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5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贞这一次就是打算将这条土路改造成为真正是水泥公路,将其变成沟通南洋以及天竺的交通咽喉,为此李贞又特地调拨了二十万奴隶过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为了这条路,他甚至耽误了国内道路的修建。不过只要将这里修好,再加上六诏已经落入大唐手中,就算未来天竺发生叛乱,大唐驻扎在六诏和高达州的精锐就能快速开入天竺平息叛乱——对于天注重这块地方,大唐虽然不怎么看得上,但也绝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拱手让人。说到底这终究是大唐拿数万精锐的鲜血和性命换来的地方,怎么可能会容许这么轻易的就让人抢走?
    至于第二个原因,也同样是为了维持高达州的治安,因为杜荷去高达州上任只带了五千人过去,这么点人在混乱的高达州也堪堪只能够安身立命而,想要彻底的统治这里,五千人却还远远不够,而这十万人就是朝廷给杜荷准备的手下——不要说高达州那么一点地方就需要十万人,而天竺和南洋那么大的地方也才分别只有十万人。
    实在是情况不同,南洋就不说了,大唐根本就没有将南洋土著当人看,他们只是大唐的备用奴隶供应地,在那里的驻军只需要不停的捕捉当地土著,同时维持好治安,不至于让土著作乱就可以了,何况当地土著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垃圾,十万人就已经差不多够了。
    至于天竺,则是因为废除种姓制度的原因,天竺中低层的百姓对大唐的统治并不反感,而没有了中低层的支持,光凭着那些贵族们就想作乱,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因此这两块地方只需要十万人就已经足够维持当地稳定了,但是高达州不同,这里的民族形式非常的严峻,这块地方原本属于好几个国家的,各国之间关系十分紧张,尤其是高达国和迦摩缕波更是世仇,双方几乎不死不休,彼此恨不得对方死绝。虽然现如今这些国家都被大唐征服,但双方的矛盾不可能就因为大唐的存在就有所缓和,甚至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他们甚至会将仇恨转移到大唐的头上来——因此为了保护高达州的稳定,十万人是最少的。
    或许有人会问,大唐虽然名义上只是一个解放者,实际上还是走的侵略者的道路,难道天竺百姓就那么傻?他们就这么会相信大唐的话?这容易的就归心了大唐?这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
    说实话,真的不算太困难,其实情况并没有别人想的那么复杂,尤其是在天竺这块地方上,这里的情况太特殊了。首先天竺这里本身就是一个被外民族征服的地方,这块地方上最开始的主人其实是达罗毗荼人,他们才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但是后来雅利安人来了,征服了这块土地,再然后是波斯人、希腊人(亚历山大远征)、贵霜、白匈奴(嚈哒)等民族都分别在这里建立过政权。
    如果这个时空还按照原来的历史走下去,那么接下来还将有突厥人、乌兹别克人、大食人、蒙古人、英国人征服过这里,说白了这就是一个被征服习惯了的民族,如今这群征服者中又多一个大唐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多次被征服,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何况在这个年代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民族独立思想。
    其次,天竺虽然号称文明古国,但是种姓制度的压迫性导致了底层百姓民不聊生,虽然有的地方并不信奉婆罗门教,但是婆罗门教的影响无处不在,种姓制度可以说是分布整个天竺大陆。何况无论在任何时代,底层的百姓活的都不会很好,不同的是别的地方至少普通民众还有逆袭的可能,但在天竺却是低等种姓就是低等种姓,哪怕你立下了救国之功,也依旧是低等种姓,这对那些处于底层却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
    如今大唐的征服可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有才能就都可以成为人上人,这些人当然会拥护大唐的统治。而但凡是有才能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圈子中肯定是有一定的威望的,如今他们拥护大唐的统治,那么在他的影响下,他那一整个圈子都会是大唐的忠实拥趸。
    第三,无论是什么地方,封建社会底层的百姓都是非常困苦的,不但要承担沉重的税赋,还要被顶层的贵族们压迫,说是民不聊生一点都不过分。而大唐却是以解放者的态度来解救天竺百姓的,那些灭有接受过教育的百姓哪里能分得清好歹——后世小鬼子侵略的时候不也是打着*****圈的名号来的吗?
