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在阿拉伯北部有两个巨大的帝国,一个叫做萨珊波斯,也叫波斯第二帝国,另一个叫做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
    这两个帝国都是当时的巨无霸,在欧洲和西亚的地位丝毫不下于东亚人眼中的大唐。
    拜占庭就不说了,之前有介绍过,这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老牌帝国,底蕴深厚,虽然有所衰弱,但明显不是刚刚统一了的大食人能招惹的。
    至于萨珊帝国,这个又号称是波斯第二帝国,虽然没有第一帝国那么强大,但也是在消灭了诸多强敌,立国超过四百年,威震中亚的绝对王者,同样不是大食人能够招惹的。

第九十九章 强悍的大食帝国(2)
    第九十九章强悍的大食帝国(2)
    然而就在所有人想看大食帝国准备挑选哪一个国家作为对手的时候,大食帝国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眼珠子的举动——大食帝国竟然选择了同时与两大的帝国开战。
    635年,哈里发的军队同时对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展开了进攻。被称作“安拉之剑”的哈立德·伊本·韦立德将军,率领阿拉伯人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了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哈里发军队的接连胜利,迫使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于638年请降归顺。面对阿拉伯人猛烈的攻击,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悲哀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
    阿拉伯人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于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边疆。他们前进,他们作战,他们征服,他通过血与火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从中亚与大唐接壤,到非洲西部,都是他们的领土。鼎盛时期领土达到1339万平方公里。是人类历史上领土东西跨度最长的帝国,仅次于蒙古帝国。
    当然,这是以后的大食帝国,现在的大食依旧在与两大帝国开站,虽然已经取得了部分胜利,但是并没有出现压倒性的局面,大家还是有来有往,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得谁。
    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公元651年左右,也就是八年之后。
    这一年,萨珊波斯会被大食帝国彻底灭掉(其实对于波斯帝国究竟是什么时候灭掉的,这个一直有争议,有的说是637年,有的说是641年,也有说651年的,咱们按照最后一个来算)大食帝国夺得呼罗珊、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地,与大唐接壤,从此东方彻底安稳下来。
    也直到此时,大食帝国才有精力西顾,然而俗话说的好,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话说的太好了,大食帝国接下来的下场就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
    就在大食帝国准备一鼓作气,继续扩张,灭掉拜占庭帝国的时候,大食帝国内部却发生了分裂。以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首,哈希姆家族中部分亲阿里派的人,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普遍接受奥斯曼继位的逊尼派相对立,***首次内部分裂由此开端,并且再也没有复合过——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斗争,依旧是阿拉伯世界的主流,在这两派没有分出一个胜负之前,阿拉伯世界将再也不可能有统一的可能性。
    656年,随着奥斯曼的不幸遇刺身亡(在此之前,他的上一任哈里发也就是本书中伯克尔的父亲,以及四大哈里发时代的最后一任哈里发同样都是被刺杀身亡,四大哈里发有三个都是被刺杀身亡,看来这民主制度不是一般人能完的起来的啊),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继任哈里发。但此时反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双方数次火拼,未分胜负,僵持不下。不久,什叶派内部又出现分裂,部分对阿里表现不满的激进***组建了一个“军事民主派”(既哈瓦立及派),661年,该派刺杀阿里,正统哈里发时期(也被称为神权共和时代,因为最初的四大哈里发由***公社以协商、选举方式产生的)结束,大食帝国进入了倭玛亚王朝(也就是白衣大食)的统治时期,该王朝也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比黑衣大食都要强一点。
    不过大食分裂了,对于另一个国家来说却是一个好事——拜占庭帝国因此逃过一劫……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大食帝国就是西亚的小辣椒,东打波斯,西打罗马,彪悍的一塌糊涂。
    当然了,面对大食,大唐是不会害怕的,不论是现在还是在历史上,大食帝国论国力都不会是大唐的对手,怛罗斯之战之所以会败,原因有很多,情况很复杂。
    首先是人数,大食军队有七万,唐朝远征军只有一万八千人,只有前者的四分之一,双方数据差距太大,何况大食帝国也不是好惹的,此时的黑衣大食刚刚取代白衣大食没多久,正是士气最旺盛的时候,战斗力绝对不会下于大唐。以不足两万的兵力,和四倍于己的敌人打的难分难解,有来有往,这已经够惊艳了。
    其次,在于友军的背叛。根据史料记载,刚开始的时候,高仙芝是压着大食人打的,战斗持续了五日,第五日傍晚,他雇佣的葛逻禄雇佣兵突然反叛,从背后包围唐步兵,并且断绝了他们与骑兵的联系。阿拔斯王朝联军乘唐军发生混乱的机会,出动重骑兵主力突击唐步兵。高仙芝受到阿拉伯与葛逻禄部两面夹击,无力支撑,终溃不成军。
