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5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天后,船队靠近长安距离码头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就有护军的小船带着刑部的人靠上来接走了公孙节,并且告诉姜恪,张亮还没有进长安,依然被押解还在路上。但大唐皇帝已经下了圣旨,西市口问斩查抄家产,所有假子全部抓捕归案,张李氏腰斩弃市。
  姜恪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竟然会这样。
  而柳木还在洛阳,怎么就能猜到大唐皇帝对张亮的判决。姜恪相信在入洛阳之前柳木肯定不知道张亮的事情,而且柳木已经差不多两年没在长安了。
  姜恪问刑部的人:“不知罪名是什么?”
  “巫蛊!圣人御批,外敦厚而内怀诡诈。”刑部的人倒是给姜恪简单的讲了。
  姜恪表示感谢之后,派人将五花大绑的公孙节交给了刑部的人,公孙节大骂柳木不义,竟然不顾瓦岗兄弟之情等等。
  刑部的人准备去打公孙节,姜恪却将其拦下:“请留书为证,公孙节无顾辱没柳驸马,此事总要有一个交待。”
  “是!劳驾准备纸笔。”
  刑部的人没打公孙节,却把他的嘴堵了。
  巫蛊是禁忌,而且张亮曾经有冒功、虚假报功等等恶行都已经被李世民查了出来,特别是有一次在外征战,敌军突袭之时张亮胆小竟然吓呆了。
  当时张亮吓的坐在那里面无表情,连话都说不出,更不要提对策了。
  军中将军以为张亮临危不惧,正好副将当时带一营兵马归来主动迎击敌军,营中将士也全力杀出竟然大胜。
  事后,张亮就冒领了这次大功。
  这件事情总是有知情人的,加上张亮这次的巫蛊案,李世民杀张亮理由十足。
  码头上,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迎,柳木坐上李世民的马车一同入宫。
  路上,柳木问道:“二哥,张亮那点破事二哥应该早就知道,怎么突然就要杀他,而且还要抄家?”
  李世民脸色瞬间变的很难看:“若是寻常的小事,那怕是冒领一点战功念在当年带兵归顺的份上也就不追究了。他的几个假子给他出主意,借洛阳修铁路的事情念一点小钱也可以原谅,但是,他作了求死的事情。”
  柳木很好奇:“什么事?”
  “你比二哥我更清楚,铁路的路线选择这是件很需要技巧的事情,张亮的夫人指使张亮的众多假子暗中出手,或是贿赂、或是威胁、或是诱骗。在铁路的路线选择上将路线选到了他们暗中买下的一些田地中。”
  柳木听懂了:“他是在骗一点补偿款,或是说自己种下果园了,或是良田什么的?”
  “比这个可恶。”
  “还有什么?”柳木心说张亮确实在找死,铁路对李世民有多重要难道他不明白。
  李世民真是气坏了,用力深吸一口气后才说道:“他选的地方华原派人最后确定后发现,非常的危险,有三处容易在夏天雨水多的时候被泡在水里,还有一些曾经是一处河床,依华原的经验有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个大洞。”


第0988章 把酒夜话
  听完李世民的话之后柳木笑骂了一句:
  “真是找死。”
  柳木心说,张亮无论知情还是不知情,这次都不冤。
  柳木又问道:“不过二哥,为何不用真正的理由来让他下狱?”
  “因为罗马人在长安有不少,他们在关注铁路的事情。铁路任何一丝的技术知识都属于大唐绝密,若是以铁路的罪名让他下狱,依大唐律就需要拿出证据,那么铁路路线的选择,修路的技巧等就需要公布与众,所以尚书省提议用巫蛊。”
  李世民怕柳木不明白,又特别说道:“汉武帝时就出过这种案子,这事他本就是死罪,仅这一项就不是冤杀他。”
  “二哥,公孙节的事情刑部有汇报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有,结党营私更是重罪,二哥我已经派了杜伏威拿我的佩刀去洛阳,这次要杀一杀,让各州府也有一个警示。”
  恩。
  柳木很淡然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这时问道:“你回长安是因为许久没有回来,还是有要事呢?”
  柳木托着下巴想了想:“我若回答是寻常小事,在我说完之后,二哥你会不会打我。”
  “那要看,有多多多么寻常了?”李世民听出来了,估计不是小事。
  柳木拉开马车的窗帘打了一个手势,正准备吩咐的时候李世民说道:“不急,回宫再说。没必要在街上就摆出严密警戒的阵势,这不是让人知道有要事商议。”
  “二哥讲的在理。”
  柳木吩咐护卫依原本的速度与护卫程度就好。
  既然李世民要求不要急,那么柳木先回家,陪独孤兰若还有自己的儿子待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傍晚的时候才入宫。
  就在太极宫前殿旁,李世民在这里有一个与内阁重要成员讨论工作的小会议室。柳木到的时候这里已经换了桌椅,摆上了一套火锅的用具,而且各种菜都已经备好。
  屋内所有的侍卫与侍从都退了出去。
  李世民和柳木坐下之后,李世民说道:“这屋外十丈内不会有人。这段时间你没有在长安,咱们大唐眼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好事,但也是坏事。”
  李世民主动开口提及,倒让柳木有一些意外。
  没等柳木发问李世民就说道:“五大族之争,眼下已经是争出了火气。前段时间竟然有人在内阁会议上动了拳头,这事让二哥很为难。”
  “五大族?”柳木原本以为是五姓,可再一想不对。
  李世民认为柳木听懂了自己的意思,继续说道:“突厥与僮族,契丹与靺鞨,室韦人性格平和,不愿意去争太多虚名,但却希望朝廷对室韦族也有一点区别与寻常小族的。这些也就罢了,唉!”
