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定国(佛婆)-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炸鱼块是昨天苏府去‘任记’订下的,却订得少了,再想多要一些,却没有了。

任盈盈因为是苏家下的订,还很是犹豫了一回,想起他不许让她露了口风的事情,她这才先收下了钱,如果他要是有话说的时候,便还回来也就是了。

只是苏三根本提也不提这事。

因此苏府上下,除了苏一和玉儿知道,这炸鱼块是他的杰作,大家还都蒙在鼓里。

苏老爷子开口道,“昨日吃了一块,觉得味道还好,老大要是觉得好吃,回头带一些回去。便是那酱料有些难弄,三儿,你昨个弄了一坛子到家里,今天又送了一坛子给李家,想必与那‘任记’是相识的,下人们买不到,你便弄些来,与大哥带走?”

苏三便对苏一笑了笑,才对苏老爷子道,“这个,自然。”

苏二在一边放下筷子道,“听说,那‘任记’的老板是个女子,原本是青风楼赎出来的,不会是三弟的旧好吧?又或者这女子赎身之时,三弟也是出了力的?要不然,哪有这么大的面子,人家五十两一坛要买这酱料,店里都不肯卖,三弟一句话,一弄便就是二坛?”

苏老爷子听了苏二这话,不由皱了皱眉头,拿眼来看苏三。

苏二这话,当然是要找他的不痛快。不过他只是笑笑,并不与在意苏二说的这些,也根本没有解释的意思。

苏老爷子便道,“青楼女子最是薄情,逢场作戏也就罢了,却当不得真。如今,你也是有家室的人,不比过去独自一人的时节,那时还可放纵一二,现在却要顾虑家人的想法。”

不敢大声的斥责,只能蜿转地劝说,苏老爷子,还真担心,苏三给家里整个青楼女子回来,虽然商人家没有那么多禁忌,但这种事情,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

否则哪天家里来了客人,而这个客人与儿媳之前居然有染,他这面子上,哪里过得去。

只是这家人一说,在苏三听起来,就有些怪异了。

这家人,是指的李月儿吗?这不还没有进门吗?

任记炸鱼店的事情,苏一知道的还多一些,知道那姓任的女子,只是苏三的徒弟。

只是在家宴的这个时候,苏二偏要在饭桌子上提起这些,又说出什么旧好的话来,确实有些不中听。

因此,苏一便瞪了苏二一眼,怪苏二多事,偏偏在仲秋家宴上说出这些话来,惹得老爷子不开口不是,开口又不是。

瞪完之后,才看向苏三。只见苏三,一脸平静,并不动声色。

看到这种情形,苏一反而心里也有点弄不清了。

难道,苏三与这女子之间,真有那些,说不清道不楚的关系?

不过,就算有那样的关系,又有何妨。苏一的考虑与苏老爷子自是有些不同。

在苏一看来,像三弟这样的人物,便是有些风流韵事,也是正常。如果真是旧好,如今又赎了身,就算娶了个侧室,也无不可,倒不必像他们这些有官身的人,还有那么多的顾虑……

因此便对苏老爷子道,“三弟自有分寸的。今日是仲秋,咱们还是说些其他的话题吧……对了,今夜‘武陵郡’林大人,邀我去城楼观景,三弟晚上若有空,一起去如何?”

苏二正因为被苏一瞪了一眼,心里有些不满,如今见苏一只叫苏三同去观景,心里更是不满起来。苏三去,能有什么作用?以后与郡守打交道,还不是要靠我的吗?哼,也不知道大哥心里想些什么。

苏二心里恨着苏一不让他去,而苏三那里,却根本不感兴趣。

好好的仲秋佳节,去陪那些老气横秋的官员们看灯,吃饱了撑着了吧。他可没份闲心,还是自由自在,带着玉儿,想怎么逛,便怎么逛,玩得自在。

“大哥自去吧。小弟这里,另有安排。”

