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明腰间横刀出鞘:“郎君,杀过去。人挡杀人,神挡诛神。”
  柳木脸上多了一丝笑意:“夫人,你认为二哥对这银山会如何?”
  “若,若……。”独孤兰若想说若是当真有,但立即又改了口:“大姐夫统兵二十万,杀一个血流成河,那银山也必须是我大唐的。”
  柳木靠回到软垫上:“新罗就是跳板,耽罗岛就是去那边的必经之地。那岛上大约有六百万心狠手辣的野蛮人,光大姐夫一个人不够。所以事不急,慢慢来。”
  六百万!
  这个数字让独孤兰若吓了一跳,要知道大唐眼下才不过二百六十多万户,也就是一千四百万人口左右。
  而大唐四周,半岛三国加起来也有近四百万人。
  还有突厥、吐谷浑等,也是数百万人口的大敌,大唐的人口有限,兵力也有限。
  独孤兰若笑了:“打仗是男人的事情,我倒是期待你说的来自耽罗那边的美味。”
  “你太过份了,骗我说了秘密,然后就是这个态度。”这次换成柳木火大了。
  独孤兰若拿起一粒腌梅干放在嘴里,漠不经心的说道:“要不,找人评理。你说是大姐夫合适,还是二哥合适。或者我们进长安到父皇说说理。”
  柳木气的在独孤兰若的PP上打了一下后说道:“气死我了,我去数我的金子去。”
  独孤兰若没理会柳木对月明说道:“明,去告诉厨房,今晚上我设宴请金德曼共进晚餐,而后准备一下……,这个只是两个人似乎不好玩。”
  “好了,晚上我陪你一起。我有一个新游戏,很有趣。不过现在,我真的要去看看我的金子,必须考虑明年春天大收购的事宜。这每天太闲,闲的只有数金子玩。”柳木一步三摇的晃着出了屋。
  柳木出屋后,独孤兰若再吩咐:“月明,去取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雪绒长裙,一会赐给那小丫头。”
  柳木在的时候,独孤兰若还称呼金德曼名字,或者叫新罗公主。
  事实上,真正的称呼应该是乐浪郡主,这个称呼比其他的一切都更尊贵,因为这是大唐加封的公主。
  但独孤兰若依然称呼其为小丫头,在独孤兰若眼中,金德曼根本就是不值一提小丫头。
  月明却问道:“公主,这赏赐重了点吧。”
  “是有点重,但给她吧。”
  傍晚,金德曼激动的眼睛之中直冒小星星,这种长裙她听过,而且大唐在去年的时候仅此一件,可以说大唐第一件珍贵无比雪绒布制的冬装长裙。
  光是谢恩就是谢了三次。
  独孤兰若才不在乎这条裙子,她本来就是对这些身外之物看的淡的人,道观的数年生活,她根本不在乎物质上的东西。


第0281章 挖个坑、搭个棚
  “好了,谢一次就够了,这还谢三次。”柳木打断了金德曼的第三次很正式的谢礼后又说道:“商量个事。”
  “贵人您讲。”金德曼对柳木说话的语气很恭敬。
  “去洗个脸,脸上抹的象是去厨房偷了面粉一样,脸上那两团红看着傻傻的。”
  柳木的话让金德曼很意外。
  因为金德曼眼下的化妆打扮,绝对是大唐贵妇游行的妆容,她选的是白妆。而且贴面用的还是金箔制成的花钿。
  再看独孤兰若以及府中的侍女,却无一人用这样的妆容。
  “这就去洗脸。”金德曼施一礼之后告退。
  金德曼出屋后独孤兰若问柳木:“很早以前我就想问你了,为何你不喜女子盛妆。”
  “不是不喜,铅粉有毒涂在脸上只会死的更快。红妆却是涂成大红脸,这个就不能折中一点。”柳木说到这里轻轻一拍大腿:“又想到一个财路,还是要落在金德曼身上,这个让她一定能发大财。”
  独孤兰若端坐,只当没听到。
  独孤兰若住在道观多年,也没打过粉,真正化过浓妆。多年以来也就习惯了,所以她府中的侍女们因为她几乎不化妆,所以谁也不敢化妆。
  独孤兰若回归公主府之后,也只是简单打一些腮红,唇红什么的。府中的侍女们这开始化些淡妆。而金德曼这脸抹了全白,确实很显眼。
  金德曼去洗脸的时候,柳木吩咐人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抬上来。
