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统天下(沐阳)-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之地贫寒,再加上当地民族成分众多,本来朝廷就是勉强维持局面,要是因为朝鲜再让辽东乱起来便真的得不偿失了。所以为了不使朝鲜乱起来进而影响到辽东,沈贞知道最后大明一定会册封李择为朝鲜国君的,只不过依着沈贞的估计大明一定会让朝鲜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行的。

    果不其然,当沈贞找到朱厚照请求朱厚照代孝宗下旨册封李择为朝鲜大王的时候,朱厚照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前五年每一年贡马五千匹、金五百斤、银五万两、布五万匹。

    “不可能,这实在是太多了。”一听到朱厚照的这个条件,沈贞立马大吼大叫了起来。

    每一年贡马五千匹、金五百斤、银五万两、布五万匹并且还要连带着进贡五年,那到时候朝鲜还不得被大明榨干了啊,所以沈贞说什么都不答应。(未完待续。。)

    ~bxwx。org《 笔下文学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支持朝鲜的敌人

    ~bxwx。org《 笔下文学 》…~    朱厚照提出来的这个条件苛刻吗,说是话挺苛刻的。但是这个条件确是有理可循的。因为这个相同的条件当年太祖皇帝也提过。

    在历史上大明建立、元朝灭亡之后高丽立马向大明称臣,但是由于当时虽然元朝灭亡了,不过他们的后代却还存在着很大的势力,也就是北元。而辽东之地在大明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在北元的控制之中的,也就是当时高丽虽然向大明称臣了,但是在陆地之上大明和高丽是不相连的。而高丽却和北元通过辽东之地连接在了一起。

    由于高丽在元朝的时候曾经是元朝的属国所以在高丽国内有着很多的势力是支持着北元的,他们认为北元还十分的强大,有可能会再次南下攻下京城。所以那些人认为应当和大明断交再次向北元称臣。

    所以受到这些势力的影响高丽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在大明和北元之间举棋不定,一会投靠这个一会又投靠那个。而有段时间高丽更是彻底的杀了大明的使臣倒向了北元,不过后来当北元邀请高丽一统进攻大明的时候高丽却害怕了,退缩了。当时高丽说什么都不肯出兵。因为在大明强大的实力之下高丽一直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而在洪武九年的时候有朝鲜人从辽东逃回朝鲜之后说大明正在调兵遣将打算进攻高丽的时候高丽王更是上演了“遣使于诸道点兵”的闹剧,结果最后证明确实一场闹剧。因为当时大明根本就没有进攻高丽的陆路,当时辽东还在北元的手中呢,但是即便那样高丽也是吓了一声冷汗。

    最后高丽再次派人到大明要求称臣,但是经过了先前几年高丽国内弑君、杀使和投北元等事情之后。太祖对高丽已经没有了信任了,所以当时太祖就告诉高丽要想再次称臣就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来,对方问什么诚意,太祖给的条件就是:高丽,今岁贡马一千匹,差执政陪臣一半来朝,明年贡金百斤、银一万两、良马百匹、布匹万匹。

    这便是当年太祖最开始的时候拿出来的条件,但是之后的五年里高丽却一直犹豫不决不愿意拿出这么多的东西。并且暗地里仍然和北元有着联系。太祖得知之后更是大怒,直接将高丽的条件提高了五倍有余。而这一次高丽君臣经过权衡利弊答应了条件并且放弃了和北元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现在这一次朱厚照提出来的条件就是和当年的太祖最后提出来的条件是一样的,虽然现在的朝鲜不是以前的高丽,但是他们却都适用于这个条件。

    朝鲜的前大王燕山君。不管他在位的时候做的怎么样,他都是大明册封的君主,但是现在朝鲜不经大明的准许私自废黜了燕山君,这便是对大明的不敬。燕山君如果不好可以向大明汇报让大明废黜了他便可,但是现在这样没有一点消息直接就把人杀了。也太没有把大明放在眼里了吧。那是不是以后大明册封的人你们都可以随便乱杀,是不是以后大明说的话你们都可以不当回事了。那以后大明的属国不就乱套了。

    并且造反这种行为不管是在朝鲜还是在大明都是非常受谴责的,特别是一百多年来大明稳稳定定自成祖之后从来没有发生过造反成功的例子之后在大明造反更是被严厉打击的。

    在明朝之前的朝代,通过造反或者政变上位的君主不计其数。但是在大明自成祖之后却一个没有,造反的倒是不少。但是却没有一个成功的,即便是一直到明朝灭亡。

    造反在现在的大明没有生存土壤。历史上李择请求大明册封他为什么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得到大明的准许,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一直到后来李择让燕山君的王妃出面上书说李择不是造反的这件事情才过去。即便是李择在前世也是请求了好多次之后才被册封的。

    不过现在朱厚照就不会让他那么容易了,想要成为国王,行,不是不可以。不过你的付出代价才行。

    本来朱厚照就对李择不待见,所以正好通过这件事情对李择的造反给予警告,同时也给大明的其他属国提一个醒,要造反不是那么容易的,凡是没有经过大明的准许的都是得付出代价的。

