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为了服徭役,常年不能回家,导致民怨沸腾。

为此有的大臣向太宗进谏,如监察御史马周就曾在上疏中指出:“今所营为者,颇多不急之务,百姓因供官徭役,道路相继,春夏秋冬,略无息时而咸有怨言”。

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现在的太宗皇帝和原本历史当中的一样,在前些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高兴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如贞观十一年,太宗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建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将行幸不息,民怨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

看起来太宗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有。”并且照样地行幸不息起来。

又如要选拔人才,太宗收到许多有用的建议,可是没有像样的行动。魏征曾上疏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征却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文章引用自然之理推及人治之理,鲜明地提出了为君的准则和操守,太宗猛醒;大为赞赏,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太宗此后把此疏放置案头,以资警惕。由于魏征的积极谏言,朝堂为之一新,政令畅通,魏征因为尽忠无私心,为人正直,深得太宗的赏识。

可以说,如果没有魏征的话,太宗或许就会如同他的曾孙李隆基一般,渐渐的安于享乐,不思进取,那对大唐来说的话,无异于是一场极大的灾难。

杜睿想到此处,不禁感佩道:“大人一心为国,定当名标青史!圣上以大人为肱骨,一日不可相离!”

魏征笑着摇了摇头,道:“莫要说这些话,既然你今日来了,老夫有件事想要求你,不知你愿不愿意办!?”

杜睿忙道:“大人只管说,小侄无有不从!”

魏征点了点头,从枕头底下翻出了一份奏折来,递给了杜睿,道:“老夫行将就木,恐怕不能在时时的规劝圣上,临终之际只剩下了这一道疏,便请贤侄转交给圣上!今后无论是圣上还是太子,便有劳贤侄了!”

有劳自己!?

杜睿闻言,不禁一怔,突然起身,一辑到地,他虽然满腹才学,得天下人的无数赞赏,可是任何赞赏也及不上魏征这一句。

魏征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将杜睿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了,能被魏征这样的忠臣,直臣,诤臣这般看重,杜睿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离开了郑国公府,杜睿将魏征的奏折翻看了一遍,见上面写的居然是在后世赫赫有名的《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上这道奏疏是在贞观十一年,那个时候,正处在贞观中期,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惹得民怨沸腾,为让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戒奢以俭,于是,魏征上此疏以警示太宗。

在此疏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思想,为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在于提醒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去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戒奢侈、恤百姓、戒焦躁、不自满、不放纵、不懈怠、纳忠言、远小人、克喜怒、明赏罚等数十个建议。

只是没想到,如今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居然成了魏征的遗作,最让杜睿感佩的是,魏征明知命不久矣,居然都没有为自己的后辈儿孙谋求什么,还是一如既往的一心为公,杜睿自问,假使是他的话,他也绝做不到这般。

将奏疏上呈给太宗,太宗看过之后,也不禁涕下,半晌才道:“玄成何必如此苦了自己!”

当即便下令让衡山公主与魏书玉几日完婚,为魏征冲喜,也好让衡山公主在公公门前尽孝。

在原本的历史上,魏征死后,太宗便毫不犹豫的毁掉了婚约,将衡山公主另嫁他人,可是如今太宗显然是被魏征的大公无私感动了,让那件使太宗身上沾染了巨大污点的事没有再次发生。

可是一切的努力,都没能挽救魏征的性命,在魏叔玉和衡山公主大婚之后,魏征最终还是没能熬到春暖花开,与世长辞。

太宗听闻魏征过逝,泣道:“今魏征俎逝,遂亡一镜矣。”

第四篇 拓土 第五十三章 绘图凌烟阁

魏征突然去世,给太宗的打击还是很大的,他原本就是个念旧的人,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得享江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诛杀功臣,给自己的子孙后代铺路,比较著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以及日后的明太祖朱元璋了。

但是太宗却并非那等冷血之人,对待满朝的功臣宿将,即便登基十余载,太宗已然眷顾如初,君臣相得,堪为后世楷模。

魏征并不是最早加入秦王府的那一拨人,甚至在归唐之后,隶属隐太子李建成,多与太宗为难,就连李建成谋划毒杀太宗,都是他给出的主意。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以后,魏征一心死节,为李建成尽忠,却被太宗诚意感动,最终成为贞观一朝的名臣。

太宗常谓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找出他的功过得失,对魏征也是甚为倚重,如今魏征病故,太宗如何能不伤心泣涕。

魏征出殡那一日,太宗诏令太子李承乾举哀西华堂,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加其食邑九百户,赐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以一品官员的礼仪安葬,陪葬昭陵,并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一个臣子能在身后得到这样的礼遇,也称得上是空前了。但这些鸟羽装饰旌旗类,却被魏夫人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

承庆殿内。

太宗无精打采的端坐在锦榻之上,身前立着李承乾和杜睿两人,算上今日,太宗已经辍朝三日了,整日里唉声叹气,就连长孙皇后仙逝之后,甚得太宗倚重的韦贵妃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让李承乾来劝说,恰好杜睿正在东宫给李承乾授课,便跟着一起来了。

“父皇!”李承乾见礼毕,起身劝道,“魏大人如今已然仙去,还请父皇保重龙体,以国事为重!”

