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如今看来,太医署也幸亏没有接我的任务,不然以他们慢悠悠的性子,哪有这么高的效率?
    现在好了,只要大规模生产这个云南白药,这一次我们大唐灭突厥之战,人员战损量将会降到最低。”
    “这么说,殿下你是准备把这白药送给父皇当寿辰礼物了?”武媚娘将云南白药送回到李贞手中,疑问道:“可是父皇寿辰乃是大喜的日子,送药品是不是不太好?不吉利啊。”
    “当然不是。”李贞收回云南白药,宝贝似得放进随身荷包里,摇头道:“我还要靠着云南白药赚钱呢,这样的神药可是咱们越王府接下来几年内最紧要的财产来源,我可不会轻易交给别人。至于父皇的礼物我已经安排好了,你放心就是。”
    “那臣妾就放心了。”武媚娘突然一本正经道。
    “哎呀~我的天啊~”李贞猛地打了一个冷战,哀求道:“你别自称臣妾了好吗小姐姐?我最受不了这个了。”
    想想看,一个四岁,一个六岁,两个小屁孩一本正经的互相称呼夫君夫人,然后女的自称为臣妾,男的自称为夫。。。。。。。什么毛病啊这是?想想就起鸡皮疙瘩好不好?
    “嘻嘻嘻。。。。。。”武媚娘见李贞的怪样子,立刻忍不住笑了起来:“什么嘛,本来就应该这样称呼的啊。咱们虽然没有正式成亲,但父皇的诏书已经下了,我父母也答应了,只等咱们长大就行了,提前练练也是好的。而且在正式场合,咱们本来就该是如此称呼啊。”
    “瞎说。”李贞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你也不想想,咱们就这么大岁数,要那么正式干什么?你就不觉得尴尬吗?”
    “额,尴尬是有一点了,但是。。。。。。”
    “没有但是,在这方面以后你听我的就是了。”李贞立刻打断道:“你不要忘了,咱们是小孩子,小孩子犯错,老天爷也会原谅的。”
    “好吧,以后听你的就是了,但愿你别坑我。”
    “怎么可能?”李贞保证道,只要别夫君夫人的叫,就算是犯错李贞也认了。
    “殿下,吴王(其实这时候李恪应该是蜀王,但唐朝的封号太乱了,一会儿蜀王一会儿吴王的,干脆直接将大家最熟悉的拿出来吧)殿下来了。”李贞正和武媚娘打闹,小福子突然走过来禀告道。
    “三哥怎么来了?”李贞停下秋千,疑惑道。
    “很简单,肯定是想要从你这里求取于国有益的东西了。”武媚娘猜测道,不愧是千古无一的绝代女皇,这心思就是透彻。
    “有道理,让他在客厅稍待,我去换套衣服。”经过武媚娘的提点,李贞也大致明白了李恪的意思,应该是李世民寿期将近,可他偏偏却没有找到什么既对国家有益处又合适的礼物,这才不得已求到了李贞门上。

第三十三章 李恪求助
    第三十三章李恪求助
    “三哥,你今天怎么有空来小弟这里了?”李贞穿着一身便服,笑呵呵的走进客厅:“正好,小弟这里有糖铺送来的雪松饼,这东西也是刚刚研制成功,还没有上市呢,味道非常独特,三哥你可得好好尝尝。而且小弟这王府也有点陈旧了,正想翻新一下呢,三哥你素有大才,正好帮小弟看看。”
    “额,这个好说。。。。。。其实。。。。。。其实我这次来。。。。。。”李恪面露难色,实在是这事说出去有点为难人啊,谁知道李贞这里有没有啊。
    “三哥你有事吗难事吗?”李贞不好说破,只能装作豪爽道:“三哥有什么事情只管提,咱们是一家人,何必和小弟这么客气?”
    “其实是这样的。。。。。。”李恪依旧有些难以启齿:“你也知道,在过年的时候,为兄松了一张名画给父皇,但父皇却并不喜欢,反而对八弟你的马车独有钟情,还说最喜欢于国有益的东西。只是为兄一直蜗居长安。。。。。。找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东西能对国家产生巨大益处的。。。。。。眼见父皇的诞辰就要到了。。。。。。
    八弟你是所有兄弟中最聪明的,所以为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求到你这里来了。。。。。。为兄也不求八弟你给为兄最好的,只求在寿宴上不要太落后于人就是。”
    说到最后,李恪的脸已经成了熟透的柿子了,实在是不好意思的紧。其实说白了,李世民的诞辰就是几个儿子争宠的一个舞台,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是竞争对手,但现在自己居然求到了竞争对手头上,也难怪会不好意思。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好东西,别忘了他背后可是前隋皇室,别的不好说,想要弄一本前任著述的兵法孤本还不容易吗?可是他不敢也不能这样做,现在可是唐朝,他们前朝遗民本就过的十分艰难,小心翼翼兢兢业业,不敢有一点犯错,生怕被人抓住把柄,李恪如何敢在这时候给他们找麻烦?
