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迦太)-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还是有读书人反驳道:“我朝多义士,自然有韩非那样的名将!”

“那你指名道姓说出是谁?我让官家三顾茅庐去请他出山!”赵朴道,“议和,我也不想。议和,官家也不想。可是实力不达,内无强兵外无名将。黄河防线一夜之间,彻底失守;汴梁郊外的两座大营,一夜之间飞灰湮灭。我只看到我宋军连连败北,而没有看到卫青出世,击败胡虏!”

太学生都沉默了,书到用处方恨少,兵到用处方觉差,将到战来才知道贵。读书人一向都鄙视武夫,可是到了这一刻才发觉武夫也很重要,没有武夫谁去抗金!

“种老将军不久将要带着援军到来,种老将军就是我朝的韩信。我汴梁有着百万人口,几十万青壮足以组成军队,将金军彻底击溃。怎么能议和,签订城下之盟?”这时,又一个太学生问道。

“西军不久将要到来,我朝西军最为强大,可是面临着西夏党项族的威胁,大部分受着牵制,要守卫家乡,勤王之师不会太多,最多五万!种老将军是古之廉颇,可是凭着五万的西军,想要击退金军几乎不可能,只能保住汴梁不失!”

“汴梁的确是有着百万百姓,几十万的青壮,可是打仗不是比人多,军队不是拿着一根矛,就是军队。必须要经过各种训练,繁杂的考验,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让没有训练的百姓去参战,这是赤裸裸的谋杀!借着敌人的手,将这些百姓残害!”赵朴喝道。

那个太学生脸色一红,哑口无言。

“金人条约苛刻,第一条要输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五百万年,绢彩百万匹,马驴骡各以万计;第二条,官家尊金主为伯父;第三,凡在宋的燕云之人归还,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第四,以亲王,宰相为人质。不知官家如何看待这四大条!”这时,一个太学生又问道。

赵朴心中咯噔了一下。

果然读书人群体在宫门面前请愿,意义并不单纯,国书的具体内容,他也不知道,可是这些太学生竟然知道。显然,有着朝中一些大员的支持,或是蛊惑。

这些太学生有意,或是无意的探路石的角色,试探官家的心态。

“圣人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金银太多了,府库也出不起,可是官家说了,出不起也得出,金钱再重要,也没有百姓重要。若是能够免去屠城的厄运,官家即便是减衣缩食,也要凑够。官家尊金主为伯父,对于官家是前所未有的耻辱,更是我赵氏的耻辱,可是为了城中百姓,再耻辱的事情,也要做,官家说过,若是能使百姓免去屠城,即便是万千耻辱也认了!”

说着,赵朴下意识的摸了一下眼睛,立时眼睛变得通红了起来,接着泪水滚滚而下,大声的哭涕而出。

顿时间原本群情激奋的太学生,鸦雀无声,没有人去指责也没有人反驳。

本来这两条,可以说是丧权辱国,可是经过赵朴的这一番话变成了委曲求全,护卫城中百姓。第一条苛刻至极,可是理由却是金钱再重要,也没有百姓重要,成为了签订第一条约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对第一条,就是变相的认为金钱比百姓重要,谁敢说出这样的话,立刻名声烂到了大街上。

第二条可谓是耻辱至极,可是被偷换了概念,由国家之耻变成了官家之辱。答应这一条,只会是显示出官家为了百姓,不恤名声的高风亮节,而不会说屈辱求和。

眼睛中流着泪水,赵朴心中松了一口气。这四条,可谓是丧权辱国,可以说是宋朝版的《南京条约》,谁签订这样的条约,谁就是卖国贼,谁就是臭名万年。

他可不想当宋朝版的李鸿章。

可他知道依着大哥宋钦宗的心思,这两条铁定是要答应了。

而想劝说这些太学生,这两条是无可回避的。总算在他巧言劝说,再加上不断流淌的泪水下,被他说服了,没有扔来臭鸡蛋。

“第三条,割让三镇,官家打死都不同意。百年前我们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失去了长城屏障,让我朝受辱于辽国;五十年前,我们丢失了河套,河西走廊,每年要花去大量金钱去抗击西夏入侵,国势衰落。如今若是再失去了三镇,我朝将面临亡国之灾。我们一直在退让,可是现在退无可退,因为身后就是汴梁,就是国都所在,再退一步,就是亡国!”

若说前两条是妥协投降,那这一条,赵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宋朝先是丢失了幽云,后是丢失了西北,对于国土极为敏感。若是说出赔款,可能混弄过去,若是说尊号,也可能混弄过去。可要是说出割地,他铁定是卖国贼,读书人一口一个唾沫,绝对被淹死。

只可惜在这一条上,宋钦宗也是一直举棋不定。

“管家说了,谁若是说割地,必然以国贼惩治。可是……”话到了这里,赵朴再度流下了眼泪,“可是,三镇割不割地已经不重要了,三镇只有太原还在坚守,而其他两地均已失陷。黄河以北,大量土地沦陷!”

“至于第四条最好答应,我是官家的弟弟,大宋亲王,我愿意亲自前往金军营中!”赵朴擦了擦通红的眼睛道,“屈辱不要紧,再为苛刻的条约,我大宋都可以接受。只是希望各位,要铭记这一刻的耻辱。耻辱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忘记耻辱,只要知耻而后进,今天的耻辱,日后必然会偿还。有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荆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宫门前再度平静了下来,没有人再度质问,平静的近乎吓人。

恍然间,所有的读书人脑海中,都出现了一副画面。

一千六百年前,越国与吴国交战,败北。勾践为了复国,甘心当吴王的马车夫,屈辱的为人质,睡在荆上,尝着苦胆,让自己不忘记耻辱,最后一举灭了吴国,一血前耻。

一千四百年前,楚国被灭。后来项羽风浪起兵,看着七千江东子弟,灭杀了强大的秦国,一血前耻……

“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官家说过要组建新军,组建一支路项羽楚君,勾践越军那样的复仇之师。谁愿意做那江东三千子弟兵之一,谁愿意做那灭吴的越国甲士!”

