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庚新)-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哪里……”玉尹拿起《牡丹亭》,疑惑道:“怎地封娘子不带走吗?”
    “李娘子那边着人印了十册,原本在李娘子手中保管。
    这是拓本,便留在小乙这边,也方便指点婆惜。”
    原来如此!
    玉尹便不客气,把那牡丹亭收好,送封宜奴和徐婆惜出门。
    直到这时候,他才想起了那门口的车夫是谁。前次快活林争跤结束,李师师曾把玉尹拦下。当时那驾车的车夫,不就是这个人吗?再看那马车,似乎也是李师师当日乘坐的车辆。怪不得,这车夫方才说,和自己是第二次见面。不过也怪不得玉尹,上次见他是晚上,他还带着一顶斗笠,玉尹又如何能辨认的出来呢?
    “婆惜,你怎地认得那杨大郎?”
    在马车上,封宜奴突然开口询问。
    她不是没有看出徐婆惜刚才的异常表现,只是当着玉尹的面,实在是不好多问。
    徐婆惜脸一红,轻声道:“前月高衙内设宴,邀奴前往献唱。
    奴回来时,已经很晚,途经小横桥的时候被几个吃多了酒的泼皮拦住。幸亏大郎当时出现,替奴赶走了那几个泼皮,奴才免去一劫。不过那之后,奴就未再见过他。”
    “原来如此!”
    封宜奴突然叹息一声,“自香燕先生被罢黜,蔡懋知府尹后,开封城的治安,确是比从前差了许多。那厮整日里只知道吟诗唱和,全无半点开封府的模样,恐怕这府尹的位子,也做不得长久。”
    封宜奴言语中带着些许讥讽之意,却又斩钉截铁。
    她确有这个资本说话,谁让她有个好姐妹李师师可以为她撑腰?
    想来回去之后,她一定会去找李师师倾诉,到时候李师师再吹个枕头风,蔡懋的官位,便不长久了。
    只是,封宜奴感叹完之后,声音陡然提升。
    “婆惜,那杨大郎虽然与你有恩义,你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报答,却万不可动了心。
    唉,一入勾栏深似海,你二人终究是要走两条路。
    你的前程,何其远大,若此次夺了花魁,中了上厅行首之位,荣华富贵唾手可得。而那杨大郎便是在厉害,也不过是小乙门下一个杀猪的屠夫,能有甚出息?你可以帮他,你可以报答他,你甚至可以暗中接济他……但只要他一日不出市井,你二人便一日没有可能。弄个不好,反而会害了他,连带你也受到牵累。”
    休看这劳什子上厅行首风光无限,可暗地里的苦处,谁又能知晓?
    自古以来,这上厅行首能得了好的便没有几个,李师师是因徽宗皇帝宠爱,封宜奴则是因为李师师的关系,才能够呼风唤雨,功成身退。如果没有这个关系,便动了春心,也是自寻死路。在那些真正的大人物眼里,所谓上厅行首,也不过玩物。
    徐婆惜听得心头一震,脸上旋即,露出了黯然之色……
    ++++++++++++++++++++++++++++++++++++++++++++++++++++
    玉尹送走了封宜奴和徐婆惜,转身回来,便拉着杨再兴到一旁,轻声道:“大郎认得徐娘子?”
    “嗯!”
    “大郎,你莫不是喜欢徐娘子?”
    杨再兴出奇的脸一红,犹豫半晌后,再次点头,“嗯!”
    果然如此!
    玉尹轻轻拍了一下额头,脸上露出苦笑。
    “小乙哥,你这是怎地?难道大郎便喜欢不得徐姑娘吗?”
