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大哥-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涨。
  作为一个群策的衙门,虽然具体咋整还都是两眼一码黑,但人事上的事可是半点马虎不得,询问秦浩意见吧,秦浩说有钱就行,这特么的现如今他们李唐的王爷哪个没在房产生意上赚的盆满钵满的,一窝蜂的堂哥堂弟叔叔大爷找上来想插一手,弄得李渊居然都脑仁疼了。
  除了王爷以外,前朝老臣也在这局里有一席之地,按照李渊本心的想法当然是想把机会留给裴寂的,只是裴寂想了一下他跟李世民之间糟糕到恨不得砍他的关系,摇了摇头还是放弃了这次机会,能保住一条命,他就已经很满足了,真不敢要求再多了。
  倒是萧瑀对此很感兴趣,贞观年来,他虽然依旧占据着宰相的高位,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旧日的老臣终究是比不得房玄龄这帮新宠的,通常都是在房玄龄他们处理不过来或是经验不足的时候扶起来干两天,过后再找个理由把他的官给罢掉,三起三落的折腾的他都疲了,实在是不想再跟这些晚辈们一块玩了。
  跟萧瑀处境差不多的还有陈叔达,虽说在夺嫡之争中他因为支持了李二算是押对了宝,但毕竟不是秦王府嫡系,随着贞观朝廷的政治生态越来越稳定,老头越来越感觉自己现在是位高而权不重了,像房玄龄等人给他面子的时候称呼一声老相国,不给面子的时候话都懒得跟他说一句,这日子他也算是过够了。
  于是李渊、李孝恭、李神通、萧瑀、陈叔达、就占据了这唐联储的铁杆不动的五个席位,还剩下的四个空缺就显得异常珍贵了,因为这四个空缺都只能从皇亲中优选,手心手背的又都是肉,索性李渊干脆就认钱不认人了,谁特么拿的钱多谁就进来,拿不出钱的跟我再亲您也滚一边玩泥去。
  这就是目前唐联储的现状,李唐王爷们为了筹集资金简直都跟疯了一样,弄得大唐差点因此出现了钱荒,甚至胶东郡王李道彦把自家房子都给卖了,让老婆孩子暂时去娘家过活,那筹钱的方式简直都令人发指,李渊甚至怀疑他要是最终混不上个席位的话会不会被他老婆给活活打死。
  最后九人局配齐了,除了以上五人分别为:胶东王李道彦,襄邑王李神符,陇西王李博义、渤海王李奉慈。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几位进来就是凑数的,除了李道彦稍有些许功绩以外其他人无不是纯粹的裙带关系。
  这几个王爷为了捐钱就差砸锅卖铁了,以至于不管是萧瑀还是陈叔达谁也没有他们的钱多,更有甚者,李渊竟然发现他居然也没钱,这太上皇当的岂不是很没有面子?慌的李世民赶紧将从吐谷浑国库里搜刮二来的金银等物双手奉上,权当是孝敬老爹的生日礼物。
  其他的王爷们虽然没混上席位,但钱可都没少捐,用秦浩的话来说也就是入股,到最后算上上述几人的,竟然汇了足足有八千万贯!八千万啊!拿船运都得把河道给堵了。
  这么多钱干什么花呢?秦浩终于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挖个坑,埋了。
  五个字一说,一帮老王爷撸胳膊挽袖子好悬没揍他,再三解释之下,这才留下小命,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太极宫里建了个固若金汤的金库,用李渊的话说,除非贼人把宫里的人给杀光了,否则休想从里边偷走一个铜板。
  于是,既然金库都挖在太极宫里边了,大唐的第一座钱庄自然也就只能建在东市上了,暂时只有一个业务:用盐引兑换钱或是用钱兑换盐引,某种程度上这跟存取钱也算是类似了。
  一直这么存存取取了又是半个月,李渊他们终于忍不了了,直接把秦浩提溜进宫,九个人坐成一排逼问道:“什么时候让我们印钱滴干活,说!”
