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是手令,而且还一份总舶司的正式公文交给崔一言,之后还有一份送往长安的正式公文留尚书省备案。
  崔一言也会有一份详细的计划递到长安去,经审核之后他就可以开始执行。
  原本柳木还打算要见萧氏为首江南数位贵族还有商号联合的瓷瓶投资团,眼下这事也归崔一言,柳木表示自己完全不插手。
  崔一言忙了三天,这三天他加起来睡觉都没有超过四个时辰。
  只有亲信参谋参与,崔一言亲自动笔,一份厚度达到三寸,近两万字的计划书写了出来。崔一言正准备派人去送往长安的时候,柳木又到了。
  “柳驸马是打算先看一看我的计划?”
  崔一言一边说着,就吩咐手下人打开已经封好,还没有上漆封的箱子。
  柳木说道:“不,我是来送一件小礼物给你的。”
  一封信,却不是柳木写的,是女子的笔体。
  崔一言打开一看后,竟然是闻月阁的授权。崔一言大喜,面对柳木长身一躬。


第0874章 扑空
  柳木给了崔一言一份总舶司的授权,而且还帮崔一言去问张初尘讨了一份授权。这对于崔一言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大的支持。
  又过了几天,长安那边有信到。
  牛进达拿到允许他出征的公文后,笑的合不上嘴,他亲自跑到居漆山城把柳木接上船,然后再送到出云那边去。
  在对马岛,抱琴找到柳木。
  “郎君,我想先去新津港,那里有我们姐妹的一些产业,她们在居漆山公干走不开,我替她们去看看。”
  柳木笑问:“你没投钱?”
  “投了一点点,不过这一次大掌柜却不是谁家的人,而是公开招募的。这方式还是从郎君这里学到的,那位掌柜之前自己有店铺,隋末的时候乱军给他毁了,家中产业也基本上毁的七七八八,这些年也没再翻身。”
  听完抱琴的解释后,柳木大概能够明白,那产业必是一个合股的。
  甚至于还有一些高门大户参与进来。
  选一个招募过来的掌柜相对比较公平,柳木也没太在意。
  柳木到了出云,长孙无垢、独孤兰若都不在。
  其余的那些公主、贵妇们也都不在。
  柳木特别跑到石见山那边一问,李孝察告诉柳木,李孝察一指自己家的方向:“还说人呢,我家里夫人跑了,三个小妾跑了两个,最后一个还是抽签强留下的。”
  “什么?”柳木吃惊的合不上嘴。
  李孝察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你这些天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前段时间你身边的人送信给长平,而后长平似乎没看上那信中的消息,把信给了长沙公主。”
  柳木追问:“信的内容是什么?”
  “不知道!”李孝察重重的说出了这三个字之后又补充了一句:“我家那夫人在离开之前,还打算偷偷从仓库里搬一些银锭,还好让我发现。要真让他搬走,估计我……”
  李孝察没说下去会怎么样,这个结果很可怕。
  私拿银山的银子,这个罪李世民要是翻脸,别说李孝察是宗室,就是李世民的亲弟弟也要被正典型。
  柳木也知道这件事情很麻烦,低声问道:“拿了多少?”
  “打算搬两垛的,让我发现后……”李孝察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还是告诉了柳木:“我悄悄的让她搬了四垛。”
  “啊!”
  柳木越发的吃惊,按说李孝察发现了这事,就不应该让搬了,怎么还翻倍了。
  李孝察解释道:“仓库里有质押,光是首饰就值八垛,还有金币四百多枚。打欠条的第一个名字就是长沙公主。”
  “为什么要搬这些不纯的银子?”柳木正是无法理解了。
  李孝察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几位公主开口,而且留下的质押,又写了文书,我不好拒绝。我已经派人把这事往圣前报告,估计再有一个月会有结果回来。”
  “为什么?”
  柳木完全不理解。
  石见山这边的银锭纯度很低,这里并没有建成高规格的精炼坊。更何况银子在铸币之前还要精炼一次,所以也必要再在这里建精炼坊。
  “不想了,我去新津港。那些银子的事情既然有长沙公主在先作保,想来不会有问题。不知道皇后是否知道这事。”
  “皇后知道也会装作不知道。”李孝察在这事情上比柳木高明。
  一垛银,就是木架上摆的方方正正一尺见方的银锭堆,四垛按后世的重量计算也至少有差不多一吨的重量。
  两吨银子,那怕是不纯的,其价值也在大几十万贯说话。
  李孝察摆酒和柳木喝到了半夜,次日清晨一早就离开石见山,往新津港去了。
  在靠近新津港的时候,柳木见到的一队很杂的船队正在排队入港。
  为什么说杂,因为柳木控制的船队几乎都是全帆式,非全帆式的只有十几条旧式的大肚子槽船。
  而这里正在入港的,超过七成都是硬帆式大船。
  这些硬帆大船根本不可能远离海岸线,经不起大风浪,而且速度慢的让柳木发狂,但却装货量巨大无比,只要不怕压沉,就尽管往船上装,船上装的越是多,船在海上反而越发的稳当。
  柳木在官船泊位下了船,却远远的看着卢成庆拿着一本厚厚的账册站在码头的一位高地,一边翻看账册一边看着码头上的船只。
  柳木往那边走去,立即就有小吏跑到卢成庆跟前告诉了卢成庆,柳木到了。
  卢成庆迎上柳木一抱新:“柳驸马。”
  “公务繁重?”柳木笑问了一句。
  “柳驸马近来在外忙碌,茂山矿区有了些变化。我受命负责后勤之事,却发现人手增加了事情却越来越多了。高句丽奴工不识字,有些机灵的跑腿还行,具体办此事总是出些小差错,刚才正在思考如何尽快训练他们能作一个合格的吏员。”
  听完卢成庆的话柳木安慰了两句:“急不得,慢慢来吧。”
  “是。”
  卢成庆一指码头:“这些船只分别属于四十九个商帮合计一千多家店铺,其总号分布五道二十三州,数百个县。”
  “噢。”柳木很有兴趣的也看向了码头。
  “高句丽奴工笨的可以,下官已经花了差不多一句的时间。他们还是分不清蜀腌菜头、岭南腌菜头、江南东道腌菜头的区别。每次船运到换马车往矿区运,次次都有出错的。”卢成庆抱怨着。
  柳木心说,自己也分不清这三种腌菜头的区别。
  卢成庆示意身边的小吏给自己取一份清单来,而后将清单交给了柳木。
  柳木一看到这份清单头皮都在发麻。
  腌菜!
