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大哥-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去吧,朕封你为扬州路巡察使,代天巡狩,江南各地州府的一应人力物力,由你无条件征用,朕等着你的大船。”
  “臣,谢陛下。”
  …………
  出了门,秦浩感觉很爽。
  李世民看来是真没问过唐联储的事,他倒是真的门清,唐联储今年的新增纸钞预算,极限是三亿贯,这特么要是都给他造船,造艘金船都够了。
  事实上他也不可能这么干,国库那点家底,真不一定跟大食去死磕陆战的,怎么也得给他留点,他造船一亿都花不了,况且青帮这些年通过海贸赚的盆满钵满的,这时候造新船,怎么不得掏出来点,再加上民间募资,让那些跟海贸有关系的商人捐点,他拿个千万就足够了。
  秦浩他造海船的时候秦小昊还没来呢,因此不光是航海术,造船术也是跟人家学的,大家自然是半斤八两,而现在秦小昊来了,玩过船模的秦小昊来了,秦浩打算让大食的那些土老帽见识见识什么叫船!带火炮的船。
  火药和火炮,秦小昊早就设计出来了,只是一直没造而已,这东西其实并不像网络小说里那么好使,毕竟开花弹射不远,实心弹杀伤力又有限,加上这东西又沉又笨,根本没法用在野战上,用来攻城自然无往不利,用来守城就差的多了,更何况大唐也不用守城,而大唐的对手一般又没什么建城的习惯,推广开弊大于利。
  但水战么。。。。。那不叫打仗,那特么叫屠宰。
  盖伦号的船模早就造好了,不过既然要干,就得干个大的,大唐现在这么有钱,尤其是发行纸钞之后有钱的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因此秦浩决定,把圣特立尼达号造出来。


第四百三十五章 团结的商人
  临走之前,秦浩给裴行俭写了一封长信。
  如今,裴行俭离真正的大佬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有时候这一步之遥却是难如登天的,位高而爵轻,说的就是他这类人,说白了就是根基不稳,这一仗如果能打成了,公爵不敢说,但侯爵应该是稳的。
  所以秦浩千叮咛万嘱咐,简而言之一句话:稳住别浪,等我发育。
  召来工匠,秦浩终于拿出了样板的高仿红夷大炮,让工部开足了马力造,李世民亲自观看了试射,感叹道:“此真攻城之利器也。”
  秦浩笑道:“不光是攻城,守城的效果其实也不错,只可惜运输不便,不能野战,水战中却是当之无愧的神器,只是陛下,虽然这东西现在的实用性还不高,但只要咱们肯在上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大匠地位,早晚有一天,这东西也会变成野战神器,到了那时候,骑兵将不再是战场上的王牌,它才是。”
  “哦?这东西还能改进?”
  “能的,只要我们坚持改进,它将会越来越小,越来越轻,早晚能研制出可以随军携带的小炮,甚至我们还能研制出极小极细,由将士们拿在手里的炮,不过这需要很高超的冶铁工艺,以现在的技术,只能暂时用铜炮。”
  “呵呵,你这哪里是炮,分明就是钱啊,若不是朝廷现在发行了纸钞,国库里的存铜堆积如山,朕还真不敢让你造这东西,也罢,此物既然如此神勇,朕也就放心了,这样吧,让工部先抓紧制造你要的,然后将长安、洛阳、扬州、并州、平壤、西宁,都装备上这东西,也就够了,同时传朕旨意,不管哪个大匠,只要能将此物改成铁造的,封县子,若能改的又小又轻,直接封侯爵,玄龄啊,朕出征在外,此事你看着点。”
  “是。”
  隋唐时大匠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此大匠封侯,倒也没什么人跳出来反对,这要是放到宋以后,工匠恨不得当奴隶对待,这旨意能通过才是见鬼。
  事实上这条命令一下,所有的大匠都不干别的了,专心致志的研究火炮改良,倒是让秦浩也没有想到的。
  几天之后,李世民率领关中精锐出征了,由太子李承乾监国,发关中府兵三十万,东突厥骑兵十万,安西都护府发兵十万,吐蕃番兵十万,南诏番兵十万,共计七十万大军,由李勣做先锋,浩浩荡荡的就朝西突厥碾压了过去。
  大唐有钱,就这么任性。
  而秦浩,也带着秦小昊一起,南下扬州,开始了他们的造船大业。
  扬州船厂虽然整体搬迁到了倭国,但底子还在,真正的大匠也没几个走的,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做盖伦船的研究工作,现在技术上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只是一直缺少换装的时机罢了,而秦浩一来,就将盖伦船的制造交给了其他船厂,他们则专心致志的研究圣特立尼达号。
  当然,名字还是要换一下的,经过左思右想,秦浩决定,将这艘超级大船暂时命名为大唐号,等将来试水之后再交给李世民亲自命名。
  因为之前秦小昊玩过船模,凭记忆,倒是勉强能把这船的外貌复制出来,但想单靠一艘船模就把船复制出来,这就属于痴人说梦了。
  好在圣特立尼达号虽然大,但底子依旧是盖伦号的底子,扬州的那些大匠们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再加上秦小昊的理科水平,秦浩这才夸下海口要造这东西,他并不认为十八世纪的欧洲技术对现在的大唐来说有什么翻不过去的鸿沟。
  甚至据秦小昊所说,如果必要的话蒸汽机他也能造出来安船上。
  扬州这地方,秦浩也不是第一次来了,因为是运河的中心,所以这些年来也是越来越繁华了,尤其是商业气息,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长安,城市里一百多万人口,几乎全是从事商业工作的,也是洪门真正的大本营,甚至如果青帮不是被招安的话,可能总舵也安在这了。
