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朕听着呢。”
  “圣人,四州官及下属县,以及配属各司流内各级官员,这就是九百多人。”
  “六百人,一个州就要二百五十人以上?”
  李世民有些不相信了,因为大唐这边一个州的直属官员才几十人。
  萧瑀慢慢的说道:“加上流外,筑紫岛大唐流内流外官员合计两千人,这还不算倭人的流外小吏。”
  “圣人,矿山、运河、道路。桑农技、蔬菜、渔业。蒙学、礼教、婴育。海防、城防、县乡里治安。官员考核、监督、培训。钱、粮、麻、丝等核算……”
  说到这里,萧瑀不想再说了。
  房玄龄接口说道:“这方向文书我也看过,这才仅仅是重要的事物,还有许多不重要的也需要去作。这其中有些差别,大工坊、大桑林区的官员,也是吏部备案的官员,倭岛是特例。”
  “是这个理,倭岛仅在册的礼部有品级的教员就有近百人,还有流外品的教员数百人,这些人都算官员的话,确实是听起来多,但这些人依然不够用。”
  “跑题了,老朽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再征招官员了。”
  “这招官……”房玄龄感觉这是件头疼的事情。
  大唐的官员眼下有六种方式成为正式的官员。
  第一种是科举,这是明面上排在第一的,但科举制度源自隋,此时还在一个发展期,民间也没有足够的学子来参加科举应事,说白了就是能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基数太少,少到挑不出精英来。
  然后是第二种,就是门萌。
  三品萌及曾孙、五品萌及孙等,这在大唐有一个严格而详细的规则。这些人被会被到各级官员去学习,然后择优为官。
  第三种是流外入品,就是流外级的小吏员优秀者被提升,从九品开始作起,但这类人可能终其一生,能超过五品的都是寥寥无几。
  第四类是大唐眼下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官员来源。
  举荐入仕。不同级别的官员有资格举荐相应的官员。如崔一叶入仕就是清河崔氏数人联名举荐。
  马周入仕就是柳木的举荐信,一进官场就是五品。
  苏定方直接就是从三品武官,不过苏定方的举荐信厚度很惊人,秦琼为首至少有九位上将军署名,再加上两次征北大战他的功勋,所以入仕就是从三品武官。
  第五类,是柳木的努力而增加的。
  功勋无上限,席君买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以军功入仕,只要你军功足够多,就会让你一直往上升。
  眼下又增加了一个政功,比如某个县的农业官员,让这县的粮食产量大增,那么他就有大功,肯定会升职。还会给这个县令带来一份功勋等等。
  除此之外,其余的各种入仕都会与上五种情况之一,或是多种情况的混合。
  李世民下过严令,禁止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的纳捐。
  纳捐就是毁吏治之始。
  真正的历史上,贞观朝唯一查证的一例纳捐是李世民贞观十七年远征高句丽之时。而后唐朝破坏规矩是武则天时间,纳捐已经成风气。
  可以说,安史之乱就是武则天后期,特别是中宗那短短的五年害了大唐。
  “圣人,咱们需要更多的官,但或是可是换一个办法。不为官的官,以品阶定俸禄,却实职某种特定的工作,而不是官。”
  萧瑀简单的把自己的意思讲了,就是区别州府的正常官员,与舶司许多占领地官员,甚至是北四县原本许多可为官,也可以为吏,也可以为民这些人的新安排。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公务编、事业编、企业编、合同工。四类。
  “圣人,确实是招募一些有用之才。卑沙城这么一个小城,文官怕就需要二百人以上,武官估计也差不多这个数。”
  杜如晦的话引起所有人的共鸣。
  秦琼这时说道:“圣人,臣想起了一件事。”
  李世民笑着示意秦琼讲出来“讲。”
  秦琼说道:“神策卫的士兵,都识字,而且会写。”


第0757章 一个高句丽小贵族
  听到神策卫的士兵都能读会写,可是让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秦琼继续讲道:
  “之前在清河峪训练营早期,来的许多老兵当中有伙长,甚至是队正。柳木用了一个法子,让这些人自己报名,认字的有机会成为团正管二百人。不认字的,参加队正自荐,然后考的是兵阵、小阵,武艺。他把这个叫小武举。”
  “可行。”杜如晦第一个表示支持。
  在原有的士兵当中让优秀的人参加类似科举的考试,这也是一种挑选人才的试。
  秦琼又说道:“还有一事,清河训练营出来的神策卫士兵……”秦琼停下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感觉不可思议,或许没用,但很惊人。
  迟疑之后,秦琼说道:“所有神策卫士兵,都识字。识字最少的也能读完千字文,写家书、写兵报等没有丝毫问题。臣原本认为寻常士兵识字无用,可神策卫这个风气已成,训练营识字是训练科目之一。”
  大头兵识字有用吗?
  事实上这个问题柳木自己都不知道,最普通的大头兵认识字与不认识字有什么区别。但柳木还是让这些士兵识字了,读不了四书五经,不过三字经,千字文还是要学的。
  或许将来某些士兵能够成为校尉呢。
  当了校尉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够看得懂军令,或是直接听口头命令?
  大头兵识字有没有用?
