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相(叶子)-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他的想法,武则天沉吟良久,最终点头应下了。

见她答应,唐松心下一松,随后又说及了支持之事,武则天一并答应钱粮场地等必需之物俱由内库支应,并不经户部及京兆衙门。

听到这个消息,唐松心中一块儿大石落地,躬身一礼作谢道:“陛下,据臣下所知,在国子学中明法、明算诸术科素来并不受看重。既然如此,莫如将其从国子学中将这一部分剥离出来,也好给臣下搭个架子?”

“你真是得寸进尺了”看到唐松这副给一就要二的商贾嘴脸,武则天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前几日刚说过国子学不可轻动,朕岂能朝令而夕改?再则,便是朕愿意为尔行此方便,那些个明法诸科的士子岂又愿意往你门下?”

武则天此言一出,唐松还真说不出什么了。的确,虽说他办学校的目的是为培养通科学子,然则这“通科”本身对于唐人而言就是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新鲜事物。

接受一件闻所未闻之事本身就已经够难了,更别说还是押上一生的前途做赌注。读书人思虑多,本就处事谨慎,让他们干这样的事情委实是难。

明法等术科在国子学虽然不受重视,但其毕竟是顶着国子学的名头,这就如同后世北大清华的烂专业学生,即便本专业再难,但对外毕竟还是顶着北大清华的名头儿。

而今要让这些学生放弃这个颇有光环的名头去一个闻所未闻的地方,即便是朝廷下了诏令,没准儿也得激起好大的风波来。

唐松适才所提之事说来容易,但当下真要实行起来,几无可能。

万事开头难,更别说唐松要搞的还是一个唐人听都没听说过的全新开头。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话说着真是豪气,但真要做起来,就注定了唐松必将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

然事已至此,唐松已无退路,与其在这里想着事情多难多难,还不如回去好生谋划该如何行事。

该说的都说了之后,唐松便即起身陛辞。

目送他走出,侍立的上官婉儿眼神中露出了丝丝担忧。

看了身前的武则天一眼,几度张口欲言的上官婉儿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

静默了一会儿后,一边注目着唐松的背影,一边把玩着他刚刚缴还的内宫通行腰牌的武则天开言了,“婉儿”

“臣女在”

“着万骑禁军选拔两队百人精锐入卫清心庄。并着京兆衙门时时留意之,唐松但有所请,不得以任何缘由推拒之”

清心庄位于龙门山下,乃是隶属于内库的一处产业,亦是指给唐松办那通科学校的所在。

“臣女领命”

“此后有关唐松之举动你多留意着,一则方便回报朕听,再则也是多照看着他些,此子是能大用的,莫让他被人糟践了去”

闻听此言,上官婉儿精神一振,有圣神皇帝此言,唐松的安全当无忧矣。

“啪”的一声脆响,武则天将手中把玩的内宫通行腰牌扔了过来,“若见着他时可将此物退还,准其入宫见朕可也”

上官婉儿上前从御案上收起通行腰牌,再次应命。

微微一笑之间,武则天似自言自语道:“这个唐松脑子稀奇,经常发前人之所未见,偏生他这些想法若细思之还真有些道理。他是个能折腾的人,常拘在宫里未免可惜了,而今朕大开牢笼准其天高海阔,倒真想看看他又能折腾出什么大动静儿来。或者曲径通幽也未可知啊”

见武则天兴致盎然的样子,上官婉儿顺势接了一句话道:“若是他折腾的一塌糊涂又当如何?”

此前是她命唐松制定章程,而今唐松夙兴夜寐的将章程给弄出来了,却由于稳定朝局的原因,这份凝集着诸多心血的章程却无法推行,今日召见唐松时,武则天虽然身为皇帝,无人敢于指责,但心中对唐松未尝没有歉疚,虽然这份歉疚绝对不多,但一星半点总还是有的。

唐松性子刚烈激切,却在今日的事情上敏感的注意到了她稳定朝局的需要,章程虽不得推行却没吵没闹,这跟之前的冯小宝比起来,真是让武则天省心到了极点,亦使其此刻的心情很是不错。

正是这份微妙的心思,使得武则天对唐松益发多了几分带着怜惜的看重。

“天塌不下来”武则天说话间侧身看了上官婉儿一眼,“婉儿,朕让你留意唐松,你莫要监守自盗了”

这是武则天最典型的开玩笑时才会用到的腔调,但听在上官婉儿耳中却是心下猛然一跳,借着装那通行腰牌的掩护低下头来,笑回了一句,“臣女总在陛下身边,朝臣们都笑话臣女就是陛下的影子。便是有监守自盗之心,也脱不开身去。再者,那唐松性情刚烈,主意又大的很,那里就那么容易盗了?”

说到这个极女人,极内帷的话题时,武则天发出了近日来难得一见的大笑之声,“婉儿你说没空闲是假话,倒是后面一句却是真的,这唐松就是个能踢腾的烈性马驹子,想要驯服他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陛下说的是”

却不说宫中这些个寂寞女人间如狼似虎的八卦话题,单说唐松出宫城的消息本就是瞒不住人的,是以很快就传扬开来。

秘书监郑知礼是在散衙准备回府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听完之后脑子一转,随即便命御者转了方向,“先不回府了,且往崔府”

已经入相的崔元综并不曾更换府邸,依旧用的是当年在京中任职时置下的老宅。那时他不过是个五品官,这置办的宅子又能好到哪儿去?位置偏不说,宅院也小的很。

马车驶进这个距离北市极近的坊区时,郑知礼听着外边乱糟糟的声音忍不住撇了撇嘴。这个崔元综啊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焉有身为宰相却不华堂美宅的?似他这般,受人轻贱了不说,便是入了政事堂做了宰相又有什么趣味?

