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大哥-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人一直是那些人,地一直是那些地,在唐朝就是塞外粗蛮之地,渴求中原教化,在宋朝的时候就是重振鲜卑血统,禁用汉俗结发,这就叫国家强盛了屎都是香的,连月亮都比人家的圆。
  秦浩连忙道:“王子殿下客气了,在下不过粗粗读过几本书,哪里有指点您的本事,我大唐鸿儒无数,哪个不比在下强些,王子殿下英豪之气直上干云,正是我辈敬仰之楷模,若是殿下有兴趣,闲暇无事之时我们倒是可以相互切磋,互相学习。”
  李二的心思秦浩门清,大唐为了牵制吐蕃必然要重用党项了,这党项王子自然也就格外重要了,不妨半师半友的跟他玩着,影响一点是一点,凭他的本事将这异族王子玩弄在股掌之间也不是什么难事。
  秦浩不过是稍微客气两句,也不知这党项王子实在是太腼腆还是当真了,居然脸都跟着红了,看得秦浩实在无语。
  两个人又干的稀得随便聊了两句,秦浩被这小王子整的实在是有些难受,这样的草原雄鹰似乎就应该拍着他的膀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快些,强装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他不自然秦浩也不好受,可是为了大唐的利益似乎这又是一件好事,甚至等过些年他回去的时候真的变成个儒生才好呢,整的秦浩也不好说什么,只能陪着他尬聊。
  最后秦浩实在是忍不了了,强灌了他一壶千军醉,让他躺桌底下去了这才清净一会,刚刚这货都已经跟他讨论诗词了。
  这无聊的庆典一直持续到晚上,被李世民热情招待同样也酩酊大醉的拓跋赤辞也在鸿胪寺的官员陪同下休息去了,秦浩却暗暗的叹了口气,用冷水洗了把脸,喝了碗酸汤醒了醒酒,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
  果然,没一会的功夫,中宫便有宦官传讯,让他门下省议事。
  这还是秦浩第二次进门下省议事呢,上次几乎是以白身的身份进来呢,却议出来了个青帮,如今已是大唐的庞然大物,好在这次虽然还不是宰相却也是堂堂的侯爷,起码身份上算是匹配了,倒也并没有太过的战战兢兢。
  吐蕃问题是秦浩最早发现并提醒李二的,此事关系到大唐未来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的战略,半点也马虎不得,再加上秦浩一贯以来眼光的独到之处,请他过来倒也不算意外,既然今天拓跋赤辞也见了,人家的诚意也看见了,废话也差不多快说完了,今晚上自然得连夜商量出个方向来,否则人家大老远的过来明天总不能还让李二陪着他说废话吧。
  果然,便见文官中除了几位宰相以外,李靖李勣侯君段志玄集等武将也赫然在列,李世民坐在属于传说中尚书令的位置,面前摆放着一张巨大而又详细的吐谷浑故地地图,正与众人商量着怎么瓜分这地方。
  其实大唐有时候和一战期间的英法美也差不多,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来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随手画吧画吧,附近少数民族的势力范围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贞恒来了?党项那个王子你感觉怎么样,可堪一用?”
  秦浩无所谓地耸了下肩道:“这可看不出来,毕竟才一个下午,真要是那种人中枭雄装也能装这么一会,我又不是什么相人高手,不过他倒是挺愿意跟我一块玩的,给我十年时间,你们想让未来党项的可汗啥样就啥样。”
  长孙无忌笑道:“贞恒也同意让拓跋氏统一党项八部称汗?”
  秦浩一摊手:“当然,党项本就是他们拓跋氏一家独大,如今他们跟着咱大唐取得了如此大胜,咱又没打算打压他,拓跋氏称汗根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有咱们的支持他称的也能乐呵点不是。”
  这压根就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关于拓跋氏统一党项称汗的事没有人对此有什么意见,这要是再不同意那就是翻脸了,需要讨论的是他们党项统一以后的事。
  李二笑道“贞恒一向高瞻远瞩,有什么意见,可以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么。”
  秦浩笑了笑,李二未尝没有考较的意思,他倒也不虚,三两步走到大地图面前,手中拿着一支毛,也没蘸墨,随手就是一个大圈,这一刻,他好像威尔逊附体了一般,同样将手握在了一支瓜分世界的笔上。
  注:威尔逊,一战期间美国总统,主导凡尔赛条约,当时随手画个圈就成立一个国家,奠定现代世界国家的基本格局格局,一大半以上的欧洲国家就是这货画出来的,当然也为二战爆发埋下了坑。


第三百零二章 提前十年的安西都护府
  秦浩直接拿笔在地图上画圈的行为让门下省的一众大佬们都感觉很诧异,要知道一屋子人里就属他年龄资历最小,就算他新封了侯可这屋里现在依然属他最小,更何况李二还在这呢。
  好在那毛笔上没蘸墨汁,否则他哪怕是再得宠,李世民也得治他个狂妄之罪,不过随着秦浩的讲解,众人倒也渐渐的也顾不得皱眉了,全都被秦浩宏伟而完整的战略计划上了。
  “这里,黄河沿岸和青海湖一带,赏赐给党项,让他们在此牧马,这里,可以赏赐给当地的羌族,他们羌人在西南一带向来挺受欺负的,这片地方足以让他们乐出声来了,这里,可以考虑让吐谷浑复国,管理鲜卑人,扶一个傀儡可汗,如此他们三方互相牵制,也就不怕他们做大了。”
  房玄龄皱眉道:“让吐谷浑复国?这。。。那这仗岂不是白打了。”
  秦浩笑道:“我大唐天可汗打他吐谷浑是因为他慕容伏允不识好歹,劫掠河西走廊上的西域胡商,我们是为了替西域小国做主才出兵罚罪的,如今慕容伏允已死,我们自然要对鲜卑人稍微好一些,只要政权牢牢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复不复国又有什么干系?他们已失去了所有肥沃的水草,几十年之内只有依靠咱大唐才能摆脱被党项人欺负的命运,这种三者平衡只要咱们稍微掺和一下,足以保持吐谷浑故地的稳定。”
  李靖和侯君集有些不高兴,他们好不容易才把吐谷浑给灭了,转脸又扶了一个,那他们折腾这一大圈是在干啥?
