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水车虽然对军事无用,却是一农桑神器,只要有了水车,灌溉之事就不需人力车操纵,这是何等巨大的人力节省啊?三哥献上如此神器,儿臣觉得父皇应当重赏。”却是李贞见李世民没有赏赐李恪的意思,心中觉得不平,立马站出来道——泥煤的一具没有实物的弩就能得到赏赐,我这水车可比弩的用处大多了,不给赏赐怎么行?
    “这是当然的,恪儿献宝有功,特赐赏金千金,丝绸百匹,玉璧十对。”李世民也发现自己怠慢了三子,连忙补充道。
    “谢父皇。”李恪连忙道谢。
    “贞儿,你既然站起来了,就先别坐下,你且说说你的贺礼是什么呢?父皇可是最喜欢贞儿了,你应该不会随便拿一个换来的字帖糊弄父皇吧?”李世民心里很不爽,哇擦,你和你三哥合起伙儿来骗我我还没追究呢,还好意思向我要赏赐?那我就好好的为难为难你,知道你向辩才换了《十七帖》,可我偏偏不要这个,我看你怎么办?
    “。。。。。。当然,当然,儿臣怎么会拿字帖糊弄父皇呢?”好家伙,还好我早有准备啊,李贞心里捏了一把冷汗,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书籍:“这是儿臣记忆中的一本书,名曰《经农卷》,其上详细介绍了一些农政措施,虽然算不得经典,但也有一些借鉴意义。”
    其实所谓的《经农卷》就是李贞以《农政全书》中的‘农政’思想为核心,再加上后世一些农业管理办法和条例,再加以自己的理解,最终形成的一本书籍。不过时间有限,所以他这《经农卷》一共也就写了几万字,就这也是李贞熬了三个晚上才写出来的,当时只是想做一个个备用,没想到居然真的用上了。
    “哦?竟然又是神仙所传?”李世民立刻来了兴趣,连忙从王亭初手里接过来粗略的翻看几页,赞叹道:“果然是神仙所著啊,朕只是观看了几页,一些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就豁然而解。就是。。。。。。就是这内容略微显得简单了一点。”
    “父皇,这和儿臣可没什么关系,儿臣保证一个字可都没有漏掉。”李贞见李世民不满足的口气,顿时赌咒发誓表示自己没有藏私——确实没有藏私哦,这本来就是咱写的,想写多少还不是随便?
    “父皇并没有怀疑贞儿的意思,贞儿莫要生气。”李世民抚慰了李贞,又扬了扬手中的书,苦笑道:“但父皇也没有说错,《经农卷》里的东西虽然丰富,但记载却都极为简单,有的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就好比一个渴极了的人遇见了一滴水一样,虽然这滴水确实能帮他续命,但如何能让人过瘾?”
    “这个儿臣就没有办法了呢。”李贞摊摊手,心里却乐开了花,让你为难我。我先晾你一阵子再说。
    “不知儿臣的礼物,父皇可否满意?”李贞可还没有忘记那个约定呢,不过在这话问出来之后,他又怕李世民故意说不满意,便略带深意的说道:“这《经农卷》,可是儿臣从记忆中默出来的,论对其的理解,只怕无人出儿臣之左右。如果父皇满意,儿臣以后说不定会写一本《经农卷注》来,当然如果您不满意的话,那就当儿臣没说。”
    “当然满意。”李世民如何听不出来李贞的意思,立刻不假思索道:“这《经农卷》若不是篇幅太短,必然又是一部旷世奇书,若是贞儿能给其注解,则必成《水经注》之美事也。”
    “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心意。”李贞道谢,坐回了原位。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是《水经》一书的注解,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郦道元所著。
    《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而李贞写的《经农卷》和《水经》情况差不多,李世民在这里说李贞成《水经注》之美事,就是在祝愿李贞能效仿郦道元,以《经农卷》为纲领,写出独属于自己的《经农卷注》,然后名传天下。
    李贞献完礼,李泰立刻起身:“儿臣恭祝父皇万寿无疆,儿臣曾经得了一本北魏名臣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手稿,与成书大有不同之处,特献与父皇。”
    李祐:“儿臣献欧冶子《铸剑残篇》。。。。。。恭祝父皇万寿无疆。”
    李愔:“儿臣献东晋无名氏《甘石星经摘抄》。。。。。。恭祝父皇长命百岁。”
    李恽:“儿臣献。。。。。。”
    李贞:“儿臣。。。。。。”
    李慎:“儿臣。。。。。。”
    “。。。。。。”李贞目瞪口呆的看着众兄弟,好家伙,平时真是没有看出来啊,自己的这些哥哥弟弟可没有一个省油的。这么贺礼中也就只有李愔的礼物比较轻,实用价值比较低,但也算是难得的宝物了。剩下每一个都不下于李承乾和李恪,也就比《经农卷》差一点。但自己之所以胜出,这还是占了《经农卷》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便宜。

上架了
    《南皇》要上架了,好激动。
    话说《南皇》的成绩也真是够疯狂的,从零收藏到一万收藏奔三用了将近个月,但从一万收藏到两万收藏居然只用了不到十天——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没错,《南皇》已经进入了两万收藏俱乐部了,语无伦次中:
    《南皇》是挟着两万收藏的声势上架的,这对我来说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好像说过,上一本书到完本收藏也没过一千(⊙﹏⊙)),虽然不如神们,但我本人还是十分满意的。
