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志(闪电)-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台的相关技能人才一栏中,紧紧标注了几个技能,不过由于这份文件的出台,后世所出现的各种协会都是在白玉府鉴定技能人才中心的基础上分离出去的。

    岳云对于这件事已经没有丝毫兴趣再去研究,他现在很忙,忙得是脚不沾地,因为东南四郡的暴乱已经平息了。在帝国皇帝秦七世的一纸诏书下,东南四郡凡是跟暴民有关系的民众纷纷被勒令离开原籍,移居到巴郡。帝国民众对于秦七世的命令都没有表示反对,毕竟暴乱可是诛几族的,帝国皇帝秦七世没有这样做,而是放这一百多万的民众一条生路,更显他的仁德。帝国各个报纸都纷纷发表评论,对帝国皇帝秦七世的做法很是褒扬,而对于那些看不到未来的移民却是眼不见为净。

    跟暴民有关的民众纷纷收拾家当,帝国民政部各级官员纷纷加班加点的搞定户籍问题,而东南四郡刚上任的官员,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民众以最快的速度礼送出境,当然他们的户籍问题早就处理得当,有了帝国中央民政部的文书,一切都是从快从速处理。

    原本感谢秦七世不杀之恩的移民,在一路长途跋涉后,都对帝国中央的做法有了怨言,不为其他,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无辜牵连进来的,那些暴民跟他们也许只是远房亲戚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最底层的民众,那些有钱人早就买通关系,不在移居之列,可以说,只要能想到办法的人,都想尽一切办法留在祖籍地,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一路上风餐露宿,疾病的困扰,土匪盗贼等的频繁关顾,在进入了汉中三郡的地盘后才变得好了起来。

    在岳云跟汉中郡以及巴郡郡守沟通过以后,巴郡山岳族四个重步兵师团以及二个正规军师团纷纷前往栈道,他们主要负责移民沿路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负责帮助移民更快的通过汉中郡和蜀郡。二郡郡守都罕见的保持了高度同意的态度,他们可不想这些暴民在本地生根发芽,至于岳云能够做什么,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以内。

   

第94章 移民浪潮(1)

    多达一百多万的移民如同一股洪流,在巴郡武装力量的护卫下,迅速的通过蜀郡和汉中郡境内,他们的目标是康定府、溱潼府、白玉府、玄玉府这四个府,而巴郡其他二个府,则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因为山岳族那些浑身充满彪悍气息的军士已经告诉他们,最年轻的帝国英雄、巴郡郡守、巴郡军事指挥使—岳云已经颁布命令,严禁流民在西陆府、富阳府逗留,违者严惩不贷,而西陆府和富阳府也立即按照岳云的指示,加大查处力度,严禁移民在二府范围内逗留,否则以暴民论处。

    当轰轰烈烈的移民大潮已经过去,蜀郡和汉中郡的地方官员以及世家大族和各地豪强这才纷纷松了一口气,地方官员是惧怕移民的暴民身份,他们害怕这些家伙在这二郡捣乱。虽然汉唐帝国中央政府也不大管这些地方,除了郡守是由帝国中央政府指派外,其他各级官员均是由当地世家大族联名推荐而来,他们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万一移民在本地定居,说不定哪天这些家伙又会上演东南四郡的好戏,到时候,后果恐怕是当地任何人也不愿意见到的。

    世家大族是抱着敌视的态度来审核这些移民,在他们的眼里,这些家伙就如同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而且一旦这些家伙聚集起来,所爆发的力量简直让人瞠目结舌。东南四郡某些世家大族的下场,他们已经见到了,虽然没有夸张到灭族的地步,但是元气大伤那是肯定的,这些家伙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如同过境的蝗虫般,能破坏的全破坏,能抢的全抢了,就差一把火将城池付之一炬的行动了。

    地方豪强本来还想在其中选择一些精壮的劳力,不过巴郡那虎视眈眈的四个由清一色山岳族人组成的部队却是他们没有办法抵抗的,而且岳云更是让山岳族带去消息,希望各地豪强管好自己,否则后果自负。想起这位曾经击败过大名鼎鼎的哈萨族骑兵的最年轻的帝国英雄,地方豪强都下意识的做出了决定,一定要约束好自己,否则一旦惹恼了这位杀神,再有几个头也不够对方砍。

    一百多万的民众在行进的过程中,已经被筛选过了。凡是有铁匠、木工、酿酒、裁缝等符合白玉府人才补贴办法标准的,都被先筛选出来,他们的一家老小将会被送往玄玉府定居,而且他们也会得到应有的补贴。凡是曾经参加过暴动的人员也被筛选出来,他们的一家老小将会被送往白玉府定居,而他们符合征兵条件的将会被集中起来,作为巴郡警备力量培养。其余剩下的将会被随机分配到四个府,但是玄玉府的名额最少,以康定府和溱潼府二府为主。

    为了安抚这一百多万移民的情绪,在进入巴郡以后,岳云宣布巴郡进入紧急状态,富阳府和西陆府的军事力量被勒令在各自城中待命,如有违抗,以谋逆罪论处;而岳云手中四府的军事力量全部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各级地方政府的武装警备部队和正规部队被要求立即行动,负责维护四府的治安以及次序;岳云再次通令四府,一切流民享受原先白玉府所发布的优惠补偿办法,岳云要求四个府的城守一定要做好移民的接待安置工作,努力做到让移民宾至如归。

