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之大贼(黑椒)-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对这一策略,日本方面认为俄国人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施特塞尔的部队调入库伦,加强库伦的守备力量。把兵力由三个战场集中于两个战场,只有这样才有翻身的希望。

其他国家发表了意见也就是发表了。就像看一出戏的时候那戏还没有进入精彩,下面的看客们指点两下罢了。日本则不一样,他们把模拟会议开玩之后,居然还发了一份给中国方面,说是给杨小林作战的时候留作参考意见。

小日本这个举动充分的体现了大和民族的狭隘,假如中国方面真的这个战略打赢了,或者是俄国人用他们这个战略翻身了,日本人都会为自己感觉到高兴的。

当这份日本人模拟作战计划通过北京传到杨小林手上的时候,杨司令看过一眼之后就扔在一边:“我就说过,小日本永远是我们最大的敌人!看见没有,他们在万里之外把咱们战术布置猜了一个**不离十,而且俄国人要是真的把施特塞尔的部队调入库伦,咱们还真麻烦!”

蔡锷拿起来看了一遍,然后笑道:“不错,日本人也知道我们最终会采取困死基伶斯基的办法。可惜了,他们猜透了我们战略却猜不透我们的战术。我想他们一定是认为施特萨尔的部队在野外,阿克波利尔在城内,所以我们一定会先歼灭施特萨尔。这一仗要是让日本人来打也是输,因为当他们发觉到我们首先要攻击的是库伦的时候,一定会大吃一惊。”

杨小林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张作霖那里的战况怎么样?”

蔡锷说道:“打的很苦,基伶斯基是拼命的往前冲,而阿克波利尔是死命救援。加上张司令他们没有携带重型火力,也没有坚固的阵地依靠,今天一天的伤亡就超过了五千人。”

杨小林听了这个伤亡数字没有丝毫的情绪波动,手指指了蔡锷一下,轻轻的晃动着,示意这个不是自己想听到的。

蔡锷马上说道:“目前我们的部队已经在库伦南部全线展开,俄国人之所以攻的这么凶,就是因为他们的去路已经被彻底切断。”

杨小林点点头:“好,非常好。段将军,”

段祺瑞马上站起来:“在。”

“第二方面军必须再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后天下午对基伶斯基的兵团的后方发起攻击。”

“是!”

“松坡,再发的电报给载涛,他的任务不光是看住基伶斯基的侧翼,防止俄国大军忽然转向,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盯住施特塞尔身边那十万俄国部队!不能让他们跑了。”

“是。”

杨小林说完之后眼睛闭了一下,他的战术布置就是这样的粗燥。他只告诉手下的将军他想让他们干什么,至于怎么干,他就不管了。

眼睛再睁开的时候杨小林的目光放在了段祺瑞的身上:“段将军。后天就是元年庆典的日子,库伦那边有什么消息么?”

段祺瑞马上说道:“司令,俄国人现在对库伦的封锁很严,联系不太方便。不过张勋在以前说过,要在元年的庆典的那天干一桩大事,我想他会有所行动的。”

杨小林的手指在桌子上敲击了几下,他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张勋的身上。但那是一个机会,他同样不会放弃。

“松坡,联系一下吴佩孚。让突击队这两天往库伦纵深尽量的靠近,一旦张勋真的做出什么事情来,我们也能最快速度的做出配合。”

“是。”

蔡锷应了一声,随即准备去试试能不能联系上突击队。就在这个时候话务员却站了起来:“报告司令。第一方面军张司令来电。”

蔡锷过去把电报接了过来。一边走一边看了一遍:“司令,俄国方面派人找到第一方面军,要求马上建立非交战区,并且希望我们能允许承认,这是他们的条件。”

多姆力克莎娃做的非常不错,最少从俄国方面提的几个条件来看,她尽力了。她把非交战区的规模设定在三十平方公里的范围,而且就在库伦北面一点的位置上。这不光让俄国人进入那个区域非常方便。也能保护更多的人。

对于进入非交战区的对象她也耍了一个小聪明,一般这样的谈判中都会说明。那里保护的是“非军事作战人员”,但是多姆力克莎娃用的字眼是“保护可能受到战争伤害的有关人员。”

这个字眼的改动意味着什么杨小林自然是知道的,杨司令说自己对政治和外交不懂只是一个托词,是他没兴趣去懂。就像他看出来这个小把戏去懒得去纠缠一样。

他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非交战区?不知道俄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他们忘记了杨打鬼是谁么?杨小林这一次出兵蒙古的时候就想的很清楚,那些俄**人也许在合适的时候还有走进战俘营的机会,但是所有踏入这片土地的俄国平民,都要死!

为什么?

因为杨小林要遵守规则。

他们在东北的时候曾经想过让老百姓能置身于战争之外,好几次和俄国人的对战义勇军都没有把枪口对准生活在东北的俄国人。甚至有的时候为了不让中国人的排外情绪伤害到生活在那里的俄国商人,他们还刻意的去给俄国人一定的保护。

如果老毛子能遵守这样的规则的话,现在双方根本没有谈什么非交战区的必要。

可惜了,杨司令的规则显然老毛子不太满意,所以他们自己制定了一个规则。当俄国人把枪口对准了新宾小学的时候,当他们说那些拿着弹弓的孩子是武装人员的时候,这话杨小林记住了。

当时他什么都没说。没抗议,没辩白,没有到处去喊冤。他只是记住了俄国人标准,俄国人对武装人员的标准!