  看那架势,今天他要是再说不出个所以然,能不能出得了这个屋都不一定了。
  本来么,这种只负责存钱取钱的衙门随便找个民部侍郎都能给办的滴水不漏的,他们砸锅卖铁的进来可不是来干这个的。
  秦浩笑笑道:“钱庄这东西毕竟是新事物,让民众接受必然要有一个过程,臣以为开展业务倒是不急,等它开往全国让全国百姓都渐渐接受了再说。”
  见众人不为所动的依旧用刀一样的眼睛看着他,秦浩无奈地叹息道:“这。。。。长安的钱庄倒确实有一项业务可以开展的。”
  “是什么?”
  “给满朝文武,发俸禄。”


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速效率
  封建社会中,因为没有工业体系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靠土地吃饭的,真正离开土地的大部分都是迫不得已,有地种谁又愿意去干别的,唯有一个例外:吃皇粮。
  事实上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主要就是为了他们而存在的,先有当官的大老爷,才有服侍老爷的人,服侍这帮人的多了,才有了所为的城市,所以说士农工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换句话说,改变了这帮吃皇粮的薪资结构,就等于解决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毕竟老爷们都开始使用纸钞了,你又能收谁的铜钱去?
  因为秦浩组建的这个钱庄背景实在是太特么的硬了,硬到了几乎想干啥就干啥的地步,不管涉及到的是哪个有关部门,管你是三省还是六部,只要是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必须一路绿灯,皇帝都不敢指手画脚,因此秦浩索性建议直接自上而下,从根子上来,先从公务员薪资开始动作。
  唐朝的俸禄,是由好几个部分组成的,包括粮、锦、田、物、钱等,待遇或许没有宋朝优厚,但比起明清来说应该已经好的太多太多了。
  同样的,这么多的组成部分其实是极为麻烦的,比如说这田,随着官职的提升其实大部分官员的职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根本挨不上,管理起来佷是麻烦不说,其中上田和下田的划分等也能难死人。
  这物就更有意思了,完全看朝廷国库里啥玩意多,随心情而发,有时候发两坛子酒当工资,有时候一人发一面镜子当福利,有时候分二斤香料当过节费,甚至还有拿胭脂水粉当红包的时候。
  为此,每到发工资的时候不管是吏部还是民部,全都是一个头两个大,以至于经常发出佛系工资来,不是不想像明清那样来个一条鞭法统统发钱了事,实在是国库存铜有限,压根不够发。
  于是秦浩破天荒的在唐联储拿着小黑板讲了一晚上,终于让李渊他们这一众大佬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
  李渊还嘀咕:“说好了是管印钱的,怎么还干上这样磨磨唧唧的破事了呢。”
  秦浩哭笑不得道:“太上皇,印钱这么大的事,咱得一步一步来,治大国若烹小鲜么,得等到火候到了再掀锅,炖出来的肉才好吃啊,若是现在就印钱,推广不开不说,还佷容易造成经济的崩溃。”
  李渊依旧不满地嘀咕了几句,却也不敢不听话,这可是他好不容易找到的老年娱乐活动,万一玩砸了他哭都没地方哭,因此对秦浩还挺配合。
  “此事还需吏部和民部都对此多多配合,一时之间怕是也落实不完,就交给太上皇来安排了。”
  哪成想李渊大咧咧第说道:“这有啥好安排的,你把计划做出来,明天早上实行就完了。”
  本来秦浩还以为李渊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谁曾想第二天真的都搞定了,萧瑀去民部,直接把方案往桌子上一拍,转身就往部堂的位置上一坐,就一个字“批”。
  戴胄整个人都迷了,他才刚刚从九卿升到部里来,哪碰到过这事啊,有心想研究研究吧,被萧瑀怒目一瞪,道:“怎么着?嫌我老了?我做得计划还轮的着你研究?”