想到这里,郑知礼复又想到崔元综自入相以来还不曾见过他,心里不免又不舒服起来。

前些日子自己可是一本接一本的往上呈送奏章荐举他入相的,便是没有功劳,总还有些苦劳吧。这个崔元综,生性实是太凉薄!

走着想着,不一时便到了崔宅门前,郑知礼下了马车正要往里走时,却被那满脸粗砺的老门房给拦住了。只说老爷有过交代,有事自往皇城公事房说话,若其不在府,不得其首肯,外客例不入私宅。

郑知礼虽无实权,品秩却是不低,这么多年在京中还真不曾被人堵在门口过。此刻却在同为四士族的崔元综府上遇到这事,脸上的尴尬与心中的恼火可想而知。

“外客?”郑知礼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脸,“你且看清楚某是谁?”

那门房冷面无言。

郑知礼见状便要发火,但心下总还顾忌着崔元综刚刚入相,威势正盛,兼且今日又是有求而来,遂强忍了转身回到车中等候。

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时辰,眼瞅着天色已经黑定时,才见到崔元综的马车在禁卫的环护下回来。

待崔元综的马车停稳,郑知礼先一步下了马车,笑着上前迎候。

面相忠厚的崔元综依旧是那副冷面寡言的样子,这让郑知礼的寒暄异常难受。

两人进了崔宅,在花厅中坐定后,郑知礼便言说了唐松出宫之事,“听说当日陆元方曾有意荐其入礼部,是崔相极言不可?”

崔元综点点头。

“好”郑知礼抚掌而赞后高声笑道:“这一遭,这狂妄愚笨之小辈可知四士族不是好招惹,好相与了”

“唐松或者狂妄,却绝不愚笨”

难得崔元综主动开口,郑知礼精神一振,“哦?”

“细察其入神都以来种种作为,看似愚笨无度,但桩桩件件却是与陛下圣心暗合,不说本朝,便是从前唐开国算起,何曾有人似他这般年纪便声名达于帝听,且为天子诸多回护的?”

郑知礼脸色一沉,“还真不曾有”

“你再细思,其入京以来行事看似莽撞无度,但其可曾做过一桩深深得罪武党及李党之事?”

“亦不曾有”

“而今朝中李武党争如此激烈,唐松这么个看似莽撞无度之人却能不获罪于他两方,桩桩件件只是针对我士族而来,这样的人岂是真个莽撞?”

“崔相的意思是?”

“此子大不简单,唯其如此便益发要将其堵在仕宦之外。一个白身人便是再折腾,危险总是小得多”言至此处,崔元综看了郑知礼一眼,“唐松不是个能安分的人,这些日子郑贤弟多留意着他,观其欲有所作为时能打压便尽力打压,若能使其就此湮没无闻,最为上佳”

郑知礼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此事我与明伦兄自当留意”

崔元综“嗯”了一声,一时间,屋里安静下来。

郑知礼今日来崔府原就不是为唐松之事,这不过是他预备下的一个引子罢了。

此时引子说完,郑知礼轻咳了一声后道:“某自七年前入职秘书监以来,至今已是三任有奇,时日久了难免有静极思动之心,还请崔兄……崔相体谅些个”

闻言,崔元综深深的看了郑知礼一眼,“工部?”

“啊?”这突如其来的一问让郑知礼一愣,继而明白过来,心下大喜的点头不迭。

“某已知之,自当见机行事,成你心愿”

崔元综这话真如仙音,郑知礼之前对他的那一些小小不满顿时烟消云散。

又说了好一会儿的感激话后,知道崔元综脾性的郑知礼便起身告辞。

崔元综起身相送时,问起了之前安排下的那些事。郑知礼恭谨答道:“诗文集及选出的一些士林仰望的孤本、善本书籍已然雕版刻印完毕。往三京及天下各道州交游士林的人选亦已选定,第一批前往神都的已经动身,其他的不日也将起行”

“如此甚好”

从崔宅辞出,郑知礼乘了马车起行回府。初时脸上还是满面笑容,但蓦然想到一个问题后,心里却不自在起来。

为何我刚说有静极思动之心,崔元综便知我是欲往工部?他是知某有理政工部之才?还是知道某在意工部那流水般的过手钱粮?

直到回到府中之后,这个问题还如一根刺般横亘在郑知礼心头,不免使其心中的快意大打了折扣。

唐松出宫的消息刚一传开,其要办学校的消息也随之不胫而走。

因为声名着实响亮的缘故,他要开办学校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皇城,传遍士林,很快的乃至于神都市井间也都传的沸沸扬扬。

办学校实在没什么稀奇,往远不说孔圣开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二的往事。便是前隋末年,初唐四杰之王勃的祖父大儒王通就曾开办过一家声名达于天下,弟子人数逾千的私学。

办学校确实不稀奇,稀奇的是唐松如此年纪居然就敢开办学校。他才多大?今年不过十六七而已,古往今来,可曾有过十六七岁就敢开办学校的?

便是才华天纵如孔圣,也是“年十五有志于学”待“三十而立”博学之名在鲁国远播之后,方才开门授徒。至于隋末大儒王通亦是学问大成之后方敢如此。

这唐松居然以十六七之龄就敢开办学校,还不是什么小私塾,这……真是狂妄的无边无际的地步了,将置孔圣于何地?置天下士子于何地?

其人虽有才名,但其才名皆是由曲子词而来,《五经正义》都不知可曾读通,这样的人居然大言不惭要开办学校,天下间那个父母,那个士子敢入其门下就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引来皇城与神都各色人等无限热议,士林且不必说,这一回就连素来对唐松印象极佳的普通百姓们也是毫不看好此事,皆认为唐松实是少年心性不稳,此举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