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也给修路的人发。不就是五万多修路的奴工,他们能把路提前十天修好,区区五百贯钱的赏赐根本就不算钱,这些人每天吃的粮食都超过这个数字。修好路之后,全部去挖矿,我要不限量的矿石。”
  抱琴也在小本上记了下来。
  柳木扶着椅背站了起来,又拿起望远镜远远的看了一眼后对抱琴说道:“安排一下,五天后去福冈,我要看钢坊进度。”
  “恩。”抱琴点了点头又记下了。
  次日,柳木当真让高句丽人体会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
  渊氏族人,渊盖苏文的堂弟渊净泉带着渊盖苏文的亲弟弟渊少芏赶到了码头。
  渊氏兄弟二人来到码头之后,盯着那座钱山足足发了一刻钟的呆,他们身为贵族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华丽的一座钱山。
  多,多到吓的他们都无法呼吸。
  多吗?
  唐人的吏员根本就把这钱山放在眼里,大唐眼下大宗交易已经不再使用铜钱,用的是唐银币,一枚一两的那种。
  普通的铜钱、钢钱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
  原因就是太重,一贯钱就是六斤四两。
  唐一斤的重量按后世计算就是六百六十克,一千枚铜钱就是唐代重量的六斤四两,十钱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合后世的重量四点二五公斤。
  一只槽船装粮食可以装一千石净重,装钱币能多一点,铜比粮食重。但多的也有限,毕竟一条船的载重是有上限的。
  一只槽船运来的铜钱也就是一万八千贯。
  柳木一共安排了五条船运钱,眼下只有三条船到港,还有两条在路上,估计这两三天内就能到港。
  唐人官吏也没什么感觉吃惊的,作为户部派来的官员他们见过长安长平钱庄的百万贯大仓,那才是真正的堆钱如山,一只只的麻袋装着无数的钱币。
  往高句丽这边运没用麻袋,因为麻袋也要花钱,装钱的麻袋都是上上等的非常结实的麻袋,更何况柳木要求过要把钱堆成一座小钱山,让高句丽人见识一下什么叫有钱人。
  为了防止唐人官吏对这些钱币流露出那怕一丝在意,所有派到这里的官吏在出发前,关于仓库里数上十天钱币,一定要让他们数钱数到吐,数到见钱头晕为止。
  渊净泉盯着钱山,再看唐人官吏那对钱币淡漠的神情,他服了。
  大唐的富足,让他不得不服。
  同时,他也明白了堂兄忍辱负重的必要性。
  远处,抱琴正低声对柳木汇报:“郎君,那渊少芏虽然是渊盖苏文的亲弟弟,但却是婢女所生,所以为贱族。依高句丽的法令,两班贵族才是真贵族,与婢女所生的孩子就是贱族。”
  “贱族?”柳木不解:“我怎么记得庶子称为中人。”
  抱琴翻看了关于高句丽的调查报告找到相关内容:“郎君,中人是指与良妾所生。这良妾的人选是指家中从事官府中的译、医、术、天、地、画的进阶良人,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平民阶层家的女儿。婢女是属于奴隶的。”
  “原来是这样,他们还有平民。”
  “有的,但人数不多。这些人他们也是世袭的,从父辈那里学习相关的技术传承。也有男子从军,也可以作到低级将军的层次。女子多为两班贵族的妾,极少能成为正室。”
  讲完这些之后抱琴伸手一指远处的渊氏兄弟:“那两个,渊少芏就是贱族,所以他的身份要低于渊净泉。”
  “走,会一会这两人。”柳木说完后往码头那边走去。


第0826章 大量的铜钱结算
  柳木到,渊氏两兄弟施大礼相迎。
  他们的兄长,继承的莫离支的渊盖苏文在柳木面前都要执下位礼,更何况他们。
  柳木抱拳回礼之后背着手站在一旁看着码头。
  此时码头上执行的规矩还是柳木从后世旧上海电视片中看到的,发签。
  码头上原本设计的是绞盘式皮带传送,这种装船方式在岭南装米有着很不错的效果,可这里的矿石却效果不出众。
  几位唐人官吏一商量,反正这里高句丽奴工人数多,就搭架子搞一个长坡出来,然后用独轮车,一人拉一人推,顺着长坡往船上倒。
  每一组两人完成任务之后就会领一只签。
  签是用竹子制作,一头有烙印,一头用烧红的铁条钻出孔来。高句丽奴工都会脖子上戴一个绳圈,每领到一只竹签就会解开绳圈将签串进去。
  根据竹签的数量每天晚餐分为上中下三等,而且特别出色的还有钱币领。
  所有人根据统计的竹签每月到月底的时候,会有布、粮、钱发。
  这里所有的高句丽奴工都有领签,无论是挖矿的、装车的、运输的、装船的等等。签也分为不用印记,不用颜色的签来区别工种。
  一切都是靠签来计算收入。
  一船装满出港,一条装粮的槽船入港,粮用的是麻袋,一包半石,也就是唐五十斤重,放在现代就是六十六斤。
  每个高句丽码头工人扛上一包,然后从坡道上小跑着。
  这时,一名唐人小吏来到渊氏兄弟近前:“两位公子,就请移步在财货屋结算。”
  “结算?”两人不太明白,但还是跟着去了。
  所谓的财货屋就是结算中心,这里只是一间小小的木屋,里面只有账册没有半枚铜钱。
  “依当初的契约,五千石一次结算。依各船装载量,四船就是四千八百石,或是五船就是六千石。两位公子认为是四船一结算,还是五船一结算。”
  渊净泉到这会都还没有搞清,他一个草包中的草包,完全听不懂。
  这也是渊盖苏文为何又派了渊少芏陪着前来,渊少芏是贱族,不过曾经作为渊净土的陪读,学识倒是不错,而且见识也算不错,比起草包渊净泉有用的多。
  但贱族不是士族不能为官,没有一个足够身份的官员前来,渊盖苏文认为不合适,这才有渊净泉到矿区码头的指派。
  渊少芏在旁提醒:“四船、五船对于咱们来都是小事,结算拿到钱币才是大事。四船就是拿的快一些,五船今天估计拿不到钱,明天才行。”
  “四船。”渊净泉立即就作出了选择,那怕他依然不怎么明白结算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懂拿钱,今天就使到钱肯定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
  财货屋有人带着他们去了那堆钱处,这边一百名高句丽女奴已经拿着各自的小筐、小凳过来,一声令下,就当着渊氏兄弟的面开始数钱,数够一千钱就把小筐封上。
  唐人小吏又过来问:“两位公子用什么来往把这些钱装走呢?”
