去,便从薛仁贵那里讨了一道命令,打劫南洋寺庙去了……据说他连那些寺庙的水缸都没有放过,全都被抢走了,儿臣知道的时候,可真是乐死儿臣了。不过南洋的寺庙的确很富裕,儿臣见过最大的一座纯金佛像足足有一丈多高,佛像通体用十足的黄金铸就,根据我们的估测,至少有上千斤,只可惜那个佛像太大了,我们无法运回来,不然也可以让父皇开开眼界。”
    “朕没有怪你们的意思,这佛门的确够嚣张,看来是不打压是不行了。”李世民轻轻道:“朕的意思是,以后这种事情最好还是不要明目张胆的做出来的好,佛门虽然损失惨重,但在朝中和民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你让他以后注意一点。”
    “是,儿臣明白。”
    两人说话云里雾里的,旁人听不懂,但是彼此却知道对方什么意思——李贞是劝李世民对国内的佛教动手,南洋的寺庙可以富裕成那样,而国内的寺庙与之相比恐怕只多不少。
    但李世民却顾虑到,朝廷现在的摊子铺的有点大,再大就搂不住了,他的意思是先将佛门的事情放在一边,先解决别的事情,等所有事情都解决完成了,再慢慢的炮制佛门也来得及。

第八十二章 献俘大典(3)之大阅兵
    第八十二章献俘大典(3)之大阅兵
    一个时辰之后,献宝仪式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终于结束,除了那些珍宝被摆放在原位没有挪动之外,其余的人都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李世民领着他的嫔妃儿女大臣们重新回到了城门楼上,一千少年军也在李贞的率领下,从另一条路回到了城外,重新与大部队回合,准备进行第二个项目。
    献宝之后,接下来就是大阅兵了,这一次出场的不光是少年军,而是从所有去年一年参与战争的军队中挑选出来两万精锐,共同向大唐百姓以及国外使臣们宣传大唐的强盛。
    话说大阅兵这个项目可还是李贞提议的呢。
    在华夏古代是没有大阅兵这个项目的,有记载的最早一次大阅兵是在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彰德秋操,在此之前古代并没有通过大阅兵宣扬武力的方法。
    古代是怎么向外国宣扬国家的强盛的呢?主要分为文武两种方法。
    文自然就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展示国家的繁华了。
    比如前隋炀帝时期,为了炫耀富足,隋炀帝请西域各族首领来洛阳观看百戏演出。各族首领请求允许西域商人入洛阳做买卖,隋炀帝答应了,忙令人装饰洛阳市容。城内外的树木都用丝帛缠绕,商人必须穿华丽的衣服,甚至卖菜的也要用精美的草席铺地。西域商人路过酒店饭馆,店主要热情邀请他们入座,醉饱出门,不许收取分文,还要说:“中国丰饶,酒饭一律不要钱。”
    要知道当时国家的条件并不好,隋朝刚刚结束南北朝三百年混战没多久,国力才勉强恢复了一点,但是百姓时常有冻饿之舆。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这种的行为无疑是典型的打肿脸充胖子,不但空耗国力,而且还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
    偏偏这个胖子充的有点过分了,就连异国使者都看出了其中的虚假。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贵国也有穷人,衣不蔽体,为何不用丝帛给他们做衣服,而却用来缠树呢?”
    隋炀帝当时是怎么回答的没有人知道,但是无言以对是肯定的。
    这是文的方法,李贞不喜欢。
    而所谓的武的方法自然就是通过武力来宣示自己的威严了比如说在先秦时期,有一种宣示武力的方法叫做筑京观。
    京观是什么呢?
    就是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也就是在打了胜仗之后,用敌人的尸骨将高高堆砌成坟冢的模样,泳衣煊赫自己的战功。
    《旧唐书》卷一九九上,列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