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之利器。”
  “走。立即就去。”李渊也顾不上自己一晚上没睡,催着赶紧走。
  李世民到了泾阳庄子的时候,只看这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守了足了一千多人,连小将军炮都拉出来摆了四门在主要的路口。
  最内圈是泾阳庄子的内码头,这里挖开一处干船坞,四周有布幔挡着。
  独孤兰若与长孙无垢两人,此时手拉着手紧张的站在船坞船。柳木穿着一身工匠的灰麻布衣,就在船坞内的一条船上。
  这条船,看到的人无一不称奇。
  无帆、无桨,只有一个足有两尺直径的大烟囱。船长十三丈,宽三丈七,两侧有两个巨大的,足有一丈直径的宽车轮状圆盘。
  船坞上,那巨大的龙门吊已经移开,闸门处抱琴已经准备命人放水。
  船上,李德謇放下手中的尺子退到柳木身旁:“这架在水渠上试过,带大水车没有任何问题。这边的船是按尺寸造好的,只需要将蒸汽机吊装在船上就行,至于船上其余部分我认为先不装。”
  “恩,先下水,跑几圈再说。”
  李德謇说的是蒸汽机上层的船体建筑物,眼下蒸汽机是直接在甲板的空洞调装,上半部分只装上了用于固定烟囱的部分,还应该有许多船仓,这至少还能再加装两层船室,用于船员住宿、厨房等用途。
  这条船是半成品。
  不过在柳木眼中,这条船已经是成品了。
  盯着几位工匠将最后几个铆钉打完,柳木冲着抱琴摆了摆手。
  闸门打开,泾河的水立即涌了进来,当船浮起来之后,数条长绳拉着船往河中去。
  船到了河中,因为没有动力开始顺着泾河往下游飘。
  这个时候李世民与李渊也走到近前,两人直接走到岸边远远的看着柳木。此时的柳木背着双手站在船头,一脸的平静。
  李世民不懂为什么船不动,或许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流程?
  事实上,李德謇告诉柳木,蒸汽机虽然刚才就已经升火,但要达到可以运转的压力还需要点时间,刚才应该等锅炉升压。
  “不急。”柳木嘴上说不急,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
  内心,柳木还是很担心的。
  足足一刻钟,柳木的船飘出去的距离都已经超过了李世民手中望远镜可以看到的极限,连小黑点都没有了。
  突然,一声长长的气笛声传来,这声音惊的所有人都心中一紧。
  站在船上的柳木放声大笑。
  这声音多么的亲近,多么的熟悉,可惜的是,这气笛声并不是在铁轨上,只是在船上。
  船的两边轮桨开始转动,船身摆正的姿态,李德謇冲着柳木高喊:“一切都没问题,运转的很好。”
  “全速,逆流而上。”
  最原始的离合器挂上,那卡滋的刺耳响声之后,整个船抖动了一下,而后咯咯的声音不断从整个船身上传出来。
  李德謇在锅炉旁抱怨着:“下次有动力就要赶紧动,这样强撑船会散的。”
  没人听到他的话,因为这里的噪音实在太大了。
  柳木一只手扶在船头的围栏人,一只脚踩在船舷。
  这船是空船,煤也就装了不足十石,船上仅仅只有十二个人。
  突然,船头微微晃了两下,翘出了水面。


第0717章 狂奔的大船
  “全速、全速、全速……”柳木高喊着,一只手不断的往前挥。
  柳木喊什么没人听得到,因为蒸汽机旁边的嗓音太大。不过柳木的手势他们倒是看得懂,一铲又一铲的煤给倒进炉内,锅炉内的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点。
  大唐眼下根本造不出压力表来,但大唐的工匠有办法。
  他们制作了几个活扣,用钢片等机构在活捉处作了一个小机关,当压力达到安全值上限的时候,有一个哨声就会吹响。
  然后依次是危险与极度危险两个哨声。
  可以说三个哨子若中同时响了,这锅炉距离炸开就不远了。
  第一个哨子若有若无的响声之时,船上开始减慢加煤的速度,然后适当的给锅炉内补充了一点水。
  船速达到了大约后世的三十节左右。
  没货、空船、连人都没有拉几人,而且只有十石的煤。
  李世民站在水边,听到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之后就见一条船如狂奔的巨象一船,从河面上比烈马的速度还快,狂奔着往面近前而来。
  船上,李德謇看到大唐太上皇、皇帝都站在岸边,立即吩咐让船靠近北岸一些,让太上皇与圣人看得更清楚一点。
  这是一个露脸的机会,工匠们苦干了三年,才有这样的成绩,他们也希望让大唐皇帝李世民看到。
  柳木感觉到船头的方向变了,心说坏事。
  可这会想阻止也晚了,赶紧给岸边的独孤兰若打手势,快躲。
  独孤兰若反应过来了,可她离大唐皇帝李世民还远,一边吩咐禁卫赶紧过去说,一边拉着长孙无垢往一株大树后躲。
  岸边的李世民非但没躲,反而向前两步要看的更清楚,人已经站了水边。
  船高速通过,可以说经过泾河庄子岸边的时候是船的最高速度,刚才加的煤这会更烧的旺,只见水面激起数尺高的水花。
  李世民看到水花了,可他依然没有退后半步,还将过来劝说他离开的禁军推到一旁。
  柳木站在船头,此时的船头有些微微的离开水面。
  当船从李世民身旁经过的时候,柳木和李世民的距离不足三丈,船激起的水将李世民从头到脚淋的一个通透。
  大唐皇帝李世民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盯着柳木还有那条船。
  逆流而上,速度比寻常的烈马还快,李世民心中的热火早已经让他不在乎那从头上淋下的冰冷河水。
  侍从们却不敢这样想,赶紧有人取来炭火,有人去拿干布。
  好在天气冷,李世民外面套的是一件貂皮大衣,换成普通的丝绸棉袍估计早就湿透了,眼下却是头发全湿,但李世民却没有打算离开。
  叫来留在船坞的工匠,李世民问道:“这船算是造好了?”
