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大哥-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使者信心满满地想要站出来维护自家威严的时候,一个让他绝对意想不到的人物站了出来:执失思力!
  “圣人隆恩,我突厥男儿无以为报,末将愿率领十万突厥男儿,亲自护送吐谷浑使者回去报信,以防路上有悍匪劫路。”
  神经病吧你!!你们家为了防几个土匪用十万大军护送啊!我吐谷浑举国之力也凑不出十万骑兵的好吧!最关键的是,你丫站出来是什么鬼啊!
  作为使者,他无疑是认识执失思力的,事实上他作为外交官没少跟突厥打交道,对这位前突厥的第一大将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说站出来的是个唐朝大将那也没什么,可特么抢着站出来的却是这执失思力,可怜的吐谷浑使者直接就凌乱了。
  什么叫报效圣人对突厥的大恩?人家把你国都灭了,大汗都活捉了,怎么听你的口气跟大恩大德似的?你们突厥人是犯贱还是咋地?
  然而就算再不明白他也知道怕啊!本以为大唐军队一定在北边收拾烂摊子呢,可谁知道人家突厥人都已经自告奋勇地要提着十万大军来送自己了,突厥人什么战斗力他们能不知道么?再加上唐朝本土完全腾出了手来,刚刚活捉了颉利可汗的大唐本土军队,嗯。。。。。
  莫名的,他感觉青藏高原也并不是那么的安全和牢不可破。
  都这个时候了,这使者哪还顾着跟秦浩置气啊,连忙站出来跪在地上磕头道:“不用了不用了,启禀天可汗,我吐谷浑地处边陲,与外界往来想来较少,我家大汗一定是还没听到您成为天可汗的这一好消息,一定是这样啊~臣这就快马加鞭的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家大汗,一月之内,臣一定带着我家大汗的请表和贡品回来,正式拜见天可汗。”
  说完,这使者一个头猛地磕在地上,心中更是犹如滔天巨浪一般。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大唐为什么会这么强盛,薛延陀和铁勒诸部还有西域各国难道都疯了么!
  等等,早在一个多月之前,那秦浩那么嚣张至极有恃无恐的态度,难道当时他们大唐就已经布局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那好,一个月后,薛延陀他们的使者也该到了,朕就在长安等着,等着你们万国会盟啊,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居然还想着秦浩,天可汗制度可以运作的如此完美顺畅,这臭小子可是有功劳的,不由得越看越是喜欢,道:“秦郎中,秦郎中?别睡了,太极殿上成何体统,朕今天看你顺眼,哈哈哈,此情此景,你来做首诗听听,做的好朕升你官,如何啊?”
  噗。
  吐谷浑使者吐血了,你特么是在气我对不对,你特么一定是在气我对不对,我。。。。好吧,我忍。
  满朝文武都以为,秦浩一定会作诗一首愉噎那吐谷浑使者两句,却不想秦浩揉了揉困倦的眼睛,竟然神色郑重地道: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第一百九十九章 拜师宴
  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普天同庆,秦浩也忙坏了,随着东突厥的灭亡,河西走廊又一次握在了大唐的手里,联通欧亚的那条丝绸之路,时隔了五百多年,终于又重新开辟了出来。
  作为大唐的舆论掌控者兼情报头子,西域几十个国家哪个不得派探子?铁勒那么多部落,哪个不得先策反俩人?西突厥这两年自己内部不怎么愿意打了,是不是得挑拨挑拨?秦浩还好些,但马周和杜荷却是早就累躺下了。