  李靖道:“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一分为三,势必不够团结,万一那吐蕃统一之后举国南下逐个击破,如何挡之?”
  秦浩早知有此一问,笑着道:“咱们当然也不能在此白打这一仗不是,臣提议,在此建西宁郡,迁部分汉人至此,设安西大都护府,统筹管理所有番族势力,协调军事部署,一旦与吐蕃有战事,只需遣一上将领些许番军出征,破之如探囊取物一般。”
  历史上的安西大都护府当然不在这,不过秦浩有起名困难症,索性就盗用了,大都护府是贞观十四年才有的概念,集大唐十几年管理少数民族的经验之大成所创,秦浩则恬不知耻的给盗用了,因为本就是几年之后的东西,所以思路意外的顺畅,深得众位大佬赞赏。
  “这里是大非川,卫国公应该对此处最为熟悉,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若在此处建城,驻三千精兵与此,则西南之地,尽归大唐矣,除了军事用途之外还可以成为河西走廊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对咱大唐的商路也是有百利而无一海。”
  其实哪里用李靖来看,初唐的宰相哪怕是长孙无忌这样的纯粹书生又哪有不懂兵的道理,一看地图就知道这地方驻军建城的厉害,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又可以自负税收,都不用朝廷操心他经济建设的问题,整不好不但不赔钱反而还能给朝廷带来收入。
  “这。。。。这所谓都护府一建,无异于捏住了三族之命门啊,他们能同意么,那拓跋赤辞如此恭敬,此举怕是要让他寒心啊。”
  秦浩胸有成竹地道:“此郡不收异族之税赋,靠河西走廊上的胡商维持,过往商旅一多必然繁荣,不管是西域奇珍还是中原用品都可以在此买到,这是方便他们生活的大好事,他们凭什么不乐意?大不了我大唐多援助他们一点,借着此城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呗,此事无需朝廷费心,我青帮就足以搞定。”
  说着,秦浩稳稳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口,那安西大都督府如果真的能设立,西宁郡将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要冲,青帮已经是垄断漕运了,若能在陆运上也渗透一下势力,简直不要太美,哪怕是这西宁城全靠青帮来建,他也会咬着牙砸锅卖铁把城给建了。
  不过李世民明显还没疯呢,这般军事重镇他疯了才会让青帮插手其中,这安西大都护府的战略与他一向以来王霸相辅的政治韬略不谋而合,他对此大感兴趣。
  重相还在议论纷纷,李世民却已经决定了,直接道:“这安西都护府里的职官,该如何设置?”
  闻言秦浩果断的闭嘴了,人员架构这种事一向都是政治中最敏感的部分,大战略可以畅所欲言,反正听不听在李世民,但这种人员架构的事可不是他能说的东西。
  果然,见秦浩识趣的闭嘴,一屋子大佬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就连李世民看他的眼神也饱含赞许,这小伙子,多懂进退啊。
  于是例行公事似的,一屋子大佬尤其是文武之间,激烈的吵了起来。
  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派认为,大都护府虽然是管理地方少数民族,但党项已经服从王化,鲜卑人已经被打残,而羌人就是跟着打酱油的,西宁城又要承接过往商旅做生意自己发展经济,因此这大都护府应该以安抚异族协调异族融合异族为主要任务,所以应该派一个文官来管理此地。
  而以李靖为首的武将派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大都护府的核心应该是城中驻守的那几千精兵,战略意义更是远大于经济利益,必要的时候还要统帅三族番军去打吐蕃,因此无论如何都得派一个武将去当这个大都护。
  这种时候文官通常都会比较吃亏,因为武将中有尉迟恭和程咬金这种人物,动不动就撸胳膊挽袖子让文官们重新组织语言,不过文官中也有魏徵这种能逮谁喷谁还能扯出圣贤来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强力主攻手,郁闷的李世民都快拔剑砍人了。
  反倒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秦浩却眼观鼻鼻观口,一副我好累我已经站着睡着了的样子。
  他现在挺尴尬的,他没有官职在身,也就没有了明确的文武之分,按说他一介书生天然似乎就应该站在文官的阵营之中,可偏偏他一手建的那个青帮如今都成了府兵的编制,大唐又不缺儒帅。
  打吧打吧,反正这一切跟我无关,咦?师父你瞪我干啥,你眯眼了?咋还对我挤眉弄眼的呢,哎呀我瞎啦~啥也看不见了~


第三百零三章 迂回的站队
  门下省的茶水还不错,至少是秦浩这样的茶道大师所喝过的,除了自己家以外最棒的茶了。他就这么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看一群文武大佬吵架权当在看话剧了,倒也觉得挺有意思。
  这么大的事当然不可能一天之内就吵出个结果来的,于是当天晚上众人各回各家,各找各的智囊出谋划策,引经据典,打算来日再战。
  不过党项人还在京城里等着呢,总不能不招待人家给人家晾着不是,安西大都护府的事现在基本上就算是定了,就算都护的人选一时半刻的定不下来倒也并不影响招待他们的进度。
  总的来说,拓跋赤辞对地盘的划分还算满意,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统一了党项,并且成为让党项飞速发展的第一任可汗,这样的基本目标天可汗十分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