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之大贼(黑椒)-第6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对这些外国来的教授和技术人员也是相当的优待,只要你有技术,取得一张中国身份证不是问题。如果你在某个领域特别出色。放心,中国亏待不了你。

梅契尼科夫在北京当上了他的主任,虽然他总是待在实验室里面很少在外面看到他,而且也没听说他有什么新的成果,但是北京城里面很多人都知道,就在以前老城墙外面两百多米远有一个大宅子,两层小洋楼,那就是北京政府给梅契尼科夫盖的,还配备了专门的司机和保姆照顾他的家人。

至于那些有成就的人。就更让人羡慕了。给中国造飞机的莱特兄弟现在都加入了中国国籍。年薪四十万大洋,这在全世界几乎是没有的事情。按照现在的行情四十万大洋就是十几万英镑,你一般的生意都赚不了这么多。

四十万大洋只是基本工资,算上研发项目成功之后政府给的奖励和技术在民间运用后可以分到的商业提成。莱特兄弟去年一年两个人在中国捞了三百万大洋!

几年前他们在美国还是穷的到处求着政府来支持他们的飞行事业,现在人家在东北成立了华氏国际贸易股份公司,专门卖飞机。为什么叫华氏贸易公司呢?

人家现在是中国人,威尔伯莱特的中国身份证上叫华大来。奥维尔莱特叫华小来。

不管是这些技工还是教授,也不管是在中国做出事情来的还是到现在一无所成的,这些人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填补了我们最空白的地方。其实他们才是一颗颗的螺丝钉。为了生活也好,为了发财也好,他们在中国贡献了他们的力量,才让我们整个庞大的机器能够快速的运转起来。

到现在我们自己的大学生已经毕业了,我们在全国各地建立的那些培训技术工人的学校也慢慢的走向了成熟,埋下的种子已经发芽开花,虽然他们还不能挑起大梁,可是中国的软实力确实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只要我们有点耐心,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鲜花盛开。

杨皙子的电报从欧洲漂到北京来的时候,杨小林正在看杜月笙从西北发来的计划书。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你想着用仁慈的方式却往往会被对方误解成懦弱,蔡锷在云南搞了几年也没有让我们取得多大的进展,但是这一场战争打过之后,看上去一片团结的铁板顿时就出现了裂缝。

布达拉宫高层的意见已经不能统一,班禅派出了他的密使主动来和我们商议,而军事上面我们一场战斗让许多被欺压的藏族人都相信我们有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能力,他们愿意追随我们,打破那个吸食他们骨血的农奴制度。

杜月笙现在一面在和班禅进行接触,一面在训练那些藏族士兵。对于杨小林原先提出了组建藏族部队来解决西藏问题的提议他表示反对,杜月笙准备等这些士兵训练好了,从青海慢慢的压上去。这样能让布达拉宫感觉到越来越紧迫的压力,也能让他们的裂缝越来越大。

至于英国方面的问题,杜月笙认为我们只要选择时机合适,可以不去考虑。俄国局势现在已经控制不住了,托洛茨基和克伦斯基说打就能打起来,那个时候中东和阿富汗地区的问题将全面爆发,杜月笙准备在那个地方下一盘大棋。

他不光要解决布达拉宫的问题,还想着顺带把我们的势力深入中东。控制住新疆西部的大片区域,如果可以的话,他甚至已经把眼睛盯在印度上面。

杜月笙在信上说的信誓旦旦,要为中国打造一个稳定的西部,他让杨小林给他三年时间,他说自己一定能办到。

这份计划书可以说是充满了年轻人的激情和狂妄,杨小林的目的虽然和他一样的,但是杨司令一直认为想做到这一切最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特别是把印度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不等到战争打起来,大英帝国对德国全力以赴的时候。我们可能根本没有机会的。

不过他最后还是在杜月笙的计划书上面批了同意这两个字,只批了两个字,没有对计划书做出任何的改动和指示。

不管是杜月笙还是蒋志清或者宋教仁,他们都很年轻,激情是他们权利,杨小林不愿意扼杀这些年轻人的狂妄,也许他们会撞一个头破血流,那就让他们撞好了。给他们准备好止血的纱布就已经足够了。

杨皙子这个家伙显然比杜月笙他们要老练的多,他一脚把皮球给踢了回来。杨小林和杨度在一起这么多年了。杨皙子这一脚回传是什么意思他非常的明白。

“星台,你明天约见一下法国大使鲍沃,就法国人提出的军火交易的问题和他们进行磋商。”

陈天华听后眉头一皱:“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卖不卖?”

杨小林嘿嘿一笑:“你说呢?”

陈天华是老实人,自然没有想到杨小林和杨度之间的这种默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不答应肯定会影响我们和法国之间的贸易,答应的话,我们和德国的关系将再度紧张。如果我们能说服法国放弃这一笔交易,应该是最完美的。”

杨小林的身子往后面一靠。要是那样的话,杨度就不会把球踢回来了。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是靠着卖军火那点钱来过日子了,但是军火还是要卖的。

“不要马上答应法国人。但是也不要拒绝他们。”

陈天华的眼睛眨了几下:“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你看我是靠卖军火起家的,有生意上门要是不做的话,万一这招牌砸了怎么办?”

杨小林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挂着一种玩味的笑容,陈天华一看就知道他的心里肯定再打什么算盘。想了好几分钟的时间,陈天华忽然有些明白了:“你,想给老尼送物资?”