    燕奴请杨再兴坐下,一脸的疑问,“奴倒是觉得那徐姑娘不差,虽在勾栏里,却无那风尘女子的气息,颇有小家碧玉气质。”
    “不是说徐姑娘不好,而是说……”
    玉尹闭上眼睛,想了想道:“九儿姐不知这勾栏里的门道,似徐姑娘她们一旦进入,便身不由己。”
    “不尽然吧,奴看封娘子挺逍遥。”
    “那你得看她和什么人做姐妹……镇安坊的李师师,可以为她不余余力,可是她能为徐姑娘,也不余余力吗?这勾栏之中,复杂的紧。若没有个大靠山,便难以自主。封娘子看似风光,可你要知道,她的风光,确是建立在李娘子笼中鸟的基础上。
    若无李娘子的经历,她岂能有今日逍遥快活?”
    杨再兴闻听,顿时变了脸色!

           

第一三六章 接踵而来(三更)

    燕奴也沉默了。
    对于这勾栏瓦肆里的事情,她了解并不算多。
    听玉尹这么一说,她才知道徐婆惜和杨再兴之间,有何等巨大的鸿沟。这鸿沟,几乎让人无法逾越,更让人感到绝望。只是,燕奴看着杨再兴那黯然模样,又有些不忍。犹豫一下,她低低问道:“小乙哥,难道说大郎,便真个没有了机会吗?”
    机会?
    玉尹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而杨再兴那张几乎绝望的面容上,又露出了些许期盼。
    他直勾勾看着玉尹,等待着玉尹的回答。
    内心里,却又做了个决定:若小乙真个说没希望,今晚便去潘楼找到婆惜,若她愿意随我走,便是杀出一条血路,也要把她带走……只要离开东京,谁能管我?
    “也不是没希望。”
    “啊?”
    杨再兴听了这句话,顿时来了精神。
    他伸手一把拉住了玉尹的胳膊,“小乙,帮自己出个主意吧。”
    “大郎,可是真心喜欢那徐婆惜?”
    “自然!”杨再兴毫不犹豫,点头说道:“自家二十年来,从未如今日这般,喜欢一个女人。若不得她,便是,便是……”
    杨再兴吭吭哧哧的说着,可说到一半,却说不下去了。
    他深吸一口气,猛然大声道:“小乙若能助自家娶了婆惜,便做牛做马,也情愿!”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便是杨再兴,也不例外。
    虽然玉尹到现在也不敢肯定眼前这杨再兴,是否便是那个历史上战死小商河的杨再兴,可他这心里面,已经把他当作是那个杨再兴了。历史上的杨再兴,勇武不逊色岳飞,但可惜,只是一员猛将。说难听一点,用有勇无谋来形容杨再兴并不为过。所以内心里,玉尹一直想要改变杨再兴,可惜却苦于找不到个机会。
    和杨再兴接触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对杨再兴的了解,却并不算少。
    这个是个极其直爽的人,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想要劝说他改变,没有足够的理由,并不可行。
    而今,这徐婆惜不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吗?
    “大郎,你可知道你与婆惜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杨再兴一怔,摇了摇头。
    他内心里甚至有些奇怪:自家和婆惜,有很大差距吗?
    玉尹道:“大郎和婆惜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大郎手中无权。”
    “啊?”
    “当今之世,乱象已生。
    自家此次前往漠北,也算是开了眼界,感受颇深。我觉着,大宋即将要迎来危机,然后朝廷上下,知此者寥寥。或者说,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知道罢了。
    如此下去,大宋必有灾难。”
    这也是玉尹第一次当着家人亲人,吐露了心声。
    燕奴愕然看着玉尹,突然道:“小乙哥此前曾有意南行,莫非就是觉察到了这些?”
    玉尹,点了点头。
    “其实,这些非我所觉察,而是那些有识之士,早已有预感。
    九儿姐当知,我和李家大郎,还有少阳的关系。他们都是那有识之士,言谈中时常流露忧虑。而我这次漠北一行,也着实见了太多的东西,对他们的话更深信不疑。
    大丈夫当提三尺青锋,建立不世功业。”
    杨再兴这回听懂了,“小乙的意思,莫非要咱投军?”
    “不!”
    玉尹断然否定,“投军,固然能立下功业,然则那刺青落下,你这一辈子便完了……你可知道狄武襄公的故事?”
