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刺刀)-第9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机会了!”

李贤闻言,面色一僵,他知道杜睿没有说实话,说什么年近不惑,杜睿现在不过才四十多岁,正是一个人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听杜睿的语气,确实身心俱疲的模样。

“姑父是在担心朕吗?”

杜睿忙道:“臣不敢!”

杜睿知道李贤是个聪明人,他会猜到的,可是这话不能点破。

李贤叹了口气道:“姑父!朕知道姑父这一生为了大唐社稷江山,尽心竭力,可是无论皇祖,还是先帝对姑父都有失偏颇了!”

杜睿忙道:“圣上不可妄言,臣深受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的大恩,不敢有任何怨念!”

李贤一笑,道:“姑父无需避讳,朕知道,朕一切都知道,当初父皇要将姑父贬黜,无论是皇兄,还是朕都觉得父皇的事做得差了,姑父的为人,天下人谁不知道,如果姑父当真要做王莽的话,以姑父的大才,天下间谁能阻拦的了。”

杜睿闻言,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冷,他想不明白,李贤为何要对他说这番话。

李贤接着道:“可是朕知道,姑父不是王莽,也不是霍光,甚至姑父都不想做周公,姑父的一颗心根本就不在仕途上,人都自夸说是功名利禄如粪土,可是天下有谁能做得到,唯独姑父你,朕看得出来,姑父是当真不愿留在朝堂的,要不然以姑父的功劳,早在永徽年间便已经是尚书令了,还用等到今天!”

杜睿长叹一声,他没想到最后最了解自己的居然是这个少年天子:“圣上!臣生性懒散,最不耐的就是官场的纷杂事,当初步入朝堂,也不过是因缘际会!既然圣上说了,臣不妨直言相告,这次西征归来之日,臣便想着要告老还乡了!”

“告老还乡!”李贤急道,“姑父误会朕的意思了,这大唐的天下,只有姑父帮着朕,朕才能放心,姑父便是要告老还乡,也要等着学武表兄继承了姑父的衣钵才成,姑父现在便想着将朕撇下,那可不行!”

杜睿没想到,李贤将他叫来承庆殿居然打的是这个念头,为的就是给他释疑。

“姑父要西征,要完成皇祖和父皇的遗愿,朕不能拦着,姑父只管去就是了,等到得胜归来之日,姑父依然是朕的内阁首辅,说起来,当初姑父设置内阁,参详国政,朕是不明白的,可是现在朕想通了,一个人的智慧总归是有限的,既然如此,倒是不妨将天下的英杰都汇集到一处,议论国政,矫枉过正,这才是真正的大善,对天下人的大善!”

杜睿闻言,心中不禁一阵感动,他这么长时间的教导,今天看起来总算是有了收获了。

…  ,

第七篇 永徽 第六十二章 此身许国难许卿

皇宫是这个天下防卫最森严的所在,也是这个天下最为神秘的地方,可是皇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总归是有渠道流传到民间的。【。!

当杜睿离了承庆殿,回返他的国公府时,府中上下人等皆已经知道了杜睿在早朝之上,奏请西征的事。

杜睿一进家门,就看见安康公主等人已经在等着了,杜睿见状也不禁一阵苦笑,此事事先没和任何人打过招呼,那一日从李世绩的府上回来之后,他就在忙着写奏折。

“今日怎的聚得这么齐全,媚娘,你不是前往茂陵陪太后娘娘了吗?怎的也回府了!?”

武媚娘如今已经是年近不惑的岁数了,可是岁月似乎并不愿意在她的脸上留下过多的痕迹,依然风姿卓越。

“妾身只怕是再不归来,便见不着夫君了!”

杜睿讪讪一笑,道:“那怎会,又不是天人永隔,怎会见不着面!”

一旁的安康公主见杜睿居然还在装糊涂,忍不住气道:“睿郎!这番又因着何事,居然要急匆匆的领军出征?这才太平了几年,你怎的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宝钗平日里最是温顺,可是今日也不禁有些恼了,道:“夫君!便是要西征大食,如何便要夫君亲自去,不说夫君如今位高权重,朝政尽皆仰仗着夫君参详,料理,便是夫君是一闲人又如何?难道这大唐的天下,便当真没有了敢战的将军,五姑爷如今便在埃及,三姑爷如今也在钵息德城,都是惯能征战的,为何夫君偏要亲身涉险!”

杜睿早就料到会有今天这一节,倒也并不奇怪,众多妻妾都不想他再上战场,关于这个,杜睿是清楚的,这些年来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虽说不曾受了创伤,可毕竟风餐露宿,夙兴夜寐的,如今到了四十岁上下,身子已经大不如前了。

众女的关心,忧心,杜睿甚为感动,但是这一遭,他是必须要走的。

大食向来为西方的强者,虽说这些年屡屡被大唐挫败,可终归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实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这一次薛仁贵征伐埃及,如果能胜的话,则断去大食一臂,趁着这个机会,将其彻底诛灭,一来是完成太宗皇帝,高宗皇帝的遗愿,对岳父和挚友也算是有个交代,二来也是为了除去大唐的一个隐患。

将下人都打发出去,杜睿道:“此时,诸位夫人都不要再劝了,我主意已决,大食向来为大唐帝国的隐患,永徽七年之时,又曾与怛罗斯一役,屠杀大唐将士十余万众,这等深仇大恨,是化不开的!”

安康公主急道:“可是睿郎随后不是在西域大败那个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的仇人,有攻伐了中亚,报了大仇吗?”

杜睿闻言,怒道:“妇人之见!”

