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5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李世民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位年轻的弟子用推车推来一物,很巨大,很复杂。放在后世来说,这就是一部显微镜。
  “圣人,这是我药王阁的镇阁之宝,集玻璃工坊四位鬼工亲自动手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设计并且磨制完成。虽然使用的时候需要四名弟子在旁配合帮助,但却神奇无比。”
  李世民看了一眼柳木,柳木只是笑了笑。
  孙思邈也笑了:“当然,此物的原理还是出自木之手,当初木给我的那一架仅有十五倍,这个却有二百九十二倍。”
  “二百九十二?”柳木都吓了一跳。
  这个数据非常百宾惊人了,要知道在十九世纪初除了一位鬼才在十六世纪手工打造的几只之外,还没有能超过二百七十倍的显微镜。
  “我看看。”柳木立即站了起来。
  一片树叶被放在观察区,柳木能看懂,李世民却完全不懂。
  李世民不懂,眼睛却没有离开,他一直在观察着那片树叶。柳木问孙思邈:“师傅,您老人家有没有开始研究细胞与血液?”
  “当然!”孙思邈很是自豪的语气让柳木很惊讶。
  孙思邈自豪的说道:“若没有这镇阁神器,牛痘最后的部分就没办法完成。借助此神器,你说的白药几位师兄也即将试制成功,还有你说的青霉素,相信三年内必会有奇迹出现,可惜此物需要鬼工手工打磨,代价巨大。”
  “没有小的,百倍的似乎也能用?”
  孙思邈脸上的自豪消失不见,微微的摇了摇头:“为师一直在等,估计再有半年,能够制造出一百六十倍左右的,只有一尺高的小型精钢架的显微镜,到时候对各位师兄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帮助。”
  “朕会全力支持。”李世民说完后自己也明白,这就是一句口号。
  大唐这边需要研究的太多,太多。
  真正的鬼工却没有多少个,巧匠还不足以支撑起高端的研究。说白了就是大唐眼下人才还是太少,少到连识字不多的人都被小商户去抢人才。
  “老师,卖专利。把一些常用的丹药的丹方卖给商家,然后换回来大量的钱币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研究。由刑部出条令,保护专利,禁止未经允许的人使用专利等等。”
  “已经在卖了,去年的时候大唐就有专利法开始试行,但钱依然不够用。还是需要朝廷的大量补贴。”
  “今年增加一倍。”李世民开口了,他太清楚药王阁的研究对大唐民生的帮助。
  就凭这一个解决痘疮,那么发明者必然留芳千年,他这个大唐皇帝也会被万民称颂。
  李世民在药王阁待了足足三天,将每一种新药都认真的解读之后亲自给礼部、户部写了信这才离开。
  第三站,也是柳木带着李世民到华原禁区的最后一站。
  在路上的时候李世民问柳木:“眼下,还有三个绝密的研究二哥我不知道,除了接下来要去的这个之外,其余两个估计到现在还没有什么结果,你应该告诉二哥,是什么?”
  “排第四的其实说起来非常简单的,真正研究起非常的难,就是金属。”
  李世民不解:“金属?”
  柳木点了点头:“就是金属,铁是金属,金也是。混入了锡的铜是合金,就是合成金属。天下间还有许多金属并没有被人所发现,这世上还有比铁轻,却比铁结实的物件,眼下华原所作的就是不断的积累知识为后代提供机会。”
  “要许多年?”
  “百年,或是两百年,或永无止境。”
  柳木很清楚,自己穿越之前,都没有那个国家敢说把金属研究到了极致,所以柳木也只是希望打下基础,为后代提供研究的方向。
  李世民没再问金属,他相信这个很难。所以李世民问道:“另一种呢?”
  “测量用工具?”
  “测量用的工具,不就是称与尺吗?”李世民认为自己理解的没有错。
  柳木也承认李世民说的没有错,柳木说道:“二哥,这个也是永无止境的,温度计二哥见过,那么二哥知道最冷是多少度,最热是多少度。换个说法是,连石头都能变成气温度如何测出来。或是空中的压力,或是蒸汽机的力量等等。”
  “在理,确实是也是永无止境,那么就依原先你说的,水结冰为零度,水变成气为一百度,那么最冷是多少度?最热是多少度?”
  “最冷是零下二百七十三点一五度,最热不知道,太阳外层的温度是五千五百度,太阳核心的温度约在二千万度。还有就是,在吐番的高原上,水沸腾差不多是九十度吧,因为高原地带气压高,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不断总结,不断研究。”
  李世民很郑重的点了点头,他已经感受到一千四百年后的力量。
  这些东西若不是李世民之前听柳木讲过一些一千四百年后的事情,此时感觉象是神话一般。
  “二哥,最后一样,就是电报。”
  “电报?”李世民愣了一下之后爽朗的大笑了起来。
  电报这个词别人不懂,李世民却懂。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依柳木所说就是蒸汽机、电。


第0994章 铜丝需要拉
  相比起秦琼等人完全的震惊,李世民却是狂喜。
  自己的命令可以传到千里之外,一盏茶的功夫就足够了,那么对于军事指挥,民政管理,火车通行等等,可以说用处无限。
  有了电报,接下来就会慢慢的有电灯,然后是电动机。
  大唐的工业时代算是拉开了大幕。
  李世民对于电报机很平静,他那怕知道电报机这个名字也会按柳木的新称呼来称呼雷音机。
  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却是惊讶的不得了,竟然还有这种神器。
  两女惊喜之间,竟然还学习了一些电报机的知识。
  李世民与柳木却是皱着眉头。
  “到底差在那里?”李世民并不是在问这里的研究人员,也不是在问柳木,只是纯粹的自言自语。
  柳木也不明白,原理是原理,产品是产品。
  任何一环的错误都可能让产品变成废品,更何况眼下制造出来的电报机真的可以传五百里远,但是用不了多少次就会报废,这才是让李世民皱眉头的原因。
  而每次损坏的原因都是相同的,线圈损坏。
  负责这个研究所的一名官员正在作着汇报。
  “圣人,我们分析了各种原因,也不断的在改良纲丝的打造机器与方案,相信问题是出在铜线上。眼下电池,发电踏板,天丝……”
  柳木站在那里足足听了半个时辰,突然开口说道:“拉丝机!”
