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既然是李贞的命令,小福子尽管心中有疑惑,但还是很老实的答应了下来。
    “莫要心慈手软,去吧。”
    “是,奴婢告退。”

第一百五十九章 船队到达
    第一百五十九章船队到达
    时间一晃就是半个月过去了,今天李贞难得的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来到了码头等候着什么。
    此时已经是时过中午,天上的太阳高高挂起,照亮了整片天地,却并没有驱散江头的严寒,码头上依旧存在着薄薄的雾气,将远方的景色笼罩在朦胧之中。
    然而严寒的天气并没有阻挡住人们的热情的,码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派热闹的景象,生生的将这股严寒给驱散了。
    而随着李贞来到码头上的除了他的近卫之外,还囊括了越州大小官员,只要是没有公务在身的,此时都站在了李贞的身后,翘首以盼。
    作为此时越州地位仅次于李贞的越州舰队大都督,刘仁轨也赫然在列(因为李世民遇刺,李道宗被杀,为了稳固朝中局势,岑文本和长孙无忌留在了长安,而其余人也都已经各自奔赴战场,天竺和东爨马上都要开战了)。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自从回到岭南,刘仁轨就迅速的接管了越州舰队,经常率领舰队出海训练,时常一去就是三五天,就算没有出海,也会一直待在舰队之中处理公务,除非是面见李贞,否则很少见他出来,但是今天竟然也难得出来了。
    “殿下,我们的船今天就会到吗?”刘仁轨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的催问道,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出来的原因了,因为今天正是李贞说好的,一千艘船到达的日子——他虽然不直接统领这些船,但是李贞给他未来的定位是海军元帅,所以越州大小船只都要归他管辖,作为船队的最高长官,他当然要出来见见他未来的属下。何况他对于这传说中五千吨的大船也非常好奇,因此难得的放下了公务,出来了一趟。
    “当然。”李贞笑着点头道:“根据今天早上循州刺史传来的情报,我们的船队昨天下午已经经过了循州领海,今天早上应该差不多已经到香江了。”
    “那就快了。”刘仁轨终于是将心放回了肚子里,香江就在越州港口的出海口处,距离越州的治所南海县并不远,就算是逆流,以普通帆船的速度,也最多只需要半天时间就能来到这里,而现在已经是中午时分,也就是说如果此行一切顺利的话,船队应该将要到了。
    想到这里,刘仁轨脸上不由露出了期盼的神色——即便对于李贞的话有所怀疑,但是作为一个海军,刘仁轨还是非常希望李贞说的话是真的的。
    就算不是真的,有一半是真的也是不错的。
    “诶诶诶,快看,来了来了来了……”
    “我的天,好多船帆啊。”
    “切,没见过世面,这才多少,传说这一次可是足足有一千多艘呢。”
    “……”
    就在两人说话的档口,一阵喧哗忽然从远处传来,而且越来越近,很快就传到了李贞的耳中。
    李贞面上露出一丝微笑——终于到了。
    也顾不得风度,连忙跳上马车,站在顶棚上,拿着望远镜往远处看去,一边看一边还朝下招呼道:“大家都快看啊,我们的船到了。”
    “殿下危险。”刘仁轨连忙奋不顾身的跟着跳了上来,将李贞紧紧的挡在身后,真是没有想到,身为一介文官的他竟然会有这么好的身手,可见环境真的是可以改变人的。
    “没事,你快看看,真的好壮观啊。”李贞却不在意,周围早就被他的人给包围了,别看码头上人群众多,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内卫的监视之中,保证只要有一个人有异动,迎接他的就是无情的子弹。
    所以尽管站在制高点上,但是李贞并不紧张,反而将望远镜塞在刘仁轨手中,兴奋的指着港口远处:“一千多艘船排列在一起啊,这景象可能这辈子也就这一次了。”
    “千帆竞技,这才是真正的千帆竞技啊。”刘仁轨此时也已经将望远镜放在眼前,看着远处的景象喃喃自语,神情颇为激动。
    “哎,只可惜这样的景象只能看一次。”李贞有些遗憾道,因为接下来这一千多艘船是要被李贞拆分成很多份,再配合配套的大小船只,形成一支支的舰队,为大唐探索远洋,想要再次聚集在一起,怕是难了。
    “殿下,这些船都是属下的吗?这都是我们的船吗?这都是真的吗?”船队越来越近,已经有将近一半船只从地平线上彻底暴露出来了完美的姿态,剩下的一半中也有大部分露出了大部分船体,如此之多的大型船只聚集在一起,背靠着天上那略显阴冷的太阳以及淡淡的薄雾,颇有一种梦幻之感,以至于刘仁轨都有些难以置信,怀疑是在梦中。
    “当然是真的,这些就是本宫准备了十多年的船,也是大唐未来征服天下的基本,大唐的万世基业,将从这些船开始。”李贞也被眼前这壮观的景象所感染,心中难免有些激荡。
    船队距离码头越来越近,船队的外貌也彻底的展露在所有人面前,所有人都凝住了呼吸,望着眼前的一幕,眼中尽皆露出了震惊、震撼、羡慕。难以置信……各种各样的情绪。
    没有亲眼见识过这一幕的人,很难想象一千艘大船放在一起所带来的震撼——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来自于气势上的压迫。面对这壮观的景色,令所有人都觉得呼吸难以为继,而且随着船队的越发靠近,这种感觉越来越重。
    要知道这可是千吨级的货船,而且还是全木头的——一千吨级的铁船就已经够庞大了,作为木头帆船,体型比之同等级的钢铁货轮来说可要庞大的多,漂浮在海面上就仿佛是一座小山,一千艘船就是一千座山,这么多山放在一起,威慑力可想而知。
