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行(庚新)-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金莲心里虽有些恼怒,可终究还是心疼李观鱼,“那奴便为你做饭,你且稍等。”
    “呃,灶膛已生了火。”
    “你看你,堂堂太学生,怎操持这等事?”杨金莲道:“若真个饿了,便去外面叫些回来也好,怎地自己生火?”
    说着,她便朝着厨房走去。
    哪知道,李观鱼却在这时侯突然道:“金莲,我那件藏青色儒衫,还有那双白底黑面的靴子怎地找不到了?先前我要换衣服的时候,找了半晌,也不见踪影,不知放到了何处?”
    杨金莲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厨房,听了这句话,娇躯突然间一颤。
    心里面没由来的发了慌,顺口便说道:“你的衣裳都放在那里,奴又怎知?可能放到了别处,待会儿奴便为你寻找。”
    说完,杨金莲匆忙便走进厨房。
    她没有看到,李观鱼的脸色格外阴沉。
    看着杨金莲的背影,他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半晌后突然笑道:“既然如此,那你回头为我找一下吧。”
    杨金莲在厨房里‘嗯’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只是这心中小鹿,噗通乱跳……其实,她和玉尹倒没什么问题。可这好端端把衣服借给一个男人,说出去总让人不太相信。杨金莲也不知道,该如何与李观鱼解释。
    却不知,李观鱼阴着脸上了楼,径自走进书房。
    他在书桌前坐下,一动不动,双手紧握拳头!
    这件事,有古怪……
    莫非金莲在我出去的这段时间里,和那玉小乙做了苟且之事?否则她为何要瞒我?
    越想,这心里便越是压不住火。
    李观鱼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平静下来:玉小乙,且看你还能张狂多久……

           