  大唐光是往茂山矿区运的腌菜每个月就是数万坛,种类无数。能想到的菜,基本上都制作成腌菜了。
  其中数量最大的就是霜不老。也就是后世的雪里红。
  “柳驸马,在前段时间长沙公主派管事过来在码头以北三十里建了一个庄子,还兴建了一座小码头,进不了大船,可以停靠二百料小船还有渔船。”
  听到长沙公主,柳木就想到了银锭的事情,立即问道:“是否知道,那边在作什么?”


第0875章 众公主的大生意
  柳木问那边工坊的事情,卢成庆回答道:“知道,而且谢九年事着几名干吏在那边公干。”
  柳木对身边人说道:“安排一下,明天我过去看看。”
  卢成庆并不知道石见山银锭的事情,有人到这里来投资也不归他管,谢九年过去就是针对新建工坊作检查,并且申明这里的建工坊,使用高句丽奴工的各种规矩等等。
  当晚,柳木让身边的随从去码头询问抱琴在何处。
  抱琴说她到新津港了,也不知道人这会在那里。
  次日清晨,柳木醒来就往那工坊而去,有随从过来告诉柳木,不知道抱琴在何处,码头上的人也不知道。最后的消息就是三天前跟着一条渔船出海了。
  柳木快到那处工坊的时候却见抱琴带着人在路边等着。
  柳木没再坐马车,而是与抱琴起步行往工坊而去。
  “听说这个工坊是长沙公主投资的?”
  抱琴吐了一下舌头:“这事不怪我,我手上的钱不多,姐妹们也凑不出那么多钱来。所以我原本想让公主从家里拿些钱投进来,公主认为不好,这容易让朝堂上有些不怎么友好的人借题发挥说郎君的坏话。”
  “你知道石见山银锭的事情吗?”
  “知道,银锭就在这里。已经用掉了两垛,采购的各样物品还在船。”
  没等柳木发问为何一定要银锭,抱琴就解释道:“这是公主的意思。”
  抱琴嘴里的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人,长平公主独孤兰若。
  抱琴给柳木解释道:“公主说,石见山的银锭成色与高句丽最初和咱们交易布匹时的银锭成色相似,这种低成色的杂银咱们大唐几乎看不到,无论是官府还是豪门存银,至少也是九五银,象这种只有六成左右的杂银谁也不会相信这是大唐的银子。”
  “在理。”
  柳木很清楚大唐的银子成色。
  大唐存银多是九五银。这个九五银不是后世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五,而是百分之九十五。这就是银的标准纯度,可以再纯却多是为了制作某种工艺品、首饰、器具等。
  再提纯的成本过高,库存银就是九五银。
  抱琴继续说道:“我们对外宣称,这些银子是从高句丽人手上换到后,融了重铸的。”
  “高明。”柳木反应过来了。
  独孤兰若这是要让大唐的投资商人亲眼看到,已经有人在高句丽挣到钱了,而且挣到大钱了。那么无论是吸引投资,还是吸引合作,都会事半功倍。
  抱琴紧接着也作出了解释,和柳木猜测的完全一样。
  抱琴又说道:“我们的生意其实很简单,就是建三个工坊。第一个工坊是烧陶坊,只加工一样产品,就是坛子。而且大小也只有一种,装腌菜的坛子。”
  柳木笑了笑没说话,若是在这里烧坛子运回去再装腌菜过来,成本太高根本不合算。
  抱琴又说:“第二个工坊是腌鱼坊,把海中的各种鱼制作成腌鱼,装进坛子里卖到整个大唐去,这里装好,封好,船队往蜀地要跑两个月,这两个月的时候鱼也腌好了。然后那些坛子可以再开始腌菜,这一路上等运到这里菜也腌好了。”
  “这个,路上也能腌?”柳木想着这晃来晃去,又没有足够的日照等等,能腌的好吗?
  “已经试验了,没有半点问题。眼下已经有合作的许多商号,坛子的标准都已经定好,所有商号的坛子大小尺寸完全一致,郎君难道没看到码头上那些船。”
  柳木笑着说道:“看到了,也听说每个月好几万只坛子运过来。”
  抱琴也跟着笑了:“郎君估计还不知道,高句丽奴工每天要吃掉多少腌菜,这腌菜的生意看似利薄却架不住量大。”
  “是,量大肯定会好。那么第三个工坊是什么?”
  “成衣坊。”
  不需要解释柳木也明白,这里有二十几万高句丽奴工,这些人要穿的衣服,还有挖矿的工作服什么的,成衣坊是一个海量需求的生意。
  抱琴却还是解释道:“成衣坊不在这里,我们都认为放在福冈会好一些,已经招募了三千熟练的倭女作工,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年底前制好十五万件工装、五十万只鞋子,两万件女装。”
  柳木点了点头,独孤兰若不想介入这个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