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舅子-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木回城的时候,请愿的人无数。
  眼下有谈的机会,商会就派人请来请愿。
  “这事,长安府不管、户部不管?”
  “回驸马的话,我们已经三次递书,这事非一个衙门口就能作主的,原本计划依大唐律向尚书省与内阁的半年民议递书,但民议上书已经堆积如山,小民不敢自认我们这些事就是大事,也不敢去递太极殿民书。”
  柳木侧身打听了身边的人。
  身边的护卫说道:“回郎君的话,内阁有一个名为民意厅的地方,不仅是有长安的,每天还会有来自天下各州县送来的一些上书,确实是堆积如山。”
  “民意就这么多?”柳木有些不相信了。
  “这个就不知道了。”护卫又没有看过民意厅的内容。
  倒是那位年长的商会代表上前说道:“驸马,小民倒是知道一二。”
  “你说。”
  “就小民所知……
  这商会代表一口气就说了几十条,这很显然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广开言路的善举,小民倒是什么事都敢说。
  往大了讲,有士子上书,茂陵失修……
  有驿兵上书,建议在某处增加一座桥梁……
  往小了讲,有百姓上书,某某两村为争水打架,这非是不遵唐律,而是有百年恩怨等等……
  长安周边的都直接往长安城民意厅送,有其他州府的,县里都自行先处理一部分。但凡需要再往上请示的,就每五天打一次包,将没处理过的往府衙送,州府处理不了就往各道大总管府送,然后再送到长安来。
  商会的老者讲完,柳木大概就明白了。
  怪不得说商会老者不敢说自己的大事,因为各地送来的都至少是州府处理不了的事情,要不就牵扯到拨款,要不就是与律法冲突却各乎人情等等。
  “此事我收下了,我会亲自上书给内阁,请回去安抚各工坊工匠,会有一个结果。”
  “谢驸马。”
  众商会借机提出不少事情,也有想代理痘苗的,也有申诉某个行业税收太高的,还有一部分是为其他各坊申请免费种牛痘的等等。
  柳木一一作了解答之后这才召见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代表。
  这两边代表倒是只为一件事,就是种牛痘,他们两族的国土上因为天花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了。
  “尊贵的亲王殿下,我们为牛痘而来……


第1001章 郁闷的皇帝
  柳木也种痘了。
  种痘的结果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每天的反应也如同药王典上所记载的那样完全一致。
  半个月之后,大唐内阁每月例行会议中,依然是绝大多数票否定了给大唐皇帝李世民种痘的决议。
  依各级官员的说法就是,就算发现有感染,次日立即种痘也来得及。
  若是一年之后,确定了种痘没有任何的危险之后,再次讨论是否给大唐皇帝李世民种痘事宜。
  大唐各位皇子,将在年底种痘。
  大唐五品以上的官员种痘,每个衙门口分批次,以防止万一有特例发生,而影响到衙门的正经工作等等……
  这次例会在结束前最后一项是提出秋季末内阁大议的重大议题,往年的季度大议都至少有三项或者是四项,而这一次仅一项。
  是否有必要全民种痘。
  柳木手臂的痘基本上没问题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痘疤。
  李世民却是连续两天都愁的吃不下饭。
  不是因为身体不适,面是愁!
  大唐皇后长孙无垢为此特别找了一个借口,让柳木请客,不摆宴,只是寻常的家中聚餐。只为让李世民能散散心,让心情舒畅一些。
  李世民的四妃一个也没叫,柳木的两个小妾也都没有参与。
  地点就在三原的原先独孤兰若的道观,理由就是庆祝柳木与独孤兰若相识十年。
  四人都骑着马,一个护卫都没有带。
  大唐长安城北从泾阳到华原,戒备森严,防御的严厉程度不比长安城差,寻常人过境只能走规划的道路,道路两边有密植的树林,树林外有不断巡逻的护军。
  这道路分为平直陆与火车道路,宽度达到一百丈,每三百丈也就是一里,就会有一个高五丈的砖石结构的楼房,这是护路队的住所,房顶则是检视整个道路的瞭望台。
  四人走在路上,李世民与柳木在前,独孤兰若与长孙无垢在后。
  倒是长孙无垢在给独孤兰若介绍着一路上的风景。
  “兰若你两年没有回来,这泾阳与三原两县已经是今非昔比。那边一片是纺工学堂,分为上学堂一院与下学堂七院以及纺工研究上下两院。”
  “上学堂是培育鬼工的地方,学堂预测培育百人至少能出一个鬼工,二十个巧匠,其余也有九成能够成为良匠。下学堂是培育工坊管理管工、机械良匠以及熟练纺工、织工、染工的地方。所以下学堂分为七个院,眼下正在学习的人数每院高有八百人,少的也有六百人。”
  五千名受训的技术工人,这个培训数量已经相当的出色。
  大唐皇后长孙无垢在讲述的时候,言语之中充满着骄傲,这是大唐的骄傲,自然也是她这位大唐皇后的骄傲。
  长孙无垢转手又指了另一片地方:“那里,连绵十万亩的大唐第一农场,种植的农作物基本上九成连你二哥都没吃上,许多都直接留种了。今年初的报告上讲,杂交稻米已经有近百种之多,今年可能会淘汰一批再新增一批。”
  “那边山坡,是果树研究基地,去年还种出了苦涩无比,却外观极漂亮的梨。优点是吃一片就当吃黄莲了,有清火解毒的功效。”
  长孙无垢一件件的讲着。