    很快,随着一声声向量的号角声,船队缓缓的往码头靠来——越州港口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所有码头都已经修建完毕,而按照李贞的规格,越州港是可以同时停泊三千艘大船的,极限停泊要在五千艘以上,因此别看这一千艘船数量多,但是对于越州港口来说,只是洒洒水啦。

第一百六十章 皇帝号
    第一百六十章皇帝号
    一直到这时,大家才看得清楚,虽然都是船,但是这些大船的外形和传统的海船还是不一样的,眼前这些船的体型明显更加狭长,有一些甚至长度达到了三十五六丈,宽度却只有八九丈宽,整体看去这些船就仿佛一个梭子一般,再加上那宽大的船帆,只要是有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些船的速度一定很快。
    在这所有的一千多艘船只中,有一艘格外的引人注目,因为这艘船的长度赫然达到了四十多丈,宽度也足足有十几丈宽,桅杆更是足足有二十丈,高耸入云,这样的船就算是放在全是千吨级的船队之中,也依旧宛如立于鸡群的鹤一般,让人第一眼就能看到它。
    整艘船装饰的非常威严肃穆,就仿佛是一个帝王一般,令人不敢直视。
    这一艘自然就是李贞所说的那艘排水量高达五千吨的超级货船,它的也不负它的装饰风格,因为这艘船的名字就叫做——皇帝号,隶属于皇帝级商战两用船(这是李贞新提出来的一种设计思路,商战两用,顾名思义,就是平时可以用来作为商船,但是也保留了战舰的风格,只要李贞想,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艘船改装为战舰),也是这一级船的首舰。
    按理说皇帝这样的称呼是不能用在别的地方的,因为这在古代是属于大不敬,但是没办法,这一艘船的名字是李世民亲自起的——当然,李世民是没有见过皇帝号的,但是李贞曾经拿着皇帝号的图纸给李世民看过。
    在看到设计图的时候,李世民就惊呼道:“此船真乃船中帝王也。”
    于是李贞打蛇随棍上,拍板将这一艘船的名字定为了皇帝号,这一级别自然也叫做皇帝级,李世民也只好答应下来。
    而且李贞也想好了,皇帝级的船都要沿用这样的起名风格,第一艘叫做皇帝号,第二艘就叫做帝王号,第三艘叫天子号,第四艘叫君王号……以此类推,反正在古代皇帝的称呼有很多,而且这样的船制造工艺复杂,短时间内注定是不可能造太多出来的,因此名字绝对是够用的了。
    不过听说海船厂的那群疯子,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八千吨以及一万吨的船了?
    李贞觉得自己应该拭目以待——反正在历史上,飞剪式帆船的确出现过万吨以上的帆船的,但是那个好像是钢铁的吧(普鲁士号,满载排水量一万多吨)。
    不管了,反正五千吨目前为止已经够自己用的了,至于八千以及一万吨的,就让那群闲的没有事情做的设计师们揪头发去吧,能造出来固然最好,就算造不出来,也没有什么损失,就当积累经验了——至于动力问题,这点反而是最不用担心的。
    因为蒸汽机已经设计出来了,虽然密闭系统依旧是一个大问题,但是科研组已经在寻找橡胶替代品了,据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只要研制成功,哪怕造价昂贵,但是以李贞的财力,也应该可以造出几套蒸汽系统来,到时候安装在船上,完全可以取代风帆,别说是一万吨,就算是再来两万吨三万吨,只要你能造出来,蒸汽机就可以带动起来。
    “殿下,这就是我们的船吗?”一直到现在,刘仁轨都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殿下您在暗中到底都隐藏了什么?竟然会有这么多船出现?还有那一艘,真的有五千吨吗?”
    李贞肯定道:“当然是真的,而且重量只多不少。”
    刘仁轨一把捂住心口:“竟然是……真的?”
    “你至于嘛。”看着刘仁轨一副心脏病复发的样子,李贞颇为无语:“一千艘大船虽然的确很壮观,但是以大唐的实力,按理说也不是弄不出来,你至于这么反应这么大吗?”
    “以大唐的财力,一千艘大船的确不是问题,但是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刘仁轨反驳道:“何况船厂的船都是随时造好随时开走,谁会没事将一千多艘船攒在一起的?也只有殿下您会有这么大的手笔了吧?”
    “我也不想的,但是这不是没办法吗?”李贞有些心虚的解释道——诚然,他将这些船攒在一起的确是因为海参崴造船厂暂时不能出现在人前,而且以当时大唐的环境也用不了这么多船,因此李贞才将其全部封存起来的。但是这里面要说没有独属于李贞的恶趣味的话,那就算是李贞自己也是不相信的。
    “不说这个了,他们来了。”见刘仁轨还想说些什么,李贞连忙转移话题。
    此时所有船都已经停靠抛锚完毕,上面的船员已经陆陆续续开始下船,当先走在最前面的是二十来个相貌看起来足有五十多岁人中年,但是李贞知道,这二十人的年龄其实只有四十岁,最大的也不过四十五岁而已,之所以他们会表现的这么老态,就是因为西伯利亚的环境实在是太苦了,无情的风雪摧残了他们的年龄。
    当然,李贞现在并不在乎这些,他看到这些人一个个完好无损,心中非常的激动:这些都是自己的心腹啊,为了自己的大业,甘愿在海参崴那苦寒之地一待就是十多年,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海参崴造船厂,也不会有眼前这一千大型商船,更不会有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