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统天下(沐阳)-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天朱厚照一直在思考镜子的制作工艺,认认真真的想了好几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把它给想出来了。根据自己指定的人生规划,自己要在七八岁时开始自己改变世界的第一步,现在自己已经八岁了,已经到了规划的时间点了。

    对于自己改变世界的步骤朱厚照是有着自己的规划的。朱厚照计划第一步先从商业开始。他现在才八岁,还不到参与政事的年龄,并且过早的参与政事还可能会为他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得不偿失。而从事商业却会避免许多麻烦。商人在明朝是一个低贱的行业,人们看不起商人,也不愿经商,对商业也不重视,而他从事商业的阻力也就会减少很多。人们唯一可以对他指责的就是以太子的高贵身份去从事低贱的商业活动,而这一点他也想好了应对方法。他不会出面,而是找人作为他在商业上的代言人,这样经商他可以照做,但是这些商业活动在明面上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找不到直接证据人们也没法指责他。这样他就可以站在后面赚取大量的钱财了。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将来他要对明朝进行全面改革,而改革离了钱是万万行不通的,虽然依靠财政支持也可以勉强进行改革,但是明朝微薄的财政必然会大大降低改革的速度。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是紧迫的,朱厚照也没有时间去发动一场将近上百年的全面改革,他需要的是一场快速的改革,最起码要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完成改革。而明朝的财政是不足以支撑这样快速的改革,所以他需要通过商业来获得改革学要的资金。

    在明朝做买卖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明朝不发达的生产力和巨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明朝的商业一直处在卖方市场,商品供给远远小于商品需求,基本上不用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明朝超低的商业赋税也极大的增加了经商的利润。现代的企业所得税大都在20%到25%之间,而明朝的商税是多少呢?大明凡商税,皆是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三十税一啊,还是只能比这个少不能比这个多。三十税一也就是3%左右,这是多么低的税率啊,估计现代商人在这方面都羡慕死古代商人了。

    经过深度观察之后朱厚照发现在明朝经商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于是便毅然决然的投身到经商的队伍中去了。

    看着手中的写着镜子制作方法的宣纸,朱厚照眼里金星直冒,他仿佛看到了无数黄金白银扑面而来。为了写出这个制作方法朱厚照可是不知道累死了多少脑细胞。这几天一有空他就开始回忆前世看到的有关镜子制作的工艺,想了几天终于给想出来了。后世最常用的制造镜子的方法是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现代造镜发,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附在玻璃上。一般使用的还原剂是食糖或四水合酒石酸钾钠。用这种方法制造镜子需要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钠等工业原料,现在才是1499年就是知道方法朱厚照也找不到造镜子需要的原材料。所以他只有退而求其次,使用历史上威尼斯商人使用的制镜工艺。而这张纸上写的就是威尼斯制镜工艺的方法。

    来到这里朱厚照发现明朝人使用的都是铜镜,除了少部分人使用奢侈的金镜。想了好长时间他才想起来这个时候除了意大利开始出现了少量的镀银镜之外其他地方都没有镀银的镜子。大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于化妆的铜镜。公元1世纪,开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镜。中世纪盛行与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贵金属小盒中的便携小镜。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出现以银片或铁片为背面的玻璃镜。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为制镜中心,所产镜子因质量高而负有盛名。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1835年,德国化学家J。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称盛水的铜器为鉴。汉代始改称鉴为镜。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并有全身镜。最初铜镜较薄,圆形带凸缘,背面有饰纹或铭文,背中央有半圆形钮,用以安放镜子,无柄,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明代传入玻璃镜。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日本及朝鲜最初由中国传入铜镜。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玻璃镜开始普及。

    此时世界上有镀银镜的只有欧洲地区,并且还都是由威尼斯商人制作的。13世纪初,意大利的玻璃工业格外发达,特别是威尼斯城生产的玻璃驰名世界。1317年,他们在试制彩色玻璃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以后,会使混浊的玻璃液变得清澈,从而发明了透明玻璃。

    有了透明玻璃,玻璃工匠们便开始摸索用玻璃制造镜子的方法。他们先将金属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然后将它和玻璃合在一起,试图制成玻璃镜子。刚做好的时候确实不错,光洁照人。可是没过多久,镜子里面的人像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原来这是由于水分和空气从金属与玻璃之间极细的缝隙中钻了进去,金属板被氧化了。后来,他们又开始将各种金属熔化后倒在玻璃上,以期与玻璃结合而制成镜子,结果都失败了。

    1508年,意大利的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终于研制成功了实用的玻璃镜子。他们先把锡箔贴在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水银是液液态金属,能够很好地溶解锡,随后,玻璃上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称为“锡汞齐”),这种锡汞齐的本领高强,能够紧紧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

    历史上威尼斯人用锡箔和水银涂在玻璃背面制镜,照起来很清楚,镜子推向市场之后由于优美的造型和清晰的镜面立刻受到了欧洲人的欢迎,之后银镜更是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必备品,当时欧洲各国都争相去威尼斯购买镜子。而威尼斯商人也通过自己先进的制镜技术垄断了欧洲的银镜市场,从而获得了大量的金钱,财富向海潮一般涌向了威尼斯。大量财富的涌入有效地促进了意大利的商业发展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威尼斯人在银镜上的垄断地位一直到几百年后银镜技术泄露出去之后才被取代。

