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不是。”薛仁贵否认了他的猜测:“承剑溪的人隐藏的那么深,如果对手是他们的话,那我们的斥候不应该会这么容易发现才对,可是对方的跟踪方法非常的粗糙,只要是接受过训练的人,都能察觉出来。”
    “那就抓起来吧,让人问问到底是谁。”李贞随口道:“如果是敌人的话,那就直接灭了吧……”
    “是。”薛仁贵应命道,他也是同样的想法,跟踪技术这么粗糙,想来背后也不是什么大势力,没什么大不了的。
    “还有什么事情吗?”看薛仁贵欲言又止的样子,李贞就知道他有话还没有说完:“我不是说过了吗?自家兄弟,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就是了,大家在一起十几年的交情了,还有什么不能明说的吗?”
    “其实是……我属下的一点私人请求。”薛仁贵摸了摸头,不好意思道:“属下知道,殿下您准备在泉州建立一支泉州舰队,目前属下听说这支舰队还没有任命主官……”
    “你想进海军?”李贞惊讶的看着他:“你吃饱了撑的啊?刚刚接受左骁卫大将军的任命,屁股都还没有坐热呢,你就要进入海军之中?再说,以你现在的品级,我就算让你进入海军,我给你什么职位合适啊?舰队大都督吗?可你不通水战,让你当都督不是祸害人吗?一支舰队上万人呢,我可不敢冒这个险。”
    薛仁贵尴尬笑道:“属下可以先在越州舰队那里跟着刘大都督实习一年啊。”
    “开什么玩笑?”李贞翻着白眼,没好气道:“你是什么级别?刘仁轨是什么级别?他敢命令你吗?到底是你跟着他学习,还是他跟着你学习?”
    “可是殿下您除了属下,可没有适合的舰队主官了啊。”薛仁贵轻笑道:“目前大唐只有两支舰队,一个是已经建设完成的登州舰队,一个是将近组建完成的越州舰队,就算加上准备组建的泉州舰队,也只有三艘罢了……大唐海疆千万里长,三只舰队怎么可能看得过来?按照属下的估计,想要守护大唐国疆,至少需要十支以上的舰队,如果大唐的版图面积还继续扩张,那么这个数量还得继续增加——每一支舰队都需要一个大都督,但是殿下,你短时间内哪里来的这么多人才?”
    “……”李贞沉默了,这的确是他的短板,就像是薛仁贵说的那样,他手中没有足够的海军人才,普通水手可以招募,但是高级将领怎么办?
    尽管海军学院已经创办起来,但是不是说建立起来学院,就能立刻培养出来合格的人才的。
    根据李贞的智囊团的预算,从无到有培养出来一个合格的海军人才,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就算是用速成班的方式教育,也需要一年多。
    而且这还是普通的海军水手,而培养一个精英船长需要的时间更长,五年时间算是短的了。
    至于一个能指挥一支强大的舰队作战的都督,更是难上加难,这期间耗费的银钱更是无数——尤其是在古代,别说卫星技术了,就连海上通讯技术都还只是停留在旗语的状态上。
    这样的环境下,一支舰队的都督不只是需要出色的航行技术,更需要无数面对各种海上灾难的丰富经验——而这样的经验是无法从书本上学习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亲身经历。
    但是海上情况何其的复杂,想要都经历一遍,需要的时间又何其的冗长?
    不光如此,海军都督不只是一支船队的队长,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支军队的元帅,他是需要带领舰队出海作战的。如果说船队的队长可以用经验砸的话,那作战的元帅就需要的是战争指挥才能了,这是需要天赋的,尤其是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李贞哪里去找这么多合格的指挥者出来。
    “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陆军将领转为海军将领。”见李贞不说话,薛仁贵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帮着李贞补充道:“陆军将领虽然没有海战经验,但是既然是战争,那自然是有共通之处的,这总比慢慢从头培养一个海军将领要容易的多吧?至于海上经验不够丰富,这点同样不难,岭南靠海,经验丰富的水手多的是,只要将他们招募到舰队之中,完全可以补足这点不足——何况,我还可以跟着刘大都督学习一年,有他的教导,我想我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罢了。”李贞沉默片刻,慨然长叹:“既然你话都说到这里了,那我还能说什么?我答应你就是了。”
    薛仁贵大喜:“多谢殿下。”
    “不过,在将你调到海军那边之前,你必须要将天竺给我解决了。”李贞又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薛仁贵笑道:“这点不用殿下吩咐,属下也会这样做的,属下可不是半途而废的人。”
    “另外,你能告诉我……”李贞忽然又道:“你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吗?”
    薛仁贵道:“这个自然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其实不只是属下,还有房遗爱和席君买他们,其实都是想转调到海军那边去的。”
    “他们?不行不行。”李贞连连摇头:“他们两个可没有你的本事,还是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待在陆军吧。”
    房遗爱和席君买他们真的不适合海军,未来的海军主要是以远程交战为主,有火炮在,基本上不会出现接舷战这样的情况发生。
    房遗爱和席君买和薛仁贵不一样,除了一身武力什么也没有,在没有接舷战的情况下,根本就发挥不出他们最大的实力,那他们去海军干什么?
