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统天下(沐阳)-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五月,在京城国子监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争论双方所辩论的焦点就是商人以及商业对于大明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性?

    士农工商?几千年来的排名以及将商人以及商业活动的地位压在了最低,他们的作用也被贬斥的一无是处。

    这场辩论一开始是一个商人子弟对几个传统文人辱骂商人感到不满,愤而前去辩论,结果没想到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国子监之中大量的商人子弟和传统的文人都加入到了这场辩论之中。

    现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国子监之中都是招手的那些参加科考的传统文人,后来由于朱厚照为了钱财曾经大量的贩卖过一批科考名额,以及特别赏赐给那些迁徙以及定居到蒙古或者哈萨克的商人子弟科考的名额,现在每一年参加科考的商人子弟不在少数。

    朱厚照还是低估了科考对于商人的诱惑性。在迁徙获得科考名额的政策出台了之后,一时之间大量的商业家族开始安排年轻有为并且有学识的后代子弟迁徙到这些当时所谓的荒芜之地去。

    为了改变家族的命运。吃点苦算什么?而且这些商人子弟的到来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家族安排他们到那里是想要他们将来好参加科考的,到了那里当然不能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以外的事情上了。

    所以家族里不得安排几个丫鬟或者仆人什么的过去伺候着,不得让多带点钱财。

    同时这些人的到来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活动的大量兴起,有些商人子弟实在是没什么才能,以前商人科考无望,读书的欲望也不强烈,所以他们选择优秀的家族子弟其实也是矮个里面挑将军。

    这些商人子弟有些道了那里之后渐渐的感觉科考无望或者发现了自己根本不是读书人的料之后就慢慢的把心思放在了其他上面了。

    商业是他们所涉及的最多的,在这上面他们有更多的天赋,而且当地确实是由于商业不发达留下了大量的商机。

    由此,蒙古和哈萨克的商业活动也被这些人给慢慢的带动了起来。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是学习的料的,大量坚持下来的商人子弟在朝廷有意的照顾之下很多都获得了秀才的身份。之后其中优异者更是被朝廷选拔为了贡生得意进入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中商人子弟贡生和传统文人贡生的争论在大明具有开篇的意义,由于最后整个争论蔓延到了整个国子监,并且也已经把社会上的大量文人骚客们牵连了尽力啊,朝廷对于这件事情不能不管不问。

    那些来自商人子弟的贡生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因为和那些一千多年的儒生势力相比,他们的实力太过于弱小了,特别是蔓延到了社会上之后,那些大量的文人骚客大都是儒家的坚定支持者,那些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空前的,他们几乎主导了整个舆论的氛围。

    渐渐的大量的商人也被这间舆论的争论所牵连,很多大明有名的富商被那些文人骚客写在文章里被指名道姓的谩骂,似乎辱骂和批评那些商人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所以当有了引了开头之后,顿时无数的文人把笔下一个一个奸商的嘴脸开始显现了。

    本来大明商人大都低调行事,但是现在他们想要低调也不行了,于是慢慢的商人们也开始反击了起来,他们舞文弄墨不行,但是他们有银子啊,大明的文人很多,最不缺的就是那些穷酸秀才,这些人只要给他们一笔银子让他们改善一下生活,写什么文章都不怕。

    从商人开始反击,这件事情在社会上的争论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如果是以前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也是不可想象的,商人什么时候这么大胆了,这要是放在以前,敢花银子操控舆论,第一天准定有锦衣卫找上门来。

    那些商人们是不敢,但是如果有人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了,那就不一样了,透过无数繁杂的吵闹,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皇家商部的掌舵人木拓在这里面时隐时现的展现自己的存在感。

    哦,一下子好多人想明白了,原来这些商人仰仗的是木拓这个皇亲国戚啊。

    不过皇亲国戚又如何,当年皇太后的两个兄长不还是一样被他们整天的写文章谩骂,甚至弹劾,顿时无数的人把攻击的目标直接瞅准了木拓。

    到了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事情已经发展到了末尾了,木拓已经被直接攻击了,就看接下来这件事情朝廷或者皇上如何表态了,如果双方都不闻不问,那就代表那些传统的儒家文人们已经大获全胜了。而这个时候如果朝廷或者皇上插手支持了木拓的话,那就说明对待商人的态度,朝廷本身发生了转变,之前长达几个月的争论很有可能就是朝廷的自导自演而已,那些文人骚客们只不过是被朝廷当了一回枪使。

    很快,一锤定音的声音开始慢慢的传了出来,礼部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开始宣布取缔士农工商的说法。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决定,士农工商,似乎从春秋开始,这就慢慢的深入了所有人的骨髓之中的思想了,几千年来莫不是如此,但是现在朝廷却要取消士农工商这种排位的说法了。

    这是什么意思?发生在如此的关口凡是对局势关注的人都会明白朝廷这是要力挺商人了,无数的儒家文人们一阵哀嚎,纷纷大声的疾呼,那些士大夫们也开始坐不住了,本来以为不会出现什么变故的他们没想到朝廷竟然会力挺那些商人,作为几千年来的统治阶阶级,士大夫们如何原因和地位低下的商人为伍。

