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郑元璹一开口,读过类似书籍的人纷纷发言。
  甘蔗的种植历史确实可以追到史前,但前隋的大官仓屯粮只顾着粮食,让许多经济作物大量减少。
  安排人去找,肯定能找到懂甘蔗种植的技术人才。
  前隋灭亡也才十年,那些蔗农应该还有活着的。
  王君愕这时问道:“前隋曾经派过二千四百户移民流求,那里土地肥沃、雨水多,河多流急,千年古树占岛半数之多,柳驸马为何从来没有选择过流求。”
  琉球、流求。音节相似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一个是后世的冲绳,一个是湾岛。
  “流求是我大唐海外不可分割的一处宝岛,没有一个完备计划之前,那里暂时保持原样。根据闻月阁派人的调查,那里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在咱们中原五帝这时就有的人,他们刀耕火种,比野人好不到那里去,这类人极少,怕不过数千人。”
  在座的没人真正了解流求,只凭一些记载听到过。
  只知道那里有大岛,很大的岛。
  柳木继续说道:“第二类是自秦开始,许多山越人去那边的。”
  山越是一个统称,主要指江南一带许多少数民族,这个名词源自汉末。
  “第三类人,战乱逃过去的汉人,以及两次官方大移民。一次是在晋,一次在隋。人口数量不少,有近万户人口。除此之外,当年隋征流求之时,抓获了许多土人,眼下这些人就在泉州一带居住。”
  “解决流求问题,看朝廷,这里绝对不允许倭人与猴子染指。”
  柳木的语气从来没有如此坚定过,仅听这语气便无人再开口提及流求,似乎流求对于柳木来说有莫种特殊的意义。
  一个没多少人的大岛罢了,此时无人在意。
  事实上流求柳木已经有所染指,流求北鸡笼山那边建造了一个海港,而后还派人去探路,找到了流求东四岛,也就是后世的宫古、石恒等小岛。
  这四个岛,柳木有计划建码头,至少选两个岛建补给与转运码头。
  这个计划柳木没给李世民之外的任何人提及,李世民听了也和没听一样,在李世民眼中,几个巴掌大小的海岛罢了,柳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不过,流求岛南码头,柳木打算让这些世家出钱了。
  “各位长辈,这流求岛虽然不允许倭人与猴子靠近,但咱们还是要派点人过去,岛南建一个码头,用于补给和转运。”
  “好处呢?”
  “岛南码头再往南从海路也就是一千里,依咱们的新式海船,两天一夜就可以达到。那里有三宝,至少有两宝是咱们可以伸手的,而且眼下大量的倭人、交人可用。”
  柳木说到这里嘴角多了一丝冷笑。
  没人注意柳木那一丝冷笑,只问道:“那三宝。”
  “岭南的蕉麻如何?那只是下等品,真正的特级蕉麻就在我说的地方,象草一样生长着,取之不尽。只要人手够,每年百万石成品麻,细麻可以织衣,粗麻可以编绳,杂麻可以织麻袋。”
  柳木捧起茶杯慢吞吞的喝了一口后笑了:“各位长非心动不?”
  “等下……”崔源摆手示意柳木别再说,拿出一只漂亮的小银盒,而后从银盒之中取出一粒药丸含在嘴里,这才示意柳木:“你就这说一宝,就让我这老家伙心跳的咚咚的,让老朽缓一缓,缓一缓。”
  丝绸是奢侈品。
  那怕是低等杂丝制品也是轻奢品,这并不是普通大众生活中所必须的物品。
  眼下,麻依然是认衣料的第一主流,大唐的麻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不种粮去种麻,好在有岭南的蕉麻补充,但数量远远达不到眼下所须。
  白绒布,因为种植面积不够,工艺没有成熟,成本虽然已经低于丝绸,但远不是普通平民能够作为日常衣料的。至少眼下穿纸衣服的越来越少,大唐还是在变的富足。
  所以麻,大唐本土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无底洞,眼下都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填满。
  而且还有倭岛、新罗两边市场。
  这一切,都不敢算上岭南那边如鲸吞一般的各种货物需求量。
  柳木看到崔源吃药大笑着:“各位爷爷、太爷爷,谁还打算含上一粒丹参的就赶紧。”笑着,柳木大喊一声:“抱琴,把我的千岛三宝拿来。”
  抱琴从外推开门,然后带进来一行人抬着桌子,然后是数只箱子就摆在正厅上。
  摆好之后,抱琴带人退了出去,关门,继续守在门外。
  有人看着不解,不是说三宝,为什么这里有几十只盒子,古怪。


第0734章 椰子、蕉麻、棕
  柳木站在长案旁,依次打开盒子。
  头一个盒子拿出的是一块狗头金。
  “这是最后一宝,金,金矿。这东西没朝廷的正式文书,没人敢伸手。那怕距离长安在数千万之外。”
  没错,金矿这东西没朝堂之上的正式公文,确实无人敢伸手。
  柳木也一样,金矿是绝对不能偷偷去挖的。
  又一样东西,一只黑呼呼的球,在场的没有人一个人见过此物。柳木派人到冯盎那里打听过,冯盎也没见过这东西。
  柳木不知道椰子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不过原产地确实是吕宋岛。
  既然连冯盎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那么中原其他地方也肯定不会有,如果说传入,必然是琼岛最先有,琼岛没有,岭南没有,那么中原确实没有,或许流求有,但柳木没有派人去找过。
  柳木从一旁架子上拿出一把横刀,挥圆了,一刀将这黑呼呼的球给劈成两半。
  这已经放了很久,椰肉已经发黄发酸,椰汁也几乎干了。
  “这东西,新鲜的时候砍开里面全是淡奶白色的甜汁,非常好喝。然后果肉可以榨油,先冷榨后热榨,一等冷榨油纯净如水,好吃。二等油可以涂在身上防风沙,或有其他用途,医圣馆会研究的。”
  “再说这外壳,这是上等的好棕。”
  柳木打开一只盒子取出一块三寸大小的棕垫:“我只是派人探路,所以取回来的很少。试制了一个棕垫,这东西用处多到数不清。”
  说完之后,柳木退到一旁。
  七位主事人都上前,他们或许不懂,但身为顶尖贵族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这油有数瓶,榨的不够好,毕竟也只是尝试。
  两刻钟之后,郑元璹问柳木:“此物有多少?”
