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文豪-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学士咳嗽一声,正色道:“敢问杨公,是否倡议《赋税论》入榜?”
  他说话的同时,已有童子垂头在一侧疯狂地进行记录了。
  任何一篇文章入天人榜,都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今日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这篇文章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这是历史责任。
  所以蒋学士还需确认。
  杨彪不为所动,从容道:“是。”
  蒋学士又正色道:“为何?”
  理由呢?
  杨彪的面上古井无波,他一字一句地道:“为启民智!”
  蒋学士脸色缓和一些,颔首道:“既如此,诸公以为如何?”
  学士们默然无语,似乎还在做最后的决定。
  倒是蒋学士道:“吾细心读过此文,以为虽别具一格,却未免有些想当然,吾不附议。”
  蒋学士否决。
  这并不意外,从一开始,他就不大认同赋税论。
  坐在下首的赵学士沉吟道:“此论一出,势必引发朝野内外的讨论,吾曾治理一方,深知赋税乃国家根本,愿附议。”
  又有一学士则是摇头道:“只恐此论一出,倒是给了脏官污吏口实,借此勒索敲诈百姓,吾不敢苟同。”
  转眼之间,六个学士就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意见,竟是三对三。
  三人附议,三人不愿苟同。
  而到了最后,大家的目光落在了陈义兴的身上。
  陈义兴踟蹰着,他知道自己和陈凯之的交情,是不能影响到自己判断的,他阖目,沉思良久,才道:“诸公,多少年来,多少名人雅士,乃至朝中诸公,无一不在鼓励减少赋税,所谓与民休息,此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指摘出历来朝野的一大弊政,既理应担负起保民、护民、安民职责的人,不可推诿责任。真正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何其难也。”
  他说到何其难也,众人纷纷点头。
  是啊,这是何其难的事。
  陈义兴突然整理了冠容,又正色道:“可是因为难,难道就不该去做吗?就算做不到,此文一出,也理应当做一个倡议,使之引发天下人的公论,唯有如此,至少可引发天下人,乃至于后世子孙的思考,我等推诿了数百年的责任,推诿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以至天下的公卿,可以用口惠而实不惠的减少赋税,来增加自己的清誉,来推诿自己的责任。只是河川不固、兵甲不修,这难道就不是流毒吗?孔孟倡导仁义,难道就因为想要使人人求仁取义,又何其难也,难道就因为如此,就该禁绝孔孟吗?以吾而论,既然吾等认为是对的事,为何不该倡导?”
  陈义兴沉默了一会,他猛地张大眼睛,手指轻轻的磕了磕案牍:“借减赋而求名的日子,理应一去不复返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吾愿后世子孙,诚如此也,今日做不到,那就明日努力去做,明日做不到,那么后日,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孙子,我们的重孙,终有一日,可以做到,而吾辈所能做的,便是为这天下苍生,指明一处方向,吾与诸公所能做的,便是告诉天下人,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世,这是对的事。吾……附议!”
  这算是……过了。
  天人阁里,一下子的,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这许多年来,已经难有文章能够入榜了。
  而今日……实是破天荒的事。
  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此前做了什么决定,可现在,却都像是松了口气。
  杨彪含笑道:“既如此,那么……赋税论,入人榜!”
  天地人三榜,人榜的资格最低,这也难怪,一方面,是因为这篇文章终究只是一种指导思想,没有真正的提出什么可行性,而地榜,却需一篇不但能够流芳千古,而且还需对大陈有着巨大影响的文章。至于天榜,那就更不必说了,能入天榜的文章,除非四书五经这样的级别,最次,也需达到圣人和亚圣级别的文章,方才有机会入选。
  五百年来,能入天榜的文章,不过寥寥数篇而已,这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存在。
  可现在,一篇能入人榜的文章,亦足以择定吉日,而后昭告天下了。
  蒋学士的脸上虽是没有太多的表情,可他的心里其实是有些不痛快的,他不认同这赋税论的观点,可既然已经有了最终的决定,他也无法更改。
  他也只好一笑道:“既如此,那么择定吉日吧。这陈凯之,真是运气呀,小小年纪……”
  是啊,即便是蒋学士,虽为学士,誉满天下,却也没有一篇文章入选呢,可这小小少年郎,竟能入人榜,真是罕见。
  可他最后这年纪二字刚刚出口。
  突然,在这天人阁里,又是钟声回荡,顿时令所有人都惊愕起来。
  怎么回事?
  所有的学士,个个面面相觑。
  莫非,又有人送文章来了?
  这……
  今年还真是怪了,这才开春,文章就一篇接着一篇的送来。
  正在大家心里惊异的时候,便见有童子来报:“文昌院刘梦远,荐文一篇。”
  又是他?
  杨彪的面色有点儿古怪,却还是道:“送来吧。”
  一旁的蒋学士心里说,又是这刘梦远,他还上瘾了不成?
  只是更多人,心里却在猜度,这一次,又不知送什么文章来。
  过不多时,便见一书童送来了一方锦盒,而后拜下。
  杨彪便道:“是何文章,所撰者何人?”