    而无数的商人们则开始欢呼雀跃,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而在礼部发声了之后朝廷又陷入了趁机,好像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一样,不过那些都只不过是假象。

    正德十二年八月末,朝廷重磅出击,直接不经过任何朝堂议事就发布施行了《大明三十年商业改革方案》。

    这个商业改革的方案是朱厚照亲自制定的,里面大量结合了现在大明的实际以及未来的一些商业模式,是大明商业的一个颠覆性的改革。

    网网

第六百二十一章 :国*企的官商与皇商

    商业改革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是已经不推行不行了,朝廷需要大量的钱财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这些钱财从哪里来?只能从商人以及商业活动上抽取。

    所以为了增加商业税,朝廷不得不改变过去对于商业抑制的方法来鼓励以及扶持商业活动,整个大明的商业活动越繁盛,朝廷可以和收到的赋税就越多。

    其实之前大明的商业方面也有够一些改革,比如朱厚照出台的《大明行商规则》以及《商税法》等等,这些都是对商业的有限改革,不过这些改革都是从规范商业活动出发的,对于根本性的大明轻商、抑商的价值氛围并没有分毫的触动。

    而这一次的《大明三十年商业改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商人以及商业活动地位低下的格局。

    在商业改革的前三条并没有任何有关改革的细节,全都从大量的现实例子来证明商业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及对商业活动和商人贡献给予了肯定。

    而从第四条开始改革开始慢慢的拉开了帷幕,商业改革明确规定是士农工商地位平等,对大明以及社会的贡献平等。

    而后对于各种商业活动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同时统一了商业机构的名称,公司、个体户的名称开始被引用,各种商业机构的设立条件以及退出条件被进一步明确。

    其次改革开始明确逐步取消以往一系列对于商业活动以及商人的限制与贬低,这其中最大的就要数对于科考的限制了。

    以前朱厚照只不过是对于少量花了银子购买科考名额的商人以及那些迁徙到蒙古或者哈萨克的商人子弟给予一定的科考名额。但是对于整个大明大量的商人群体来说,这只不过是占了这个群体的少部分。

    虽然户籍改革之后。商籍被取消了,但是除了那些已经购买到朱厚照所贩卖的科考名额以及让家族子弟迁徙到蒙古或者哈萨克的商人子弟之外,其余的还是不能参加科考。

    因为当年太祖对于商人的限制朱厚照并没有取消,虽然没了商籍了,但是各地的商人却仍旧被官府登记在册。

    在科考的时候,这些具有商人身份的人仍旧会被排除在科考的外面,不过这一次朱厚照完完全全的取消了这个限制。

    凡大明在籍商人尽皆可以参加科考,不过朱厚照并没有直接一步就完全实施了这个决定。而是逐步实施。

    这就牵扯到了改革之中的那个三十年的限制了。

    前十年商税会从百分之十逐步一年递增零点五个百分比,到十年期限的时候,商税会被提升到百分之十五的地步。

    而前十年这些商人仍旧是不可以参加科考的,但是从十年之后凡是在十年期间整个家族直系成员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没有任何偷税漏税记录的人凭借着前十年的缴税的记录可以推荐任意名额的家族直系子弟参加科考。

    而从第十一年到第二十年的时间内,商税不变,会被逐步的提升到百分之二十的地步,在这十年期间。凡是上一个十年之中没有重大违法的商人仍旧可以参加科考。而在第二个十年之中没有任何偷税漏税的商人也可以凭借着第二个十年的缴税记录推荐家族子弟参加科考。

    第二个十年之后就是第三个十年了,在这个十年当中商税的提升就开始分级别了,对于一些薄利多销的行业,则商税不再增加,而对于一些暴力的产业,则商税会被大幅度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百。而从事于教育、医疗、诊所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行业就会开始出现一定的补助以及减免的政策。

    而科考同样是和这个十年息息相关的。规则还是和前二十年的一样,以往已经获得过科考名额的商人只要没有重大的违法记录就可以继续参加,而同样的以往没有取得过科考名额,但是新的十年之内表现良好的商人也可以凭借缴税记录申请获取科考的权利。

    当然,全部的商业改革方案以及所涉及的东西不可能就这么一点的。只不过以科考和鼓励商业活动来换取商人同意增加赋税是这个改革的核心思想。

    朱厚照以及朝廷改革的核心就是为了增加赋税,而增加赋税除了鼓励商业活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增加赋税了。

    这就好比在商人的身上抽血,他们能够愿意才怪,虽然朝廷可以强行的推行,不过这样势必也会引起朝廷和商人的不断对抗,进而撕裂整个社会。

    直接对抗永远是最愚蠢的改革方法,折中的以利相诱才是最能够省事也能够让双方相处融洽的一个最好方法。

    朱厚照就直接摆明了,你们二选一,要么不支持,那么以后你们就还和以前一样被整个社会所打压吧,要么就支持并且参与进来朝廷的改革,这样你们就可以获得来自朝廷的支持,以及更多的实际的利益,就比如对于上来说最有利益诱惑的科考的权利。

    目前整体情况来说很不错,虽然随着整个三十年的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大部分的文人以及勋贵们强烈的反对,但是他们越是反对,那些商人的危机感就越是强烈,害怕为秋后算账啊,同样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