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汉灵帝(不做)-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朝过后,刘宏的这道圣旨真是一时激起千层浪啊!

连爵位都不能免除兵役,必须花钱才行。

这让刘宏头上除了‘抄家皇帝’外,又多了一个‘要钱皇帝’的名号。

与世家大族不同,百姓们可是很开心的。

家中有一人为正者,则其为正期间,家中免一人赋税。两人为正者,则免除两人赋税。

家里有五个儿子的人家,都在想,送两个儿子去当兵,这样家里就少了两个人得赋税,要是当上了‘正’兵,那还有钱粮拿,而且他们当上的‘正’,家里的其余三兄弟又有两人免税。

呵呵,这样rì子想不好也难啊!

朝中那些儿子还未过十八的则是忧心忡忡,说是花钱,可是这一花钱。面子就没了啊!

随即皇宫中又传出两道圣旨,一道是刘宏之前没有说到的补充,“若为‘正’者,死于沙场。免家中一人终身赋税,其子女由朝廷供养至十六岁。‘备’兵抚恤减半。”

这道圣旨一出,民间百姓彻底沸腾了,子女由朝廷供养,这下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第二道圣旨则是说明,于十一月一rì,在司隶部进行第一次徵兵。

和科考一起行动,是刘宏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徵兵的低调。

以免出了什么意外的事情,而自己无法做出及时应对。毕竟和科举比起来,如今汉朝什么事情都是小事。

当晚,刘宏接到了幽州的第二封战报,边界小县无事。

见此,刘宏可谓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随即仔细看着战报,当看到小县县尉竟然独自率众抵抗鲜卑三个时辰的进攻时,刘宏顿时来了兴趣。

接着往下一看,顿时笑了。

这个县尉竟然就是刘宏一直在寻找的人才——徐荣。

那个武力不是很出众,但是却jīng于兵法战阵的徐荣。

于是刘宏直接一道招徐荣进京的圣旨,传到了幽州,当然一同的还有命皇甫规好生抚恤小县的圣旨。

随即刘宏便将心思全部放在了科考的事情上面,毕竟这件是事情,可是关系着刘宏今后的大部分行动。

第十五章恩科(二更求收藏)

建宁元年,十一月一rì。

这一天注定会被载入史册,虽然历史上,这一天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但是随着刘宏的到来,中国首次科举选士,再次实行徵兵制,这一系列的事情,注定了今天的不平常。

清晨,卯时,一队由北军,羽林,小黄门组成的千人队伍缓缓的从皇宫中走出,朝西苑走去。

一路上,所有的人们都被执金吾麾下的北军隔离在外。

一个商人打扮的人疑惑的问道“这是干什么呢?”

一旁的一名百姓鄙视的看了其一眼,道“你是大汉人吗?”

商人不好意思的说道“某自然是大汉人,不过是在西凉那等偏远地方。。。”

说话声音越来越小。

当时的西凉在司隶,中原大地上的百姓眼中,是蛮夷,是不开化的蛮子。

所以商人有些自卑。

而那名百姓并没有轻视于他,而是恍然大悟般的说道“难怪了,这是咱们大汉的恩科开考了。你看见队伍中手捧锦盒的小黄门了吗?”

说着话,便遥遥的指向队伍中被众人拥护着的小黄门。

商人自然看到了,于是点了点头。

那人接着说道“那个小黄门手中的便是此次恩科的考题,恩科开考三天,一天一考题。考题皆是皇上当rì所写,周围十丈内不得有外人,随后皇上亲自将考题封入锦盒中,在当朝太傅,司徒,中常侍三人的见证下交给小黄门。”

“随即小黄门在由这北军,羽林,小黄门三军护送下,赶往西苑考场。中途小黄门不得开口,不能打开锦盒。而且其余护送的人也不能接近锦盒,违者斩。”

商人听着那人的话,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随即不相信的说道“用的着这么严格吗?”

那人闻言羡慕的说道“你知道什么啊!这次恩科,一旦考上了,那可是能直接成为官老爷的,听说这些考生一旦被皇上看中,会被赐予内阁行走的权力呢!”

内阁行走?

随着rì渐推移,内阁的位高权重已经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皇帝不方便的时候,内阁可以直接处理政务,并用玉玺,当然了,要通过掌管玉玺的王甫点头。

二者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匹快马,护送锦盒的头领,见此大喝道“保护锦盒。”

随着头领的一句话,北军,羽林,小黄门三方的人纷纷派出三人,围上手持锦盒的小黄门。他们不是背对着小黄门,而是面对着。

刘宏在他们出发前特别嘱咐,一旦遇到问题,不要管来袭之人,只要盯住锦盒即可,锦盒不能动。

很快,那批快马便被斩杀了,这不知是哪家公子的坐骑,受惊了,冲到路上。

但是此时那个公子一定是苦不堪言,那头领认出这是匹上好的大宛马,然而此时他必须杀了,不然一会死的就是他。

如今的朝廷上下,谁不知道皇帝对恩科的重视?

这个时候给皇帝添堵,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一路上,除了这小小的意外,众人终于有惊无险的来到了西苑。

此时的西苑,已经布满了北军,羽林,期门,小黄门五千人的庞大军队。

别说刺客或是盗贼了,就是一只万人的叛军,此刻来攻,也要打上几个时辰。

这里的主考官是太傅胡广,副考官司徒刘宠,中常侍曹腾,监考官是由太常许训,光禄勋杨赐,太仆刘嚣,宗正刘修,少府李膺组成。

如此多的三公九卿,为的就是互相牵制。

刘宏知道,第一次科举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作弊的事情,因为众人对这件事情皆是一知半解。

之所以这样,刘宏是为了给以后的科考奠定基础,可以说刘宏采取的步步为营的方法,来治理这个大厦将倾的汉帝国。

主考官太傅胡广从小黄门的手中接过锦盒,仔细检查了一番,随即让副主考官和监考官们都一一查看。

然后道“锦盒未被打开,辛苦小黄门了。”

那个小黄门擦了擦头上的冷汗道“无事无事,小的的任务完成了,要回宫复命了。”

“请便。”

“告辞。”

小黄门微微一礼,便转身走了,而那千人卫队则是留在了原地。

胡广转身朝西苑内的考场走去,边走边问道“祖荣(司徒刘宠的字),考生们,可曾检查完毕,入场等候?”