  “什么?”李世民不明白柳木在说什么。
  柳木也是突然间想到的,当下解释道:“现在用的铜丝是滚压出来的,这样的铜丝看起来粗细是相同,但放在细微处肯定是不合格,铜丝应该是拉出来的,不是压出来的。”
  听完柳木的解释,李世民立即问道:“谁听说过钢丝是拉出来的。”
  上百名优秀的工匠都停下了手上的活,有一位老钢匠在得到允许之后上前汇报:“圣人,前秦的时候制作铜车马的时候,铜丝就是拉出来的。利用熟铜棒加热之后拉出来,这个手艺不算太难。”
  柳木问道:“那么均匀的拉出长千尺,精细完全一致的铜丝,可能吗?”
  “以前肯定不能,但若是有一架能保证转速稳定的蒸汽机,就有可能。”
  李世民立即吩咐道:“两台,给他们备两台质量最好的蒸汽机,立即准备。”
  “皇兄!”柳木在有外人的时候依然会称呼李世民为皇兄:“这事不能急,也不能催。让他们慢慢的试验,这已经距离成功只有半步。”
  李世民点了点头:“你们还有什么需要朕加倍提供给你们。”
  “圣人,臣等决定将所有的工艺都重头开始检查,每次损坏的原因都差不多,都是正在使用的时候突然变的非常热,然后就损坏了。根据我等对雷电积累下的知识,一段铜线通过雷电之后,细的地方就会发热。”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看到你们的努力,为了这台雷音机你们已经辛苦了很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这也看到第二阶段的终点,朕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雷音机必造福于大唐。”
  “我等定将……
  上至这个研究区域的总管,下至年轻的学徒工,齐齐的表示他们将全力以赴,想尽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定不辜负圣恩。
  柳木在一旁劝道:“皇兄,离开长安已经有些日子,皇兄不如回长安等消息?”
  “好!”
  李世民也明白,自己要住在这里每天盯着,这些人怕是效率会降低数倍。
  每天的时间光是紧张了。
  几天后,李世民与柳木回到长安城。
  “二哥,我回长安并是因为电报机,也不是因为飞艇,更不是因为火车。而是想成立大唐皇家科学院,华原的人这些年来几乎没有离开过华原,他们日夜在忙碌确实非常的辛苦。想给他们讨一个荣誉。”
  “可以。”李世民没二话就答应了下来。
  柳木拿出一个连边角都磨损了的,用线装订的书放在李世民桌上。
  李世民带着巨大的好奇心拿起了这本书。
  翻开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书,而是装订起来的一个空白本子,里面写的是一份计划书。
  李世民原本还打算嘲笑柳木为何用这么破旧的空白本子,可当翻看其内容的时候,李世民被深深的吸引了,已经完全不在意这书本外皮是不是破损。
  这是一份计划。
  计划的内容就是华原作为大唐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大大小小所有的项目全部由华原去研究的话,一定会限制大唐的科技成长。
  若是将一部分内容分出去,或许会有奇效。
  李世民翻看了几页之后将柳木的计划书放在桌上:“这个你写了很久了吧?”
  “是,差不多有一年半之久,经常打开翻看,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再继续写下去。大唐眼下能够让地中海感觉到威压,凭的就是大唐超出他们几百年的科技力量,如何保持科技优秀呢?”
  完听柳木的话李世民说道:“就拿铜丝来说,若是长安城贴出公告,采购极优质的铜丝,估计已经有某地的工匠将铜丝样本送到了长安,必然有非常优秀的。”
  “二哥,真正推动科技力量的头一个动力是战争。但大唐会有战争,却不会有让大唐感觉到为难,或是无法敌过的敌人,所以战争的力量在眼下不足以推动大唐的科技。”
  李世民点了点头后示意道:“继续。”
  “那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银子。”
  “银子?”李世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出重金鼓励。
  柳木说道:“大唐的织机一直在进步,可以说木制织机已经到极致,纯钢制的更高效的织机进入了飞速发展之中。”
  柳木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后继续说道:“再说船,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船已经非常优秀了。事实上船只的建造依然在进步,有些私船坊在某些小技术上已经超过了官船坊。”
  李世民轻轻一击掌:“二哥明白了,挣钱币也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第0995章 关于泡泡的传说之一
  李世民明白了柳木的意思,因为可以挣更多的钱,所以商人们愿意投资去研究。
  柳木说道:“对,更快的船,更高效的织机,这就是追求,这就是为了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