  那是一个三尺见方的木盘,上面有许多小格子,而后写了许多没听过的街市的名字。
  “这个,叫大富贵。(注:强手棋,可参考大富翁游戏)”
  金德曼进来之后,柳木专门给她讲解了游戏的玩法。
  玩什么游戏金德曼不在意,她的目的就是亲近长平秀公主,当然也想从柳木这里得到更多的对新罗的好处。
  这棋很好玩,没一会功夫就吸引了两女。
  独孤兰若原本是让抱琴帮着她收那所谓的代表钱币的纸片,当柳木的棋子踩进她满级的店铺之后,独孤兰若竟然主动催着柳木快点付钱。
  柳木一边给独孤兰若数着钱,一边结金德曼说道:“长安还有你的人吧,安排两个人回去,吩咐他们给莱州运大量的海蚌,再安排几百人过去作工。我想把蚌壳尝试着磨成细粉,然后运到长安来。”
  “是。”金德曼连柳木要这些有什么用都问过,只要柳木吩咐的她一定会力去作。
  毕竟,柳木给他新罗的三千把上等横刀以及三千副皮甲已经往江南运,会在江南装船经耽罗,然后到达新罗的耽津港。
  独孤兰若认为柳木不应该这会和金德曼谈正经事,立即差开了话题:“听闻禁军家眷的田也让你租用了。”
  “不,是合作。”柳木更正在这个概念。
  “好吧,种什么?”
  “萝卜,各种萝卜。在家里待上几天我准备去浊河峪,冬天有些事情我要提前作点准备。这中秋一过,说入冬可能没几天就下雪了。”柳木给独孤兰若说着。
  独孤兰若说道:“你去浊河峪那边之前,去泾河那边的庄子也转上一圈。”
  “恩。”柳木点点头,他知道独孤兰若说的是泾河翼国公府的庄子,那里自秦琼去了并州就闲置,眼下柳木的三个妹妹住在那里。有宫里派来的女史每天安排她们读书,学习礼仪。
  其实不用独孤兰若讲,柳木也要去秦琼在泾阳的庄子,他需要带些东西去浊河峪。
  柳木带的东西就是玻璃,平板玻璃。
  浊河峪南阳坡,柳木除了玻璃还带了一个人,柳木的农工三管工,这位年龄四十岁上下,识不少字,但因为是贫家子弟也没有任何人推荐他去官府之中作事,一直在家务农。
  而且也是这些普通农户之中,真正有名字的少数人之一。
  这是当年教他认识的抄写匠给他起的,叫杜子春。
  “挖,按下去一尺,将熟土在一旁堆好。”杜子春吩咐着,成百个壮劳就开始挖,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土坑。
  每个土坑最都是十丈长,两丈宽。这样的土坑一共挖了六个。
  很快,一尺深的熟土已经挖了出来,被整齐的推在一旁。杜子春跳下坑中抓了一把坑下的土之后,又让挖了一层,然后才继续吩咐:“再挖下去二尺深。”
  干活的壮劳们没有多话,干活就是了。
  在柳木这里作工,他们也是领教过,许多事情他们根本就不明白,问了也给解释,但许多事情解释了他们也一知半解,大部分人都不多问,只按吩咐干活。
  人多作活快。
  挖好之后,有人抬来木板,开始在坑的北侧夯土垒墙,以木为柱,而后下层用石块,上面用土砖,一天时间就把五尺高一尺厚的墙给垒了起来。
  第二天,继续作活。
  开始搭架子,这里开始有专业的木匠过来作活。
  除了主架,然后就是五尺长三尺宽,可以镶上几十块六寸长四寸宽玻璃的格子,木匠的手很巧,并不是固定的格子,而是空出来,玻璃并不规整,而且在这里可不能再裁玻璃,所以根据玻璃的形状作框再镶到木架上。
  柳木在这里看着干活足足十天时间,每天都很认真的看着。
  柳木不是专业的农民,只是懂那么一点书本上写的知识。
  这个也是穿越前他们村子的最新技术,叫半沉式大棚,比起普通的大棚效果更好。
  熟土重新堆回坑里之后,整地的时候杜子春问柳木:“郎君,这个到了下雪天真的能活。”
  “还没有完,再去制作很厚的草帘子,平时用草帘子盖在上面,日头好的时候拉开帘子让见一见光。要生火炉,而且就这几个棚子用的火炉需要多少,到时候再看。”
  “那成,一个棚先留十个炭炉位置。那么郎君咱们种什么?”