苏老爷子倒不知道为什么老大突然要提出带苏三去,倒是担心苏三不知礼节,坏了事情。见苏三不想去,这才放下心来。

苏一当然不是无事生非冒出这么个提议。

让苏三去,本意是想让苏三与郡守家的林荣在一起见见面,说说话。在他想来,能与胜老和济老相交甚厚的三弟,未必不能把林荣心里那点不平衡给抹平喽。

事实林家这次增税的举动,据说就是林荣提议的,想来便是因为苏李二家结亲的事情,林荣心存不满吧。

只是苏三不愿意去,那他也不好勉强,便只好做罢了。

苏二听到苏三不愿意去,心下倒高兴起来。只是苏一仍然没有想起要带他去的意思,让他还是心中不爽,便对苏三道,“哦。陪郡守大人看灯,这种事情,可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三弟不去,难道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听说,上次诗会上了榜的才子们,都凑了份子,在聚仙楼以诗会友,便是这武陵城中的花魁天香,也受到了邀请到场。三弟那首‘鹊桥仙’隐隐占了各诗会榜首,恐怕三弟是要去参加这聚会?好再出出风头,所以,才拒了与郡守大人观灯这样的好事吧……”

苏老爷子再次皱了皱眉头,这次倒不是怪苏三,而是怪起苏二来了。

苏三有没有才学,家里人大多是清楚的,今天上午在李家的事情,别人不知道,苏二也是尽知的。

可是苏二在明知道苏三没有才学的情况下,仍然说出这番话来,只怕有些挤兑的意思了。

亲兄弟当面互损,这可不是苏老爷子想见的场景,于是苏老爷子便瞪了苏二一眼。

第059章 这酒是周府送来地

苏二装作没看见,低头轻泯了一口酒。苏一倒是希望苏三往诗会这样的地方,多走动一下。

他可不会幼稚地认为,苏三没有才学。能与济老那样的大儒平等对话的,怎么可能没有才学。

既有才学,那就要显一显名声才是,真要是往仕途上想进一步的话,这些名声还是很起作用的。

至于上午在李家的事情,他大抵也是知道的,虽然他没有亲口去问苏三,但他心里猜测,苏三这么做,肯定是有他自己的道理。

事实上,他是有些反对苏老爷子今天去李家把李月儿接回来的,接回来,那二家就是铁定的亲家了,事情就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当然就算是要接李月儿回来,他也不能说苏老爷子错。

苏老爷子的想法,是把李月儿接回来,坐实了二家的关系,到时林家要动一动苏家,那也得带上李家,二家一起动,林家还是要考虑考虑的。

不能说谁的考虑就一定对,但既然苏三自己不愿意,那就顺其自然吧。

苏三轻轻一笑,丝毫不介意苏二语气之中的奚落。说实在话,苏二那点儿小心眼,别说伤着他了,就是能让情绪波动一下的力道,都够不上,勉强能让他心底里笑一声,就了不得了。

苏二心机还浅,年纪也还轻,他根本没有必要去计较这些,也不愿意去计较这些。只不过,二人是兄弟,有些话,还是要解说一二的。

“和一群老头子是没话说,所以去城楼观灯的事情,是不愿意去的;和一帮风流才子们,吟诗作对,小弟一来没那份闲心,二来也没那个本事。所以,也是不会去的。倒是街面上,还热闹,只是想四处转转,左右逛逛,其他的,倒是不想的。”他坦坦荡荡地说着,倒让苏二有些局促。

苏二也是知道苏三才学不多的,只是管不住自己的这张嘴,才把这些话冲口说出,说出去之后,被老爷子一瞪,其实是后悔的。

苏三毕竟是自家的兄弟。坊间传名已经不好成了这样,妻子又都不肯回家,自己还这么落井下石,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因此忙补救道,“其实也没有去的必要,真要是有很大的才学,直接去考科举得了,花那么多时间,相互抬轿,那个没意思。”