    随着岳云一系列命令的发布,原先怨气甚大的移民纷纷安静下来,一些参杂其中意图不轨的家伙已经被处决,巴郡首席法务官蒋白更是放下其城守职责,专门负责安全维稳工作,而他原先的工作也暂时交由萧何替代,一切都以岳云提出的稳定为第一目标为中心。

    移民看着那些意图乘火打劫的不法分子纷纷被巴郡法务处判决,再加上大量的军士严阵以待,还有岳云所发布的一系列补偿办法,他们的心中混杂着敬畏、高兴、迷茫、惶恐的情绪。一路行来,他们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在帝国境内,那些土匪暴徒的骚扰让他们惊恐万分,一路上风餐露宿,更是让他们的精神已经到了极限,现在终于见到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虽然周围的军士虎视眈眈,但是只要自己没有不轨举动,他们也不会管,甚至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军士还会伸出援手。最近更是流传出岳云颁布了军事命令,要求巴郡四府各级军队要严守纪律,严禁欺压移民,严禁借机敛财,严禁乘火打劫,否则斩立决的命令,更有甚者流传出岳云要求四府各级军队视移民为亲人,要求各级军队帮助有困难的移民。

    孙兵等军事将领对于岳云的做法很是不解。在他们的理念当中,如果说军队是用来对外征战,这是职责;用来维护地方安稳,这也说得过去;但是要他们帮助移民去解决困难,这好像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吧?在他们的眼里,哈萨族入侵在即,如果不抓紧时间训练,恐怕很难再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到时候万一哈萨族真的入侵,后果简直就是灾难性的。不光是孙兵等军事将领感到疑惑,连一向支持岳云的萧何、张良等政务官员也纷纷表示不理解。对于自己手下有这样的理念,岳云并不感到奇怪,历来汉唐帝国所奉行的就是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标准,士兵是很有地位的,虽然跟贵族不好想必,但是在平民阶层里面,士兵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存在,这也难怪他们疑惑。

    对于孙兵等军事将领的疑惑,岳云立即将这些高级军事将领集结起来,因为在岳云的思想里,军人的思想才是刚直的,他们虽然会不满,但是绝对会执行命令。在岳云发了一通火后,这些将领倒是老实安分了许多。岳云更是逼着众将领捏着鼻子并立下军令状,这才语重心长跟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所在。

   

第95章 移民浪潮(2)

    岳云问这些将领,他们所穿得吃得是什么地方来的?这些军事将领很是大条的回答,是汉唐帝国以及巴郡所供给的,害得岳云脑门上有多了三根黑线条。岳云不得不又细细的解释,军队所需的粮草物资都是百姓所交赋税提供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局面,百姓自己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也没有饭吃,又怎么会上缴赋税?没有赋税的支持,哪里又来军队的粮草物资?岳云又问这些军士将领,如果他们领兵打仗,没有粮草物资的补给,那还能不能取得胜利?岳云并没有给将领们喘息的机会,接着问道,普通军士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军方将领这才领悟了岳云想要表达的意思,他们个个拍着胸脯表示,一定要做好这件事。听到他们真心实意的表态,岳云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这一百多万的移民对于巴郡目前的人口来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这些移民一旦稳定下来,他们所能爆发的能量也会让巴郡的整体实力上一个台阶,他们不像山岳族人那样只能做粗活,他们原先在东南四郡都是地道的农民,只要他们稳定下来,那么巴郡的粮食产量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这样以后就能有充足的物资做好战斗准备,况且这些移民还可以作为预备役部队存在,只要哈萨族入侵巴郡,这些移民势必不会放弃自己辛苦的劳作的成果,肯定会跟哈萨族拼命,这样一来,无论是军队人员的补充,还是粮草物资,都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巴郡才能有底气去面对哈萨族的入侵。

    孙兵在岳云的示意下,将这番话带给了萧何。萧何和张良二人略一交换意见,就立即成为了岳云的坚定支持者,随即萧何更是发布自他上任以来的第一条政令,他要求四府官员不得徇私舞弊,不得欺压移民,要用公平的眼光看待移民,不得有任何歧视,否则处叛国罪。

    随着一条条命令得到有力的执行,移民原先不安惶恐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他们开始尝试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当他们的心平静下来以后,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这块土地也不见得比自己原先所待的地方差,某些地方的优点甚至比原先地方的要好上上百倍。

    首先,巴郡的政局稳定,虽然有哈萨族虎视眈眈,但是见过巴郡的军事力量,他们并不觉得哈萨族有多么可怕,何况这里还有为最年轻的帝国英雄,曾经打败过哈萨族,这样的情况让他们觉得很安全,至少不用像以前在东南四郡一样面对数不清的暴民、流寇、土匪,也不需要随时准备逃命。

    第二,岳云所颁布的一系列命令都对他们有益。他们不但能够无偿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甚至还能从钱庄借贷一些金钱作为购买种子的资金,这让视土地为第二生命的他们感到十分的激动。东南四郡的良田大部分都集中在世家大族和当地豪强手中,他们只能作为那些人的附庸存在,每年拼死拼活所得到的只是刚刚能填饱肚皮的粮食,而现在,根据他们的观察,这些田地并不比东南四郡的要差,只是由于长时间的荒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垦而已。一旦自己一家人好生伺弄,恐怕很快这片土地就会恢复原先的肥力,到时候的收成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

    第三,当地的政府官员相当高效和廉洁,根本不像原先东南四郡那样,一个公平的坏境,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么?

    第四,巴郡的赋税相当的低,比起东南四郡的赋税,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比如说进城的人头税没了,那么在闲暇之余,带着孩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