  而东南亚商路断绝,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秦浩一到,自然就受到了热烈的夹道欢迎,不少的豪商哭着喊着要秦浩救命什么的,秦浩很随意的发表了一个演讲,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结果,扬州商人的热情把他都给吓傻了。
  不到三天的时间,扬州这些商人便募集了一千多万贯的捐款,并表示只要是造船需要的,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工人干活都不要钱。
  不仅扬州如此,关键是全国的商人都行动起来了,这次大食这一套组合拳,可是结结实实的打在这些商人的头上了,听说洪门内部也开了个会,每个堂口都表态了,全力支持秦浩造船。
  虽然洪门在海运里插不上手,但天下经济一盘棋啊,没有了海运,他们的货就卖不出去,需要的原料就买不进来,工人要开支,自己要生存,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们自己就得崩溃。
  所以,秦浩在船厂视察的时候,光木材就从南诏运过来三百多根,全是数百年以上的杉木,甚至于还有被派过来的,原本不属于造船厂的八百多名木匠,这些木匠可能不会造船,但打打下手什么的还是非常称职的,而且不收工钱,管饭就行。
  秦浩不由得感叹,“我大唐百姓如此精诚团结,何事不成啊。”
  秦小昊瞥了他一眼道:“我倒是觉得,资本家联合程度比想象中更大一些,你看,天下商人是一家的感觉已经出来了,若洪门和青帮联手,不管是钱、权、还是人,甚至连兵都不缺,此战过后若是让他们尝到甜头,将来这样的联合会越来越多的,若朝廷顺应他们的需求还好,若是以后朝廷欺负他们,你猜,他们能爆发出多少的能量?据我所知,不管是关陇军事贵族还是江南高姓门阀,都跟洪门有着很深的关联,甚至他们就是洪门的支持者。”
  秦浩也瞥了他一眼,道“可是据我所知,洪门的几大堂口中,最少有三个是你控制的,这一任总旗主居然还是个卖玻璃的。”
  秦小昊羞涩地一笑道:“说什么呢,真不是三个,是六个。”


第四百三十六章 病
  有了这么多本地商人的支持,秦浩几乎是到了扬州的当天就投入到了正式的工作当中。
  当然了,秦浩其实就是摆个样子,主要的技术指导都是秦小昊在做,圣特立尼达号几乎是工业革命之前的木船巅峰之作,共四层甲板,长61米,宽16米,排水量接近五吨,如此的庞然大物,即使他造个稍微小一点的,工作量依然很庞大,但建设的速度却是飞快的。
  这样一艘船,当年的西班牙从设计到下水足足用了四年,当然,设计本身也花了一年多,另外这人力物力也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但大唐的速度却实在是有一点可怕了,从秦浩到扬州,到大船下水,居然一共只用了四个月!工人和大匠全都吃住在工地上,黑天白天两班倒,几乎不用任何的组织和动员工作,秦浩这个所谓的领导倒是更像一个后勤大队队长,每天的工作就是尽量关心到每一个工匠的身体情况,不要让他们猝死在工地上。
  民心可用啊。
  当然了,这也跟大唐现在资金充裕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唐,每个人都有着一个梦,在李世民上台的这十几年里,人民的生活确确实实有了飞跃式的显著提高,国内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都还经历过隋末天下大乱,易子而食,而年龄稍微小一些的,已经开始嫌弃肉太肥了。
  这样大的反差,让天下百姓无不对大唐拥有近乎百分之百的忠诚,百姓也愿意为了这样的朝廷去奋斗,去牺牲,用一句比较现代的话来说,国力爆炸期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全天下的百姓都憋足了一口气,让整个国家同进同退,这样的朝廷是不可能失败的,就算失败了,也会用这口气重新崛起。
  在这样的一口气之下,整个大唐几乎都是疯狂的,从长安一路往西,更多的人在为了这一仗捐献出自己的一切,大唐不限制私人兵器,于是三三两两的乡勇,拿着武器自发地走上战场,赶都赶不走,用小推车来保证大军的后勤补给,而这样的热情又带动了将士们的报国热情,死战不退。
  打开报纸,赫然满篇都是在说西域战争的,其中有一条多多少少还跟他有一些关系,十五岁小将薛礼,率领八百东突厥骑兵,直插战场二十余里,立下了此战的第一功。
  这让秦浩不禁感叹时光荏苒,一晃眼,当年的小屁孩都已经长大了,都能独当一面了。
  侯君集率领的安西都护府主力终究还是党项人,西突厥小胜两场之后颇有些得意,可等到李勣和阿史那杜尔率领的东突厥骑兵赶到战场的时候,他们就有点笑不出来了。
  很难想象,这些东突厥人十年之前还是大唐的死敌,怎么如今一个个恨不得都精忠报国了一样,打起来是真跟你拼啊。
  这也多亏了李世民胡汉一体的政策,这些年东突厥离河西走廊这么近,没少吃丝绸之路的红利,关键是大唐在如此高度繁荣的情况下,几乎也没怎么收过他们的孝敬,反倒是碰上个黑灾白灾的时候没少帮他们出钱出力。
  这日子,比特么以前在颉利手下的时候幸福太多了啊,现在正是大唐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如何能不效死命,最最让他们气愤的是,这次捣乱的是谁不好,偏偏是特么的西突厥。
  不打的猛一点,怎么向大唐证明俺们跟你们不是一家的?别说什么民族同胞,草原民族压根就没这概念,因为都叫突厥俩字,好多汉人都对俺们误会了,那些没文化的乡下愚民,还以为是俺们造反了呢。
  倒是裴行俭那边的海上,打的不温不火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