这话也对,也不对,看人怎么想了。

苏一却道,“二弟不懂,就不要乱说……这治学一道与经商一道,大有不同,不要枉加评论。”

苏二便一笑,道,“那倒是。来,小弟敬大哥一杯。三弟,你也一起吧,咱们兄弟三个一起喝一杯。这酒可是五十年的窖藏好酒呢?是济公府上送给大哥的,三弟今天算是托了大哥的福气了。”

“喔,原来是五十年的窖藏,还是济公府里送来的,那倒是要好好尝尝了……”他轻轻一笑,端起了酒杯,却与大哥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笑得苏二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也跟着笑了起来,三兄弟说着些敬语,一饮而尽……

苏老爷子在一边看到这种场景,倒是老怀大慰,上午的不快,此时也都抛到九宵云外了。

饭后是祭月,其实是很简单的。在院子里架了一张条桌,摆上瓜果,香炉内燃起三柱清烟,祈求月神保佑家人平安,虽有一番仪式,却不需要花费什么功夫。

花园里重新摆了一些吃食,小孩子们便挑着灯笼在这里玩耍,女人们也笑笑地挤在一起聊天赏月,吃月饼。

祭完月后,苏一便先行离开了。苏三在后院里玩了一回,便也带着玉儿往街面上走去。

还是街面上热闹。

家家户户都挑起灯笼,把街面上照得纤毫必现,有卖艺的艺人,在街的拐角处耍宝;各色的玩艺儿,竟比白天还要多一些……二家做饼的店家,门对门地敲着锣,一家说自家的饼好,一家说自己家的饼大。都竭力地把自己家的饼赶紧卖掉,否则明天这些饼只能贱卖了……

一边看着这些,一边渐渐走到更为热闹的所在。人挤着人,人跟着人,颇有些后世北京城里庙会的感觉。

只是这里更充满着古香古韵,食物也更正宗,人也更纯朴,气氛也更浓烈,大家的热情,也更高。

在娱乐节目稀缺的古代,这种节日的游玩,可是他们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开心机会,不把这街逛透了,不把各家店铺都走遍了,不把该吃都吃了,不把该玩的都玩了,所有人,是不会离开的。

这一点,从玉儿那张欢喜的能挤出花的脸上,便可以看出一二。

想到这些,他不由冒出个念头,要是在这里能开一家量贩式KTV,不知道会火爆成什么样子……

咳……想讹了。

没有前世那么多的流行歌曲撑场,也有没现代的那些KTV设备,这些是不可能实现的吧……

不过,搞一个小剧场,表演一些曲目,弄个小晚会一样的形式,这个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些很吸引人的,而且是连载性的剧目,引得所有人看了第一集,便想看第二集,就像每天晚上看电视一样……哎,很怀念小时候看陈真,看西游记时的情景啊。

噫,说好了不想这些的,怎么不知不觉得又往这上面想了。完蛋了,完蛋了,再也摆不脱这些想法了,要怪就怪这古代社会吧,这么多市场空白在那里,只想想就让人心痒啊……

不想了,不想了,今天专心看灯。

游人手里挑着灯,店铺人家挂着灯,还有专门玩灯的灯会,他们专门扎着的灯,个个争奇斗艳,别开生面,生怕不吸引人的眼球。

古代没有电,所以在这各式各样的灯笼上,古人没有少花心思。

这一点,便是前一世,恐怕也是不如的。许多精美的灯艺,到了那一世,事实是渐渐消亡了的。

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些传统的东西,都列入了非物质遗产保护,尽管是这样,也仍然在不断的消亡之中。

没有了传承,没有了搭配,就算能保得住一二样传统,那又有什么用?完全没有了那种氛围,让身在其中的人,如何去体会先人的生活……

没能在还有氛围的时候,就想着去保护,去传承,等快要消亡的时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