  然而不管忙成什么样,趁着喜庆,有件事却是得赶紧办了,那就是他与魏徵正式的收徒仪式。
  中国人干啥都讲究个仪式,自己身上发生点啥大事必须得把全村的老少爷们全都叫来做个见证才行,否则就不算数,收徒也不例外,虽然魏徵与秦浩的关系已经是尽人皆知,但就好像是那领了证却没办婚礼的两口子,虽说也是一对,但却总觉得差点什么。
  这一天,秦浩早早地就起床了,在小蝶的服侍下洗脸刷牙,刮了一下嘴角边上刚长出来的也不知是胡子还是绒毛,打扮的帅帅的,就差涂脂抹粉了。
  穿上一件得体的蜀锦儒生衫,披上一苏秀的花鸟山水袍,头上带的是镶玉的双翅冲天冠,脚上踏的是虎头羊皮青云靴,腰间系一金玉相扣的腰带,手上拿着一柄象牙雕台扇,谁见了都得暗赞一声好郎君,一看就是那风流的才子,飒爽的秀才。
  如今秦浩也算是有钱人了,既然是仪式,他倒也不介意把排场给整的大一些,魏徵的家里虽然小了些,但摆上个三五十桌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菜吃的是熊掌鲍鱼,酒喝的是西域陈年葡萄酿,魏徵清贫,这些东西就由自己准备了。
  到了魏府,拜见了师父和师娘,师娘裴氏笑的都见牙不见眼了,头一回看秦浩这么顺眼,还笑着给秦浩封了一封红包,虽然只有一贯钱,但摸着沉甸甸的还挺舒坦。
  一直忙活到正午时分,满朝文武也差不多该下朝了,秦浩作为弟子理所当然地站在了正门口当迎宾,今儿来祝贺的人自然是少不了的,历来都是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师徒俩一个是当朝的宰相,另一个是太子的左膀右臂,大唐第一俊彦,稍微搭上点关系的,谁不想来混个脸熟?
  可事实上,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是连脸熟都混不上的,不管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还是五品以下没怎么说过话的小官,事实上他们连魏徵的面都不一定见得上,进了门也是由管家招待的,能跟魏叔玉说上一句话都算是运气了。
  秦浩在正门口等着朝廷下班,能从这正门走的就都是大佬了,今天门口这一迎,说两句场面话,彼此就算是定下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了。
  没一会功夫,那些不怎么上朝的勋贵就先到了,第一个迎接的居然是秦琼,秦琼无疑是对秦浩印象很好的,虽然身体已经不行了,但依旧用厚实的大手拍着他的肩膀,还非得说有机会让秦浩去他们家看看家谱,说没准俩人还能攀上点亲戚关系。
  比较哭笑不得的是,秦琼送的礼物居然是一对黄金锏,不是李世民送他的那对,而是他根据款式样子原样打造的,现如今全大唐的百姓甚至基层士兵都以为秦琼是使双锏的,这自然是秦浩的锅了,一对黄金锏送给秦浩也算是一段善缘,秦琼身体不好,将来看在这一对锏的份上,秦浩也得照顾他的后人。
  秦浩对文官系统的那些人熟悉一些,这些不当职的勋贵就不是太熟悉,便由秦琼一一介绍,张亮是个高高大大的胖子,段志玄是个文人模样的白脸,侯君集虽然位高权重但对秦浩却很客气。
  这些大佬秦浩都没怎么接触过,而且他们跟魏徵也不是特熟,送的礼没什么特色,就算是中规中矩吧,倒是都挺值钱。
  而紧接着勋贵之后来的,就是皇亲国戚了,由辈分最高的李神通带领,一大圈的王爷齐齐摸着秦浩的脑袋,好像摸一摸能让自己长大个似的。
  李神通哈哈大笑,越看秦浩越觉得满意,且不说秦浩帮他在洛阳赚了多少的钱,就说秦浩跟他儿子的关系他也瞅着亲切,而皇亲中的那些实权派对秦浩的印象无疑也是不错的,比如李道宗和柴绍,这次要不是秦浩,柴绍出征就彻底打酱油了,因此送出的礼物也是价值不菲。