    杨再兴道:“小乙说的,可是狄爷爷?”
    ‘爷爷’这个称呼,并非是指什么亲属关系,而是一种出于内心的敬语尊称。
    便如同后来有人称呼岳飞做‘岳爷爷’的性质一样。玉尹说的,便是北宋名将狄青。此人起于军中,家境贫寒,因功累迁至枢密院副使,可谓是到了武将的极致。
    其人平生前后二十五战,战无不胜。
    然而在他生前,却备受猜忌,最终抑郁而终。
    虽则而今人们提起狄青,都是无比礼遇和推崇,其实也只是一个颜面而已。大宋骨子里对武将的猜忌,注定了武将难以立足朝堂。观狄青一声,可谓战功显赫,对大宋也是无比忠诚。可是在他生前,却是累次遭受人弹劾,甚至于诬陷……
    而那些弹劾、诬陷他的人里,更不泛名臣。
    比如文彦博,比如范仲淹……
    文彦博曾力主罢免狄青,但也不得不承认,狄青是‘忠谨有素’;欧阳修在嘉佑元年七月上奏请罢狄青,洋洋数千言,却举不出一条得力罪证,最后不得不假托五行之说,把当年的水灾,嫁祸于狄青的身上,可谓罗织罪名,无中生有的典范。
    “便是大郎立下了如狄爷爷般的功劳,到头来也难以出人头地。”
    “那怎么办?”
    玉尹起身,转身走进卧房。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他拿着一本书出来,往杨再兴面前一放,“大郎而今,需读书识字。
    我会想办法,让大郎去书院走一遭,不为求什么功名,只求一个名头。
    大郎而今要做的,是脱了这市井中人的身份。不如此,便是立下再大功劳,也难以成就大事。这件事,我会去找少阳帮忙……他认识不少寒门书院,想来进入不难。”
    “要读书识字?”
    杨再兴看着眼前那本《百家姓》,顿时头大如斗,眉毛几乎扭成一团。
    “这只是个身份!”
    玉尹轻声道:“大郎换了身份,才有可能为人接受。若将来真有祸事,大郎以书院学子身份投军,那叫做投笔从戎,便是一桩美谈;可如果现在去投军……呵呵,最多也不过是招刺,做个效用便了不得。你以为,这两条路哪一条路更妥当?”
    “这个……”
    杨再兴有些迟疑了。
    玉尹也不催促,在一旁翘起了二郎腿。
    倒是燕奴忍不住道:“大郎,奴而今也才刚学认字,你又何必愁眉苦脸?
    想想徐姑娘,若想让徐姑娘过好日子,想要徐姑娘有个盼头,小乙哥这主意最好。”
    杨再兴,又何尝不知道玉尹的主意最好?
    只是一想到要穿上书生袍,走进学堂读书识字,他这心里面就叫苦不迭。
    从小到大,杨再兴好耍枪弄棒,偏偏就是不喜欢读书识字。便是教他武艺的老道士,也不知一次的劝说他去多读些书。可是杨再兴每次看书,都忍不住困意浓浓。
    可现在,这是关系自己一生幸福的大事!
    杨再兴咬着牙,半晌后一顿足,“便是读上一遭又何妨?只要婆惜能快活便是……”
    玉尹闻听,顿时笑了。

    把杨再兴送走时,天已经快黑了。
    燕奴兴致勃勃的做好了饭,端上来,在玉尹身边坐下。
    “小乙哥,你怎地遇到了寄瑜叔父?”
    玉尹正欣赏那口虎出宝刀,听燕奴询问,便小心翼翼,把大刀放入刀匣中,呵呵笑道:“说来也巧,从骡马市出来,路过一家铁铺,正好看到铁铺开门,便走进去看看。没想到,居然还见到了一位长辈……我就说,怎地对这位周叔父没有印象?”
    周寄瑜和周侗是好友,非常好的朋友。
    两人年纪虽然有些差距,但却是忘年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