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高句丽小官员的一脸茫然之中,迎宾馆知事将一本小册子交给了他。
  住宿区。
  渊太芋拿到那本册子,册子上写着大唐待友邦客律条等字样。
  快速的翻看之后,渊太芋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我大高句丽,眼下的国力是否能够一战。”
  远征高句丽拖垮了前隋,也让高句丽损失惨重。
  这已经十几年过去,高句丽元气也在恢复。而大唐经历了武德年间的统一之战,以及贞观前的数次对外作战,高句丽人不认为大唐有足够的力量与之一战。
  当年前隋集全国之力不是也败了,大唐未必强过前隋。
  可此时看这册子,却让渊太芋有了不同的想法。
  “叔父?”渊盖苏文上前。
  “唐人变了,唐人立了规矩。受大唐邀请的邦国使节团,大唐会为其限定人数提供限定日期内的住宿以及行路等安排。超过的部分需要自理。而非邀请主动前来的使节团,每年会有一次优待,视同邀请。”
  “这有何区别?”
  “就是说,没有优待的没有仆役,没有食物,住宿仅免三天之费用。过了这三天,就这迎宾馆每天每个院落需要二十贯钱的费用。或是换到普通的客栈去,或是交足这笔费用。而自己前来的使节团,是否视同邀请,定以何规格都需要唐国礼部的单独批文。”
  渊太芋说到这里的时候,渊盖苏文已经明白了,大唐根本就没有把小邦国再放在眼里,也不似前隋的时候,无论来多少人都是前隋国库出钱,以显示大国的姿态。
  “报,这迎宾馆内只住了我们两国使节团!”
  听到这个汇报,渊太芋吩咐道:“先去安排购买食物,准备晚餐。”
  “唐人欺人太甚!”有高句丽官员吼了起来。
  “闭嘴,你们在这里叫嚣有何用,等会到入夜唐长安宵禁你们只能饿着。有怨气也要等见到大唐够级别的官员以国礼提及。”渊盖苏文训斥之后,立即开始作出安排。
  而后,渊盖苏文对渊太芋说道:“叔父,我要出去长安街市上看看。唐长安城中往来会有来自各国的使节,这里只有我们,实在太古怪。”


第0766章 各族会馆
  渊盖苏文想出去看看,打听打听。
  渊太芋点了点头:“恩。”
  渊盖苏文换了一身唐式长衫,连发饰、配饰等都换成了唐式。
  出了门,渊盖苏文步行走过两个街口,远远的看着几个衣着打扮象契丹一族的人,快走几步迎了上去:“各位,我是一个商人,想买几匹好马,听说你们有。”
  这几人确实是契丹族人,上下打量了渊盖苏文之后,其中一人开口:“高句丽人,你不在辽东买马却跑到长安来。你这样的人很危险,不象是正经人,不要和我们说话。”
  说完,这几个人径直就离开,不管渊盖苏文怎么叫,也没有人理会他。
  渊盖苏文上下打量着自己,自己这身打扮就是大唐富商的打扮,这完全没的错,而且自己的口音也几乎与长安城内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这些人怎么就看出自己是高句丽人。
  渊盖苏文如没脑袋的苍蝇乱转很久,终于在平康坊看到一丝线索。
  平康坊之中有一个院落门前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大室韦会馆的字样。渊盖苏文走上前去,没走到门前就被人挡下:“来人止步,可是会友。”
  “不。”渊盖苏文摇了摇头。
  “可有邀请函?”
  “不!”
  “那请离开,这里不接待寻常客人。”那人说话的时候,又过来两名拿着短棍的护卫人员,很显然渊盖苏文如果不离开,那么他们就采用暴力手段。
  渊盖苏文拿出一块银子:“我可否问几个问题。”
  那位先示意两名护卫退离,然后拒绝了渊盖苏文的银子。同时说道:“我们有规矩,不受外人赏。再说长安城有规矩,不允许金银作交易,除非是定制的金银钱币,收你这小块银子是害我。”
  渊盖苏文还想再说什么,那位已经示意他离开。
  无论怎么说,也是高句丽第一大族的嫡长子,渊盖苏文还作不到在别人已经驱赶的情况下厚着脸皮帖上去。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走了数家之后,却是无一家让他入内。
  渊盖苏文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念头,这莫不是唐人估计安排的。
  到了街尾,终于有一家门前的人愿意和他说几句了。
  这一家的门头上写着武州会馆的字样。
  与别的会馆相比,这一家显得有些冷清,门口的人坐在台阶上晒着太阳,渊盖苏文靠近后问道:“这位兄弟,能聊上两句吗?”
  “高句丽人吧,来坐着晒会太阳我给你拿杯热茶。”
  渊盖苏文最无法理解的就是,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自己是高句丽人。当他把茶水端在手上的之后,问出了这个疑问。
  “在长安城,只有高句丽人不穿裤子。百济人在长安的极少,就算有也当是高句丽人了,在长安的新罗人穿的是另一种半唐半新罗式的衣服。其余各族,都有各族的民族服装,有些唐人还喜欢突厥骑装的。但都有裤子。”
  “我这个……”渊盖苏文准备拉起身的长衣表示自己有穿裤子。
  可门前这位指了指自己,渊盖苏文停下了。因为他的裤子没有裤裆,还是开裆的,需要有裙边挡着。
  门前小厮又说道:“还有,在长安这里除了高句丽之外,周边的各族都有自己的会馆,我们这里没什么人是因为羊毛季到了,过几天第一批送羊毛过来的人就会住进来,到时候想和你聊几句,也没空。”
  “会馆?”