    威尼斯人制作出银镜并获得了大量利润之后威尼斯政府为了确保本国的垄断和防止技术泄密曾出台了很多很多措施来保护银镜技术。那时候的威尼斯人把制造镜子的方法严格保守秘密,谁要是胆敢把制造镜子的秘密泄露给外国人,就要被处死刑。根据威尼斯政府的命令,所有的玻璃工厂都要搬到一座叫做姆拉诺的孤岛上去,外国人是不准到那里去的。不过终归人算不准如天算,虽然威尼斯人为了确保银镜技术不被泄密做了很多努力,不过金钱的魅力是无穷的,内部终归有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把银镜技术给泄露了出去。后来法国政府用重金收买了四名威尼斯制镜工匠,并将他们秘密的偷渡出国,威尼斯的制镜技术也因此被公开,之后便是威尼斯制镜行业的衰落。

    不过此时威尼斯商人制造出的镜子还是最原始的玻璃镜,他们把透明的玻璃镜和金属板固定在一起制造除了世界上最原始的玻璃镜。而威尼斯人制造出银镜是在1508年,此时离威尼斯人制造出银镜还有九年时间。所以说如果朱厚照能在现在制造出一块银镜,那么他就将成为世上第一个制造出银镜的人,并将载入史册。

    此时明朝使用的都是铜镜,还没有出现过银镜,朱厚照有信心凭借手中的技术迅速占领中国市场,之后就是面向全亚洲,最后全面进军欧洲,一统全球镜子市场。千秋万代,一统全球。哈哈……哈哈……

    等墨水干了以后,缓缓的把宣纸卷起来并让冬雪保存好,并千叮嘱万嘱咐一定不要弄坏了,朱厚照还幻想着有朝一日把这张纸放到博物馆里以供后人瞻仰呢,毕竟这个技术可使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着日后博物馆里一大群人排着长队站在这张宣纸前赞叹着着自己的伟大朱厚照不自觉的流出了口水。

第十六章 世界上第一支热火器部队

    光有制造镜子的技术还不行,还得把它制造出来,这才是关键,没有实物空有技术也白搭。爱迪生为什么伟大,不是因为他发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是应为他很好的把自己发明的技术运用到了商业中,使自己的发明造福了全人类。

    第二天一大早朱厚照便拿着锦盒装着的制镜技术去找孝宗朱佑樘去了。

    此时孝宗朱佑樘还没有去上朝,正在乾清宫里整理着装。看到朱厚照拿了个盒子进来,不由得好奇道:“照儿,你这么早过来干什么?”

    朱厚照:“父皇,我给您看一样东西。”说着便小心的把锦盒递给了朱佑樘。

    朱佑樘接过盒子,打开之后发现里面里面放了一张棉料宣纸,问道:“哦,怎么,你是不是写了一张书法想让我看看?”(古人写字和书法大都用棉料宣纸,画画用皮类宣纸。)

    朱厚照:“不是,父皇,你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孝宗朱佑樘:“行,那我就看看你写了什么好东西?”说着便缓缓的打开了宣纸。

    入眼的是一行大字:银镜的制作工艺。朱佑樘大为惊奇,怎么和镜子有关,于是便细细的往下看去:有感于铜镜浑浊,特制此镜。方法:取洁净玻璃一块,放入模子,贴上平整锡箔一块,倒上水银,等水银固定之后稍加修正即可。(锡与水银能够形成合金(称为“锡汞齐”),这种锡汞齐的本领高强,能够紧紧地粘附在玻璃上而成为真正的镜子。)

    “怎么样父皇?”朱厚照紧张的问道,要想制镜子,没有朱佑樘的支持是不行的,朱厚照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自己肯定没办法自己动手,只得找工匠,不过没有朱佑樘的允诺他连一个工匠都调不动。

    “这是造镜子方法?”看着朱厚照,朱佑樘实在无法想象这有什么和自己的儿子扯得上关系的地方,“你从哪里看到的?”

    “父皇,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朱厚照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功劳跑了,变成别人的呢,赶紧坚定地说道。

    “哦,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朱佑樘这下更好奇了,他实在无法想象自己八岁的儿子会想出来一个独特的造镜子的方法。

    朱厚照知道今天要是不解释清楚地话,自己下一步行动也就没那么容易展开了,于是解释道:“父皇,我在看书时无意中发现了水银和锡这两样东西,书上说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时会生出一种新的东西,于是我就找来这两样东西试了试,一试之下果真出现了一种新的银白色的东西。激动之下不小心把它碰翻了,刚巧掉在了一块透明的玻璃上,我把玻璃捡起来之后发现那些白色的东西站在玻璃上掉不下来了,并且把玻璃反过来能够从另一面看到我自己的影子,看的非常清晰,比宫里的镜子清晰多了。于是我就想到了按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