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大哥-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我们不是假装决裂么”
  “谁跟你假装决裂了啊,你这理解能力怎么跟李泰身边那几个秘书似的。”
  “那不假装决裂,那你为啥会同意民部发盐引不是你跟我说,无论如何都要反对民部发盐引的么我还以为你有什么深意呢,今天父亲亲自拿马鞭抽了我一顿,我都咬死了没说,这不赶紧来找你商量了么。”
  额。。刚才天太黑没看清,秦浩这才注意到,李承乾脸上已经好几道鞭痕了,估计身上肯定只会多不会少,想不到李二居然真下得去手,这可是他亲儿子啊。
  “苦了你了,不过没事,今天圣人打你打的越狠,日后想起来愧疚就越大,也越说明你的能力强,这是好事。”
  李承乾苦笑道“兄弟啊,你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既然你说发行盐引会搞的天下大乱,为啥你还要同意这里头到底有什么深意啊,你可得跟我说啊,你不说我现在都睡不好觉了,挨两下鞭子倒没什么,可你知不知道,现在朝野上已经有人暗中议论说孤这个太子是个白痴了。”
  秦浩笑着问道“你反对的是什么。”
  “民部发行盐引啊”
  “我同意的又是什么”
  “也是民部发行盐引啊。”
  “不对,你反对的是民部发行盐引,我同意的是民部发行一千万石的盐引,这是两件事,所以你我之间其实并没有冲突,我们也没有决裂,你更不是白痴。”
  李承乾似懂非懂地道“这。。有什么区别莫非。。你觉得民部不会只发行一千万石的盐引”
  秦浩点头道“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
  “不可能,那盐田每年只能产一千万石盐,他还能发两千万不成戴胄虽然新擢升上来,可也不是傻子啊。”
  便见秦浩微笑道“你以为盐引这东西,真的只是方便商人百姓提盐的么我问你,铜本无用之物,除了能造铜镜之外,百姓留之何用,为何铸造成铜钱,就可以买卖东西绢本是穿衣之用,为何剪碎成一块一块的变成无用之物却依然可以当做铜钱使用盐引本是一取盐的凭证,为何会有许多人现在用它来做抵押,用马蹄金来偿还没搞明白这三个问题,冒冒失失就要发盐引,那是要撞的满头血的。”


第二百六十七章 商钞盐引制
  看着一脸茫然,正在努力重建三观的李承乾,秦浩继续道:“咱们来做一个最基本的推演吧,现如今大唐的黄金流通率不高,所以大宗买卖时常常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黄金去做抵押,盐引兑换起来方便而且食盐这东西永远都不愁卖,所以一经推出就成了最受欢迎的抵押物,对吧,在经济的角度上来说,盐引与黄金几乎已经可以形成一种等价兑换了,没错吧。”
  李承乾点头。
  “如今河西走廊畅通无阻,大唐与西域之间的贸易一天比一天繁荣,商人不管是买进还是卖出物资,都需要用黄金来支付,而盐引天然的便利性必然会取代黄金的地位,如此一来,盐引留在了商人的手里不停的流通,自然也就不会被用来兑换成盐了,如果盐的产量没有大规模的变化,则盐引将逐渐被市场所接受,成为黄金的补充物,甚至是白银的补充物,黄铜的补充物,成为我大唐的。。。。。货币!”
  李承乾艰难地咽了口口水,道:“货。。。。货币?那。。。不兑换成盐的盐引,不就是一张纸么?这。。。。。这可能么?”
  “当然是可能的,但前提是,朝廷控制好他的发行数量。”
  “孤好像明白一点了,既然如此这是大好事啊,不但百姓能得到方便,我大唐的钱荒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最起码不用每年撕碎那么多的绢布,可以把绢布穿在身上,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孤反对?”
