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关于柳木给倭岛下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战略,长孙无忌也有了份初步的计划,甚至还增加份倭岛人才的掠夺计划。
  最后,长孙无忌亲笔写下份授权书,将东港舶司使的位置请李孝恭暂代。
  然后让柳木以总舶司使的身份作了备注。
  午后,刘仁轨与裴世清将柳木与长孙无忌送到船上,长孙无忌握着裴世清的手:“裴公,实如的告诉河间郡王关于银矿的事情,他定会留在这里为大唐尽忠尽责,但其余人不可知,切记,切记。”
  “国舅安心,老朽分得轻重。”
  船开了,长孙无忌倒在船仓里就呼呼大睡,他的体力与精力已经到了极限。


第0629章 扶灵回长安
  几天后,扬州城。
  身为李神通长子的李道彦身披重孝跪在门外,这里连灵堂都没有设,这是李神通的遗命。
  柳木到,几个披着重孝的年轻人跳了起来。
  “跪低!”李道彦低喝一声,几个年轻人竟然还站着。却见跪在李道彦身后的李神通次子李孝察起身给每人一脚,将那几个年轻人踢倒地地。
  柳木来到门前的时候,一年轻人来到柳木面前,双手递上了一份书信。
  “我家郎君口述。”
  柳木接过之后,上面写着李神通的最后的一些遗言,特别推荐了一人,也就是此时递书信给柳木的年轻人姜恪,这是李神通谋士中最出众的一人。
  前蜀汉姜维后人。
  柳木将书信放在怀中之后来到李道彦身旁:“王兄,随我来。”
  李道彦一言不发的跟着柳木往屋内走,屋内有硝石制的冰降低温度,保持李神通的尸身。柳木跪地行大礼之后,对李道彦说道:“皇叔身上有一份绝密的公文,事关我大唐未来十年的兴衰,这份公文在送到长安圣人手中之前,王兄辛苦了。”
  李道彦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原因。
  这么说来,自己的父亲要求不洁身、不更衣、不入棺的原因也就明了,这份公文没有确定安全之时,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去碰到。
  长孙无忌来的晚一步,他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一百名精锐的卫士。
  这是李世民在他离开长安的时候给他的,一共二百人,抽调的是大唐禁军。
  这些人只有三十人随长孙无忌去了倭岛,其余的人留在这里还没有安排,此时长孙无忌调了一百人过来。
  长孙无忌和柳木一样,在李神通尸身上施重礼。
  “国舅,那份公文胶东王会保证其安全,胶东王也是百战豪将。”
  柳木这话一出口,李道彦心中升起一种责任感,无须开口承诺,但这份公文任何人想得到,就须先踏过他的尸体。
  长孙无忌心中大写了一个服气。
  柳木能上位绝对不是运气,除了是一个战略天才之外,人心上比自己强。柳木一句话就让李道彦发自内心的感激,同时也让李道彦骄傲。
  构想没再看李道彦割破李神通的衣服去找那份公文,而是往外面走去。
  有什么不信任的。
  李道彦是皇族宗室,他本身就是非常可靠的,而且又加上李神通身死,他肯定会保护这份公文,而且到了长安,这也是给李神通追封的一个筹码。
  柳木来到外面之后才看到独孤兰若。
  孤儿兰若有身孕,所以不能进灵堂,却已经准备好孝衣,李神通从宗室的族谱上就是独孤兰若的皇叔,这孝是一定要戴的。
  在两位侍女的帮助下,柳木换上了孝服。
  一刻钟后,李神通将装进了一个很普通的棺木之中,身上被割破的衣服还没有换掉。
  柳木与长孙无忌参与扶灵,然后将灵柩直接上船,当天就往长安去。
  李道彦只是给李孝察解释了原因,其余的人他没开口,他也不想开口解释。只有他和李孝察是正妻所生,其余都是庶子,无须解释。
  这些人哭灵图的未必就是真孝,这也是李道彦所不喜的。
  谁再敢闹事,他让李孝察狠狠的打。
  事实上李道彦很感激柳木,就凭让自己保护这份公文,进长安之后朝廷肯定会给一个上溢,而后给一个很好的追封。
  半个月后,长安城。
  李世民拿到夷男献上的可汗金刀还没有开始庆祝,就见房玄龄穿着素服入宫。
  “这……”李世民不明白房玄龄怎么会突然穿上素服。
  “圣人,潼关急报,运河上有官船挂白菱正往长安来,船上有柳驸马的旗号,有长孙国舅的旗号,还有胶东王李道彦旗号,高密王李孝察旗号。船队过潼关没有停留,日夜兼程往长安而来。”
  房玄龄汇报之后想了想又说道:“可能是,准安王。”
  李世民站在那里好半天没回过神来。
  房玄龄再次提醒:“圣人,估计到了明天,船队肯定会在渭水南短暂停泊,而后派人前来报告,但却想不出是为何这么急着回长安,若依礼,应该在潼关停下来,等长安派人过去之后,再依礼法进长安。”
  正说着,又有人带着文书冲了进来。
  “圣人,华州六百里加急。”
  房玄龄过去接过,打开看过后对李世民说道:“圣人,正是准安王。船上带有一份事关大唐国运的机密文书,所以不停船,预计明天午后会到长安,请圣人决断。”
  李世民只思考了片刻:“你去告诉宗正卿出迎,我去告诉太上皇。”
  “圣人,宗正卿是准安王的亲弟弟。郑王早逝、李神符年幼随兄长李神通相伴度日,臣是担心宗正卿受不了这个噩耗。”
  “那么……,叫李道宗去迎。”李世民改了吩咐。
  次日,码头上。
  正如房玄龄所预测的那样,李神符哭晕了数次,他的李神通虽然是兄弟,但自己却是兄长抚养成人,其感情比寻常的兄弟更深。