刘宠笑道“太傅放心,一切顺利,考生们都以进场,只是从几个考生的衣服中,搜出一些写有文章的布卷。”

胡广冷冷一哼,“此等人,真是亏读圣贤书。”

曹腾见此插口道“太傅放心,此等人,按照陛下的意思都已经逐出考场,且不发放路费。”

瞥了一眼曹腾,胡广心中虽然不喜此人,但是也知道这人是皇上倚重之臣,不然也不会让其入内阁。

胡广哪里知道,这曹腾不过是刘宏推出去的靶子而已。

话题一转,胡广问道“不知此次恩科,所来士子几何?”

“太傅,此来士子共计一千八百六十三人。”

“为何如此之少?”胡广不解的问道。

刘宠苦笑道“太傅不知,世家子弟多为孝廉,是故不得参与此次恩科,此次前来的多为寒门子弟,因此才会只有这些。”

胡广点了点头,便是了解。

而其身后的许训则是十分无语,原本他们制定的计策就是让世家子弟,在这恩科中大发神威,把寒门的人都比下去。让皇上知道世家的重要xìng。

结果此次恩科根本就不允许孝廉参加,要知道世家大族之人在家中子弟成年后,便会为其取得孝廉的名头。

却没想到,孝廉此时竟然成了最大的阻碍,科考临近,别无他法的世家只好放弃这一次的机会了。

这件事胡广不知道,所以只认为许训脸sè不好是有些疲惫了,也未多想。

来到考场后,胡广高举锦盒,身后的刘宠喊道“考生注意,锦盒未开,考题未泄。”

“考生注意,锦盒未开,考题未泄。”

将考场绕了一圈,已经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了。

随后胡广当着副考官和监考官的面打开了锦盒,取出了锦盒中第一场考题的布卷。;

第十六章卢植

取出考题后,只见布卷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汉’字。

众人皆是一愣,随即便反应了过来,一同喊道“本次考题,‘汉’。”

随后众监考官朝之前划分好的区域走去,走到后,再次喊道“此次考题,‘汉’。”

这个考题让考生们一阵迷茫,‘汉’,就一个‘汉’字,是以这个字作诗,还是写文章?

这时一位考生起身道“大人,不知此题何意?”

他问的正是少府李膺,李膺淡淡的说道“彼答题,某答题耶?”

考生一愣,随即便坐了下来,开始冥思苦想起来。

其他区域的考生,也有人起身问话,但是都被监考官用同样的话回答了。

不是他们装高贵,而是他们知道,他们一旦多说话了,那么明天自己一定不是在这考场上,而是廷尉的大牢中了。

当然,也不是全部的考生都不懂,其中有一位便在李膺的监考区域。

李膺悄悄的站在其身后,稍微一打量,心中便是一赞。

虽然其是跪坐于地,却仍是掩盖不住其英武的体魄,高八尺有余,面sè坚毅,一看便是正人君子。

李膺随即又看向其所书写的文章。

先帝始,外戚冀掌政,倒行逆施,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后虽赫然奋怒,诛灭梁冀,有刚断之节焉。然阉人擅命,党锢事起,非乎乱阶。

此等亲小人,远贤臣之事,乃乱国之道也。

今圣上,英明睿智,诛外戚,平阉人,巩我汉疆。

然先帝在位二十一载,未理朝政,外戚阉人先后为患,致大汉之千疮百孔。

虽圣上勤政,然今之汉,如膏肓之人,不可猛医之,需以慢药累积也。

今北有鲜卑,匈奴,乌桓等蛮夷肆虐,虽辽西鲜卑于皇甫度辽手下灭之,然其仍有辽东,并,凉三部及其大部。

故,非一战而下,则如武帝之时,倾举国之力以讨之。

今汉远非北疆一患而,西北羌人,虽无北蛮之雄壮,然亦牵扯大汉之jīng力。

亦有南方之蛮人,虽皮癣之疾,然其身居山峦之中,阻扬交二州,且多犯州县,不可不除。

此三方之患乃是外患,今圣上重启徵兵之制,仅需大将数员,数年可下。

然今汉远非外患之忧,亦有内患之故。

川蜀之地乃大汉龙兴之地,然今妖道张道陵造作符书,以惑百姓。

百姓愚昧,不识其祸,多有云从,使朝廷之令,至此无从。此妖道其心甚大也。

故圣上需遣州郡县官吏百人至此,另需大军一支,以震慑之。此乃平。

交州远离中原大地,地处荒蛮,然其仍为汉之疆土,故不可任其发展,不听朝廷调令,只听当地豪族之命。此同川蜀之张道陵,故亦需官吏数百,大军一支。

扬州地广人稀,然世家大族盘根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此需吏治,非数十载可下。

冀州乃九州之首,地广人稠,物产富饶,乃大汉之赋税根本。

然今冀州侯国密集,钱粮自足,上缴朝廷之物,十去七八。若使国库丰沛,需抑制侯国,以稳zhōngyāng。

看到这里胡广不禁心中暗赞,这内忧外患说的面面俱到,真是大才啊!

尤其是之前先帝时期的话语,虽有些不敬先帝,然却是属实。

经过桓帝时期党锢之事的胡广,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