  高超的工艺代表着大唐的强盛,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大唐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慢慢的展露头角。
  一行人在傍晚的时候已经来到了道观。
  道观不远处就是柳木的田园小庄,这里已经有人提前过来打扫过,并且准备了足够的食材。
  大唐皇帝李世民穿着一身麻布衣坐在厨房门口削着莲藕皮,然后将莲藕再洗干净切成薄片。
  李世民突然开口说道:“户部给了我一份预算,若是全大唐每个人要接种牛痘的话,不说收钱或是免费,仅建牛痘苗培育的药坊就需要七百万贯,再加上运输,培训医师,各州县组织等等各种支出,需要全力以赴去作也需要五年时间,钱币无数。”
  五年长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样的一件大事,五年并不算长。
  李世民继续说道:“户部没有计算出全大唐所有的百姓种牛痘的成本,只说非常非常多。仅京兆就需要一千多万贯的支出。因为这其中还有考虑到有些人体质弱,或是体质特别,需要增加别的药物等等。”
  “还有,罗马人希望得到牛痘,他们的要求也算合理,不要求技术,只希望先给罗马皇帝、元老家贵族这些家族在一年内种上牛痘,这个要求二哥我答应了,毕竟也是盟友。”
  “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柳木认为这些不可能让李世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才对。
  李世民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柳木,沉声说道:“你难道不知道,国库没有多少钱币吗?这么大的事情,依户部的计划必须暂缓铁路计划,就是将正在修的三条铁路先停工两条,其中一条停工一年,一条停工两年,否则就需要运用战略金库。”
  听到李世民说话,长孙无垢拉着独孤兰若远离。
  男人们谈的是军国大事,此时女人们自然要选择回避。
  看长孙无垢与独孤兰若走远后,李世民继续说道:“国库存了三笔钱,第一笔是镇国银,这钱非到生死存亡的大事绝对不能动。然后是一笔全面开发中南半岛的钱,这笔钱也不能随意挪用。”
  柳木听着,拿出烟斗给自己点上,慢吞吞的说道:“估计是很大一笔钱。”
  “没错。”李世民给了柳木一个数字:“这可是大唐历年积累的钱币,足有六千万贯。这笔钱能动吗?用在中南半岛,不出十年就能回收六千万贯,根据户部的计划,基础建设头一年就能见到成效,为各商会创造条件之后,仅港口税收就能超过八百万贯。”
  柳木也是点了点头:“二哥说的没错,这笔钱动了中南半岛的开发就要延后,这个延后的损失细算起来挺惊人的。那么第三笔钱是什么钱?”


第1002章 都是钱的罪
  柳木问道第三笔钱。
  李世民回答道:“第三笔钱更不用动,这是打仗用的钱,四成是边防用,六成是用来扫平西突厥叛逆。原本还有第四笔钱,结果还没有存够就已经开始花了,就是征六诏的钱。”
  李世民说的各种储备资金确实都是极重要的。
  边防紧急军备资金,这个确实不能轻易动,大唐眼下要同时防着吐番,重点盯防高句丽。
  特别是高句丽,大唐已经作好了随时开战的准备,留下大量的钱币就是防止这一天,如果真的要打,甚至会动用镇国银。
  要打,就要一战灭了高句丽。
  柳木出于后世的习惯,谈事的时候给自己点上一支烟,也顺手递给了李世民一支。李世民接过闻了闻,尝试着吸了一小口,也没有吞进去只在嘴里过了一下,感觉很奇特。
  柳木这会说道:“我带回来大量的金子、银子。”
  “用于补贴征六诏的军费,以及修铁路,原本修铁路只修一条,眼下却是三条一起修,这个支出是庞大无比的,修铁路比修运河还要花钱。”
  李世民开始给柳木计算:“你看,依新的大唐律,征地要补贴一些这是小钱。然后修铁路的同时也要配合着修一条直道来,然后每个重要的州府还要有火车站,就拿从长安到洛阳来说吧,说是一条铁路,事实上还有数条贫道。”
  “恩。”
  这个不用李世民解释柳木也明白。
  后世的铁路修的比蜘蛛网还密,从长安到洛阳主干道肯定是选好走的路去修,然后象重点的几个县也要修支路过去的。
  比如华阴、河东等等工坊产业发达的州、县肯定是要通火车的。
  那怕不是重轨,也要选次重轨。
  更何况李世民对铁路的狂热,他肯定要求修重轨,一次到位。
  柳木想了想后出了一个主意:“二哥,要不咱们发行国债。”
  “国债?”
  “就象是之前的西征债券,咱们这次就牛痘发行一次国债,分三年至五年还,用中南半岛的开发所得的红利来归还债券,二哥以为这个主意如何?”
  柳木提出的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不过大唐这个时代的人更习惯存钱办事,提前消费这种事情李世民不习惯。
  “不好。明年钱币也有明年的用处,这个国债只能是下策。”
  国债是下策吗?
  柳木不想就这个问题再争论,至少后世的时候国债可是一种很有用的金融工具呢。虽然说自己不是很懂。
  柳木说道:“二哥,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眼下我们手边没有随手可抢的钱了。给罗马贵族种牛痘,我的意见是象征性的总共收上一万枚罗马金币就可以了,这是两国的友谊。击败萨拉森的好处咱们已经拿了,不能把非洲那边存款拿走,那边要发展的。”
  “屁话,你以为二哥连这点也不明白。”李世民骂笑了一句后解释道:“事实户部还是能拿出一部分钱的,眼下可以考虑将一条铁路缓一年,那么二哥就需要约七百万贯的缺口,你有什么办法来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