  就是李渊都哭的差一点背过气去。
  亲王级的葬礼可不是普通的,这个需要一个很复杂的流程,而且还要选日子。
  李世民下旨,特赐长安素三日,禁乐三日,陪葬献陵,加封司马……
  三天后,原太子府,现柳木的总舶使司。中院。
  总舶司前院是办公的地方,事实上只占了整个太子府的五分之一,这里主要的是密库、账册库、机密资料库,以及总账房。
  原太子朝堂,那里才是总舶司的工作人员办公的地点。
  眼下总舶司的人越来越多,仅是整理资料就需要几十人每天不断的抄写,整理,入档。
  中院,是一处小花园,以及太子府嘉德殿。这里现在改为柳木的会客区域,取名闻天阁。后院占了一半以上的地方,是柳木在长安的家。
  这次跟着柳木回来的就抱琴一人。
  闻天阁内有资格坐在这里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大唐的决策者集团与几位当事人。


第0630章 内阁的雏形
  大唐的决策集团也从原先的八人增加为九人,增加了一个内书令高俭,事实上就是大唐皇帝的秘书处。
  额外让参加的是李神符、李道彦、长孙无忌。
  特殊获利参加资格的是柳如雨、李道宗。
  文书记载为什么把柳如雨写在前面,因为柳如雨是总舶司总账房,这个身份高于新任宗正卿李道宗。
  那份文书是长孙无忌起草,柳木、裴世清、李神通、刘仁轨一同修订的。
  年龄最小,爵位最低的柳如雨负责朗读。
  能参加这样级别的会议,柳如雨感觉自己回家后应该祭祀父母,祭祀先祖,这是柳氏一门最大的荣光,自古女子参政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更别说这样级别的会议。
  柳如雨的声音很好听,念的也是极好。
  太上皇李渊在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还提出,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女官,也要给优秀的女子一些机会。
  可当柳如雨正式开始读公文的时候,李渊的神情变的越的严肃。
  公文念到一半的时候,这闻天阁内甚至可以听到许多人粗重的呼吸声。
  突然,萧瑀起身:“太上皇、圣人,请暂停片刻,臣有些不适。”
  “那停一刻钟。”李世民说完后抓起水杯猛灌几口水,他有种口干舌燥的感觉。而萧瑀却是将医圣馆的护心丹抓了一把就塞进了嘴里。
  这一暂停的一刻钟没有人说话,除了喝水、吃药之外,也没有一个人乱动。
  沙漏到底之时,柳如雨重新站了起来,继续读那份公文,她念的很满,额头上渗出的汗水也一直没有擦掉。
  终于,公文念完,柳如雨这才看了自己的双胞胎弟弟柳木一眼。
  柳如雨感觉自己的能都要从胸口跳出来了。
  长孙无忌起身:“谢过总舶司账房柳首席的朗读。”柳如雨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施礼后会回自己的座位上。
  长孙无忌离席:“太上皇、圣人、各位同僚。十三队勘察队我一一询问过,也亲眼看过挖到的矿石样本,其中仅仅在浮土之下的银矿就多到无法估算其数量,虽然不敢相信,但事实摆在眼前。我也不得不相信柳驸马所说,其银总量怕是可以替换整个长安的砖石。”
  李世民这时转过头:“父皇,儿准备明年以举国之力灭颉利。”
  “朕以为,可以再等一年。先挖回来值一百万贯的银子,让华原县为我大唐军士换一次装,纵然没有神策卫的神策装,怎么也要有点好东西。大唐的军士都是大唐的子民,少一人为大唐战死,就少一个家庭落泪。”
  李世民听完这话立即起身:“儿谢父皇指点,是儿太心急。”
  李渊又转头看向坐在自己右手边的柳木:“小木,朕明年决定亲征,一夜下高昌。你以为是否可行?”
  这里如果不是正式的会议,柳木肯定要逗一逗李渊,但此时不行。
  此时是大唐最高级别,关系到国运的正式会议,柳木只能严肃又严谨的说每一句话。
  柳木说道:“父皇,您亲征这件事情,朝堂之上若是允许了。我可以助程将军一夜下高昌城,但高昌周边大小城池,部落还有不少。需要多长时间拿下来,这要看李药师的统兵方略,儿臣无法回答。”
  李世民接口说道:“木,不如你直接说,你怎么想的。”
  “圣人,我真心想的是,父皇辛苦一下去银矿区住上几个月,连大唐太上皇都亲至这里,而且与外界不联系,派到那里的人会心怀大唐,心怀荣耀。他们会十年如一日,安心守护那里,将一船又一船的银矿石运到莱州。但……”
  柳木说到但字停下了。
  没有人催,也没有人提问,包括李渊都在等柳木接下来的话。
  柳木拉过自己那连小轮子的铁皮箱子,在李道宗的帮助下拉开一副巨大的海图。
  “但这里,对马岛。这里是倭与半岛争了上百年的地方,咱们的船队从这里经过有可能会被百济、新罗发现。北上辽东回来,我不怎么放心,靺鞨人的投靠还没有可靠到可以让他们知道银矿的秘密。”
  柳木又画了一个大圈:“绕整个倭岛这一大圈回来,先不说时间浪费的多,海上不怎么安全,船遇到风浪之后,损失的不仅仅是咱们的银子,还有大唐忠心的,训练有素的,可靠的船员们。”
  柳木把人命看的很重,这一点已经开始影响到大唐顶尖贵族。
  否则大唐太上皇李渊也不会说出,先增加好的装备,然后让士兵们减少死亡等等。
  众人讨论一番之后,都认为从对马岛这边回来最合适,福冈那边已经控制在手,这样等同于控制倭岛出海的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