安康公主被杜睿斥责的一愣,他自嫁到杜家,杜睿何曾说过他半句,闻言不禁眼圈泛红。

汝南公主见了,埋怨道:“睿郎!便是有何话说,不能好好的言语,胡乱发什么脾气!”

杜睿也觉得自己的话说得重了,叹息道:“涑儿!你莫要怪我,这大唐与大食的仇怨,根本是无法化解的,大食人想要夺取西域,进军东方,大唐也想着西陲边地长治久安,双方的仇怨只会越打越深,哪里有当真报了仇那么一说,真要说是报了仇,也只有两国之间,一国彻底被剿杀,才算完!”

汝南公主道:“可是那也不必睿郎你亲自去啊!?朝中那么多能征惯战的将军,不说李世绩李大人,王玄策大人,席君买大人,刘仁轨大人,哪一个不是沙场宿将,怎的偏偏又要睿郎亲自去!”

杜睿当然知道王玄策等人都是能征惯战的,可是面对大食,对他们杜睿都是不放心,苏定方怛罗斯惨败可就是前车之鉴,不能不防备,这次西征关乎国运,一旦稍有差池的话,那可就要动摇国本社稷,交给别人,杜睿如何能放心,便是他亲自去,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当年杜睿能战胜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夺取中亚,那是因为中亚地区大食征服不久,民心未付,可是这次进兵不一样,不说大食发祥地阿拉伯半岛,便是西亚地区,也是大食征服日久的,早就被大食人同化,一想到那些狂热的教民,杜睿都要头疼,更何况是不熟悉大食的王玄策等人。

“此战关系重大,非我去不可,诸位夫人就不要再劝了!”

安康公主见杜睿这般执拗,听不进人劝,也急了,道:“你便满心想着国家大事!”

杜睿道:“两朝帝王托孤之重,涑儿!你试想一下,天下间,历朝历代的可曾有过这般信重的,当初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晏驾之时,都拉着我的手,将天下事托付给我,我如何敢懈怠,更何况鲸吞天下,横扫**,乃是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心心念念之事,我身为人臣,又受了托孤之重,岂能不尽心竭力!”

安康公主见杜睿提起她的父皇和皇兄,也不禁眼中含泪,道:“那父皇当日驾崩之时,也曾叮嘱你多多照看我们姐妹,你满心只想着国家大事,却不曾有过我们!”

杜睿闻言,也是一声长叹,道:“涑儿!此身既已许国,难再许卿!”

为国舍家!

杜睿这个原本一心懒散,只想做个逍遥贵公子,富贵闲人的人,如今担子既然都已经压在了他的身上,他也挣脱不得,只能狠心如此了。

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有一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杜睿每次想到这句豪言壮语,心中那些儿女情长之事,便被压下了,霍骠骑为国征战一生,尚且不曾懈怠,杜睿身边无数娇妻美妾,想尽了温柔乡,又如何敢轻易心懒。

回想武帝之时,北方匈奴单于举兵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域。自幼胸怀大志,满腔强烈爱国之心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八百名将士随大将卫青迎战。他出其不意,深入敌后,独取匈奴单于叔爷的首级、生擒单于的姑父而凯旋。之后,在著名的“河西战役”中,率一万多骑兵,两次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首先控制了河西四郡;又和卫青深入匈奴境内一千多里,击败匈奴主力,击毙、生擒匈奴将领,控制河套地区,开辟了汉朝通往西域的走廊。

汉武帝念霍去病长年在外征战,屡立战功,给他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典礼,又特派京中能工巧匠为他建造了一座绿树环绕、飞檐碧瓦的高楼大院。

霍去病看到这座高楼大院后,大吃一惊。他想到的不是从今以后可以安享太平,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匈奴未灭,战争还在继续,怎能离开军营,到这深宅大院中去享受呢?

便毅然向汉武帝表明了自己的心际:“臣屡受陛下所赐,心已不安。今虽取得河西大捷,然匈奴未灭,北方的父老姐妹仍遭蹂躏,我怎能解甲卸胄,享乐于高楼深院?还是让臣即返军营,与将士们为消灭寇仇驱驰效命吧!”

武帝大受感动,答应了霍去病的请求,但命令他将府弟留下,待边患平息后再享受。

然而,霍去病最终没有住进这座豪华的府弟。公元前119年,霍去病攻匈奴大获全胜,自己由于劳累过度,病逝于军旅之中,年仅24岁。

霍去病的名言及其事迹告诉人们: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而那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面对这等豪言壮志,这等大情操,便是汗颜都没有资格,先国后家,为国舍家,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才是大丈夫,大豪杰。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多么一句铮铮铁骨的话啊,伴随着一代名将霍去病至今已然传唱了数百年,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雅士写下一首首不朽的诗篇来赞颂他的功绩。

当年,霍去病在抗匈战争中建立奇功,多次得到汉武帝的奖赏。汉武帝前后赏赐他食邑一万七千多户,官至大司马。称得上是高官厚禄,尊荣无比!但是霍去病并没有坐享安逸生活,心里仍然牵挂着国家的安危。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特意命人为他在长安建造了一所精致的住宅,叫他去看看满意不满意。

他却对汉武帝谢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是何等豪壮的语言!

可以说是霍去病战斗的一生的写照,短短八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充满了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和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

不仅武帝当时听了,大受感动,这震撼人心的八个字,也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就是在数百年过去之后的今天,也仍能让人热血沸腾。

而霍去病也成了爱国将领的表征,受到历代人们的推崇。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一生中,多次出塞征战,是一位没有败绩的军事天才,他为西汉取得抗击匈奴的最终的胜利。

霍去病的少年生活极尽坎坷,他是平阳公主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的女奴私通,于是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