  听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柳木问道:“还有更麻烦的?”
  “有。”
  “有多麻烦?”
  李世民倒了一杯酒一口吞下:“拓拔氏有一部分人认定自己是汉族,他们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汉化成为汉族。但另一部分非但要重新在大唐民族志上增加鲜卑族的名单,还要求拓拔氏回归。”
  “感觉……
  没等柳木说什么,李世民就继续说道:“紧接着,他们得到了请求归化吐谷浑慕容氏的认可,慕容氏也是鲜卑族一员。没等二哥我有所反应,慕容氏的帖子就发到了无忌府,长孙氏也是鲜卑一员,然后就是独孤氏。”
  柳木终于有机会开口:“那么估计还有宇文氏?”
  “没错。”
  柳木倒是很平静:“这有什么,鲜卑当年的皇族开始兴起大规模汉化,拓拔氏自认是汉族,那么鲜卑族事实上融合到了不限于汉族的许多民族之中。”
  李世民带着一丝嘲笑:“若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倒是容易了。你可能不知道,突厥在咱们大唐看来是一族,可没想到真正要立民族志的时候,突厥竟然要分成差不多十个民族,听闻最远的一支,差不多能看到黑海了。”
  “听起来,感觉很复杂。”
  柳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听到这种复杂的事情也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好。
  柳木问道:“这各族承认儒、道、佛吗?”
  “承认,室韦人承认儒、道、天地,不承认佛。高昌族人承认儒、佛、天地,不承认道。突厥东边的各部落承认儒、道,西边各部落承认儒、佛,还有狼神。僮族不但承认儒、道、佛,还有承认虫神、蛇神、海神的。”
  李世民简单的讲了几句倒也明白柳木的意思。
  各民族无论如何,只要承认根本性的中原文化,那么就是大唐的一份子。至于其他的,慢慢讨论吧。
  大唐的氏族志眼下就有点被卡住了。
  事实上遇到的问题与民族志相似,就是先写那一族,后写一族的问题,非要争一个排名出来。
  李世民为柳木倒了一杯酒:“说说你回长安有什么要紧事?”
  “我带了金子回来。”
  李世民点了点头:“算是一个要紧事,这些金子足够大唐完成平定天山的计划。也可以给修铁路补贴一部分。”
  柳木又说道:“还有一个事是,大唐眼下秘密存储的铁轨,估计可以让二哥修五百里双轨的铁路,存下的全是重轨。”
  吧嗒,李世民手中的杯子直直的落在地上。
  柳木只当没看到,继续说道:“这个计划是我把邢州钢坊交给六部之后就开始的,当时大唐的国力还弱,皇嫂非常担心二哥你一时冲动要大修铁路,最终搞的和表叔的大运河一样,这就太可怕了,所以将钢坊生产的钢轨秘密保存了起来。”
  李世民一言不发走到窗口,抬头看着月色。
  此时,李世民在反思着。
  反思自己在几年前,会不会冲动的去大修铁路呢,答案是肯定的,自己一定会。
  所以邢州钢坊隐瞒了真实的产量,将一部分产量变成钢轨秘密的封存。
  柳木走到李世民身后又说道:“二哥,就福冈的钢坊产能全开的话,产量相当的惊人。”
  “有,多惊人?”李世民尽可能让自己语气平静,可柳木却听得出那平静之中的激动。


第0989章 打还是不打
  福冈钢坊的产量是惊人的。
  那里达到了八十万吨级的年产量,虽然比起后世的小钢厂还不如,但放在大唐这个时代已经是奇迹一般的钢厂。
  李世民问产量,柳木回答道:“相当于武德五年的二百倍产量。”
  武德五年,大唐的钢铁总产量大约是八百万斤,折四千吨。
  李世民默默的望着窗外,福冈与邢州两大钢坊的产量占据在整个大唐钢铁产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福冈的钢坊可以说集大唐全国之力不断的扩建,在柳木回来之前,李世民得到的相关报告上就已经显示,福冈钢坊的新高炉已经建好,只等试火开工。
  李世民不太懂钢铁,也不知道一个高炉年产能达到多少。
  不过,一个钢坊就达到武德五年大唐钢铁总产量的二百倍,这个数据李世民喜欢。
  “我在华亭的时候,华亭那边的流行搪瓷碗,搪瓷杯。这都是因为钢铁产量上去了,否则那里能用铁来制作碗。”
  李世民转头问道:“你准备什么时候打高句丽?”
  柳木回答道:“父皇说,可以不打。”
  哈,哈哈!
  李世民的笑只有笑声没有笑容,笑过之后李世民看着柳木:“笑话,不灭高句丽,何以对天下人?”
  柳木反驳了一句:“没说不灭,只说不打。”
  “不打何以灭?”李世民倒有些不明白了。
  “还没想好,但父皇听闻高句丽近年来因为富足,而且可以花钱买到海量的粮食之后,大肆的鼓励生育,这才几年时间,就闻月阁调查所知,高句丽五岁以下的幼童数量增加了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
  听到这个数据,李世民冷冷一笑:“不打,再等十五年,高句丽就能多至少三十五万青壮,青壮就是兵力。”
  柳木再次反驳:“二哥,谁说青壮就是兵力?”
  “我刚刚说过……等一下。”李世民回过神来了,他突然想到在大唐立国之初,确实青壮就等于兵力,但眼下却不是,青壮只能是潜在的兵力,真正的兵力是靠艰苦的训练所得,拿起刀就是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样的兵,大唐眼下的精锐可以三千打十万。
  李世民说道:“前几天听药师讲,高句丽人已经开始有所怀疑,咱们封了海,一直对高句丽声称咱们大唐与倭大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