    至于杜荷,李贞另有任命……

第一百三十三章 民心在我
    第一百三十三章民心在我
    因为有李贞的身份在,大运河上自然是一片坦途,没有什么人敢档他的船。
    因此只是短短三天时间,船队就已经从黄河到达了大运河的最终段——钱塘江,也就是杭州,李贞又一次回到了这里。
    在杭州停歇休息了七天,他们换船出海,借着冬季的季风,一路直下岭南,这一段路程估计需要一个月时间——不是因为船速慢,而是因为李贞带的人数太多了,物资消耗太快,一路上几乎碰见港口都要停下补给。
    此次李贞带走的人可一点都不比回来的时候带的少,甚至说还要更多。
    除了原本带回去的那些人之外,还有训练完成的几万少年军,因为大运河上船只的数量不够,他们只能骑马从陆路跟来,李贞在杭州待这么多天,就是为了等他们的到来。
    至于为什么不让他们从登州坐船,让登州舰队将他们送过来,这样不是方便了很多吗?
    额,因为此时的登州舰队被尉迟宝庆和秦怀玉带着去探索扶桑群岛了,也就是后世的日*本列岛——话说这还是李贞忽悠的。
    如今的倭国可不是后世的倭国,此时的倭国虽然大和政权是倭国最大的势力,但是他们可没有统一倭国啊。
    此时的大和政权还窝在南方地域,只有四国岛被全部占领,本州岛只占领了一半(大概到横滨地区),就连九州岛都还有鹿儿岛周围一片区域没有被占领呢,至于本州岛北部地区以及北海道地区,更是连影子都没有,也就是说整个倭国还有一半底盘是无主之地(李贞认为的)。
    在长安的时候,尉迟宝庆得知了刘仁轨在吕宋做的事情,羡慕的不要不要的,死命缠着李贞非要让他给指一条明路,也要带着海军出去威风威风。
    李贞被他缠的不耐烦了,再加上他刚刚完成百济之战,登州舰队除了巡逻海域,的确也没有别的事情,整日里聚在基地里闲得蛋疼。
    于是便指引他去寻找北部倭国群岛——反正现在那地方还不属于倭国,就算大唐强行占领,倭国也不会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
    何况倭国别的不说,这贵金属可是很多的,正好现在给占领了去,以后开发起来可就容易的多了,就算不开发,占领这里,以这里为跳板,南下攻击大和政权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在听了李贞的忽悠之后,尉迟宝庆直接就带走了登州舰队的八成舰船,不但军舰被带走,就连货船都被他装满货物,准备效仿刘仁轨,将大唐的货物转卖给倭国土著,然后再换取他们的贵金属以及各种珍贵货物……
    只是一点即便是李贞也不清楚的是,倭国虽然以大和政权为主导,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那里就没有别的国家了啊——大和政权之所以没有继续往北推进,可不是他们心善,而是被虾夷国给挡住了北去的去路啊。
    目前也只有北海道地区没有被倭国人掌握着,其余地方可都是倭人的天下。
    好在尉迟宝庆傻人有傻福,这一次将登州舰队主力全部带走,倒是因此避免了一次危险,反而仗着坚船利炮,将虾夷国和陆奥国都给好好的轰了一遍,把这两个国家彻底的占领了下来,后来更是挥军北进北海道,彻底占据了这里,在这里找到了无数的资源,立下了大大的一个功劳,被李世民好生赏赐了一顿。
    当然,这是后话不述,我们继续说李贞。
    除了这两万新的少年军之外,李贞还带了许多的工业设备,都是越州那边积蓄却又短时间内弄不出来的,心急的李贞索性将长安这边的设备给拆了一些,打算运到岭南使用。
    而除了李贞带的东西,李世民又给他调派了十万大军,声明这已经是大唐目前的极限了,如果再想要援军,就只能从边关抽调了,但是这会导致边关不稳定。
    李贞原本是想拒绝的,因为他现在并不缺人手——虽然在前线的战士并不多,只有二十多万,和遮娄其调集整个南天竺的所有军事力量,纠结了一百五十万大军相比实在是少了一点,但是李贞心里对于天竺战事并不担心。
    因为民心是在大唐这一边的,就好像后世的人民军和国民军打的时候一样,虽然在早期的时候人民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都比不上国民军,最开始的时候可很是吃了不少的亏。
    但是因为人民军有民心,百姓视其为自己的军队,不但主动为人民军捐献粮食、引路,帮助运输屋子、帮他们修建工事甚至还让自己的儿女参与人民军……这就导致了人民军无论打什么仗都是顺风顺水,不但不担心后勤补给,而且无论走到哪里,迎接他们的都是百姓的欢呼,很快就扭转了双方敌我态势,人民军更加完虐国民军。
    而国民军不但在士气上比不过人民军,还要遭受百姓们的抵触,虽然有枪有炮,逼着百姓也能干成事情,但是不情不愿的百姓,又能有多大的效率?反而还因此导致百姓的民怨更深,民心尽失。
    如今唐军在天竺的情况就和人民军差不多。
    根据李贞得到的情报来看,因为大唐的消灭种姓制度的政策,为大唐赢取了大量的民心,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已经有不少的天竺人加入了大唐的军队,成为了仆从军,数量足足有十多万,更有百姓帮助大唐军队引路、修路、运输物资,主动参与到了消灭种姓制度的正义战争中来。
    在天竺百姓们的帮助下,大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完成了物资的积累工作,反倒是遮娄其因为人数太多,调度不顺畅,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将一百五十万大军调节完成,估计能到开战前调整完毕,就算是他们幸运的了,否则的话……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所以说,这十万大军对于李贞来说并不重要,他也是不想要的,因为他也知道,这真的已经是大唐的极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