  一句话,就把戴胄噎了个半死,自古以来这老领导的事都是最难办的,尤其是当老领导老到了可以倚老卖老的时候,这萧瑀本来就是民部尚书出身,下边的侍郎和各司衙门哪个不是他提拔上来的,就这么拄着拐棍半躺在部堂椅子上翘起腿在桌子上待着,大有你丫今天要是不签字老子就不走了意思。
  于是戴胄郁闷的连折子的正式内容都没来得及细看,大致扫了扫就加印了,好在他加印的时候下面各司衙门的印章居然都是齐全的。
  吏部那也好不到哪去,虽然这是长孙无忌的地盘,长孙无忌腰板也比较硬,但耐不住人家陈叔达年纪老啊,到了吏部就开始咳嗽,长孙无忌但凡有丁点迟疑,马上就是一连串的血咳,那架势好像你丫要是敢废话半句老子就特么死这一样。
  得,批了吧,跟戴胄一样,他自己批的是什么鬼东西他自己也不知道,索性扔到门下省让魏征闹心去,那货刚当上侍中,平日里又素来眼里不揉沙子,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最能实心用事。
  结果魏征打开折子还没等看呢,李渊就亲自到了,硬着头皮看了两眼,平日里以怼李世民为荣的魏征也被李渊那压迫感十足的眼神給瞅的头皮发麻。
  这命令交到尚书台执行的时候房玄龄都懵了,这特么哪跟哪啊,怎么这么快就到我这了?这么大的事昨天还都连点风都没听到,今天就交由尚书省执行了?国家大事啥时候这么草率了!
  对这些老一辈的胡闹李世民自己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但长辈们好不容易聚一块干点事,他也不太好意思多问,甚至这唐联储本来就是一个以皇帝惹不起为目的去建的,他这时候去过问自然就显得更不恰当,最后索性由着他们去了,有秦浩把着方向,陈叔达和萧瑀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宰相完善细节,相信怎么也不会太离谱的。
  因为这效率实在是太高,所以当第二天秦浩上朝的时候听到工资改革的消息自己就先懵了一逼。
  即日起,京师大小官员经吏部考评之后一律由民部开条,钱庄结算,钱庄推出一种通用卷,乱七八糟的东西和粮食什么的以后统统都用通用券来结算,类似于大唐版一条鞭法一样,而通用券的背后又有盐引給其作保,也可以直接到钱庄换成钱。
  这些倒是他的提议没错,可这速度也太快了点了吧!秦浩忍不住的看向戴胄,这特喵的政令一出,民部几乎被生生砍下去一个司啊!就这么通过了?下个月工资他就可以开纸币了?
  是的,通用券就是秦浩设计的纸币的雏形,这东西方便好用又有盐引作保,存在钱庄不取出来又省了保管费,在官员之中一定可以流通起来,而什么东西只要在官员之中流通起来,离这市场流通也就不远了,等这玩意彻底取代盐引之后,就可以管他叫纸钞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丈母娘的活
  后来秦浩才知道,民部虽然被裁撤掉了整整一个司,但产生的动荡却不大,那些真正做事的低级官吏全都调入了唐联储,不管是工资还是福利全都上涨了一大截,而那些高级官员则纷纷在其他的部门或岗位高升,可见李渊他们面子之大。
  或许唯一受损失的,只有戴胄一个人而已。
  新政策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满朝文武们终于知道他们到底发了多少钱了!这是何其喜大普奔的一件事啊,只是听说房玄龄被他老婆追着打了半条街非说他以前藏了私房钱,算是目前新政策唯一能看到的恶果吧。
  有李渊他们足足好几间屋子那么多的储备金打底,简单的工资结算业务是不可能出什么纰漏的,秦浩也如愿以偿的领到了一百张通用券作为他当侯爷的薪资。
  像模像样的在手指上沾了点吐沫刷刷刷的数一遍,还真有上辈子开工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