    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信了,因而帮助鬼子侵略自己的国家。毫无疑问,大唐在天竺做的可比鬼子做的好多了,至少大唐可没有做出屠城这种事情来,就算是杀人也都是在战场上,并没有做出过侵犯百姓的事情,不但如此,还主动帮助天竺百姓做事情,比如修建房子、修路、送粮食等等,表现一点都不逊色于太祖的队伍,这样的举动无疑给大唐军队增添了不少分——至少在大唐没来之前的天竺同样是打成一锅粥,可也没见征服者对被征服地区的百姓有这么好过的。

第三百八十八章 缴令
    第三百八十八章缴令
    言归正传,十五万得胜归来的将士,乘坐着李贞给他们准备的商船顺利的回到了岭南——别看十五万人很多,其实对于此时的大唐海运来说,压力一点都不大,不说李贞手里的那还有一半没有动用的商船,现如今光是大唐的私人商船,数量就快要超过五百艘了。而随着越船登船以及全州造船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杭州造船厂等中小型船厂的技术纷纷进行革新,大唐的商船就跟下饺子一般不停的下水,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根据统计,如果将所有船厂的产量归纳在一起,如今大唐光是商船的产量平均一天能够生产两艘左右,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增长中——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这也就意味着大唐一年船的产量最少将会超过七百艘,最多将会超过一千艘(这里的七百艘不光是纵横级或者辽远级那样的大型商船,还包含了中型商船,不然那就太变态了)。可以想象十年后,全世界的大海上跑的都将是大唐的船队,海上马车夫的名号可能要先落在大唐的头上了。
    虽然现如今大唐的私人商船数量还没有超过五百(船厂的升级是在最近的事情),但这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只需要将一切交给时间就可以了,数量慢慢的会积少成多的。
    而且十五万人,如果一艘船平均运送五百人的话,只需要三百艘船就够了,这么一点船李贞自己都能支撑的下来——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大手一挥,从封存的船库中抽调了四百艘辽远级,一次性就将所有人运了回来。
    只不过从大唐到天竺的路程比较远,尤其是海运还需要走哥罗富沙(其实就是马六甲),那一段狭长的通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六十里,这也就导致这里根本不可能一次性通过太多的船,光是这一段就造成了海峡一整天的拥堵情况……总之,这一路来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好在一切都还顺利,数百艘商船载着得胜而归的将士们,顺利的回到了岭南。
    当然,十五万将士上岸之后,肯定是不可能让他们全部进入城中的,否则非要引起混乱不可,好在对此李贞早有准备——之前有提到过的三月山基地早已经竣工,只是因为这两年大唐一直都处于对我作战之中,尤其是岭南防务更是空虚,这基地即便是修好了,可却一直都没有启用。
    虽然说只是一个没有启用的基地,但李贞对这里一直都没有停止投资,基地范围扩大又扩大,里面的物资增加又增加,尤其是粮食酒肉更是不要命的往里面囤积。岭南物产丰富,岭南也有一部分地方有所产出,粮食价格一直不贵,到了如今这里已经完全足够十五万人每日酒足饭饱的吃上两个月了。
    将手下将士们安置好之后,刘弘基和薛万彻便带着他们此行在天竺的收获前往了大五庄观之中拜见李世民,在缴令的同时也是向皇帝献礼。
    “臣刘弘基(薛万彻)参见陛下,参见殿下,天竺已定,臣特来缴令。”圣极殿中早已经站满了人,就连最近一直都在抱病的杜如晦都来了。
    此次刘弘基搭档薛万彻横扫天竺,灭国数十,这实在是不世大功,即便比之李贞横扫南洋也丝毫不差了。何况南洋的敌人都是渣渣,而天竺却还有一个遮娄其以及他们英雄的补罗稽舍二世在抵抗,两者的困难根本不是一个层级的,这更显出了横扫天竺的困难。刘弘基和薛万彻能立下如此大功,也是大唐进入贞观十八年以来的第一场灭国级的战争,当然值得如此大规格的接待。
    如今的整个天竺大陆上除了一向和大唐交好的尼婆罗之外,所有地方都成了大唐的领地,就算尼婆罗也被大唐四面合围,即便得到了王玄策许诺给他们的领地,也已经成不了气候了,大唐想要灭了他们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尼婆罗毕竟对大唐有恩,李世民不愿意背负上恩将仇报的骂名,而且尼婆罗战士悍勇无双,尼婆罗本身也处于群山之中,因此李世民打算继续走和平演变的办法,争取在十年内改变尼婆罗人的生活方式。
    “二位爱卿不辞劳苦,历时两年,破釜沉舟,开疆拓土,终成伟业(此处省却一万字)……朕代大唐谢过二位爱卿了。”一番长篇大论,就差一点将刘弘基和薛万彻夸出花来了。满朝文武百官也是满脸的赞许以及羡慕嫉妒恨,只有李贞李贞在下面听的却是沉沉欲睡,他最讨厌这种陈词滥调了,要不是这种场合实在是离不了他,李贞根本就不会来——今天这场见面会其实只是一次形式主义,纯粹的就是让刘弘基和薛万彻来接受皇帝的口头奖励的,至于实际意义上的赏赐,则要等到过几日的庆功宴才能落实。
    “谢陛下,臣等愧不敢当。”刘弘基两人也明白自己这一次来是干什么的,因此对于李世民只是口头上夸奖却无实际奖励一点都不介意,他们知道今天只是让自己在同僚面前露露脸,真正的好处还没有拿出来呢。
    “哈哈哈……朕已经备了宴席,特为二位爱卿洗尘。”李世民可能是也觉得有烦了,刚才的那一番长篇大论说的他的口干舌燥,匆匆的结束了这一次的朝议,甚至连两人带回来的战利品都没有看,便宣布宴席开始——反正在宴席中时间多的是,到时候再慢慢的看也不迟。
    “臣等谢过陛下。”
    洗尘宴当然不可能在五庄观中进行,这时候五庄观下面的那些客栈酒楼等产业就起到了大作用,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所有人跟随着他的脚步下山。
    五庄观下客栈林立,每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但要说最好的还是当属天然居,天然居是李贞的产业,这里的厨师也是李贞从长安带来的,做出来的东西可以说是冠绝天下,虽然不至于能让所有人喜欢,但保证可以迎合大部分人的胃口。
    这一次参与宴席的当然不只是刘弘基和薛万彻,他们可代表不了整个天竺军队,除开他们两个,还有一些将领,甚至是包含了一部分主动投诚大唐的天竺国王们——只不过他们还不够格拜见皇帝,因此一直等在外面而已。
    “开宴……”
    随着王亭初的一声大喝,各式各样的美食被端了上来,宴会开始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呜呜呜……
    第三百八十九章呜呜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