  “因为朝廷还不知道这东西的厉害,也不可能只印一千万石,一旦朝廷用度吃紧,必不可少的就要加印盐引,毕竟这东西印出来可就是钱啊,这东西对统治阶级的诱惑太大了,大到根本不可能挡得住,即使咱们把话说的再明白,不实际痛上一次,永远都不会长这个记性的。”
  “如果。。。。如果朝廷真的如你所说,多印出来一些,结果会怎么样?”
  秦浩轻轻地吐了一口气,道:“这东西稍微多印出来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老百姓不可能一口气把盐引全兑出来不是,如果印两三千万石,估计对整个大唐的市场体系不会有任何的冲击,朝廷还可以因此白得这两千来万的钱,这可几乎是大风刮来的钱,可如果印到五千万以上,估计老百姓就要受苦了,因为本质上,这就是一种搜刮民财的行为,而如果在短时间内再高一些的话。。。。。”
  “再高一些会怎样?”
  “江山倾覆,天地变色,血流漂橹,李氏亡族。”
  秦浩搞得这玩意,基本上已经是纸币的雏形了,当然,滥用起来危害跟纸币也就差不多了,强盛一时天下无敌的大元帝国,就是因为滥用纸币所以才灭亡的。
  记得上辈子他看过无数的穿越小说,里面的主角总能弄出纸币来,都是用金银当储备金之类的,费老大的力气才能弄成,而且其中还不乏大量的YY成分。
  为什么要费这个劲呢,谁规定纸币的储备金只能是金银呢?金银之物饥不可食渴不能饮,储量还那么小,很难管控的住,哪比得上用盐方便?
  这可不是秦浩自己想出来的,商钞盐引制而已,明初就有的制度,商人百姓帮助军队筹集和运输辎重,以盐引做报酬,朱重八和朱老四打仗的时候,商钞盐引制起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当然,之后的苦果也就由老朱家的后人承担了,因为不断的加印增印,到最后盐引的数量几千甚至上万倍于大明食盐的年产量,最后跌的连废纸都不如,整个大明的经济体系因此而崩坏,百姓困苦国家穷敝。
  唐初的百官比明初的百官聪明么?恐怕未必,李世民固然是千古一帝,但朱麻子和朱老四也不是白给的,所以秦浩估计,明初老朱家犯的错,放到唐初老李家也是差不多的。
  李承乾只觉得脑子嗡的一下,一把抓过秦浩的肩膀怒道:“这些话你为何不跟父亲说清楚,为何不制止他,你到底安得是什么居心!”
  秦浩无奈地耸了一下肩道:“说了也没用的,这东西是一把朝廷之利剑,不可能不用,我的话只是一家之言,没尝到苦果之前说什么都是危言耸听,莫说是圣上,真到了缺钱的时候怕是连你也抵挡不住他的诱惑,还是那句话,没被这东西咬过永远不知道有多疼,一边是唾手可得的无尽财富,一边是莫须有的危言耸听,怎么选择一目了然不是?
  我不说,让事情按照他本来的方向去发展,我还能稍加引导和控制,真到了爆发的那一天,我也有把握出来收拾残局,我说了,顶多也就是加印的时候小心一些,可那样的话一旦年头长一些这个雷再炸,怕是就连我也无力回天了。”
  李承乾一愣,随即道:“你说一旦真出了事情你还能补救?”