  童子道:“乃金陵解元陈凯之的文章,名曰《三字经》。”
  又是陈凯之?
  最先懵逼的反而是陈义兴。
  陈义兴不知怎的,只要一听到陈凯之,就条件反射一般,脑海里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了一段畅快的旋律,这旋律就好似是毒品一般,竟令他无法忘怀。
  这旋律令他陶醉,可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给他演奏出这段美妙的小子,竟又会和自己结下如此大的缘分。
  此时,尽管大家略有诧异,可所有人已肃容正冠。
  杨彪正色道:“念!”
  童子便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锦盒,而后用古韵摇头晃脑的唱喏:“人之初,性本善……”
  蒋学士最先震惊了。
  人之初、性本善……
  打油诗?
  如此浅显的东西,你特么的竟送来天人阁?你刘梦远疯了,逗人玩的?
  他的面色铁青起来,若不是碍于礼法,只怕此时早已拍案而起了。
  不过显然的,其他学士的面上,也变得古怪起来。


第223章 旷古未有也
  显然,在这天人阁里,虽然不忌讳荐文,只要博士们愿意,就算是将一团草纸荐来也是无碍的,可也不会有人真敢这样做。
  而现在,这篇文章,和草纸又有何异?
  此时,童子继续念着:“性相近,习相远……”
  依旧还是打油诗的水平。
  便连杨彪也动容了,学士们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羞辱,天人阁是绝不容羞辱的。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
  听到这里,有人的脸色终于平和一些,这还真是三字经啊,每一句为三字,倒也押韵,其实某种程度,每三个字都藏着一个道理和一个典故,比如孟母择邻,比如燕山窦氏教子。
  只是,还是太肤浅了。
  蒋学士的心里是最不忿的,心里想要发作,偏偏此时,却又不能打断。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那童子继续念着,可念到了这里的时候,学士们的表情便明显的不一起来了。
  杨彪依旧还沉着眉。
  而蒋学士竟是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他这时才意识到,这篇三字经,可不只是打油诗这样简单,而是……
  他眼眸眯着,仿佛放出了光,最先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而开篇,接着便是以孟母和窦氏的典故,而严明教化的重要,再其后,是一十百,是天地人,是日星月,是礼乐射。
  每一句,都押韵。
  每一段,都通俗易懂。
  可是偏偏,在这通俗的背后,却又上下连贯,相互呼应,就仿佛……仿佛什么呢……
  蒋学士乃是经学大家,当初桃李满天下,他能成为学士,绝不是徒有虚名,此时他稍一疏神,竟发现,虽只是听了一遍,可是前头的人之初、性本善竟还记了个七八。
  记忆?
  不错,是记忆……
  蒋学士宛如混沌的识海里,猛地透出一道曙光。
  这是一篇开蒙的绝佳教材啊。
  若是……若是当初自己教书育人时,有这么一篇教材,这精炼而又简短,同时通俗易懂,偏偏又包罗万象的文章,不知可以轻省多少的功夫。
  想到这里,蒋学士发现自己的呼吸一下子凝固了。
  虽然方才对那陈凯之,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对那赋税论嗤之以鼻。可现在……他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文字之中。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每一句,都是不偏不倚,蒋学士甚至都想跟着一起念起来。
  他竟有些痴了。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呼……
  长长出了口气之后,蒋学士终于忍不住敲了敲案牍,竟忘了礼仪,而是拍了拍案牍,脱口而出道:“好,好!”
  他这个好字,几乎是从喉头里发出的,纯属是条件反射。
  只是他一叫好,那童子顿时哑然了。
  聚贤厅里落针可闻,所有人看向蒋学士。
  这下尴尬了。
  蒋学士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对于一个学士来说,如此不雅和失礼之事,不啻是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污点啊。
  他忙敛衣而起,朝众人作揖道:“抱歉。”
  他重新坐下,童子终于又继续念下去。
  直到整篇文章结束,沉默之后,杨彪四顾左右:“蒋学士,愿听你的高见。”
  蒋学士老脸一红,却还是认真起来,此文章是越听越有滋味啊。
  他道:“此文通俗,却可谓是字字精辟,可谓旷古未有也。”
  旷古未有的评价,可是破天荒的,这里谁不知道,这位蒋学士一向是挑剔苛刻的,今日发出如此评价,怎么不让人动容?
  杨彪微微皱眉道:“何以见得?”
  蒋学士道:“此文看似是俗,可是短短千文,却囊括了天文地理,经史典故,从三皇五帝,至四季农时,天下万物,无所不包,而真正可怕之处却在于,它朗朗上口,最容易被人熟记,看似浅显的背后,几乎每一字,却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若老夫有子弟开蒙,只需这一篇文章,令他熟记,这读书的底子,便算是打好了。”
  “教化之道,不在于生涩难懂,也即不在多,而在于减。”
  “减?”
  “对,减,同样的内容,若要教授,絮絮叨叨,味同嚼蜡的硬塞几部书,乃至于几十部书上去,不但读书的人吃力,且教授者,亦是大费苦心,因此教化之道,在于将这些浓缩起来,精炼至最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