    在这样的局面下,能保住西域就不错了(西域是在790年之后丢失的,和怛罗斯之战没什么关系),战争的胜负已经不重要了。
    而经这一战之后,大食帝国也被大唐强大的战斗力给吓到了,因此虽然打赢了怛罗斯之战,但是始终没有再次挥兵东进。
    当然了,不管怎么解释,大唐被大食帝国打败,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找再多的理由都是没有用的。
    何况,这只是历史上的战争结果,现在可是架空时空,在这个世界,是有李贞这个变数的,他自然不可能会眼睁睁的看着大唐再次败于同一个敌人手中。
    他已经决定了,一旦自己掌权,就立刻会挥兵西进,和大食帝国好好的掰掰腕子,看看到底是被宗教洗脑了的信徒们厉害,还是吃饱穿暖的大唐帝国更强。
    而且这一天已经不会太远了,因为大唐只要征服天竺,而天竺已经和大食帝国接壤了,也就是说大唐如果还想要继续扩张的话,和大食帝国开战是早晚的事情。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当务之急还是献俘大典。

第一百章 大典开始之前
    第一百章大典开始之前
    “嘶,这酒看来还真是不能多喝啊,昨晚上朕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朕的头现在都还隐隐作痛。”就在波斯人和大食人准备上演全武行,看看到底谁更强悍的时候,在太庙里,李世民也终于彻底的摆脱了宿醉的影响。
    “咯咯咯……陛下你也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就不能忍住吗?非要当天庆祝,现在好了,不但被魏征给记在账本上了,自己也差一点要误了大事,到时候祖宗可是要怪罪的啊。”燕妃捂着嘴轻笑道,昨天夜里李世民被架到太庙的时候,可真是吓了她一大跳呢,生怕时辰到了李世民的酒劲却没有清醒过来,到时候不但要在祖宗面前失礼,面对群臣,皇帝威严也会大打一个折扣,还会在外国使者面前丢掉面子,有损国威。
    好在,李贞用魏征那一吓,还是起了一点效果的,经过魏征的刺激之后,李世民的酒气当时就已经去了一半,这才有了足够的时间消耗剩下的一半,要不然今天他就丢人丢定了,而且还是在太庙丢人,这可是大不孝,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污点啊。
    “哎,朕要是能忍住,就不会先给自己灌两坛子酒了。”李世民叹了口气:“朕昨天真是高兴坏了,朕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来宣扬国威还有这一种方式,爱妃你应该也注意到了,那些外国使臣可是被我们大唐的威仪给狠狠的震慑了一番,就连最能惹事的人也都收敛了不少——朕决定了,以后这个大阅兵,要形成一个固定的形式,但凡国家出现大事,都要用大阅兵庆贺一番……”
    燕妃却道:“怕只怕这东西次数多了,别人也就习惯了,威慑性将会大大降低啊。”
    “爱妃却是太过担心了,阅兵次数多了,固然是会让人习惯,形成……额,那什么……对,审美疲劳……话说贞儿这新词可真是多啊。”顺便吐槽了一下李贞,李世民继续道:“但是爱妃不要忘了,每一次参加我大唐阅兵式的国外使臣,可是不同的啊。”
    “也对,是妾身想差了。”燕妃不好意思笑道,反正来大唐的使者,几乎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就算有一样的,也只是来一两次罢了,所以说大阅兵在他们眼中,永远都是新奇事物,永远都会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只是大唐的百姓看的次数多了,怕是要感到厌烦了,这点倒是需要想个办法,至少每次都要有一点创新才是。
    李贞可不知道李世民此时竟然是将大阅兵当成平常项目使用了,要知道这可是大忌啊,燕妃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倒不是说这样不行,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问题是什么东西看的多了,都会产生厌烦之感的,要知道就算是大华夏,大阅兵也都是四年才来一次的,为的就是保证百姓们的新奇性,而和大华夏的做法相反的则是阿三。
    阿三喜欢大阅兵是出了名的,国庆节要大阅兵,独立日也要大阅兵,甘地逝世纪念日还要大阅兵,圣诞节依旧要大阅兵……一年总要来几次大阅兵的,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个大阅兵都成了逗比,慢慢的又演变成了杂技表演,哪里还有一点军队阅兵的严肃性?
    百姓看阅兵主要是去看他们的杂技的,而不是处于什么爱国情怀。
    大阅兵失去了他的震撼性之后,就什么都不是了,就算每次看大阅兵的使者不同,但是他们可以将看到的一切呈献给他们的国王啊,当他们的国王在发现了大唐几次的大阅兵大同小异的话,他会不会笑话大唐?会不会产生轻视大唐的心理?会不会诞生什么不好的念头?
    “陛下,吉时到了。”就在李世民和燕妃说着话的时候,王亭初提醒道:“太子殿下和群臣都在外面候着了,陛下该移驾了。”
    “嗯,我们也走吧。”李世民点点头,牵着燕妃的手,走出了太庙。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群臣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见到二人出来,立刻躬身行礼——这也就是在唐朝,如果是放在清朝,那可是要行跪拜大礼的。
    “诸位免礼。”李世民摆摆手,意气风发道:“诸卿,且随朕来一同见证,这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天吧。”
    昨天的阅兵式只是一个开胃菜,主要作用是在展露大唐的强大,震慑诸强敌,今天才是正餐,在今天,一共有将近六十位国王被押送到太庙前,由李世民亲自敬献给祖宗(当然,不是杀了敬献,而是用这些人作为证据,向祖宗报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哪一位帝王在位期间,无论他有多么昏聩,只要能做到今天这件事情,那在历史上的名声就不会太差,就算死后真的下了地狱,也有脸面见列祖列宗了。
    更何况李世民的名声并不差,除了早期的弑兄逼父之外,他这一生并没有太大的污点,反而是一个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