“答应他们。这是袁总统在北京谈好的事情,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告诉张作霖,条件可以让俄国人随便开,我们唯一的标准是,非交战区不能保护武装人员。”

这一天只是军事专家们发表自己对战争看法的一天,因为战争刚刚开始,中国人和俄国人的战略布局都处在一种完善的阶段,没有那种人拍手叫绝的妙招。

唯一抢眼的新闻就是一个并不出名的俄国女人在战火烧起的时候前往中国部队军营谈判,她拿出中俄双方在北京达成的协议,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第一方面司令官张作霖那里得到了承诺,俄国人可以在库伦北部建立非军事区,面积三十平方公里。

中国方面承诺自己不会拿片区域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最后那个女人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居然还让张作霖放宽了俄国人进入非交战区的条件。

“保护可能受到战争伤害的有关人员。”

这个条件那些西方国家真的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答应。是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个字眼还是杨打鬼觉得大局已定?或者是中国人在表现他们的豁达?如果是想表现豁达的话,那么这一次中国可能要失望了。

西方的报纸都是对这个叫多姆力克莎娃的俄国女人大加赞扬,说她在血雨腥风中为很多人找到了一片躲避战火的岛屿。甚至连德国和奥匈的报纸上也说,这个俄国女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诠释了人性。

第八十三章杨打鬼的仁慈

没有一份外国的报纸在这件事情上赞扬中国,因为不管你做什么在英国人和法国人那里都是毫无用处的。而德国和奥匈帝国不想让你豁达,所以你再大度他们也不会夸你。

包括中国的报纸也是一样,盛怀宣的《国民报》今天就为这件事情的评论十分的头疼。中国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西方的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进行着猛烈的碰撞,关于非交战区中国人的态度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表示对这件事情支持,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宽容,而另一种说法却对杨小林表达了相当的不满。

“皙子,这篇评论是南方一个很有影响的撰稿人写的,上面指名道姓的骂杨司令,说非交战区的建立是杨司令忘记了俄国人在我们土地上的所作所为,他还搬出了农夫与蛇的典故,说杨司令就是那愚蠢的农夫,你看这评论是发还是不发?”

盛怀宣把一份稿子递到杨度面前,杨度接过来看了一遍。那犀利的文笔表达着作者强力的不满,每一句话都激情飞扬,好像是战斗的口号,对中国政府在非交战区问题上妥协发起凌厉的攻击。

杨度看完之后笑了一下,再看看撰稿人的名字,何海鸣。

“发,当然要发,而且尽量要上头条。”

盛宣怀颇为不解:“这个不太合适吧?杨司令在前方打仗,现在我们刚刚失败了一次。咱们传达这个信息,会不会给他造成什么麻烦?”

盛怀宣混了这么多年,考虑事情还是很周全的。不过杨度对杨小林显然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杨小林在这个问题上和俄国人讨价还价,那么可能非交战区还真的能建立。

但是那个家伙如此的大度,这让十分了解他的杨度知道,这个非交战区,迟早会被杨打鬼给平了。所以,现在在舆论上做一些工作。不是给杨小林添麻烦,是为他解决未来可能会有麻烦。

“呵呵,盛老。您是还不了解杨司令。如果说仁慈,杨打鬼的仁慈是什么您知道么?”

盛怀宣摇摇头。

杨度接着说道:“他和袁公还有孙文根本就不一样,对于袁公来说,仁慈就是交战之前给俄国人一个非交战区。让那些俄国平民能免受战火。但是对于杨打鬼来说。仁慈就是我抢光你的东西,再把你抓住狠狠打一顿,然后砍掉你的双腿对你说一声,滚吧。”

盛怀宣的神情一阵错愕,显然这种仁慈的方式让他一时真的无法理解。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皙子的意思是,杨司令在北面要有动作?”

杨度脑袋一扛:“那还用猜么。”

盛怀宣点头:“好,那这个稿子我们就发了。不过头条可能不行,袁世凯和我打过招呼。头条要报道安徽的那桩子事儿。”

杨度也没有再强求。

杨度知道,安徽的那件看起来很普通的命案马上就要轰动中国了。雷振春已经把那错手杀人的男子家人都接到了北京,在明天庆典举行的时候,这些人会在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喊冤。

他们冤么?冤不冤其实没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把事情闹出来,老袁马上就有理由要求宋教仁对这个案子进行审理,在宋教仁审理的时候,道德和法理的冲撞将让宋教仁没有办法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判决。

老袁会通过报纸把这不满意无限的扩大,直到扩大有足够声音对宪法质疑为止。宪法一旦重新修订,孙文他们的民主就完了。可笑的是孙文先生他们到现在还没有注意到报纸上这几天连续出现那一件很普通的命案到底意味着什么。

孙先生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想实现民主必须经过斗争。这斗争指的的跟谁斗大家的心里都非常清楚。而且孙先生也确实正在努力,老袁说大典的第一个仪式就是千名学生祭拜孔子,而且在这一阶段一些政府要员将穿汉服出席,仪式的最后还有孔家后人的讲话。

孙文先生对此事据理力争,他正在全力以赴的阻止袁世凯实施这个方案,离大典还有不到二十四的小时了,据说那帮民主斗士们现在正在老袁的总统府里面争吵着。

和老袁斗,孙文先生真的不行。

不是孙先生能力不够,只是手段不够。就算他们今天逼着袁世凯做出了让步,等到明天大典那喊冤的一下出来,然后报纸舆论铺天盖地的袭向宪法的时候,孙文他们会措手不及的。

兄弟相争,手段无下限者必胜无疑。

和袁世凯相比,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