    虽然沈贞面对这个条件一直不答应,但是朱厚照确实不管那些,“你们答应便答应,不答应便请回,条件绝对不会更改。”

    看着沈贞难看的脸色,朱厚照接着说道:“李隆是我大明亲自册封的国君其实你们说废便废,想杀便杀,他李择既然想当这个国君就要付出代价才行。”

    李隆就是燕山君,燕山君被废的这件事情大明是知道的,但是他的死因以及他儿子的死因大明本该是不知道的,而这也是历史上李择能够骗过大明的原因。历史上大明只知道燕山君由于暴政被废黜了,但是之后李隆的死朝鲜对外宣传的确是病死的而不是被杀死的,还有最开始李隆的儿子的死却被隐瞒了。所以历史上最开始的时候大明是想要李隆的儿子继承王位的,但是李择逼迫自己的嫂子上书说自己的儿子也病死了现在的朝鲜无君可立了,所以最后大明才不得不让李择即位。而当后来大明知道了真相之后却已经晚了。

    按照朝鲜的估计现在大明应该是不知道李隆的真实死因的,所以沈贞立马极力的否认:“不,殿下,先王是病逝的。虽然我们推翻了他的暴政,但是却一直对他礼遇有加的,只不过他自己不可接受现实从而郁郁而终的。”

    “哦,是吗?”朱厚照就知道沈贞会否认,不过他也不怕,反正这件事本身就瞒不住,到时候只要有心人到朝鲜一打听便可以知道了,而且就是自己向外面说一下也绝对没有人否定的,“哼,李隆到死如何死的倒是我大明自会调查,但是本殿下问你李隆的那个世子是怎么死的?”

    朱厚照的话听到沈贞的耳中无异于一颗炸弹丢到了身边爆炸,“大明殿下怎么会说小世子的事情,听他的口气好像他已经知道了世子的死因了,不可能。”沈贞在心里想着,从去年开始朝鲜便严防此时外泄,李隆的死倒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世子的死因确是严密封锁的,但是听大明殿下的口气却又好像知道了一样。沈贞一时心乱如麻,如果大明不知道这些事情的话,可能还好办一些,但是如果真的知道了那就麻烦了。不过从还有这些苛刻的条件看来大明好像已经知道了要不然他们也不应该提出来这么苛刻的条件了。

    “难道这些条件是对朝鲜的警告?”很多事情沈贞都不能够确定而只能在心里猜测,不过很明显今天沈贞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办法再和朱厚照谈论下去了,否则可能越来越被动。

    “太子殿下,先王以及世子的死一定是有人在故意造谣好离间我朝鲜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下臣待会回去之后一定会上报给大王的,而且殿下所提的条件下臣也会禀报给大王定夺的。”

    说完沈贞向朱厚照请示一声便告退了。

    “哼,本殿下就不信你敢不答应。”看着沈贞远去的身影,朱厚照恶狠狠的说道,这一刻的朱厚照像足了一位恶人。

    “刘伴伴,你去告诉牟老师,让他通知辽东都指挥使多给女真人一点支持,告诉他们就说女真人不是一直想要拿回来他们在鸭绿江东边的故土吗,现在就给他们一个机会。”(未完待续。。)

    ~bxwx。org《 笔下文学 》…~

第二百四十三章三部女真

    ~bxwx。org《 笔下文学 》…~    如果要说起辽东当地的民族,有一个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那就是女真族。女真族是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因此在明代书面上有时女真也被写作:诸申、朱里真等。

    在明朝对于大部分生活在辽东的民族来说辽东的女真族算是这些数十个民族之中比较早的一批,当然他们并不是最早的,因为最早的已经有好几批灭绝了。在女真族的悠长岁月里面大部分都是空白的可以忽计的,虽然他们的起源很早,有个几千年了,但是在文明上面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十分落后的,即便是辽东一些比他们来得晚的民族一般也要比他们的文明先进一些。而对于当时文明最为先进的大明眼中辽东的那些女真族就和野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是在同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眼中那些女真族也是和野人差不多的。

    最起码蒙古从成吉思汗时期崛起了之后到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民族之一,虽然他们相对于大明已经很落后了。但是通过数百年的发展他们在文明上还是要高于此时的女真族的。

    女真族的历史也不是完全的没有可书的地方,在遥远的过去他们还是有过辉煌的,比如在大唐时期的辽东有一个渤海国。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享有自治权的羁縻(特别注音jimi)州。762年,唐廷诏令渤海为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926年为辽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这便是渤海国的大致的历史,而值得注意的是渤海国建立的主体民族便是靺鞨族,而这个靺鞨便是现在的女真的先祖。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女真族在唐朝的时候还是有过辉煌的,只不过在大唐之后他们便灭亡了。而由于女真族在当时不具备像汉人那样的向心力,在之后的女真族便重新过上以前那么到处游牧的生活了,好不容易聚集在一起的民族再次分裂成了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