杜睿也劝道:“魏大人临终之时,上《十思疏》,尽臣本分,若是如今得知圣上,居然因为他的过逝,如此伤怀,想来神主也不会安宁的!”

太宗微微抬头看着杜睿,长叹一声道:“玄成故去,朕如同折一臂膀,如何能不伤痛,况且玄成与朕君臣相伴多年,如今中道相别,岂能不让人伤怀!你们也莫要劝了,朕自知道,玄成临终所上《十思疏》是何用意,来人!传膳吧!给太子和宋国公也上一份!”

太宗这几日因为魏征过逝的事情,一直胃口不好,王德也是忧心忡忡,如今听闻太宗要传膳,也是喜不自胜,赶紧下去准备了。

太宗又道:“当年跟着朕一起打天下的旧臣,如今渐渐凋零,放眼满朝,也是物是人非,朕年岁大了,总是觉得伤感!你们也无须担心!”

杜睿忙道:“圣上体恤老臣,臣甚为感佩!”

太宗笑着摆了摆手,道:“想想当年,秦王府中时,你父亲与房玄龄一同辅佐朕,没想到天不假年,你父居然早夭,当时朕便觉得痛失肱骨之臣,如今玄成也走了,唉!也是天意如此,人力岂能违抗!”

杜睿道:“圣上对臣父优容之极,臣感激不尽!”

太宗叹道:“只是如今那般老臣大多都已然物故,朕每每午夜梦回,耳边总是那些铁马金戈之声相伴,恍若诸卿皆伴于左右,为我大唐扩土开彊!”

太宗说着,很是怀旧,他是很念旧情的一个人,不然,后来他也不会后来命阎立本绘下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追想缅怀过往的时日,大唐的功臣,也是有了太宗这样的开明的君王,方大都得到了善终。

杜睿想着,不禁头脑之中灵光一闪,冒出了个念头来。太宗见杜睿不言语,忙问道:“承明!可是有何想法?”

杜睿忙躬身道:“正是,臣以为既然圣上如此感怀魏大人之逝,何不在这皇宫之中建一座凌烟阁,将我大唐功勋卓著者之画像和生平尽列其上,日后,于国有大功者,皆能于此留下生平和功绩,一来圣上可以时时凭吊,以慰思念之情,二来也可供我大唐之后人世世代代瞻仰,以之激励后人不忘创国之艰,卫国之险!”

太宗闻言也是连连点头,精神照比方才好了不少,凝神聚气地继续听杜睿进言。

“臣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另建一座忠魂祠,专门祭祀那些为我大唐开彊浴血、披荆斩棘、奉献生命的将士们,让我大唐为国效死之豪杰英魂能有所归处。也是向我大唐帝国的无数仁人智士宣告,死亡,于国有大功者,便可享后人永世凭吊。因为他们是为了我大唐帝国的尊严与生存而战斗至死的英魂,当活着的人寄托哀思时,我大唐帝国。军人的精神,将永留心底!当因战斗牺牲的亡者在历史与时间之中飘荡时,忠勇,顽强,奋战至死,决不屈服的他们,名字将被刻在忠魂祠上,英名将流传千古。”

太宗听着也是激动不已,连声道:“好!好主意!让英魂有所归处,果然是好主意!天下有你这样只一心为国而无一已之私的良才,乃朕之幸,大唐之福!”

杜睿连忙躬身道:“圣上谬赞了,臣万不敢当圣上如此赞誉!若说是当真一心无私之人,臣以为只有魏大人堪当此名!”

太宗道:“你就莫要自谦了,乾儿!忠烈祠之事便交由你来操办!”

李承乾闻言,不禁大喜过望,连忙应承道:“儿臣遵旨!”

太宗交给李承乾办这件事,对李承乾也是大有好处,旨意是由太宗来颁布,可具体的操办事宜,却是由李承乾来主持,虽然功劳小一些,但是却一样能得到那些将士们的感激与支持,对李承乾稳固储位,绝对是件天大的好事。

太宗接着又看向了杜睿,道:“承明!你书法天下无双,又专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