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大哥-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书《轮回之惊悚游戏》已发,不会耽误本书更新的,求收藏求推荐啊。每一个收藏,都是我的命。


第三百七十一章 舆论的力量
  目前,汉江以南的局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东风,自然只的就是李世民了,若是不能一战而定高句丽,汉江以南的局势就算做的再好,再完美,终究还一块飞地,堪称镜花水月,这些精心的你布置,也积木都白忙活了;。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安市城已经被打的岌岌可危了,这地方本就没什么正儿八经的天然地利,城防也只是普通水准,对勇不可当的唐军来说并不比打个小山包难上多少。
  而新城,虽然在薛万彻的围攻下被压制的死死的,可里面的将士们的战斗信念还在,一时半刻的薛万彻也没什么好招。
  不过对薛万彻来说,他也从来没想过非得攻下来这座军城,既然大唐现在的补给线还算稳定,那就慢慢耗着呗,小小一座新城,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听说新城现在就已经罗雀掘鼠了,因此他倒也还算镇定。安市城里倒是有粮食。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现在其实也就剩下几小座小城,倚靠千山山脉互相支援,算是卡在李世民道鸭绿江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本来,那几座小城猛攻两个月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为鸭绿江之战做准备了,可也不知是谁说的,鸭绿江借长白山之险实在易守难攻,完全不必急于一时,莫不如暂且等等,等牛进达那边彻底搞利索了,再由南北两线同时夹击,自然可以更加的事半功倍。
  反倒是有一些政治建设工作,现在就可以做了。
  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同化,起码要让高句丽的本土势力不至于打游击战之类的,起码让他们不至于在占领区花费太多的手脚,就连一千年后的中日战争人家还整出来一个大东亚共荣圈呢。
  这对已经身经百战,被秦浩调教过的风言衙门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这地方是哪?汉朝故郡啊!再加上四百年来南北朝之间不断的战争,战争,战争,又有许多许多的汉人躲到了这片土地上生活,整片土地上,汉人足足占据了四成左右的规模。
  于是,一个理所应当的宣传策略就成型了,无数说书的唱戏的,都在似有意似无意的宣传起了民族血统论,唐朝将士们也不再说什么报仇了,而是根据命令张口闭口的就是解救民族同胞。
  同时,这帮大兵就连抢劫的时候也更加注意了一些,碰到同样汉族同胞的时候,一般除了抢一点通用券之外什么也不多拿,而扶余人和其他种族自然还是一扒到底,甚至于碰到有些会说汉话的汉人,不但不抢了,反而还多给几个馒头几匹布之类的。
  要说好这当然也谈不上,跟仁德二字也没有半点关系,可是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是好比较的生物,隔壁扶余人的村子连家里下锅的面糊都被抢走了,自己却只损失了些暂时跟废纸差不多的通用券。
  这优越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啊,甚至隐隐的还有些上等人的意思。
  同样的,扶余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不干了啊,凭什么你们有饭吃,我们就只能饿着,凭什么你们能活我们就得死?你们吃的哪是大唐的粮,你们特么吃的是我们的粮啊!
  于是,本土汉人,哪怕是已经一句汉话都不会说的,一下子就成了其他民族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了。
  更何况这年月的百姓,能活着的哪个不是拼尽全力,对那些明天就饿死的人来说,一条命未必就比一张饼能贵到哪去。
  于是,唐军抢扶余人,扶余人再抢本地汉人,本地汉人也不是怂包软蛋啊,要知道他们其实也没多少粮食的,于是本地汉人又会拿起武器反抗,彼此之间的仇恨越打越厉害。
  这也是秦浩这条计策的基本思路,了解一战二战史的都知道,两个民族从对立走向和睦甚至亲如一家需要至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从亲如一家变成死敌,最多三个月也就够了。
  这其中,风言衙门自然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所有已经被打下来,有唐军驻守的城镇之中,汉人都是隐隐高人一等的,扶余人虽说没混成奴隶,但平日生活中也还是被欺负的挺惨的。
  而那些唐军鞭长莫及的乡村。。。。。
  呵呵,已经是一片血海了。
  凡是扶余人大量聚集的村落,这帮人团结起来将少数派的汉人几乎都杀了,而那些汉人占大多数的村落群,扶余人又几乎死光了。
  更倒霉的是那些扶余人和汉人势力差不多大的地区,两方势力跟两方军队似的,成天干,谁也没捞着什么好。
  而做到这一切,马周只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只需要先给大唐自己的将士把民族观灌输一下,剩下的事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了。
  全都跟秦浩所预想的一模一样。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了。
  接下来就是下一步了。
  由大唐兵力重点保护汉人势力聚集区,扫荡扶余势力圈,政策上减免汉人未来几年的赋税,从中选择识文断字,有众望且会说汉话的长者,出人辽东地区的基层官吏协助大唐朝廷管理民生,同时,派风言衙门下属势力所掌握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等,去各汉族势力讲授祖先‘艰辛’奋斗使。