  “圣人,船还在船上的船楼没有装上。这试船还有两试,就是重船拖船试水,已经在泾河码头准备了重槽粮船十五条,合计一万五千料粮食的槽船。”
  “恩。”李世民点了点头,示意安排人准备桌椅,生起火堆,他就准备坐在这里看一个结果出来。
  没一会功夫,柳木从上游一处河道较宽的地方掉头。
  顺流而下的时候柳木跑的更快,这次却是从河道的另一边通过,刚才溅了大唐皇帝一身水,李德謇这会还紧张的脸色发白呢。
  桌椅摆好,数个火堆也烧了起来。
  长孙无垢和独孤兰若也来到了岸边,这次侍卫们还特别准备了一块巨大的油布,怕万一再有水溅起他们好立即冲上前去挡住水花。
  可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
  船逆流而上的速度并不快,但比风帆船快,比马车的速度不慢。
  柳木命人倒转沙漏,然后不断的放着绳子来计算速度。
  “十五条满装槽船拉不动,蒸汽机已经有异响,这不合适。我的意见是减六条船。”李德謇在柳木耳边说着,柳木点点头:“打旗语,让后退放开六条船。”
  只拉着九条槽船速度依然没有上来,但速度却稳定的多了。
  大约一柱香之后,船舷那边挂着的人高喊:“速度七十。”
  这里喊的速度七十,就是每个时辰七十里,也就是两个小时三十五公里,折每小时十七点五公里,差不多十节的速度。
  “打旗语,每一柱香次再放三条船。”柳木高喊着。
  这边有人不断的在记录着速度。
  五条槽粮船,速度可以达到十五节,也就是每个时辰一百零五里。
  “长安到华亭的运河总长约有两千五百里,按照平均速度八十里来计算,三十个时辰就能从扬州到长安。”李德謇一脸兴奋的说着。
  柳木却说道:“你以为泾河这小河的水流能比得上长江的逆流而上,四十五个时辰能到就算是顶快的速度了。而且咱们的的蒸汽机能不能连续拖着这重的船跑四天四夜,还是一个未知数。”
  李德謇点点头,柳木说的没有错。
  泾河的水流速度算是平缓的,换到长江上,或是水流很急的运河这速度只能按极速七十里,均速五十里来计算。那么就是需要四十五个时辰才能够逆流而上。
  船又被拉回到船坞,检查蒸汽机之后准备花两天时间把船楼装好。
  一直默默看着这一切的李渊,一直等柳木走到李世民近前之时才说道:“这么大的东西,你们是瞒的很紧。”
  “父皇以为这大玩具有没有意思?”
  “这大玩具,你不懂。”李渊摇了摇头,然后伸手一指泾河:“就说这泾河,逆流而上凭此船一日夜就可到陇州,或是再挖一条运河无须长太,仅五十多里,转到洮河……”
  李渊昨晚上就在研究西征,眼下在他看来,只需要挖上总共二百多里的运河,修整一些河道之后,柳木这船可以逆流直上,达到海子。也就是青海湖。
  然后在海子建一个大码头,一个大的仓库区,并且驻军。
  那么西征之后,对于大唐稳定西域有奇迹一般的效果,而且这个运输物资与兵力的运力,比起靠着马车、人力车这样的运输,要强大百倍。


第0718章 论功行赏
  李世民很是恭敬的说道:
  “父皇说的极是,但大唐等不了运河修好。更何况,没有先把需要打人狠狠打过,也没有办法安心整修运河。前隋修了足有四千里运河,消耗人力、物力巨大。儿臣以为,有商机才有钱币,修河才有意义。”
  这时,柳木嘴里说了一句相当大逆不道的话。
  柳木说道:“隋炀帝,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这句话……,够把你下狱的。”李世民冷冰冰的看着柳木。
  李渊却是笑了:“十二年了。”
  “父皇!”听到李渊这语气,李世民赶紧转过身听训。
  李渊没开口,只是轻轻的挥了挥手,所有人都退的更远些后李渊说道:“若是咱们家败了,那就是乱臣贼子,或是王世充那样的下场。既然胜了,不如大度一些,木讲的好,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父皇英明。”柳木赶紧就来了一句。
  李渊也冷冷一笑:“不是我这个老头子英明,而是你这次确实说到点子上了。若说前隋有什么好,什么不好。这个可以议论一下,这修运河确实是一件好事,我大唐也需要修运河。”
  李世民在旁补充道:“父皇,木制作这机器可不仅仅是给船上用的,这是要拉着每个可以装六百石货物的车厢,一共拉上四十、五十个。以每个时辰一百六十里的速度,在大唐天南地北奔驰而行的火龙车。”
  “为何没见这火龙车?”李渊心说,能在陆地上跑比在运河之中有更多的好处。
  李世民没开口,示意柳木来解释。
  “父皇,眼下有数个原因。首先是这机器力量还不够大,至少要再大五倍以上,才可以制作火车。另一个原因是,火车需要专用的路,这路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非常巨大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唐的钢不够,连零头都不够。”
  李渊点点头:“从长计议。”
  “父皇说的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这船眼下也只有这一艘,真正能让这船发挥作用,怎么也要到半年之后,有上超过十条船,这才有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