  两人除了带了一百卫士过来之外,什么也没有。
  还是渊少芏与唐人官吏谈判,购买了唐人的钱筐、钱袋等。
  渊氏兄弟带的一百卫士是全骑兵,领了钱之后他们变成了步兵,马匹要用来驮钱筐,每个人身上还要背上一筐。
  这才是几百贯钱。
  高句丽这一处没有城池,连一个象样的村落都没有。他们临时的住所也是新建的,距离码头约有十里远的一处山谷,取水方便,距离码头远也少了喧闹。
  回到山谷之后,渊净泉对卫士们下令:“给我也挖一个深坑出来,唐人那钱山很快就是咱们的。”
  渊少芏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挖一个坑存钱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若是将钱币从钱袋与钱筐之中倒出,那么就会乱,再装入筐中又需要再数一次。
  眼下不多,可日子久了唐人那钱山转到这边之后要怎么办?
  “等一下。”渊少芏制止了渊净泉要求挖坑与拆钱袋的命令,上前解释道:“这些是清算好的,若是拆散了咱们就需要再数一次,数只是花些功夫。可万一少了些钱币,这如何交待。”
  “这,也对。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我想派出二十名卫士往南去,找数个村庄,无论是那一个贵族家的村子都好,让村民收集树枝藤条,咱们也可以编许多的钱筐,买唐人的钱筐一个就要七文钱,实在太贵。省下钱肯定会得到大兄的赞扬。”
  听到赞扬两个字渊净泉立即就答应了这个建议。
  “其二,再派十人赶紧回平城去,这些钱堆在这里时间久了少一筐你会被责罚。要堆钱山堆在大兄府中也可以受到赞赏。”
  “好主意,就这么办。”
  渊氏兄弟拿定主意立即安排人分头去办。
  三天后,两人再次回到码头,留守码头的高句丽低层官吏上前:“报二位公子知晓,这三天一共装了七船。头两天依旧是两个泊位每天两船,昨天清晨第三个泊位启用,因为是正式的泊位,启用于半天就装了一船。”
  渊氏两兄弟听到这个数据很兴奋。
  一船就是一千二百石,每石根据矿石的优劣最高可以得到一百五十文,最低一百一十文。
  这七船的收益就是近千贯。
  渊氏兄弟安排人拿着自己安排人连夜编的筐去装钱了。
  希望很好,结果很悲剧。
  大唐的钱筐材料是精选,然后在编筐之前作过各种处理,还用渣油泡过,编之前水煮作软化,编的很密实。编好之后又作过硬化处理,这样的结果就是又密又结实。
  渊氏兄弟临时找人连夜编的筐看起来还不错,一装钱大半都散了。没散的因为变形让钱币从筐缝处不断的掉出来。
  无奈之下,只好再次买大唐的钱筐。
  这又过了两天,渊氏兄弟的新麻烦又来了,他们每天结算的钱币装进钱筐内拉回去,已经堆满了数间木屋。
  渊太芏对渊净泉说道:“再这样下去,十天之后咱们的护卫就要二十人挤一间屋。”


第0827章 老程在福冈
  有钱,钱堆满了屋子。
  而且这还是自己的钱。
  任谁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快乐无比。
  渊氏兄弟却在痛苦之中,他们不敢把钱筐堆在外面,担心风吹雨淋筐子散了,更怕被人偷走。
  渊太芏告诉渊净泉,这样下子屋子会被占满。
  渊净泉相信这话,他也会简单的计算,他相信二十天之后连他的屋子都要堆满钱币。
  “两个办法。”
  “快讲。”渊净泉一听有办法,立即吼叫了起来。
  渊少芏说道:“第一个办法就是派人回平城,让大兄安排一队过来再修二十间木屋,同时把堆在这里的钱币运回平城去。另一个办法就是,咱们去救助大唐的柳驸马,传闻这位驸马是位智慧无双的人物,连大兄都佩服无比,他定有解决的办法。”
  “好,好,两个办法一起用。”
  渊净泉想去找柳木救助,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半个时辰前柳木离开这里,好在码头上有人告诉他,十天之后还会再回来。这才让渊净泉松了一口气。
  柳木是故意离开的,他有三件事情要作。
  其中两件都是为了坑高句丽,所以要去福冈那边作些准备,离开码头本身就是计划中的一环。还有一件是为了看钢坊,在路过对马岛的时候柳木就听到消息,福冈那边的钢坊一号炉已经在试炉。
  这又过了十多天,想必已经正式开始投产。
  福冈城。
  这里有着非常出众的河道运输线路,有着非常出色的港口,更有着足够的人力。
  而且无论是石炭、长石在筑紫岛都有着丰富的储量。
  二战时期,仅这里一座钢厂就能顶民国四百倍的钢产量不是没有原因,不仅仅是工艺先进,更是这里有着许多的便利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