  秦浩点点头道:“起码三年之内爆发的话,还是有办法的。”
  李承乾一听这话马上就笑了,道:“原来你都算计好了啊,哈哈,也是,你这种人怎么可能抛出来你没算计明白的东西呢,怪不得你叫我反对呢,你是想让孤来挽狂澜于既倒啊。”
  “殿下果然聪慧,谢过殿下的信任了。”
  “哈,你说了那么多孤实际没几句是听懂的,不过孤信你就好了么,知道你打算做什么,孤这心里也就踏实了。真若是如你所说,孤这顿鞭子也算没白挨。”
  李承乾也算是聪明人,可唐朝连金银货币本位都还没确立呢,哪来的金融体系,这跨度实在是太大了点,因此他只听了个迷迷糊糊,只知道这是个雷,扔出去能把自己炸个粉身碎骨,但秦浩能救就好了。
  当然,冒险不是没有收益的,每年朝廷都可以把好多纸变成钱,这特么点石成金也不过如此了吧,为了这唾手可得的钱,李承乾也觉得这个险可以冒冒看。
  有时候上位者考虑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不需要明白事,明白谁能办明白事就够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栽了’的秦浩
  春去秋来,本是收获的日子,该收的时候不收,庄稼就要烂在地里了,北方的秋天比南方稍微晚一些,却也已经眼看着就要过去了。
  秦浩的棉花种的稍微晚了一点,没赶上春播的好时候,不过他种的精细,全是种在花盆里当祖宗一样伺候的,因此这些祖宗们倒也争气,好歹算是结包了。
  从扬州回来之后,秦浩跟赌气似的躲进家门不乐意出来,一心一意种棉花,就连青帮改革这么大的事,能不去管的就尽量不去管了,一心装作跟朝廷闹脾气耍小性子,就连魏徵,也得两三天才能看见他一次了。
  青帮重组如今进展顺利,下面的堂主各有各的安排,本着青帮一向以来的民主化原则,各地的话事人已经开始选拔了,据说选上地区话事人的以后除了负责所在地区青帮以外还能给个正七品的致果校尉,日后上战场与正儿八经的将军别无二致,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光宗耀祖了,可是这一切,似乎都与秦浩没什么关系似的。
  坊间传闻,秦浩现在不但与太子不和,就连圣人面前也已经失宠了,眼看着青帮现在的众多大佬几乎全都有了可期的前程,可一手缔造这庞然大物的秦浩却彻底没了消息,好像是给遗忘了似的,如今不但没了风言郎的官位,连青帮怕是也要拆吧拆吧送给朝廷了,用不了几天就是草民一个了,用不了几年就要泯然众人了,十年以后就成昨日黄花了。
  本来,这也就是点谣传而已,毕竟秦浩这么大的本事摆在这呢,也没听说到底是哪件事将圣人给得罪死了,都以为这不过是一阵敲打而已,用不了多久肯定还得起复,可架不住别有用心的人多啊。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秦浩穿越过来以后的这两年的时间实在是太特么的耀眼了,耀眼到别的才俊与他比起来就像星星和太阳似的,当太阳发光的时候,谁特么还看得见星星?
  秦浩啊秦浩,你也有今天!终于你特么也栽了一把啊,因此出于嫉妒,各种怪话忍不住的就往外说,虽然许多人心里清楚,秦浩远谈不上是栽了,可痛快痛快嘴也是好的啊,仿佛秦浩暗淡下去了他们就能有机会了似的。
  这谣言啊,说的人多了信的人也就多了,信的人多了,也就跟真事儿似的了,以至于连秦浩自己都没想到,他不过是种两天棉花的功夫,外面许多百姓都开始替他惋惜上了。
  当然,真正的大佬们谁也没把这话当真,秦浩虽然不怎么出门,但青帮改革的事宜还是参与意见的,时不时的总有中书省的官员来他们家听取他的意见,要不然岂不是白召他回来了。
  至于压制秦浩,多少倒也是有的,但一来是因为秦浩和李承乾唱的这一出双簧把李二给整郁闷了,弄得李世民都揍了李承乾好几回了,本以为李二会忍不住再把秦浩叫进宫去逼问,可谁曾想李二现在跟秦浩较上劲了,干脆对此不闻不问,对秦浩也故意冷淡,能不搭理他就尽量不去搭理他。
  也不怪李二闹脾气,实在是因为李世民在秦浩这有点憋气,每次都被人把着脉,每次不管啥事都只能硬着头皮往秦浩挖的坑里跳,这种感觉对他这样的一个铁腕君主来说实在是太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