第一九零章 火药

 
    雨后小风很凉。
    从汴河吹来的河风,更有一丝寒意。
    虽才是仲秋,但天气已经渐渐转冷。晌午时一场小雨过后,令温度随之降低许多。
    玉尹骑在马上,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他把衣服裹紧了一些,抬头看了看天色,当下口中一声呼哨,暗金立刻加快了速度。算起来,和暗金配合了也有好几个月,人与马之间的默契,更达到了极致。
    暗金年纪虽大,可论脚力并不逊色一些宝马良驹。
    它最大优势便是沉稳,而且耐力悠长。也许是经历过太多大场面,所以暗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惊慌,总透着几分稳重。玉尹最喜欢的,恰恰便是这一点。
    暗金仰蹄狂奔,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了牟驼岗御营。
    沿途,可以看到巡逻于官路上的东京禁军,也使得玉尹这心里,更多了几分担忧。
    封况对他说过,朝廷很快便会盘查的范围向外面扩展。
    也就是说,早晚会有人巡视御营。
    凌振固然可以放心,但却始终存着风险。
    马还好说,御营那边给那三匹马换了颜色,并且打上了军马烙印。
    同时,凌振还通过军器监的关系,将三匹马报备。就算被发现了,也不会有麻烦。
    最关键的还是那价值百万贯的珠宝!
    也不知道柳青那边准备的如何?若能够让他提前出发,方是上上之选。
    但问题是,如何让柳青提前出发呢?
    玉尹有些头疼,不知不觉间便来到御营门口。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御营,所以那当值的军卒也没有阻拦,便让玉尹直接入营……
    才下了马,忽听校场方向传来一声巨响。
    那声音好似天崩地裂一样,站在原地,犹自可以感受到地面微微颤抖。
    暗金虽然沉稳,可是在这种状况下也透出了几分焦躁不安。它摇头摆尾,不时打着响鼻,踏踏踏铁蹄踏地,甚至想要从玉尹手中挣脱出来。玉尹连忙紧紧拉着缰绳,而后一伸手,抱住了暗金的脖子,用脸贴着暗金的脸,口中轻声的呼哨。
    这也是玉尹和暗金交流的一种方式。
    “老金别怕,没事,没事!”
    暗金在玉尹的安慰下,渐渐稳定下来。
    “凌统制在作甚?”
    “呃,今日凌统制试炼新炮……呵呵,也不知道成功了没有。”
    试炼新炮?
    或者说,是试炼新的炮弹。
    凌振身为火药局统制,对于火炮的喜爱,自是无以复加。
    他经常会实验一些新的配方,在御营中进行实验。反正他这御营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从上到下,可说是他一人做主。而今他又勾搭上了殿前司,与军器监的关系也随之改善许多。至少在军饷方面,军器监不会再似从前那样克扣。
    凌振的御营,满员五百人。
    可实际上,这火药局御营的人数,不超过三百。
    此外再加上一些工匠,并不在御营报备,虽是在火药局统辖,但实际上在军器监报备。
    如此一来,凌振每月至少能吃二百人空饷。
    反正火药局又不上战场,更不会没人具体过问。便偶尔有人来查点人数,凌振便用那些工匠充数,以至于过的颇为安稳。二百人的空饷,也就让凌振有了足够的资金进行实验。他时常会研究一些新式的火炮,并且在御营实验,也无人过问。
    玉尹笑了!
    他今日来,正好是为了这件事。
    当下把暗金牵进了马厩,便直奔校场而去。
    火药局的校场,坑坑洼洼,看上去残破无比……此时,一群人正聚集在校场边缘,大声吼叫。
    没错,就是在吼叫!
    不过不要误会,他们并不是在争吵,而是在讨论刚才的实验。
    只是先前那爆炸声太大,以至于大家的耳朵都不太顶用,只能扯着嗓子大声叫喊。
    便是高宠,也站在一旁。
    “十三郎!”
    高宠没有动静。
    “十三郎……”
    高宠还是没反应。
    直到玉尹走上前,拍了一下高宠的肩膀,高宠立刻本能的反手一掌拍向玉尹。玉尹忙闪身躲过,“十三郎,是我!”
    “小乙哥,你怎地来了?”
    高宠扯着嗓门叫喊道。
    玉尹距离他很近,被他这一嗓门喊得,差点聋了。
    “那么大嗓门做什么?”
    “啊?”
    “我说你,这么大嗓门干什么。”
    高宠揉着耳朵道:“听不清,不大声说话,听不清。”
    得,那就先别说话了……方才爆炸产生的余波仍未消除,估计这一时半会儿是无法恢复正常。
    就在这时候,凌振过来了。
    “小乙怎来了?”
    “凌叔父,刚才好大响动。”
    不过这话一出口,玉尹便觉得后悔。连高宠都成了这样子,恐怕凌振也好不到哪儿去。
    哪知道,凌振笑道:“是啊,响动很大,可这威力却不成。”
    “威力……咦,凌叔父耳朵无碍?”
    凌振笑了笑,伸出手,就见手里握着一对木制耳塞,“常年试炮,怎可能没有准备。其实这边人大都习惯了,只不过刚才那响动有点出人意料,所以才造成这状况。”
    玉尹闻听,忙问道:“叔父,那结果如何?”
    “小乙对火药也有兴趣?”
    凌振好奇问了一句,也不等玉尹回话,便拉着他朝校场走去。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硝烟味道,极为刺鼻。那种感觉,就好像后世过年一样,满院放炮仗之后所产生的味道。校场中还飘散着淡淡轻烟,凌振带着玉尹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一块石头旁边,指着那下方崩坏的一角,脸上露出了无奈表情。
    这块石头,在御营名为点火碑。
    石头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狼藉,显然是经历过无数次的试炼。
    “本以为,能把这点火碑崩塌一半,哪知道只坏了一角。
    这块点火碑,自我入火药局便立在这边,我每次试炮,都会以此为准,来试炼威力。
    小乙,你是不知道。
    当年我入火药局的时候,便立下过誓言,要把这点火碑崩塌。
    可二十多年了,这家伙依然在此,老子却已经老了……有生之年不能崩塌了这家伙,老子便死不瞑目。”
    那块点火碑在经过无数次爆炸之后,被熏的黑亮。
    凌振说这番话时,可称得上是咬牙切齿,但偏又奈何不得。
    玉尹蹲下身子,看着点火碑下的浅坑,忍不住好奇问道:“叔父究竟是如何试炮?”
    凌振也无心隐瞒,便把他试炮的过程,和玉尹讲述了一遍。
    其实,北宋时期的火炮,大多还是以投掷为主,不过在投掷的基础上,增加了火药的威力。不过这时期的火药,由于尚未完全成熟,还没能够演变成为后来的黑火药。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的火药,并没有脱离以纵火燃烧为目的的范畴。
    所以,北宋的火器,不管是霹雳炮也好,震天雷也罢,杀伤力并不算太大。
    其作用多是产生巨大的气流,或者以纵火焚烧为主。虽然这种火器,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爆炸力,但是杀伤力却不算太强。直到南宋,随着管状火器的出现,火药逐渐趋于成熟,由最初的焚烧纵火,以及威慑作用,开始转变为大面积杀伤……
    至元灭金时,震天雷的制作工艺有了巨大改变。
    《金史》中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
    这描述或许有夸张之处,但可以看出,此时的火药配比,已逐渐趋于完美……
    玉尹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叔父可否把配置火炮的过程,与小乙详细说明?”
    “这有何难!”
    凌振爽朗一笑,看校场周围一片狼藉,“这里说话忒呱噪,便去大厅说话。”
    客随主便。
    在凌振的地盘上,玉尹自然不可能去反驳凌振的主意。
    他叫上了高宠,陪着凌振一同回到大厅。
    这时候,凌威命人奉上了酒水,凌振举杯相邀之后,一饮而尽。他抹了嘴边胡子上的酒渍,长出一口气,而后便滔滔不绝,向玉尹讲解起他造炮的具体过程。
    说起来,这过程枯燥乏味,偏凌振却是兴致勃勃。
    高宠和凌威,听得一个劲儿犯困,而玉尹却没有半点疏忽。
    说起火药,便不得不提一种名为‘火法炼丹’炼丹术。事实上,火药的起源,也正是来自于古代的炼丹术。早在晋朝,葛洪便在《抱朴子》中有火法炼丹的记载。
    唐中期,有一个名叫清虚子的方式,提出以‘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的配方,正式令火药的配方趋向雏形。只是勿论是葛洪还是清虚子,乃至于到了北宋时期的火药工匠,都是在以硫、硝为基础上进行的改变。
    而火药三要素之中,颇为重要的‘炭’要素,虽然为人们发现,却并不受到重视。
    包括凌振也认为,‘炭’的作用,其实就是帮助燃烧。
    所以在他试炮的配方中,硫和硝的比例,大约为1:2,基本上达到了后世火药配比的比例。然则‘炭’的比例,却始终未能提升,至今和硫的比例,仍保持在1:2或者1。5:2的配比。‘炭’的比例远远无法达到后世黑火药所要求的1:2:3的比例。
    玉尹虽然对化学不甚明了,可是这黑火药的比例,却还知道。
    1:2:3的比例,他自然清楚,所以隐隐约约,找到了凌振试炮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九一章 1:2:3(二更)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之后,被称作黑火药。
    这种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