    在这里要首先感谢的是大大们的支持,没有你们,就没有《南皇》这本书今天的成绩,奔三词语匮乏,只能说一声谢谢。
    第二个应该感谢的是奔三的编辑竹篱大大(应该是大大而不是姐姐吧?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大称呼的(*^__^*)),竹篱大大是个好人,正是他的不间断支持,不停的给推荐位,不停的给建议,《南皇》才能走到今天。。。。。。总之也要对他说声谢谢。
    说实话奔三是半路出家的,本身也不是文科生(专业是模设),就是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试着写一本书,将自己的故事些出来,很遗憾,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连大纲都没有,所以成绩惨到扑街。
    但幸运的是奔三坚持下来了,写了这本《南皇》,情节文笔什么的也只能说是过得去,和一些大神小神比还差不少,我自己都没想到能有今天的成绩,真的很意外,也很感动,再次说一声谢谢。
    另外,补充一句,新书上架,大大们给点支持呗,收藏推荐月票一定要多给点啊,拜托拜托了。

第三十六章 出征
    第三十六章出征
    二月初五,桃花盛开,长安城外,十里长亭。
    一行人正依依不舍,其中有男有女,有长有幼,有喜有悲,衣着华丽,身份非凡。
    在官道上,更有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挺立在旁,任由微风拂面而不动如山,如挺拔的轻松,坚强无畏。
    军队不远处,则是无数的百姓,长安城的百姓早已得知了消息,就在今天,大唐皇帝亲子,当朝越王殿下也要踏上战场,他们都是来送行的。
    看到又一支军队即将踏上战场,长安的百姓并没有皇家一般依依惜别,反而齐齐欢呼,为大唐军队助威。
    虽然灭突厥之战尚未结束,但大唐已经占据了优势地位,只要领兵的主帅不糊涂,打赢这场战争是妥妥的。
    军队主帅是李靖。
    李靖会犯糊涂吗?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能欢呼?
    这是大唐的荣耀,在每一个百姓的心中都自豪的确信大唐不败!
    李贞这会儿正被燕妃抱在怀里怎么也不愿意松手,哭得稀里哗啦的请求李世民收回成命。别看燕妃当时说的好听,什么皇子赚军功太难,什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是真等李贞要去定襄道了,却又患得患失起来:
    虽然大军已经占据优势,但万一颉利翻盘了呢?
    虽然贞儿处于中军之中,但万一颉利派刺客可怎么办?
    万一被流箭误伤怎么办?
    听说草原上环境恶劣,贞儿生病了怎么办?
    。。。。。。
    总之所有之前被她忽略的东西都重新涌入了燕妃脑中,一下子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一只手抱着李贞不撒手,另一只手则拉着李世民的袖子请求他收回成命,谁劝都不行。
    长孙也在旁边暗自垂泪,尽管曾经被李贞摆过一道,但她却从没有生过气。而且李贞对大唐太重要了,就这么上战场,真的合算吗?不由也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李世民也矛盾啊,毕竟是血亲骨肉,战场那样的地方,贞儿真的能受得了吗?要不,朕收回这条命令?被人笑话就笑话吧,总比让儿子送命要强不是?
    李贞一见李世民有神色松动的意思,立刻道:“父皇,母后母妃,如今临别在即,孩儿便赋诗一首,廖作思念吧。”
    “也好。”李世民立刻打蛇就棍上:“爱妃,观音婢,你们也都别难过了,贞儿要作诗了。”
    李贞当然不会正正经经的作诗,开什么玩笑?这气氛本来就够沉闷的了,如果再作一首离别诗,大家还不得哭出来啊?
    围着长亭转了一圈,李贞眼睛一亮,有了主意:
    “长亭外,古道边,一行白鹭上西天;
    车辚辚,马萧萧,二月春风似剪刀。”
    “噗!”
    “好对称啊。”
    “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
    “乐死我了。。。。。。”
    “嗯,好诗,真是好诗啊。”李世民咬牙切齿,接着猛然爆发:“我打死你个不学无术的臭小子。”
    “no!”屁股上挨了一巴掌,李贞一跳三尺高,翻身蹿上了马车,然后将门窗锁得死死的,任凭外面怎么敲打,就是不出来。
    “快快快,快走。”李贞敲着前面的车门,催促充当车夫的李二狗。
    “是。”李二狗也知道再不走就真的走不了了,连忙向李世民告罪一声,驾着马车飞奔起来。
    躲在车厢里的李贞眼里噙着泪水,同时死死的捂着耳朵,不敢有半分松动,因为他怕稍微松开一点,燕妃的哭声就会传入他耳中,他的心就会软,然后就真的会放弃这次机会。。。。。。
    军队已经离开长安三天时间了,这三天里李贞没有离开马车一步,要不是随侍的小太监时常禀报,只怕领军的万夫长还以为李贞出事了呢。
    “啊!”又过了一天,李贞总算是将体内的郁气尽数排出,打开车厢天窗,露出半个身子,迎着微风仰天长啸。
    “殿下,外面风大,您还是坐回马车里吧。”李贞马车旁边,一直都有一个银甲骑士紧紧跟随,此时见李贞探出头来,连忙劝诫道。
    “没事,孤王没有那么娇气。”在自己人面前怎么称呼都行,但现在身边可是跟着不少士卒的,当然要将王爷的架子摆起来。
    说完这个,李贞忽然问道:“对了,仁贵,在军中也有半个月了,你可曾有不习惯的?”
    “启禀殿下,并无半分不适,礼进入军队,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