  李世民也不知道,但似乎不是件坏事。
  “那么,增加一次武举。时间就放在高昌之战后,还有就是从神策卫当中挑选年龄大的,却没有机会再成为武官的人,调出五十人派到卑沙城,这些人每人带五伙应该没有问题,既然识字,又是百战豪军,朕相信他们。”
  高句丽人还没有来提出抗意,李世民就已经决定要吞掉卑沙城了。
  话说李世民只是决定,而柳木已经将这个决定付诸于行动。
  一个刚刚经历过死亡阴影的高句丽小贵族,小到不能再小,勉强算是一个贵族的小人物。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让柳木看到他的时候,内心是无限的同情。
  “吃点!”柳木用自己那为数不多的新罗语开口了。
  身边的两位从金德曼身边调过来的高等侍女将一盘摆的非常漂亮的水果放在那位小贵族面前。
  柳木现在才知道,原来半岛三国的语言是同源,但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语言。
  三国的语言有着许多差别,柳木是搞不清这些差别的。不过精通这三国语言的礼部官员告诉柳木,基本上会任何一国语言,其余两国简单的交流不会有问题。
  正式的公文用的全是汉语,所以不需要考虑三种语言的差异。
  那小贵族脸色苍白,看着那盘水果,脸色瞬间变的红润,然后猛摇头。在这位小贵族眼中,这么冷的春天竟然有新鲜的水果,估计这一盘可以全部换成银子。
  自己吃不起。
  “好吧,你有多少钱?”
  柳木这话一出口,那小贵族直接就扑在地上,这是比跪伏正加厉害的,就叫五体投地。
  小贵族如鬼叫一般说了好长一些话,柳木一句都没听懂。
  柳木正准备吩咐让慢点重说一次,身边的新罗高等侍女靠近柳木低声说道:“他刚才说,愿意献上全部的家产,只求换一条活路。”
  “你问他,是换他一个人的,还是他家中多个人的。”
  听完柳木的吩咐,新罗高等侍女立即去问了。
  柳木事实上已经有了答案,他可是安排人细心观察过被关起来的这些个高句丽贵族的。
  果真,答案很有趣。
  “他希望能全家活命。”
  柳木笑了:“好,那么如果我要减一人,他会选谁。减两人,他会选谁?”
  侍女再次问过之后,侍女自己都怀疑这个答案。
  “主人,他说如果减一人,他希望自己家里的某个小妾死掉。搞不清是那一个,只有名字。如果死两个人,他愿意自己死掉。”
  “有意思。”柳木坐直了身体。
  那小贵族似乎知道自己要死了,一边哭一边在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
  新罗的高等侍女不断的低语在柳木耳边讲着小贵族说过的话。
  那意思就是,他的那个小妾贪财又喜欢争斗,留下的活其他人没办法活。自己的老家仆在年轻的时候救过自己的命,还有自己的女人会织布不会饿死等等……
  柳木揉着额头:“去把他架起来,带着过来。”
  那位小贵族真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哭着请求柳木履新诺言,别再杀他家中其他人等等。
  一处仓库,这是从江南调用过来的,用岭南的蕉麻织的普通麻布,这还是靠水力织机,并不是真正的蒸汽机为动力。
  江南水道多,加上几百架水车都感觉不到密度。
  大唐的丝制品在柳木找工匠研究出妆花等之前,就已经有绫、罗、绸、缎、锦、帛、绢等许多个不同的种类。
  而麻布也会为粗、精、火麻、草麻等等……
  其中火麻就算是中高档麻布了。
  这间仓库内堆满了来自江南的麻布,柳木示意让人拿一匹放在那高句丽小贵族面前。
  “告诉我,这种麻布往北走城中卖多少钱?”
  小贵族愣住了,竟然不是要杀他。
  抱着麻布抓在手上摸了好一会,然后掂了掂重量,给了柳木一个答案:“五石大米!”
  柳木很无语的背过身去。
  那小贵族跪坐在地上不敢开口,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
  正好姜恪这时过来,问明情况之后来到柳木身旁:“郎君,这个不怪他。高句丽没钱币,小件的货物是以物易物,大件的货物是以金银来作交换。我大唐的钱币每年会有大量流入高句丽。”
  “看来是我没搞清楚。”
  “郎君要关心的事情极多,这点小事算不上什么。去年的时候高句丽使节还想用金银铜等换走约三十万贯的新式唐钱币,户部换没换属下就不知道了。这等小事不足以让人关心。”
  姜恪确实不知道,也不想关心这种小事。


第0758章 小生意
  柳木转过身冲着那小贵族勾了勾手指,小贵族没反应,两位护卫直接就把人架到了柳木面前,柳木问道:“你告诉我,这一百匹布可以换到多少金子,或是银子。”
  “二,二百两。或许可以换到二百二十两银子。”
  柳木回头看向姜恪,姜恪立即就明白了柳木的意思,过来揪住那小贵族的衣领:“你若是想让你全家活命,给你三天时间,每一百匹布你换回来一百二十两银子。有没有问题。”
  “一天,一天我就能把银子换回来。我可以换回来许多,许多。”
  “不,就按每一百匹一百二十两去换,最多不能超过一百三十两,多出来的是运费,以及给脚夫的打赏,从卑沙城运出去就是一百二十两,规矩不能坏,也不允许随便加价。”
  小贵族那敢反抗,猛点头。
  仅仅一刻钟之后,这名姓崔的,这崔姓与他祖上无关,是他成为最低等小贵族的时候给自己挑选的一个姓氏,因为崔氏是中原大姓。
  他叫崔大钟。
  还是钟表的钟。
  一个时辰后,换了新衣服,骑着一头驴子的他已经来到了距离卑沙城以北三十里,这里有一个叫四棱山的地方,在这里有两个堡。
  原本只是作为物资中转,是协防新金、卑沙两城的四个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