  几百年前的事儿了,还不是他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么。
  当年具体的情况肯定是谁也不知道了,反正在说书先生的嘴里,那是每一个人来此躲避生活的汉人都被欺负的老惨老惨了,再加上眼前辽东半岛上越来越激烈的民族矛盾,那些汉人老爷们一个个全都义愤填膺的。
  之后,又让村长每天都组织一次由秦侯发明的‘诉苦大会。’主要内容就是说一说,扶余人这么些年到底是怎么欺负大家伙的,大家伙在高句丽朝廷下受了多大的气之类的。
  只要设置一个没人都必须发言,说得好的鼓掌的环节,结尾处再由风言衙门的人领着喊上两句慷慨激昂的口号,嗯,这帮汉人现在比唐人还激进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过江
  大概又过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秦浩说服黑齿将军在葛岭城下飙演技的时候,辽东地区已经组建了汉人义勇军了。
  这些新组建的汉人军团中,甚至不乏有上个月刚刚被唐军打散的,刚刚放下兵刃的高句丽老兵。
  这些老兵用来攻城未必有什么用,但起码不用大唐再费心治安之类的琐碎事情了,李世民可调用的兵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而大唐在辽东的民族政策也随着这个现状发生了根本改变,有点类似于蒙元,将半岛百姓分成了四等了。
  第一等当然就是唐人了,这些唐人日后主要生活在租界里,走出去见官大三级,甚至出现了扶余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小木牌。
  第二等,便是原本的那些汉人了,这些汉人能做官,能跟唐人做生意,可以自由出入租界在唐人的地盘混饭吃。
  第三等则是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少数民族人了,比如渤海人,羯人,契丹人之类的。
  而扶余人么,则完全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
  这样做虽然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民族融合,但胜在简单粗暴,短期之内见效最快,只是后期拨乱反正的工作量简直大得吓人,偏偏秦浩还是个心软的,总觉得这里头有他的一份罪孽,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始终未这事儿操碎了心。
  理所当然的,安市城在李世民下定决心之后一个冲锋就给拿下了,城破当天高惠贞站在城头对唐军破口大骂,然后自刎殉国,被李世民下令厚葬。
  而新城也终于弹尽粮绝,再打下去就只有吃人了,高延寿又不是张巡,所以领着一匹敢死队冲着薛万彻严密的军阵来了次自杀式的惨烈冲锋,便再也没有出来了。
  而那些新城的余部,则全部向薛万彻投了降,可怜的黑国王薛万彻终于算是解放了,麾下将士们金城溜达一圈,连只耗子都没找着,瞅着其他友军一大袋一大袋的通用券往身上背,别提多眼红了。
  与此同时,牛进达也终于在百济攻破了居拔城,将国王宰相之类的统统一股脑的押给了李世民,百济国算是暂时覆灭了。
  本来,百济散落各地的军队还有两万多人,且还有一阵子要打的,可因为秦浩跟黑齿已经暗通曲款,那些零零散散的军队最后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全都集中到了他的手上,并劝解部下放弃向牛进达寻仇的打算,只对着北边的新罗军队死怼,还把牛进达北上过汉江打高句丽的路线给让了出来。
  总之,牛进达已经准备就绪了,随时可以北上开辟第二战场,消息传到李世民那的时候自然又是一阵龙颜大悦。
  现在,摆在李世民前面的只剩下白岩、后黄、横山、磨米等几个小城了。
  跟新城一样,绕过去问题倒是也不大,就是怕他们袭击粮道。
  本来,李世民想毕其功于一役,分兵几路一块打的,在他预估中有个七八天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结果马周却主动请缨,要由风言衙门来进行攻城。
  风言衙门怎么攻城?自然是靠舌头了。
  辽东大地的民族矛盾都已经乱成这个德行了,又没特意围城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他们自然是不可能不受影响的。
  于是,没几天的功夫,在大唐探子的煽风点火下,城内的汉人和扶余人就闹起来了。
  说真的,仗打到这个份上,几城将士们早就没什么战心了,那些焦土抗敌的英雄不管在哪个年代哪个英雄都是极少数,大敌当前又这么一闹,几个汉人为主的城池直接把旗一换就出去拜见天可汗了。
  剩下两个扶余人为主的城,也没好到哪去,李世民感觉还没等他们热身呢,唐军就胜利了。
  再之后,将扫尾工作留给一直苦逼的薛万彻,他自己则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鸭绿江出发了。
  江面上,秦浩的十几条大船,已经排成整齐的一排,在迎接圣人的检阅了。
  这是秦浩自打被扔到登州之后第一次见李世民,虽然平时他也没少见,可这万军阵前,穿着一身银光锃亮的铠甲的帅气亮相,那还真是第一次。
  秦浩一个人越众而出,单膝跪地,李世民也是单人驱马向前,大声问道:“敌军沿江防线现在如何?”
  “回陛下,沿江防线已经被敌军废弃,敌军只在长白山上依山建寨,臣以查明,其中箭楼共一百三十一个,关高十六丈,守军大概九万人左右,在我大唐雄狮面前,皆插标卖首之辈。”
  李世民再问:“牛大总管现在何处?”
  “牛大总管及其麾下八万将士,和两万新罗友军,共计十万人已经在汉江南岸整装待发,只待圣上一声令下,便可直捣黄龙,开辟第二战场!”
  这些事李世民自然早就是知道的,之所以这时候问,主要是问给三军将士听的,算是一种打气。
  等到该问的都问完了,李世民拍拍秦浩的肩膀,温和地说道:“辛苦了,此战,你虽无披坚持锐的杀敌之功,但朕知道,能打成这样,大半都是你的功劳,说你是此战首功也不为过。”
  “圣上过誉了,臣愧疚,实不敢当。”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大唐也算后继有人了,起来吧,带朕上船。”
  “是”
  接下来的大半天,秦浩一直在忙活着将李世民的大军从鸭绿江的这头运到那头,因为秦浩这么长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