  “什么最容易活。”柳木反问。
  “韭菜、小葱、香菜,这些插上就能活。”杜子春不用思考也能给出答案来。
  柳木再问:“再三种,菠棱菜行吗?”


第0282章 李渊的私访
  柳木说的就是后世的菠菜。
  “种一块试试,估计能行。”杜子春说的一块就是指一个棚子被分为五块地,按两丈见言来计算的。
  棚子内,实际的种植宽度是一丈六左右,也就是四米七的样子。
  柳木在杜子春肩膀上拍了一下:“老杜哥,这菜棚要能成,明年冬天咱们就把整个山坡都改了菜棚,还有就是今年冬天往宫里送的时候,让你去送。”
  杜子春激动的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只是用尽全身力气一抱拳。
  柳木继续说道:“我讲的你记下,最早的冬天有鲜菜吃,应该是在秦始皇时期。那个时候,始皇在骊山温泉种菜,这个是有史书记载的。而后在汉代宫中,有蕴火种菜的记载,大臣们意见极大,数次上书。”
  杜子春听完后问道:“是因为圣人有的吃,他们没有,所以才反对。”
  柳木一愣,这也解释倒也是有趣,转而放声大笑。
  记得史书有记载,大臣们进言是说,非当之食,省费岁千万。估计是因为花销太大,所以才上书阻止。
  听柳木笑,杜子春感觉自己可能说了不应该说的话。
  却想柳木说道:“你说的也对,这个法子确实不好。让你们辛苦了这么久,确自己吃不上,不好。”
  “郎君,我以前识字的时候,那位先生给我读过一段书,我自己也试过,花费虽然不小,但值当。”
  “是什么?”柳木很感兴趣的问道。
  “种韭菜,在窑里种。但长出来是黄的,味道有点冲,但却是极好吃。”
  “那就种些,多种些。”柳木很是支持,这个在后世叫韭黄,是很好吃的东西,特别是韭黄牛肉饺子,美味之中的美味。
  大棚的事情柳木看到已经建成,种植与再挖韭黄窖的事情交给杜子春。
  柳木在准备回泾阳庄子的半路上,又去看了自己的菜窖。
  这里已经全部挖好,正有人往内堆着梨与萝卜。
  “混堆?”柳木很好奇。
  当下有管事的就解释:“郎君,梨中有萝卜,放到新年之时梨还照样鲜着。”
  听到这话,柳木何止是大吃一惊,这足以证明窖藏技术在大唐之前就有了,而且民间有人懂,就代表这个技术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
  那么就应该在南北朝。
  柳木又问:“菘菜储的如何?”
  “郎君放心,就在您老宅那片河滩地咱们清出了一块,那里通风,已经准备了足够的草帘子,只待菘菜收获就往那里运,然后按四尺高码好,再派人日夜守着。再有一事靠郎君知,新田种的是绿皮红心的水萝卜,这些天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