最后赵朴吼道。

第16章组建新军

“耻辱不可怕,苛刻的条约也不可怕,怕的就是在耻辱中苟且。在耻辱中,醉生梦死,忘却了耻辱,忘却了仇恨!”赵朴此时已经收敛了泪水,眼睛中颇为坚毅的道,“不要执着于城下之盟的屈辱,而应该思考着如何雪耻!”

安逸可以忘却仇恨,也可以忘却耻辱。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实力不如人,签订不平等条约,这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忘却了曾经的耻辱,醉生梦死。

靖康之耻,之所以耻辱,不在于国都被攻破,两位皇帝被俘虏受尽屈辱,而在于后世的子孙忘却了仇恨,跟敌人签订和平协议,醉生梦死的活着。即便是北伐,也仅仅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不是为了雪耻。

“我家有两只猫,一只猫是黑色的,一只猫是白色的,那一只猫是好猫?能够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赵朴道,“官家说过,谁若是能血洗今天城下之盟的耻辱,可以封王!”

“读书人,读得书再多也无法击退金军。金军是一群禽兽,向金军讲述再多的孔孟之道,再多的礼义廉耻都是无用的。对付禽兽只有一招,那就是举起大棒狠狠的打,好似打死狗一般,打到他臣服,打倒他死亡!”

“说再多的空话,也是没有用的,只有强大的武力才能让金军滚蛋。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士人十万血!当年,班超投笔从戎,以三十六勇士斩杀匈奴使臣;当年,曹彬将军弃文从武,平灭南唐,北平北汉,远击辽军;当年范相公以书生之躯,西北射天狼;尔等可有弃文从武之心?”赵朴扯着嗓子喊道。

文人,尤其是年轻时期,都是喜欢折腾,若是不加于约束,必然会引来巨大麻烦。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空谈,让这些文人去做实际的事情,做好了有奖赏,做差了滚蛋。

“我愿意!”顿时,传来稀稀拉拉的声音。

赵朴眼睛中闪现出了失望,文人轻视武人,自然也不愿意弃文从武,在他们看来武人是二等公民,是低贱职业。

“全是一群嘴炮,光说不练。我还是那句话,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文人再强大,可以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退金军吗?这不可能,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让金军退去。如今金军为何仅仅是六七万部队,可汴梁城却是有着十几万部队,四处援军更是汇聚而来,有几十万之众。几十万对几万人,竟然守在坚固的城池中,好似老鼠一般呆着,这是为何?这是为何?”

“金国精锐之师才不过二十万。若是我军上下抱有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挣上一个的心思。只需要四十万军队,就可以将金国尽数覆灭!”

“尔等平日间空谈着孔孟之道,可是尔等那里知道孔孟之道的真正意义!孔子出生在鲁国,鲁国弱小,时常受着弱国欺凌,在孔子十八岁那年,宋国来入侵。孔子已然从军,在战斗中,斩却敌人十八名,身上受创八处,依旧血战不退。孟子出生在邹国,邹国也是小国,当年郑国来入侵,孟子毅然披甲上阵,深入敌阵,死战不退!”

说着赵朴眼睛中闪现出轻蔑之色,“五代时武人乱国,更是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这也是我朝抑制武人的重要原因。可是你们是读书人,你们若是从军,只会是安邦定国,而不会行乱臣贼子之事,更可以约束士兵,善待百姓,这就是新武人!”

挂羊头卖狗肉,无疑是最好的促销方式。既然读书人轻视武人,视从军为低贱职业,那只好宣传孔子从军记,孟子从军记等故事。

有些虚构的色彩,可是仔细思考,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出生在弱国小国,更是战乱不断。他们的祖国时刻面临着灭亡的结局,那时从军也在情理之中。

“某愿意参加新军!”

“我愿挥动三尺青峰,斩杀金贼!”

在引导、激励、反讽之下,这群太学生终于是热血上涌。

赵朴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无事生非,太学生有事情可干,总算是可以不惹麻烦了。

………

宋朝有着美国般的综合国力,军费开支堪比德国法西斯,军队战斗力只是意大利水准,百姓过着阿富汗一般的苦逼生活。

提升军队战斗力,一直是宋朝至始至终不断探索的事情。只可惜,宋朝的军队战斗力除了一些特殊的时期外,一直处在意大利水平,白白浪费了庞大的军费开支

如今,靖康之耻不久将要到来了,之后乱世将要到来了。

在乱世中,拥有强大的军队,是保命的最佳方式。而锻造一只强大的军队,成为极其重要的事情。赵朴一直想着拥有一直军队,这只军队能够在战乱中保护他。

于是,借着劝说太学生的机会,提出了组建新军的提法。

在暖阁中,宋钦宗满意的看着这个弟弟。在父亲的诸多儿子中,赵朴属于默默无闻的一类,很不起眼,很不冒头,若不是一些节假日的宴会,他几乎是忘记了这个弟弟。、

只是随着那篇《六败六胜论》,他很快的注意到了这个弟弟。虽然那篇文章,有些方面说的不太对,可是也难以抵消那璀璨的锋芒,退位的父亲也感叹,郭嘉在世。

“新军是怎么回事?”宋钦宗问道。

“一个帝国的军队,在建国初期,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