  就连那些闲散王爷们对秦浩的热情也有些高,高的秦浩都别扭,要知道李孝恭和李神通这种级别并不如何缺钱,而那些混吃等死养肥猪的李家王爷则是真的缺,秦浩帮着李神通赚了多少钱他们心理都有数,谁不想搭这一趟顺风车。
  秦浩左看看又看看,在这一群王爷之中没找到李孝恭的身影,不免有些失望,心头落寞了几分,李神通好像知道秦浩在想什么,拍着秦浩的脑袋低声道:“好小子你放心,你的事就是我淮安王府的事,本王绝不会不管的,现如今天下太平,看本王怎么帮你成就好事。”
  秦浩大喜,自然是连忙谢过,这李神通论辈分,李孝恭还要叫他一声叔叔,有他帮衬,想来怎么也得有点作用,这一乐呵之下,秦浩瞅李神通送来的红玉珊瑚都顺眼多了。
  紧接着皇亲王爷们之后,李靖和李勣竟然联手而来,秦浩赶忙上前迎接,李靖送的居然是王羲之的字,便听李靖道:“我看你能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书,想来也是懂兵的,我有意将毕生用兵心得整理出来,写成兵书,你若有兴趣,可以来找我学习学习,我大唐的未来,以后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少年人啊。”
  秦浩这一听,那颗悬着的心就算是落肚了,看来李靖对自己的用意很清楚,而且明显是领情了,谁说李靖是个政治白痴来着?人老成精,一个每次都站错队,最后却得了善终的老头,怎么可能看不明白事?
  李勣就更有意思了,居然送的是一把刀,秦浩本以为那隋唐英雄传把他给说成道士他会憋着气送一个拂尘啥的呢,而且他愣是拍了秦浩的肩膀好久好久,拍的都疼了,弄得秦浩都一脸懵逼,自己跟他好像没这么熟吧,俩人之间没什么情分才是啊。


第二百章 客似云来
  就在秦浩一头雾水的时候,李勣郑重地道:“我替我兄长谢你,你诬蔑我是个道士的事就算了,这把刀,乃是我兄长年轻时的佩刀,本想找到他的后人送给他,可惜却始终没有找到,送给你吧,也算是咱们之间留个善缘,不嫌弃的话以后叫一声叔叔,有事尽管来找我,不用跟我客气了。”
  说完,也不等秦浩反应过来,李勣就这么直接进屋了。
  秦浩寻思了好半天才想明白,李勣说的兄长应该是是单雄信。
  要是这李勣也有意思,一开始本名叫徐世绩,对,就是那个隋唐英雄传里类似于军师一样的那个道士徐懋功,后来投降李唐赐姓李,改叫李世勣,等李世民上台之后又要把世字去掉,后来武则天时期他孙子造反,他被开棺鞭尸,赐的那个李又给收回来了,又叫徐勣,这名字也真是够纠结的了。
  真实历史上,单雄信跟秦琼啊程咬金他们的关系其实只能说是还不错,但要说是生死弟兄却有些过了,而且单雄信其实名声并不如何好,所谓的义薄云天更是扯淡,骂一句三姓家奴或许打击面有点大了,但单雄信的为人确实是隋末唐初武将中无耻指数比较高的了。
  而再无耻的人也是有几个好兄弟的,李勣就是他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兄弟,二人前三十年的人生轨迹几乎一毛一样,从小一同长大,一同杀人一同造反的好兄弟,只是因为眼光不一样,投奔的主子不一样,一个成了人人鄙视的贼子,一个成了日后的大唐四大名将,每每想起来,李勣的心里不免嗟叹。
  秦浩一本隋唐,给单雄信洗白洗的,他自己看着都不好意思了,什么义薄云天小孟尝啊,隋唐第十八好汉啊,九省五路总瓢把子啊,这份义气劲吹的李勣都脸红,尤其是最后,弄得好像是兄弟们集体对不起他似的。
  李勣自然也很感激,如今这文艺作品的厉害他已经尽知,比如他领兵的时候必须得时不时的出来露个面给士兵们看看,以证明他们的老大不是个道士,同样的,单雄信这个好兄弟虽然一件好事都没做过,最后却得了个义名在地下,他这个做兄弟的还是很爽的。
  秦浩也没想到,自己稀里糊涂的竟然跟李勣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