  “放眼望去,千里之内无数。千岛没什么特别好的东西,也就是甘蔗、稻米、椰子树、蕉麻、金矿。甘蔗、稻米要咱们自己去种,其余的三样,蒙上眼睛随便走,睁看眼睛肯定有,金矿也一样。”
  卟通。
  崔源一脑袋栽倒在地上,柳木吓了一跳,赶紧扑上去救人。
  可没等柳木上前,郑元璹也腿上一软坐在了地上。
  “来人……”柳木扯着嗓子大叫一声。
  园子里立即就乱了,无数人奔跑着,无论是取药,还是准备热水等等,忙活了足足半个时辰,这才平静下来。
  柳木头发也乱了,满脸通红,脖子上全是汗。
  一位年轻人走到柳木身旁,递上了一块干手巾,一杯热茶。
  柳木接过之后说道:“谢过,怎么称呼?”
  “王崇基,你的同族妹夫。”
  “哈,哈哈。”柳木干笑两声。
  王崇基坐在一旁:“一叶兄告诉过我,来到这里第一个要学的就是胆子要大,买什么卖什么别论斤,论车。”
  “他……什么时候到?”柳木没评价崔一叶,只问了一句崔一叶什么时候到这里来。
  王崇基回答:“他要回清河接家眷过来,听闻崔氏大族挑选优秀子弟十数人,半数将派到倭岛,不要俸禄,半工半学,以期待将来可成材。”
  柳木点点头没说话。
  事实上这种吏员级实习计划,吏部早就有正式的文书,只是自己没去领公文看一眼。
  王崇基又说道:“当真是蒙眼随意走,睁眼就见椰子与蕉麻?”
  “那里的蕉麻就象你家中的野草,那里的椰树是主要的树种之一,不能说睁眼就有,但按照特定的区域确实如何。那里有高山密林,林中有无数千年古树,这里是没有蕉麻与椰树的,象靠近海边的地方,多,非常多。”
  柳木不记得历史书上有关于这个时期吕宋的记载。
  想来就算是土著估计也没有几个人。
  从中原流落过去的人,也不会太多,整个吕宋能有数万人就算多了。
  想到这里,柳木又说道:“那里是一个荒芜之地,应该没有多少人烟。”
  王崇基笑了:“兄长这话说的不对,那里是有无数挂满钱币树木之地,若真有百万石麻料,一年之内新罗所有的纱坊全部倒闭,然后开始影响高句丽。”
  “有,但也要有人去砍才行,而且还需要把麻剥出来。更重要的是船,大量的新式海船,这需要木料,需要上等作帆的麻布,需要人工去制造。百万石,只是一个计划。”
  柳木的话没错。
  王崇基内心有一句话没讲,那就是柳木小看了钱币对各阶层的吸引力。
  “泉州转运司下属,独立核算麻纱坊、油坊。”
  “慈溪四县作什么?”
  “种菜、养猪,建立一个完整的供需体系,然后修路,修码头。划地块招商,无数的原料需要变成二次加工产品,可销售产品等等。”
  “明白,粮食可以从外运进来,菜与肉不行。”
  崔源醒了,医官让多休息,别再受惊吓。
  傍晚的时候,柳木告辞回去休息。
  今天谈话的内容总要让这些人消化一下,而且这几天柳木还有几位非常重要的人要见,更要认真的谈一谈。
  柳木离开后,依然还是那个正厅,这一次年轻人们都站在厅的正中。
  一位年轻的世家子弟正在背诵着他所拥有的知识。
  “隋,派羽骑尉出海寻访异俗,见一片岛屿与珍珠船浮在海上,回来后上书称,或虬龙浮于水面,遂取名流虬。我朝在编纂隋史之时,礼部认为虬意为幼龙,改名为小流求,泉州以东岛为大流求。”
  “恩,很好。”
  得到长辈的称赞之后,这位年轻人退到一旁。
  崔鸿这时说道:“柳驸马上书,既然前随形容其为珍珠浮与水面,那么改名琉球,意为琉璃与珍珠之意。”
  这时,又有一人上前:“孙儿请教。”
  “讲!”有长辈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讲了。
  这位先是给所有长辈施礼,然后这才开始说道:“琉球这等岛屿,真正要种甘蔗放在大流求岛或是泉州也可以,选择琉球似乎并不合适。”
  坐在前排的长辈们都笑了,他们没解释,开始点名:“崇基,你即将在此地为官,那么你讲一讲,此意为何?”


第0735章 名门世家的子弟
  王崇基说道:
  “理由有很多,但真正的原因却是,封死倭岛、半岛海路南下的一切机会。大流求北港、石山岛(石恒)、琉球、耽罗、对马之外,晚辈认为北边肯定还有布局,这是一个网,外圈网的是倭、内圈网的高句丽。”
  几位年长者相互看了看,都满意的点了点头。
  眼前利益是一回事,大利益又是另一回事。
  倭人不能发生内部的战乱,贵族之外四百万倭人这已经是大唐众贵族写进自己账本内的财产。
  用现代的话说,大唐不是封建朝代,而是半封建半奴隶制。
  大唐眼下为了安定国家,给了佃、仆、婢成为平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