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会有衰亡的可能了。
    如果换做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自己绝对会比尉迟敬德笑的更多大声的。
    “敬德,不得失礼。”最后还是秦琼看不过去了,连忙制止了尉迟敬德,但是……
    麻烦你在劝别人的时候,将你脸上的笑容先止住好不好?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你这个闷骚货,你还不如尉迟敬德呢。
    “好了好了,不要闹了,我们继续说正事。”李世民看不过去了,连忙将话题转移回李贞身上:“贞儿,你不厚道啊,又有这么好的提议你为何不早说?莫非你以为父皇现在出不起价格了吗?”
    “当然不是,只是儿臣也有自己的考虑。”李贞解释道,他之所以没有将这件事提前提出来,一方面是时机未到——大唐加上还没成立的泉州舰队也不过只有三支舰队而已,军区的提议太早了,他原本是打算等大唐至少有五支舰队的时候才将这个概念拿出来的。
    第二也是因为这也是他刚刚想到的,结合了后世军区的概念,在刚想到要成立海军的时候,李贞只想着大唐数千艘战舰纵横天下的场面了,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么多战舰指挥起来究竟有多困难,再加上海军成立的还是很顺利的,李贞本身也是日理万机,并没有多在海军上操心。
    第三则是李世民说的那个,同时也是李贞的规矩——道不可轻传,这是他从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变成点子技术生产机器,就故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
    对此李世民也是能接受的——于是李贞用一个醋溜白菜就从李世民那里坑来了一块玉佩,然后又用一个硝石制冰技术换了两百户食邑,之后李贞更是将这个规矩发挥的淋漓尽致,李世民被坑的痛并快乐着,持续到现在,他早已经习惯了。
    虽然现在李贞已经不在乎这些了,但是毕竟已经习惯了不见兔子不萨鹰,如果不是李世民亲自催问,李贞才不会主动说出来呢。
    “若是父皇没有别的事情,儿臣就先告退了。”李贞觉得自己的事情已经完了,主动提出了告辞。
    “别急嘛。”李世民连忙叫住了李贞:“我们接下来要商量的事情是如何对付李密余孽,这其中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呢。何况,我们之所以出兵,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在为你报仇,你不在场怎么行?莫非……你是想逃避?”
    “可是儿臣并没有撒谎,儿臣真的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啊。”李贞连忙拒绝,事关大唐海军的第一次战斗,所有细节都必须要做好,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而这注定是一场烧脑的会议,自己可不想这么费脑子,而且李贞也没有撒谎,他的确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处理。
    何况李密余孽现在远在海外,这注定是一场碰运气的战斗,运气好一个月就可以解决战斗,运气不好,就算是拖上半年也不是不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计划,只要运气好就够了。

第三百一十一章 提前泄露
    第三百一十一章提前泄露
    说实在的,那一股敌人除了人数可能比较多之外,真正的战斗力其实也并不如何厉害,至少和大唐海军比起来要差远了——要不然也不至于会被区区三艘战舰给挡住了去路,最终还被斩杀了首领,要不是遇见了大风暴,萨伦船队可能就真的成功逃走了。
    上一次如果不是占了出其不意的便宜,再加上萨伦船队只是一支商船队,几乎九成的人在之前都是平民出身,心里素质极差,若是他们能在袭击的第一瞬间反应过来,萨伦船对最终的结果也不可能会那么惨,相反可能还会对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也不一定。
    但是这一次注定不会了,这一次出去的是大唐的正规海军,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都是极强,又有坚船利炮,可以说只要船队能找到敌人,迎接敌人的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全体灭亡,甚至可能他们还没有冲到军舰旁边,就会被舰队强大的炮火力量被撕成碎片。
    “这时候你能有……你是说侯君集的事情?”李世民刚开始以为李贞有事情是托词,但是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李贞说的是设密码事情了,脸色顿时就黑了,他早就知道了那份檄文的内容,在得知内容的第一时间,就气得将办公室砸成了废墟。
    “莫非有什么消息了?”
    “就是因为没有消息,儿臣才要去处理一下啊。”李贞苦笑道:“薛仁贵的指挥能力儿臣是了解的,面对侯君集绝不至于战败,但是这么长时间却没有传回来一个消息,儿臣心中也着实没底,我必须要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一个月前朝廷以南洋驻军军火遗失的理由向侯君集问责,并且命令他在半个月之内来岭南述职。
    结果显而易见,做贼心虚的侯君集哪里敢回来?直接以生病为由推辞了过去。原本这也没什么,侯君集的反意已决,就算李世民不讨伐他,他也迟早会造反的,但是大唐的讨伐军队至少也得等这他的回复传到岭南再说,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指望这个理由能起什么作用,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拖延时间,等他将所有军队集结成功,哪里还会管李世民得到这个借口后会有什么反应?
    然而就在这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侯君集不得不提前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那就是那份由李思前执笔,将李世民上到十八辈祖宗下到十八辈孙子都给骂了一顿的《侯君集讨李逆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泄露了出来。
    是的,你没有听错,那篇足以让李世民诛侯君集十八族的讨伐檄文,被人给散步了出来,不但在南洋广为流传,甚至还传到了大唐境内,顿时天下哗然……
    侯君集顿时就懵逼了,他知道檄文不会是承剑溪公布的,因为承剑溪还需要自己来牵制大唐军队的脚步,不可能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公布檄文,因为那样等同于害了自己,谁还给朝廷添麻烦?