  “对,会馆。长安城中有专门制订的律法,会馆依各族民俗而建,会馆内民俗大于法,除十恶之外,会馆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先民俗后唐律。所以各家会馆平时也不喜欢其他各族到自家会馆来,除了交好的人之外。”
  渊盖苏文懂了,当下追问:“那么有新罗会馆吗?”
  “有,不过新罗会馆这几日关门整修,听说新罗那边出了乱子,有人叛乱所以新罗会馆借整修为由把门关了,真正的新罗人过来是从后门进的,不接待叛乱区的新罗人。新罗商人可是这会馆街的大商圈。”
  渊盖苏文立即问道:“那我们高句丽商人呢?”
  “你一看就是头一次来长安的,长安城没有高句丽商人。就算有,也只是几个小商贩,一年最多万八千贯的生意,这叫贩子,不叫商。新罗商人的几个顶尖大商,合起来一年百万贯货物过手。”
  问完后,门前小厮又问道:“你来长安想作什么生意?”
  “我,是作药材的。”渊盖苏文随口编了一个。
  “药材,这是大生意。不过我怎么听说高句丽的药材全是靺鞨人收购,然后卖到大唐来的,你们打算自己过来卖了,倒是挺好的。”
  渊盖苏文越聊越惊。
  因为他发现,记忆中的大唐与现在完全不同,此时的大唐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不仅各种规矩不同,而且唐人的衣着打扮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时候贵族开始穿短衣了,什么时候连普通百姓都有问政权。
  更惊人的是,长安城每年至少有三百多万贯的药材生意,是靺鞨、契丹人从高句丽收购,然后再贩运到长安,而且挣的是高句丽人的两倍以上。
  渊盖苏文又问道:“那么我们高句丽为何没有会馆?”
  “那要问你们高句丽那些短智的官,还有没脑的王。大唐去年的时候平康坊大改造,柳驸马提出会馆的这个想法。我们王子武州都督为我们突厥族最先抢到了这块地方,这可是平康坊最中心的街角位置。”
  “那高句丽呢?”
  “这事会馆的人没有不知道的,高句丽有个小官跑到礼部去要求免费给他们划一块地,礼部的人不知道这会馆的事,等问清楚了再告诉高句丽那个官,不行。”
  门前小厮说到这里大笑着:“那傻官,大伙的地皮都是自己买的,他还以为大唐是前隋呢,国库空虚还要充场面,什么都白送。这买的好,买来的地皮自己盖,这院内就和自己家一样。”
  “他没买?”


第0767章 陌生的长安
  武州会馆的小厮大笑:
  “他到最后都没买,等他看大伙盖起来了,想买的时候,最后一块地皮让铁勒一个只有三千户的小部落咬了咬牙,又借了其他部落一些钱币买了下来。没钱盖,眼下只修了一圈围墙,等着今天羊毛季过了挣到钱再盖。”
  渊盖苏文已经了解了这会馆的真相,在他眼中这就是大唐长安给各族的一块有相对特权的领地,难怪迎宾馆没有其他的使节团,这些使节团怕是更愿意住在自家的会馆内。
  问明位置,渊盖苏文特意跑去看了那块仅修了围墙的地块。
  相比起街角的位置来说,是差了一点,面积比起其他会馆来说也小的许多。这一路走过来,渊盖苏文看到仅突厥族的会馆就有六个,其中有占地面积巨大的突厥会馆,然后是各部落小会馆。
  渊盖苏文又在平康坊内走了一圈,他看到了新罗会馆。
  眼下已经换了新的牌子,叫新罗居漆山会馆。
  正当渊盖苏文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看到一间关的会馆的门突然打开,然后有人出来将会馆的牌子摘了下来,在门前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转让。
  渊盖苏文快步上前:“敢问这转让是何意?”
  “就是连地皮带这些屋子,我们都不要了。谁愿意出钱就卖给谁,已经在长安府作过备案,允许转手。转手之后长安府那边再备案换地契就好。这上面的屋,想用想拆,谁买下来就自己去长安府那边办公文。”
  渊盖苏文往门内看去,这院内都是旧建筑,并非是新屋。
  当下问了,对方回答道:“这原本就是一处酒楼加客栈,去年的时候我们畲族没钱,就买了这一块。今年有钱了,在长安不能弱了我们畲的声势。总舶司特批了西市旁延康坊一块空地,所以这里就不要了。”
  “那么,多少钱转让?”渊盖苏文感觉这里还不错。
  “两千五百贯。”
  “这么多,不是听闻去年的时候只要一千一百贯?”渊盖苏文不解。
  对方回答:“这是平康坊,这一块在土地用途上写的明白,可作为会馆、酒楼、客栈、居住用地。你还是去打听一下这些个区别再来问价,不送。”说完,这人回院子后将门径直给关上了。
  渊盖苏文想再去问,却听坊内有人高喊,坊门半个时辰后关闭,若路远的赶紧离开了。
  从这里走回迎宾馆还有些距离,渊盖苏文无奈只好先行离开。
  越是看眼下的大唐,渊盖苏文越是感觉陌生。
  回到迎宾馆,留守在长安的高句丽小官也到了,正在向渊太芋汇报他在长安的所见所闻,以及这些天来长安百姓一面倒的声讨新罗朴氏为叛逆,请求大唐发兵攻打伪新罗。
  渊盖苏文回来,什么也没说,安静的坐在下首先听着。
  那小官继续汇报:“长安城中最近有一条消息,是听报社印坊的人传出来的。估计明天就会正式见报。说是吐谷浑派兵偷袭肃州,被驻守在肃州的唐军包围,唐军为报复攻打了吐谷浑,杀敌十数万,已经攻下多玛城。”
  “十数万,大唐那边有多少兵马?”渊太芋不动声色的问道。
  “不知,但还有两条消息就是,高昌打劫唐人商队,唐军前去交涉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