杨小林没有否认。

尼雷尔在非洲现在十分的困难,罗伯特先生建立的航线虽然缓解了他们的生存危机,可是也只能让非洲反抗军活下来,他们还是被那些西方的军队压制在阿特拉斯山里面,无法打开局面。

雷振春发来的电报上说的很清楚,那里有最好的战士,可是他们缺少作战需要的一切物资。如果非洲反抗军和那些殖民军队的装备一样的话,如果他们有充足的后勤补给,雷振春相信那帮白人不是老尼这些人的对手,即便他们人多势众。

杨小林想帮助尼雷尔,就必须打通一条可以运送大批军火的海上防线,而在英法掌握马六甲海峡和控制着曼德海峡的情况下,我们没有机会完成这个目标。

就算英法不查我们,建立这样一条航线也太废钱了。

如果和法国签订了贸易协议,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输送武器过去,英法的舰队不会再拦截我们,法国人还会为我们的船队买单,走到非洲顺道可以丢下来一些给老尼,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还有第二个好处,刚才杨小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有生意为什么不做?不光要做,还要把我们的生意做大,做强。不光要卖给法国人,还要让德国人也买我们的东西才可以。用绅士们的话说就是,中国必须在国际事务中履行一个大国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人家两个要掐架了,我们不能站在旁边看着,给他们提供点兵器是必须的。

第五十二章杨三条

杨小林很清楚美国是怎么把自己从一个二流国家变成世界霸主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什么高明的策略,甚至可以说好多决策都是失败的。美国的成功完全就是欧洲送的,两次世界大战让强大的欧洲自己击败了自己,等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从北炮火摧毁的家园艰难的站立起来的时候,美国已经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到手的战争财岂有丢掉的道理?

就算法国人不来找我们,杨小林也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卖军火给他们的。他一直以为这个机会可能要等到战争最少打一年之后中国才能有,没想到绅士们居然如此的迫不及待。

有点突然了,杨司令还没有准备好,看来我们的脚步必须放快一点才可以了。杜月笙那边要快点,我们要打通一条从中东直接到达土耳其的道路。别说什么杨小林答应过德国人中国的势力不会威胁到土耳其,条约都是准备要撕毁的更何况承诺?

做生意要公平,不能光卖给法国人不卖给德国人。虽然德国人说他们准备了十八个月的物资足够他们打赢这场战争,最少在近期内他们没有向我们购买军火的打算,但是杨小林知道,有一天,德国会需要的。

还有,亚洲联合部队必须马上具有战斗力,想发战争财,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自己不被战争波及。中国必须确保周边环境的稳定,现在是没有人能来攻击我们了,可是我们的力量还不足,这个世道单打独斗是绝对不行的。

另外,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帮日本,让这帮萝卜头快点站起来。

想发战争财的不止我们一家,美国人显然也有这个打算,听说他们正在和德国还有法国都在积极联系。杨小林觉得如果让日本恢复实力的话。小日本一定有夺回印尼的想法,而日本国内对于当初趁火打劫的美国海军也是恨的咬牙切齿。

当初他们被中国海军重创之后,是美国海军封锁他们的南洋通道,是美国舰队首先开到了印尼港口,最终占据了大半个印尼的,还是美国。美国舰队没有经过一场战斗,没有打出一发炮弹,趁着日本最虚弱的时候生生的把小日本逼入了绝境。

美国人后来还对中国说这是美国帮了中国的忙,其实杨小林也对美国恨的牙根痒痒,中国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最终却什么都没得到,他能够体会到日本人现在的心情。所以他知道,只要自己制造一个机会,日本很愿意和美国单练。

现在的日本能不能打过美国对我们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美国拖入战争,这样的话,以后我们的军火买卖就是独家生意了。

陈天华这个时候也没有再说什么,一开始见到杨小林这个人的时候,他对这个土匪真的是相当的看不惯。那个时候两个人经常发生争吵,可是到后来陈天华发现这个家伙手段虽然卑鄙了一点,却真的相当实用。

特别是从东北进入北京,他们开始经营整个中国的时候。陈天华发现杨小林真的是对的,中国真的不能像孙文先生说的那样,走西方的道路。

“小林,明天孙先生他们要走了。我要去送送他。”

陈天华忽然把话题转到这上面来,杨小林听后脸上的神情稍微出现了一点变化,他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孙文先生是个让他很佩服的人。不管孙文走的路和自己有什么不同,但是他始终在一直走下去,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次的挫折,他也从未说过放弃。

包括现在,大部分新党党员都已经向政府表示了忠诚,宋教仁都要西北去工作了,剩下的不是被关起来就是被赶出了政坛。整个新党都被自己连根拔除了他却依然不愿意放弃。

在这一点上他比袁世凯要固执的多。

老袁在东帝汶最终挺过来了,大公子发电报来说袁世凯身体挺好,而且老袁也愿意等一阵子再回国。面对北洋彻底的消失在中国舞台上的事实,袁世凯在无法改变的时候选择了妥协,他要求杨小林不要下杀手,已经死了的就算了,还活着的那些人,给条生路吧。

如果孙文先生能是这样的态度,杨小林相信双方以后能有一个愉快的合作。可是孙文先生显然不愿意再和自己有任何合作的机会,他办好了河南的事情之后就回到北京,然后从天津订了去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