    同时他也很确定,这也不会是朝廷干的,如果他们得到了檄文内容,只会藏起来,根本不会公布——毕竟这可是骂李世民的文章啊,如果公布了出去,不但是在给李世民抹黑,败坏他的名声,更会让国内原本已经有些动荡的局势变得更加动荡,这绝对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这一点侯君集非常确定。
    然而既然不是朝廷做的,也不是盟友做的,那究竟会是谁干的?难道隐藏在大唐阴影处的除了承剑溪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未曾显露出来的庞大组织吗?
    但是不论敌人究竟是谁,侯君集此时都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得造反了,否则一旦让朝廷反应过来,自己原本就不大的胜算,将会再次降低。
    而且侯君集已经得到了消息,六诏内部又发生了变化,谁也没有想到,只是一个太子身边的小太监,居然会有这大的魄力。居然将刚刚继位的六诏首领再次刺杀了一遍,顿时间六诏的局势就扑朔迷离了起来,此时朝廷已经派人去进行安抚了,和承剑溪派去的人进行争夺,局面已经僵持住了,也就是说短时间内想用六诏牵扯少年军已经不可能了。
    现在承剑溪纯粹是在用自己本身的力量拖延少年军的前进步伐,可以说少年军每前进一步,就有无数的承剑溪精英死去,但是相对的,少年军的损失也不小,双方就这么暂时耗着了,但是目前来看,承剑溪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他们毕竟实力不足,在暗地里耍耍阴谋还可以,但是真要正面较量,和少年军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无可挽回,侯君集索性顺势承认了此事,正式举起了反唐的大旗。
    于是……
    这下可就更热闹了,虽然现在堪称太平盛世,但是民间对朝廷不满的人却一点不少,只是之前缺少一股力量将他们凝聚在一起,因此一直无法成事。
    可现在不同了,侯君集的反唐大旗几乎就相当于给他们点亮了一盏指路的明灯,立刻有无数人相应侯君集的号召,纷纷举事,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被当地官府第一时间剿灭,但是毕竟在大唐各地点燃了烽烟,给朝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一时间大唐居然有一种狼烟遍地的景象,民间人心惶惶。
    按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赶回长安稳定局势,但是侯君集此时已经造反,造反的地点更是朝廷的死穴南洋,如果不将侯君集这个心腹大患干掉,李世民就算是回到长安,也放心不下岭南的局势的。
    同样的,李世民无法回去,李贞更无法回去,无奈之下,李世民也只好将燕妃派了回去,只是燕妃毕竟是一介女流,根本无法撑起这么大的局面。于是李世民也只好将李靖和魏征也派了回去,同时命令留守在长安的人比如李孝恭负责辅助李靖以及魏征,这才算是控制住了局面。

第三百一十二章 战争局势(五千字大章)
    第三百一十二章战争局势(五千字大章)
    大唐境内的那些人毕竟只是小打小闹,规模最大的一支也不过只有千人而已,连个县城都没有打下来,根本就成不了大事,有李靖和魏征这一威仪唯一坐镇,足以震慑所有宵小。
    现在最大的祸患还是侯君集,虽然檄文提前泄露导致他没有将自己的军队全部集结起来,但是他的手中也有三万多人了,再加上自从宣布起事之后,就以解放奴隶为宣传口号,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土著向他效忠,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中。侯君集从这数十万人中挑选出了八万青壮,发给他们兵器铠甲,将其编入了自己的军队中,自此侯君集成为南洋拥兵十一万的大军阀。
    然后他也不知道脑子抽了哪门子的风,可能是手中实力大增,心中膨胀了吧,总而言之在他将十一万人整编完成之后,就立刻迫不及待的立国号为楚,自号大楚明道至圣宣武大帝,正式举起了反旗,自此他和大唐王朝不死不休,成为大唐自统一全国以来的最强大的一股反贼。
    这个消息很快被李世民得知,大怒的李世民立刻命令少年军快速突进,以最快的速度灭掉侯逆,然而少年军自从进入南洋之后,就仿佛跳进了泥潭之中,每往前走一步都异常的费劲,每过一处地方,都总会受到莫名敌人的袭击,这样的袭击对少年军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却非常的恶心和难缠,想要解决非常困难。
    而且自从薛仁贵接手少年军之后,对岭南的军事情报传输非常慢,几乎平均三天才会传一次情报,每一次都异常简短,最近半个月更是连个消息都没有传回来了,以至于朝廷都猜测少年军是不是出问题了。
    好在别人不信任薛仁贵,李贞倒是对他相当的有信心,他要是这么容易就失败,那他也不是薛仁贵了。何况少年军也不是那么容易失败的——就算是真的失败,他们也不可能全军覆没,只要有人活着出来,他们总会将消息传出来的。现在他们却连一点信息都没有传出,如此就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薛仁贵在下一盘大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只是这么长时间没有传回来消息,李贞心中也有些没底,今天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调查一番,反正接下来的海战自己也参加不了,光甚至站在这里出谋划策有什么意思?
    “既然如此,那贞儿你就去吧。”李世民想了想,这的确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虽然他也知道以少年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