    “我明白了。。。。。。”李贞沉声道,装作思考的模样低头沉思,手指则敲打着桌面,发出‘咚咚’的声音,落在李恪耳中就仿佛是催命钟声,让他更加局促。
    “咚咚。。。。。。咚!”就在李恪准备提出告辞的时候,敲击桌子的声音停下了,然后李贞的声音响起:“这事儿倒也简单,只是三哥你也知道,小弟的东西有很多都是。。。。。。而且规矩就是道不可轻传,所以。。。。。。”
    这倒不是李贞不讲情面,主要是这个例子不能开,如果这一次免费给了李恪,下一次李泰来要怎么办?你是免费还是不免费?李世民来要呢?如果大家都这样,任是李贞的脑子里记了再多东西,也要被他们给掏光了。
    “我明白,我明白的。”李恪大喜,连忙打断李贞的话:“为兄自然是知道八弟你这边的规矩的,所以早就准备好了。你看。。。。。。”
    从袖中取出一串翠绿的明珠出来:“这是为兄曾经与皇爷爷下棋赢来的一串极品南海明珠,十八颗珠子每颗大小都一般无二。更难得的是珠子的颜色,须知珍珠有白有黄有红,但翠绿色的却极其难见,更不用提还要大小一般了。这一串十八颗也算是绝无仅有的珍宝了,八弟你看这个可以吗?”
    “没问题,小弟这里。。。。。。”指了指脑袋,李贞笑道:“这里的好东西很多,无论三哥你给的东西价值高低,在小弟这里都能找到相应价码的东西。”
    “那就好,那不知为兄这东西在八弟这里能换到什么价码的东西?”李恪在松了一口气后,又将心提了起来,生怕李贞只给一件不值钱的东西。
    “这点三哥放心就是。”李贞看出了李恪的小心思,微微笑道:“这串珍珠换取的东西足够三哥你给父皇祝寿用了。”
    “那就好。”李恪松了口气,局促的问道:“那不知什么时候。。。。。。”
    “三哥放心,小弟已经想到应该给三哥什么东西了。”李贞看出了李恪的小心思,笑道。
    “小福子,去我书房,第三个书架第四层第五格有一个木盒子,给我拿过来。”
    “是。”
    不多时,小福子就已经折返而回:“殿下,东西取来了。”
    李贞将盒子递给李恪:“三哥,东西就在里面了,你看看合不合心意?”
    李恪小心的打开盒子,出现在他面前的居然是一叠厚厚的纸:“这是。。。。。。什么?”
    “这是水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李贞将图纸拿出来,指着第一张的示意图解释道:“水车又叫孔明车,据说是汉灵帝时期毕岚发明,后又经诸葛亮改良而成,用来灌溉十分便利。可惜的是,经过了东汉末至前隋这三百年乱世,水车早已失传。。。。。。”
    剩下的话不用李贞多说,李恪就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然后我的封地(指蜀地,李恪原封蜀王)有人进献了水车的大致结构图,为兄呕心沥血,终于复原了这一农桑神器,特进献给父皇贺寿。”
    “不止如此。”李贞补充道:“三哥你不但复原了水车,更是在原有的水车上加以改进,使得水车不再依靠人力畜力,而是改为由水力传动,更加方便快捷。”
    李恪感叹道:“哎呀,这水车果然是好东西,只是问题是不知道这水车究竟好不好制造,为兄总不能只送一个图纸过去吧?总要有一点实物为佐证的好。
    而为兄更担心的是,以父皇的能力,只怕咱们瞒不住他啊,而且咱们这么骗父皇真的好吗?”
    “那咱们就改一下说辞就是了,如果父皇问起,你就说这水车是你重金购买来的,反正这的确是你从我这里买的,也不算是说谎。”李贞转悠了两圈,最后拿定了主意道:“至于实物这个你不用担心,小弟早在将图纸绘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让天工作坊的人做了一批,要不是夏天早已过去,小弟早就安放在我农庄里了。一会儿给你个信物,三哥你去天工作坊取一架就是了。”
    “呼,这下就好了。”李恪松了口气:“还是八弟你有办法,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天工作坊看看去,咱们改日再聊。”
    “也好,父皇寿诞已近,三哥你总要将图纸吃透的好,我就不留你了。”李贞递给了李恪一枚代表着他身份的令牌,然后亲自送李恪离开了王府。

第三十四章 辩才
    第三十四章辩才
    送走李恪,回来睡了一个懒觉,醒来已是天黑,恰小福子禀报:“殿下,辩才大师到了。”
    “快快有请,快快有请。”李贞连声道,他原本心思成熟,一般不会如此失态,如今居然能连续说两次快快有请,可见心神振奋。
    “已经安排在客厅伺候着了。”小福子笑道。
    “那还不给我更衣?可别让大师久等了。”李贞随手拿起便服就要往身上套,结果刚穿到一半,就又慌忙的脱了下来:“不行,今天是咱们求着人家的,可不能怠慢了,给我穿正装。”
    “是。”小福子连忙取来尨袍,叫了几个小太监帮忙给李贞一起更衣。
    “哎呀,劳烦大师久等,是小王的罪过。”李贞穿着正装,觉得浑身不舒服,但在外人面前又不能表现在脸上,还必须强装着一张笑脸,实在是难受至极。
    “阿弥陀佛,贫僧见过殿下,殿下事物繁忙,贫僧一介闲人,等一会儿也是应该的。”辩才也就三十多四十岁左右,神材瘦削,颔下微带几从杂须,只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显得额外精神。
    别小看这和尚,那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虽然是倒霉的名声。
    这和尚正是被李世民盗走《兰亭序》的辩才,话说《兰亭序》乃是书圣王羲之的神作,他死之后《兰亭序》遂一直在王家流传,一直到传了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手上。智永是个和尚,并没有子孙,所以他死后就传给了他的弟子,也就是眼前这个辩才。
    辩才在得到《兰亭序》后一直把《兰亭序》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就在卧室房梁上凿了一个洞,藏入其中,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独自欣赏一番。
    李世民非常喜欢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作品。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伺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两人很块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